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微课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研究
一、微课的特点
(一)视频时间短
“微课”之所以叫微课,就是因为教学视频的时间通常较短,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准确、集中地将学习内容展示出来,不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短时高效。
(二)内容简洁
微课是针对某一节或者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讲解。视频内容针对性强,不盲目追求覆盖全部知识点,内容简明扼要。
(三)资源共享
微课视频是电子文件类型,教师通过互联网上传微课视频,让学生便于下载共享,可以让学生自由分享到各个终端上,随时随地进行观看,自由调整进度。即使学生课堂上不能够充分接受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后再进行自学。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师生面对面,学生在课堂上错过某个知识点,只能通过课后补充学习,不能获得教师授课的第一手资料。然而微课就是让学生将课堂随身携带,学生的学习自由度高。
(四)形象展示
化学的许多原理和知识,需要化学实验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课堂上容量较大,实验器材也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教师进行展示实验并不能保证学习效率。将化学实验录成视频,学生就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实验步骤,及时进行总结学习,便于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实验过程。
(五)任务明确
一段视频一个任务,包括的内容有:课前预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方法、个人反思总结等。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一个任务,使得学习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
新授课讲授的是新的未知的知识,所以课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预习学习内容,课上重点讲解知识,并且在课后要及时跟进学生学习进度,办证学生学习进度,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一)课前预习
新的知识需要已学知识的铺垫和牵引,所以教师在录制导学视频时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牵引学习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导到新知识的体系中。新课的开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通过精彩的导入型微课视频,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为正式学习的开始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前预习工作做好了,对课堂学习以及今后的强化提高和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课前观看导学视频,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还能为教师课堂教学减轻负担,对于师生双方都是有益处的。
(二)课堂学习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微课的效果如何?首先是由教师决定的。微课如何录制,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对微课的用心程度。教师应该将传统课堂上精心准备的教案,提炼精华,将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微课视频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在最短的时间将知识消化吸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研究,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通过小组的形式,自觉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且通过视频的引导,拓展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会将知识上升到实际应用的高度。
(三)拓展阅读
学生观看视频后,求知欲望迫使他急切的想解决问题。学生首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求解,当无法从教材获得解决方法时,他们会自觉的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不仅拓展了视野,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四)巩固复习
微课的录制为学生的课后复习提供的触手可得的极佳素材,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结束之后,可以通过复习微课视频,将课堂上没有搞懂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通过自己的琢磨与领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除了复习课堂上的学习视频之外,教师还可以录制相应的习题讲解视频,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在课下通过观看习题课视频,发现自己解题过程的不足,解题思路的不全面,将自己的解题过程与教师提供的思路相结合,从中总结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五)师生互动
学习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课程总结。一方面,教师要在课程结束之后,将知识框架进行总结,强调知识要点,指导学生的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学生系统学习微课的课程内容之后,要有针对性地对学习重点进行复习,将自己的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通过师生交流实现良性互动,不为今后的学习留问题,有问题及时解决,逐个攻破。
三、微课能够有效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一)提升化学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学活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以利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效率更高。微课的出现就很好地克服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特点,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视频自主学习,学习的机会多了,学生学好的可能性更大了。教学有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显著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让知识能够更加便捷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也因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变得更加自主。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微课的构思过程和制作过程都调动了教师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综合整理能力。在不断的编排训练中,教师在无形中就强化了自己专业素养。教师能够在知识体系中抓住重点,尽量做到用最好地展示方法将知识提炼整合。一方面教师在学术方面的素养因日常的训练而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技能也提高了。作为一名新教学背景下的教师,理应做到学术精湛、极易成熟,将自身的教学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三)师生共同进步成长
微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同时促进了师生双方的进步。微课的运用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促进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能够自觉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师通过微课的制作以及安排,提升了教学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强化教学技能,不仅减轻了任务量,还提高了效率,师生双方的收获都是非常大的。
四、总结
微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虽然已被广泛推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通过日常教学经验的积累,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改善。让学生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李欣竹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松树桥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小组讨论教学课堂探析
一、学习讨论组的建立及组员的合理配置
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其实主要是通过学习互助小组的模式,来指引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探讨分析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是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以个人成绩的好坏来做评判,而是根据团队的最终成绩作为标准,小组成员配合完成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划分讨论小组的时候根据教学和学生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一定要按照学生的性格是否互补,学科成绩是否互补的原则进行,且每组的成员不一定要多,5-6人为宜,让每个组里的成员都能参与,便于大家真正讨论起来。
