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关联性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老师,课堂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如何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和习惯”。因此,现代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首要出发点,形成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从而更加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及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文着重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展开研究,提出了兴趣激发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问题,并对不同关联性的兴趣激发效果进行分析。
2概念的界定
“兴趣”是一个多义词,可以作为汉语词语、文学鉴赏名词或者心理学名词,兴趣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有所不同。兴趣作为汉语词语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如唐代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诗之二:“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兴趣作为文学鉴赏名词指情韵、情趣。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兴趣作为心理学名词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本文对兴趣的研究是作为心理学名词来开展,将其延伸到教育教学上,对学生而言兴趣又指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当学生对某件学习事物或某项学习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印象深刻;并且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仅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而还会逐渐形成学习积极性。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无兴趣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味”。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和一定的情绪相关联。某些现象、事实、问题和语言等会令人产生关注、惊异感、好奇心、探究欲、求知欲、认识欲、期望感、满足感等等心理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即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来调动这些心理反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习兴趣激发方式的关联性分析
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不尽相同,根据兴趣激发的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将兴趣激发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即:内在关联式、形式关联式、无关联式。
3.1内在关联式
激发兴趣的素材来自于课程内容本身或教学过程,素材与课程内容或教学过程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该素材包括知识本体产生的认知矛盾、化学实验现象、学习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和经验等。使用该素材可以使学生产生直接学习兴趣,而且不仅能激发一个兴趣,更成为激发下一个兴趣的线索,即一个教学过程中蕴含多个兴趣,且这几个兴趣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显而易见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是最期望、效果最好的。
3.2形式关联式
激发学习兴趣的素材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度,但关联性不强,只是表面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能作为学习内容深入探讨,也不能承接下一个兴趣的激发,只能“点到为止”,这样的兴趣激发方式能够为激发兴趣形成学习氛围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效果有限。同时,由于素材本身的趣味性,可能引发学生学习关注的飘移,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
3.3无关联式
使用的素材仅仅是为了使课堂好看、好玩、引起学生注意和好奇,看似充满趣味性,但实质上与教学内容本身毫无关联,很明显这是效果最差,教师最应该慎重使用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有趣而有趣,为了改革而改革”,即盲目地选择一些形式花哨和表面浮夸的教学素材、方法、手段、模式等,这些因素不仅脱离课堂教学的本体而且还可能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例如化学课上,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演示一个魔术实验,但该实验与本节学习内容无关,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对激发学习兴趣毫无帮助,甚至使学生一直沉浸于魔术实验中分散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
4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思考
兴趣对学习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即使学习内容很难、很复杂也不会感觉疲惫,反而会由此获得成就感。教师教学中要不断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挖掘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或手段。具体来说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挖掘兴趣素材;二是依靠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刺激兴趣的形成。
4.1采用内在关联式方式激发兴趣
例如“物质的量”一节导入时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4.1.1“水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能够计算出1个水分子的质量?”利用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引出物质的量。
4.1.2展示“曹冲称象的故事和图片”,利用类比和化大为小思想引出物质的量。方法分析:就两种方法而言,“方法一”是从学习内容本身出发,通过日常熟悉的物质来预设问题,直接刺激学生想要探究的兴趣,这比“方法二”利用间接故事感知和图片的效果更优。
4.2采用形式关联式方式激发兴趣
当教学内容中没有能够直接激发兴趣的教学素材,而直接教授学习内容会十分枯燥乏味,这就需要适当应用无关联式兴趣激发方式帮助教学。具体包括:(1)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轻松活泼、诙谐风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可以紧紧抓住学生,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开展鼓励的信心教育。教师充满自信、精神饱满的上课使学生感到课堂是活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形成求知欲望;(3)开展学习竞赛活动。[5](P107-108)在学习竞赛活动中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形成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
4.3采用无关联方式激发兴趣
无关联的激发方式不仅不能帮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可能干扰教学的顺利完成,教师采用时需要慎重考虑。总的来说,教师常采用的调动化学兴趣的方法有:(1)预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组,连续发问引发思考;(2)展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生活经验图片,引出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化学知识;(3)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背后蕴含的化学知识;(4)引入化学课程资源形成课堂情境,在情境中进行学习;(5)在学习内容中穿插化学史、名人化学故事等刺激学生对科学的崇高敬意形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学情、教学资源等选择适当的激发兴趣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当的方法。
作者:胡懿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