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探讨(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实际性———问题设计的源泉
化学学科相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化学问题也较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避免抽象化和书面化,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在生活经验的指引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时,由于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基本没有接触过这类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教师就要采取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在讲解完基本原理、电流方向、电极反应等知识点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装置示意图,让学生自行判断它们是否为原电池,同时在认为正确的图中标出电池的正、负极。此时,学生对本节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便可以提出更为生活化的问题:铜器和铁器等物品处于阴暗潮湿处为什么比干燥环境下更容易生锈?在阴暗潮湿的情况下,为什么活泼金属受到非金属或不活泼金属的影响后会腐蚀更快?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作答。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些素材来搭建装置,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分析该装置的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知识从抽象的理论中剥离出来,转变成生活化的问题去解决。
二、层次性———问题设计的升华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由简到难,逐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在层次性问题设计过程中,问题设计的逻辑顺序至关重要,教师要把基础概念和规律运用到各知识点中理解,使知识内容间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基本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形式使课堂呈现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把知识点进行逐层拆分,由外及内,依序而问。层次性问题可以由识记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四个方面构成。识记型问题着重于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这是问题层次中的最低层,如氨基酸、酶、分散系等概念问题的设计;理解型问题是在概念基础上,学生对知识加工后的表述,如学完“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重新阅读教材,并回答“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应用型问题属于情境型问题,学生必须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才能解释反应现象,如有关“化学平衡内容”和“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就可以设置应用型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在某时刻的浓度数据,让学生判断正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的大小、某物质在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等问题;分析型问题则要求学生深入掌握问题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学生在了解了“为什么铁器会腐蚀”的问题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防止铁器腐蚀的办法,同时解释为什么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喷油漆、发蓝、电镀等覆盖保护层可以防锈。通过层次性问题的设计,教师可以突破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延展性———问题设计的技巧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除了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外,还应增强提问的延展性。增强问题设计的延展性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设计的预设目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学习思维上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从而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当然,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判断,及时调节教学进度,避免盲目的、随意的教学。例如,在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内容时,有关“物质是否能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其设置为引导延展问题的主问题。这个主问题又可以分解为两个次问题,即哪些物质能或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过通常在教材中这两个次问题都没有涉及,教师可以在后面的知识点提升环节中再进行提问。关于饱和溶液的问题是具备一定延展性的:当饱和溶液无法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时,它能否继续溶解其他物质?饱和溶液是不是一定是浓溶液呢?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有没有彼此转化的可能性,如果要转化该如何做?饱和溶液在增加溶剂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问题是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而设定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了解溶质的概念、溶剂量和温度的相关规定等知识点。把这些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设计成问题来提问,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接下来就要探讨这四个问题的延展问题,教师要设计具体的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当饱和溶液中已经无法再溶解氯化钠时,再加入高锰酸钾为什么会产生紫色,请说明理由。”上述的四个问题属于抽象性的概念问题,延展问题属于具象问题,使两者有机组合,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完成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
四、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精华
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更好地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而不拘泥于限定的答案,这是问题设计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开放性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教师必须在熟知教材内容后,根据学生的心智结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指引作用的深刻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中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其二,教师在编排问题时应避免过于简单,要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研究学情,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开放性问题。同时,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宜过多,而要根据课程学习情况而定。例如,在导入新课时就可设计开放性问题:“最近老师的一个朋友遇到一件烦心事,他原先的门牙掉了,镶了一颗金牙,后来又在金牙的旁边镶了一颗不锈钢牙,结果自己经常会感到失眠、心烦、头痛、乏力、提不起精神,大家能不能帮助他找到原因?能不能结合原电池的相关内容做出分析?”这道问题设置了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问题也与教材知识相关。师生互相讨论后,学生们纷纷站起来作答。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分析:“人的唾液中有一种电解质,这种电解质和镶嵌的不锈钢牙、金牙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产生的微弱电流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让人有失眠、心烦、头痛、乏力、提不起精神等不适应的感觉。如果从原电池的原理上分析,这位朋友可以用一种材质来制作假牙,而不是采用不锈钢牙和金牙的组合形式。”
五、总结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中化学教学应如何设置问题,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已成为众多教师思考的问题。高中化学中的抽象理论知识通常是学生思考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技巧教学,设置实际性、层次性、延展性、开放性的问题,才能为学生在已知和未知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中不断思索、得出答案,突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作者:袁杰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有效性课堂研究
1高中化学有效性课堂特征分析
在化学有效性课堂实践研究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有效性课堂的主要特征。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特征,我们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1.1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有效性课堂的建设与新课标的执行有着重要关系。而新课标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其主要的教学创新思想。故而在有效性课堂的特征中,教学效率的提升占据着重要位置。一是课堂设置合理。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课堂设置是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表现。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效性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设置分布有序,促进了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二是学生领悟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学生的领悟能力培养是有效性课堂建设的重要保障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领悟能力的提升是有效性课堂中的重要表现。
1.2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有效性课堂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科学的有效性课堂建设中,除了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外,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是有效性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生对于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自主参与到有效课堂建设中,为有效课堂建设提供支持。这些特征的表现是我们进行有效课堂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有效课堂建设的重要目标。