二、小组内各职务的确立及职能的明确
讨论小组划分完毕后,应该马上对各小组内的成员进行综合评定,推举出组长、记录员等各个要职,并对职责进行明确,并且规定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各组充分发挥和谐的团队精神。对于他人的发言要认真听取,并且也要做好自己发言的准备,争取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此外,为了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角色的被动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小组内各成员的职务也应该采取轮换制。
三、课前准备是小组讨论顺利进行的前期必备条件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进行一番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完成。其实小组讨论也是一样,只有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在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前提下顺利进行。老师也应该在展开小组讨论前对已经分好组的学生进行组内成员的相互熟识,建立友好的组内成员关系。
四、课堂中小组讨论的时间设置要合理
要保证课堂讨论小组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课堂讨论时间的合理安排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展开讨论,而且在讨论过程中还要保证讨论的方向不偏离主题,放得开收得回,保证讨论质量。因为教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学生讨论的激情很热烈,总是会开始讨论就收不住;又或者是提出来问题,而没有让所有学生进行充分的发言,又打击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所有讨论时间的设置一定不要过长,或者过短,一定要恰到好处,保证课堂讨论的氛围和时间都不失控。
五、课堂小组讨论也要有度
任何事情的进行都要有度。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老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在保证课堂讨论时间合理应用及讨论问题数量适当的前提下,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进行交流。小组讨论最后结束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针对本次讨论给予总结,点评一点要精心,也不要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然而这其中很多细节都需要掌握一个度。最后,运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上不仅对高中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与教课质量也是一种挑战。
作者:胡晓婺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浅析
一、回归课本,挖掘教材资源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或许过于依赖化学教材。或是直接脱离教材,针对教学脱离教材的事实,我认为教学应该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首先我们要了解编书者的设计思维和排序思维,要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内容,为什么会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继而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彻底理解化学课本上所提到的一系列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原电池”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原电池”的构成原理和示意图以动画模拟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看到原电池的构成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次要关注教材中提到的实验现象。对于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现象,在实验的开始阶段,教材并不会直接给出有关实验现象,而是会一步步地启发学生尝试和探究。比如在做“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提示从浮、熔和红等关键点进行探究,进而完整有效地归纳出实验的准确现象。再者要精心利用教材中的化学习题,让化学题目真正达到解惑和归纳的目的。在化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将pH为5的盐酸稀释1000倍,那么pH是否会变为8呢?”不少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会想当然的认为盐酸溶液稀释了1000倍,PH很显然应该是8了,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于是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pH没有变成8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给学生举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同学们都有喝过糖水的经历吧?那么谁能告诉我如果将糖水无限制的稀释后,糖水会变成苦水吗?”以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简单明了地理解了盐酸的pH为何不会变为8,如此我们再来讨论盐酸稀释的化学原理,便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教学不应脱离教材,而应该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才是化学教学的“王道”。
二、倡导民主,鼓励创新精神
民主氛围的营造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关键,所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我提倡倡导民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才能在班级里成功地营造民主的氛围呢?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教师的指导主动探索化学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成为“小老师”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大胆地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言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尽可能采取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竞赛学习、游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这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完全放松自己,从而营造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彻底放松自己,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才能被彻底激发。比如在检验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实验中,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给出的检验方法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检验,而是让学生在班级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进而将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在热烈讨论的课堂中,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物理性质区分二者,比如检验它们的密度。”在此学生的启发下,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将一片菜叶放到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中,看其下落情况。”有的学生也不甘落后,提出:“我们也可以在其中放入小金鱼啊,看看小金鱼是否会存活。”学生的思维逐渐得到发散。最后我让学生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出最优方法,讨论的结果是“不应该随便以一条生命为实验的代价,我们应该爱惜小动物的生命”。由此最优方案便应运而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而创新思维也在不断讨论和思考中变得更灵活。
三、沟通交流,实现情感共鸣
在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支撑,只有师生之间实现有效的情感共鸣,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要想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多与学生沟通,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有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结合学习过的知识测量二氧化硫的酸碱度,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快找到解决方法,但是仍然有极少数化学基础差、学习不认真的学生想不到用紫色的石蕊试纸检验二氧化硫的酸碱性,这时,面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现状,教师不能直接进行批评和埋怨。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显然已经习惯了教师的埋怨和批评,为了彻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做的就是以真诚的心鼓励学生。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无障碍沟通,教师可以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小事入手。情感共鸣的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如此之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只有真诚地付出,才能得到学生真挚的回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环境下,高中化学应该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民主为基础,鼓励创新精神;沟通交流,实现情感共鸣。只有这样,化学教学才能向着正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学生也才能更好地成长。
作者:丁光廷 单位:江苏省铁富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小目标教学法研究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小目标教学法的内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能够将高中化学知识落实成一个系统,将化学的学习“化整为零”,不断细化高中化学知识,通过小目标的完成来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一般而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可以分为三个一体化。
1.教学目标一体规划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按部就班地学,那么高中化学的教学将难以系统化地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感觉到枯燥乏味,同时也难以系统地将化学知识统筹起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明确高考目标,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单元教学目标,课时完成最小目标。
2.教学内容一体规划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目光锁定为教学年级的化学知识,而应该将化学知识放在高中三年的总体规划中。如果是高一化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高一化学的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如果是高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这阶段化学知识的连贯作用,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如果是高三年级,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巩固已学知识,将已学知识形成网络化,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
3.试卷命制一体规划
在高中化学考试中,通过自行命题的方式,可以将高中化学的难点或重点有效的圈定出来,并通过考试内容来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有效提升学生宏观把握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小目标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具有非常好的实践作用。通过小目标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系统化、板块化地进行化学学习。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目标教学法打下基础
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的科目,较于初中化学,高中化学的难度增加了,不同年级之间的化学关联性也得到了强化。如果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的兴趣不大,那么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难免会出现掉队的情况。通过小目标教学法,教师将高中化学的整体考试目标,让学生明确高考目标,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订小目标,这样有助于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小目标的学习,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对高中化学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升。
2.强化目标之间的连贯性是小目标教学的核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是教师需要确保同一目标下各个小目标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引导或示范来提升学生对小目标的掌握。如,在“甲烷”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制作已经直观地了解了甲烷的模型,教师可以拟定相关的小题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甲烷的四个化学键都是完全一样的键吗?”“甲烷的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等问题的提出,待检验合格后,教师便可以开展下一个目标的学习“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用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教师只要掌控同一大目标下,不同小目标之间的关联性,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才能随时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才能在检测的基础上,强化小目标教学法的运用。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更加系统化,教师在运用小目标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明确小目标教学法的内容,并掌握小目标教学法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兴趣,强化目标之间的关联。
作者:彭燕 单位:江西南昌新建县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识的直接传授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性。化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化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化学真奇妙,化学有意思,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欢化学这门学科。例如: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感知到化学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变化多样的;学生通过学习化学,更科学地认识世界;化学可以创造出学生喜欢的东西,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利用化学原理制造;最后,化学的神秘也赋予了它美丽。
二、注重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还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学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目标的设置要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学习起来就能抓住重点。目标出示可以在导入新课后,用小黑板、多媒体或口头出示认知目标,其他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教学中教师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用一定的方法去学习、探索知识,而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学最好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只有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牢固的、有用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觉得精心设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教材,在自学过程中讨论、实验、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和技能,同时,又获得了解决问题后那种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必须鲜明,由浅入深,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启发性,不能单纯地问“是什么”“是不是”。问题的创设要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也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或实验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指导。