2化学有效性课堂建设研究
在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有效性课堂的主要特征,开展了其建设实践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特点,开展了以下建设工作。
2.1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是我们开展有效性课堂建设的重要措施。其中的资源包括了课时、教育资料、设备等多项资源内容。在高中化学课堂教育中,有效性课堂的资源配置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课时的合理配置。在化学课程课时的配置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合理的设置出提问、解答、思考等教学时间节点,使整体课时在可控制范围内,提高课时资源的应用效率。二是教学设备的合理配置。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实验设施、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使用,是我们建设有效性课堂的重要保证。这种配置既要求发挥出设备的做大功效,同时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如在化学课程中,多媒体设备必须使用在合理的教学环节,不得为了提高所谓教学技术而使用,对整体教学节奏造成影响。
2.2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我们为了提高教学整体质量,为有效性课堂的建设提供支持,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实际工作。一是实用教学方法。在化学课题教育过程中,实用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所谓的实用教学方法,就是以社会生活中的实用经验为引导,开展化学教学工作。如针对社会新闻中出现的化学问题,进行还原实验进行讲解就是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措施。二是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教学方法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中我们需要以学生的需求、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如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课堂设计,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其化学成绩,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信心,使其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虽然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教学质量有提升作用,但是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必须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开展,否则其对于有效性课堂的建设就会造成影响。
2.3利用辅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里所指的辅助教学的促进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的学习效率差,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模式,开展重点难点教学工作。如利用高中微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就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预习与复习质量的提高对于课堂有效性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小组辅助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课堂教学预习与复习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3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过程中,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的开展,对于化学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为目标,开展了有效性课堂的实践教育工作,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高,以及有效性课堂整体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会 单位:公主岭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探讨
1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研究性学习冲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化学课堂进一步开放到现实的情景生活中,通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态度,使其能逐渐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建立出一套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在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的同时,推动我国民族的振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1.2有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所以其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发现与实践,逐步培养其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创新思维、科学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生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去。
1.3有利于建设雄厚的师资队伍: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要求化学老师具备教育的能力,更是要求其能够针对学生的需求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多数都是跨学科方面的综合知识,部分内容方面学生了解的资料要多于教师,这就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其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参与进修,这就在整体上提高了化学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进一步丰富高中化学教学情景:
通过“可供学生选择的情景素材”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化学兴趣的重要条件。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应用试验、演练、图片以及录像等多种方法与手段,逐步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趣味。现阶段新课改追求的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技能与知识的多重目标的实现,化学教师应当依据不同教学模块的特征,科学选择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化学情景,从而搭建出宽广的学习平台。与此同时,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充分肯定是择增强学生探究热情及学习自信的重要前提,只有创设出民主、开放的课堂语境,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开发出学生的潜能。
2.2重视化学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学习:
在化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化学教师的地位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先的主导者转变为引路人,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从原本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现在的探索性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演进的过程中,应当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全面开发其思维能力,将实验的效果最大程度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述到浓硫酸和铜加热能发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则不能反应,那么浓度为多少的硫酸才能在加热时与铜发生反应呢?实验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产生的SO2污染呢?围绕这一课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3全面拓展化学课题调研学习:
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只有将社会与课堂之间的距离缩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当前,随着高考制度的变革,各课程的学习也越来越注重实际问题的考察与应用。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课堂教育的社会性,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充分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到“燃料的综合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应当紧密联系生活,收集一些能够创设问题情景的生活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除此之外,化学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生活,对燃料的归类及热能的使用进行了解与归纳。这样一来,不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还将其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大大拓宽。
3结语
研究性学习也就是一个探索与尝试的过程,并且也是实践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行研究性学习,主要的是要坚持遵循“轻结论、重过程”的原则,将过程评价与鼓励学生作为核心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韩艳强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一、夯实高效课堂基础,做好备课工作