三、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时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现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合作学习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科学地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然后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按照组织社会学的观点,合作学习小组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就是小组结构,然后每个小组都要有一套与之适应的目标以及环境等。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这样才能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相同。然后精心安排学习的内容,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学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这样才能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要有一个总体的方案设计,对实验假说进行建立,这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然后选择实验的对象及时间,其中的自变量是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因变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创新和合作能力等。在实验方法上主要可采取文献研究法以及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通过操纵自变量及对因变量的测评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学习。例如,对高中化学中电解池原理应用的课程进行设计。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对电解池的原理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够正确运用电解池原理对化学中的有些实验加以改进。在具体的实验仪器以及用品方面有电源、电解槽、铁棒、碳棒、氯化钠溶液、导线等。实验过程中,老师可创设情境,让铁棒接电源的正极,让碳棒接电源的负极,在空气中电解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各个小组通过提供的试剂以及仪器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可以看到红色沉淀出现。老师可通过对各组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评价,然后提出问题,在电解的时候,理论上铁应该是失去电子成为亚铁离子,如果有红色沉淀出现,说明有铁离子产生,怎么产生?这样再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有效加强巩固,在实际的实验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是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的,所以导致有红色沉淀的现象产生。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就能理解理论产生的现象和实验产生的现象既有区别,又不矛盾,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加强实验直观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科学。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的化学规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精心设计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在实验教学中,除重视学生实验外,还要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多开创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台演示或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我在上“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增加一些实验。对于家庭小实验,可鼓励学生课外完成,也可以拿在课堂上演示。
作者:李长栋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西铁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信息化教学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以及作用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具有全面性、先进行、高效性等特点。全面性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观念、内容、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实现信息化;先进性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能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将最新的教学信息展示给学生;高效性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
(二)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1.通过信息交换获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传统的教学过程为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信息化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化交流有助于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地位,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不但能够分享学习资源,还能够锻炼其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通过情景设置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与枯燥沉闷的传统课堂不同,信息化教学要求情境教学与教材内容充分融合。教师在课中利用多种信息资源,通过多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氛围当中,学生在活跃、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大大提高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总之,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涵养与能力提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体现在高中化学中为化学课堂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等工具展示与化学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理论资料,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注重化学教师教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以下是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教学情境与课程教材相结合
高中化学的内容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丧失兴趣和信心。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收集各种资料,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展示给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走进化学殿堂。例如,在进行氯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制取等实验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实验视频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实验的步骤和注意问题。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进行实践教学
信息具有时效性,时间教学要注意掌握合适的时机。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要求化学教师关注实际,通过网络、报纸、电视以及教讨会,及时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化学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时机,在学生能够掌握课本知识,并了解实际信息之后,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例如,在学氧化硫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做“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二氧化硫与紫色石蕊试剂反应“等相关实验,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并引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酸雨,并对酸雨的防止进行探讨。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的过程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掌握各种学习资源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将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传递给学生,其次,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增加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身边金属的种类,并总结猜测各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之后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验证猜测的准确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的参与程度。
(四)通过阅读制定课外书获取知识,提高学生技能
高中的课程内容多,时间紧迫,化学课堂的时间有限,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获取更多的化学信息。为了节省学生的课后时间,教师应该指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书目鼓励学生阅读,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为对上节课堂的复习,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预习。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能力的提高与课堂知识的掌握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信息化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实践学习。
作者:范敏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化教学实施浅析
一、设立教学目标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清楚地明白,课堂教学目标是为了把课程中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布鲁姆曾经提出过,教育目标的思维水平共有六个阶段,分别是:基础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综合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部分学习能力优异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能力往往比其他学生要出色许多,且学习过程不用花较大精力和时间就能轻松掌握一门课程。但是,在一个班级中有成绩好的学生必然就有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一波三折,学习进度也较慢,这和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有关联。但是,无论是成绩优异还是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学习引导,对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层次水平来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要在最接近课程的发展范围之内,目标过高会让成绩差的学生难以达成而变得消极,目标过低会让成绩优异的学生重复学习已学会的内容而失去兴趣,对此,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能理解化学的深层知识,教师在设立目标时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高低和差异范围,通过全方位考虑让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能有个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成绩在中游的学生能够达到预期设立的目标,但是成绩在中上游和中下游的学生中教师常常出现无法两头兼顾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是以“重视中游,兼顾上下游”的教学理念来实施教学,但是通过众多学校的教学反应来看,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会让成绩下游的学生感到困难,还会让成绩优异的学生重复学习已学过的内容而感到枯燥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现象,也让处在中游的学生无法感到满意。处在中游的学生不一定就会永远处于中游,在每一次成绩评估后常常会出现上一次处于中游的学生这次处于下游的现象。其实,每个人的学习状况都有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班级上尽管学习着同一个内容的知识,但其智力和学习能力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前应充分地了解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范围来制定离他们最近的差异化教学目标,让全部学生都能够充分地通过努力来达到与自己实际水平相同的目标,通过差异化设立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掌握更好的学习方式。
二、改变单一化的化学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个体存在差异的学生,对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教学方式上应提倡多元化,以此来适应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层次不同,每个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适应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擅长倾听和记忆,对化学物品知识记忆能力非常强,甚至是看几遍就能背出来;有的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才能分辨化学物品中的物质。对此,教师的教学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教法中彰显自己的擅长领域,以此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化学成绩。
三、总结
教师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前应先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擅长领域和不擅长领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差异化教学,通过差异化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全面地学习化学知识。
作者:胡志红 单位:湖南临澧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化学教学探析
一、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老师会向学生演示一遍实验,以供教学之需。在高中化学中,老师就可以转变一下教学模式,把演示实验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亲手去做,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以转变为学生实验,这要根据实验本身的性质来决定,虽然高中生在这个年龄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对于操作复杂并且危险系数高的实验,学生还是不要随便去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示范一遍,学生方可动手再做;也有的实验危险系数比较小且操作起来不是很困难的,老师就可以让某些学生来动手操作,然后自己在一旁指导,还有一些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这种由复杂到简单不同程度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收到了非常可观的效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以名人故事激励学生
化学就是探究物质内涵元素的一门学科,经过历史的洗礼,才逐渐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其中,无数的科学家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化学长廊里,造就了一步步化学史上的跨越,从苯分子模型让人们了解到感性认识也可以为理性认识开拓道路,元素周期表的出现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整个世界的物质都定义了,还有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也是人们一步大的跨越,用化学史上名人的例子做激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化学的魅力与创造的神奇,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和情趣。在讲蛋白质时,老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讲述化学家米勒的生平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米勒一生在探求生命的起源,终于在50年代有了突破,他把甲烷、氨气、水蒸气等物质混合在一起,并用人工制造的原始闪电给予电的击打,不久后,这些混合气体竟形成了氨基酸,我们知道氨基酸是形成蛋白质的,进而构成生命的元素,通过米勒的故事,让学生在认识名人的同时也认识了知识的起源,学会了创新。
三、独立性思考,学会质疑
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一成不变、正确的,以前的理论可能不适用于我们现在的时代,所以我们要有质疑精神,有质疑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日心说”和“地心说”是天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案例,如果没有对权威的质疑,可能我们的科学还是停滞不前;还有在物理学史上“量子学”以及“相对论”也是对传统牛顿经典力学的质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样也发生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因为有了质疑,才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局限于前人的说法,敢于质疑,也要勇于质疑,但不要随便怀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一节讲氧化性的问题,讨论HClO和Cl2的氧化性谁强谁弱,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这两种不同的理论,最后根据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而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得出这样互相矛盾的结论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而不能一味地认为课本上的全都是对的。