对高效化学课堂进行构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好充分备课工作。这是每位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时间节省下来。在每堂化学课之前,教师应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本状况予以了解,立足于学生的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对学生的情感和愿望充分理解。通过对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和环节的设计,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同时还应备好教材和教法,认真做好教案的编写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对课堂时间合理利用,将每节课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更多的掌握。同时,备课中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将教材吃透,梳理清楚教材内容。若教师对教材内容不能准确把握,则高效课堂的构建只能是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设计情况,对教学环节合理安排,为构建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推动的原动力,问题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的同时,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使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首先,教师要提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的讨论要更热烈和积极,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将学生的发言随意打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注重化学实验,对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与现在的课堂相适应。教师应对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将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进行颠覆,通过大胆创新,使单调和乏味的化学课堂方法得到改变。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单纯的讲授不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所以,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环节,教师应高度重视,注重讲授的方法,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利用化学实验形成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巩固和理解。通过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和知识更好地消化和掌握。另外,教师的讲授一定要富有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所学内容更好的理解。
四、总结
新课改对各个学科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构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模式。为此,教师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将师生的智慧发挥出来,最终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模式。
作者:王郑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启发式课堂构建
一、注重校本教研,做“四有”教师
素质教育如今的呼声很高,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势在必行,校本教研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还是丰富教师内涵的必由之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如果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并做好校本教研工作,那么他的教学必将是心中有“数”:
1.认真研读课标和考纲,做到心中有“标”;
2.潜心钻研教材和教辅,做到心中有“料”;
3.贴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人”;
4.深入学习和不断探索教材教法,做到心中有“术”。
二、注重素材积累,丰富启发式教学资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成功的教师在课堂上之所以能够做到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听得进、用得出、学得好,是因为他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素材的积累,在收集与整理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笔者认为,其素材的积累主要源于教材教辅和学生,归纳起来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启发式和讲练结合式的教学。
2.教学内容,要因“材”施教。
3.选题方面,教师应该把握住“度”。其产生的途径有:
(1)教材、教辅中典型的同类题或相似题。
(2)学生练习与作业中的易漏、易混、易错题。
(3)涵盖有若干知识交汇点的题型。
三、注重实验教学,打造启发式课堂
如果实验教学仅仅局限于“照方抓药”,那么教学的效果将不会好,其过程少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在实验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需给予适时的点拨,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即可。例如:Cl2与H2O反应的启发式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取两瓶氯气,往其中一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①比较两瓶氯气的颜色。②比较氯水溶液和蒸馏水的颜色,可得出什么结论?
(2)在氯水中分别滴入少量AgNO3、固体NaHCO3、几滴石蕊试液。①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有什么离子?②石蕊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氯水中的氯离子起作用还是氯分子的氧化性,或氯分子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的氧化性造成的?
(3)取两瓶干燥的氯气,分别加入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氯气溶于水的过程本质是氯气在水中溶解为主,伴有一定的化学反应:Cl2+H2O=HCl+HClO。由此可见,启发式的教学内涵丰富。它不但能让教师教会学生知识,还能使教学产生互动式的师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积极钻研、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所谓教学,涵盖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它必须是双边互动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上起课来往往是光顾自己讲,满堂灌式地教,总认为自己讲得多学生学得就多。这种单向式的教注定是无效的,也是与当前的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相违背的。因此,在我们备课时多考虑: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教师该教什么、怎样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注重教后反思,实现教学的自我评价与改进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见,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注重教后反思。教学难免会有得失,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之后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教后反思,能使教师充分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评价中总结一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而后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及时改进自己今后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反之,如果教师没有教后反思的习惯,那么他的教学必将无法改进和充实,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李永銮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分析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保障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做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并能灵活、自信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目标,制订详细的教学方案,全面地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及他们学习的具体需求,从而制订具体、有效的学习计划,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尽量多查阅相关的课外资料,补充和丰富化学教材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其知识体系,并结合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基础
要想打造实效课堂就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营造出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实效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加强教材和日常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奥秘。如学生可以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清楚地了解到使用醋酸CH3COOH能够有效消除铝壶当中的水垢,使用活性炭可以直接去除冰箱内的异味等;又如人工胰岛素在我国首次合成,这项合成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成为首个成功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的国家。类似的化学事件既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使他们学习热情高涨。
三、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实现教学实效的途径
化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可从中直接感受到化学的奥妙,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必摘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广大师生对教学的实际需求,它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也是检验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效率的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等。由于高中化学采用理论结合实验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必须保障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化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下面,笔者论述了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新课程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落实过程,注重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基本理念。基于新课程的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环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制订合理的备课目标,借助化学实验强化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最终实现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新课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每年的化学高考题都会有一些与近年前沿科技相关的信息题,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没有树立新信息意识,那么学生遇到此类考题时就会出现畏难情绪,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及时捕捉与化学相关的科技要闻,随时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最新的资讯传递给学生,助力学生的备考。
作者:韩超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