四、评价的发展性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而传统的一些评价,往往只注重对结果的考查,特别的如一些客观性的测试,判断和选择都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档案袋评价法,让学生把一些重要的考试成绩、社会调研或论文写作的成果和获得奖项、教师给予的评语以及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总结和反思放入档案袋中,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
五、总结
总而言之,成功智力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往往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理解知识。
作者:王怡 单位:吉林省蛟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一、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1.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本身。
生活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教育最真的源泉,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来实现知识的真正传授,为生活而实施真正属于学生的教育。教育教学通过生活化实现教学目标将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和提升的机会,以及更多的生活技能。因为传统的教学过分侧重于讲述,其教育方法也非常单一,往往使化学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脱节非常厉害。而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就是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使教材上的知识体系在生活中得到验证,从而使化学知识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主角,其充当的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那么长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必将会固化,创新能力也会不断受到压制,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将学生上升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就会调动自己的感官,做出自己准确的判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与学相统一。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只是一种引导,一种参照,而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最终还是要学生亲身经历,将知识结构转化为操作能力。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经验,分享彼此的思考历程,都将会使教学更生动,使学生获得新的学习思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更重视体验,增加学习的知识性与情感性,帮助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及措施
1.营造生活化情境。
根据调查现实,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环境下会增加学习的信心,更容易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日常学习,只是将生活经验提升为理论,归纳为知识框架,将自己在生活中参与各种活动得到的经验用化学术语表达出来。那么,如何将化学术语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成为关键呢?教师要将这个关键点作为切入点,搜集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子,应用于课堂教学,营造生活化情境。在我们讲授新课之前,要充分将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不断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教材中有关金属材料的学习,教师在导入时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大家谁去过博物馆?根据学生的实际,提问去过博物馆的学生,为什么博物馆中大部分为铜器而铁器很少?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带有颜色的地下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色,这是为什么?
2.转化教学内容。
由于教师比较重视教授学生如何应对出现在面前的问题,而忽视了透过问题看到自身已有经验的能力培养,疏远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远离了实践。当学生面对理论性较强的题目时,便会从课本上的公式、定义加以生搬硬套,而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化学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往往会束手无措,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然薄弱。教学如果在此刻能够还原生活,把生活作为教学真正的老师,就会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例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时,我们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加以罗列呈现,举例说明由于大自然的雕琢,中国的万里长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一场雨过后云南的马尾松变成了枯尾松。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学习与硫有关的概念、原理,一方面关注学生知识的增加,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经验的锻炼。
3.课后训练生活化。
课堂上的教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传授知识,而课后作业的设置更侧重于课堂知识的巩固,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的生长点。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化学,布置作业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转变传统布置作业的模式,由统一转为自主探究、由单一转为多样、由大量作业转为精练作业。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化学教材中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全部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各种包装袋的成分表,将我们日常见到的食物进行分类、归纳,将其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物质的性质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与课堂所学联系起来,并制定一份适合家人的膳食表,明确标出哪些人应该注意哪些饮食,如糖尿病者应该禁忌食用哪些食物、高血压者又应该禁忌食用哪些食物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化学从生活中来,应该还原于生活,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化学知识的学习,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与学习心得。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提高,那么化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知识积累,而且也会让学生真正喜欢化学,真正让化学服务于社会。
作者:张健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第九篇:高中化学教学环保教育不足与对策研究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不足及其必要性
目前,高中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都是以高考为导向的,对于在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环保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也很少涉及,学生在课下以及生活中对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的关注度也相对低下,这很容易造成高中生化学环保知识的不足和环保意识的弱化。而在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大纲中,很多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强调学生化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也给予了明确表示。如在“元素周期表”中体现了环保教育中的放射性污染;对氧族元素的介绍也联系到臭氧层空洞;二氧化硫的教学内容也与酸雨污染进行了联系,这些都体现高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当前环保教育日益重视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实际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对环保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这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与德育素质的协调化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化学理论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体系中,拥有很多关于环保教育方面的教学素材,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向环保教育方向靠拢,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理论知识机械性、枯燥性的单向灌输,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也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例如,在“保护生存环境”这一章的教学中,从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环境的教学,到垃圾资源化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着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展开的,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把握住“环保教育”这一主题,让学生懂得化学手段既可能产生化学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是预防和控制生态污染的有利武器,我们只有懂得科学利用化学技术手段,坚持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才能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更多现实问题,并最终造福于人类。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开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关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实验课时,高中化学教师都要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废弃物的科学处理,寓环保教育于无形之后,对学生的实验行为进行科学的示范和引导。首先,在演示性的实验中,化学教师要尽量设计微型化的实验方案,即少使用化学资源,尽量选用小型化的化学仪器和器皿,对实验废弃物的排放量降到最小等,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有效示范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于一些高损耗或高风险的实验项目,教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替代。其次,在学生的独立实验或分组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在确保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环境污染或实现资源的节约。例如,在“氧气的制备”的实验环节,由于氧气制取的方法有很多种,此时教师可以选择最环保的方式———电解水方法,对于氧气的收集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也可以利用输液瓶、输液管来自制实验器材,分别代替集气瓶和导管,这样既减少了污染源又节约了资源,在环境保护教育上可谓一举多得。
(三)化学课外活动中环保教育的补充
在开展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课外活动应当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课外活动能够形成对课上教育时间和空间有限的弊端,实现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从而让环境保护教育更具开放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环境保护和化学科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组织开展一些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如废旧电池回收、生活污染现象的社会调查、污水处理厂的参观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并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环保宣传活动中来。
三、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不足,凸显了加强环保教育的必要性,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环保教育的渗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绿色素质”,让学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能够懂得利用化学手段来预防污染、治理污染,最终达成绿色化学的教学目标。
作者:谢蕴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第十篇:高中化学教学学生主体论研究
一、学生主体论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对学生主体地位有所要求,以下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主体论对教师的具体要求:第一,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可违背学生的意愿,将主观思想强加给学生。第二,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展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第三,要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总之,学生主体论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主,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主体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本着不歧视、不放弃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不对学习方法做出硬性要求;多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打造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保障。
(二)灵活教学,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形式单一,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营造特殊的感情氛围,设计与教材相关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例如,学习“钠”的知识时,教师通过现场实验或者是多媒体展示钠在水中的动态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钠为什么会摆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为什么钠块会消失?”等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导学案教学法。导学案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在课前利用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在课中跟随导学案中问题的引导,对课堂内容深入探索,并利用导学案上的检测题进行自我检测,例如,学习“具有广泛用途的金属材料”时,依次设置“合金是指什么样的金属?”“合金有什么化学性质?”“合金有什么用途?”等问题,通过这些有层次的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到知识中去;在课后根据导学案对知识进行梳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这个过程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层教学法。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信心;在课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多引导、鼓励,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在课后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卤素单质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教师分层设置教学目标,提出“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别是什么?”“在亚硝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有什么现象?”“氯水与二氧化硫反映有什么现象?”“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会不会因为二者混合而增强?”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同,教师可以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握所有问题的答案及原理,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只需掌握前三个问题的答案和原理即可。
(三)注重实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化学实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实践教学对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例如,“钠在水中的运动”、“用稀释的小苏打溶液培育蓝玫瑰”等实验。对于相对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实验,教师要亲自动手操作,例如、笨的硝化反应、乙烯的制取等实验。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实验步骤和原理进行复习。通过实验教学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符合学生主体论的要求。结语
三、总结
总之,学生主体论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为学生主体论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才能够发挥学生主体论的作用。
作者:刘俊英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