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课堂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一直是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化学学科研究和学习的魅力所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验探究活动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指导探究和自主探究。
1、指导式实验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步骤地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的探究点来自于教师对实验的不断探索和对学生的积极诱导,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正确的操作,仔细、敏捷的观察,忠诚、真实的记录;要求学生将操作和观察现象的实验过程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由表及里的对比分析,对事物的本质从实践到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认识。例如,在原电池反应原理的课堂学习中,我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探究过程。
[提问]
(1)形成电流的本质是什么?
(2)哪类化学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呢?
(3)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没有产生电流?能否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
[实验]指导式实验探究——学生按教师要求的实验步骤完成下列实验:
(1)把锌片和铜片各一块儿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诱导思考]
(1)锌与硫酸反应生成H2的原理是什么?
(2)我们知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在实验中铜片上却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是什么气体?是怎样生成的?
(3)锌片失去的电子有没有可能流入铜片?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符合事实?
(4)在你的实验验证装置中产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2、自主实验探究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是科学探究的仿真研究和探索活动。例如,我在认识原电池构成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活动:[设疑、激趣]根据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原电池反应原理及电学常识,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你能否设计一个电池呢?[主自实验探究]设计原电池装置。主要实验用品有:500mL烧杯、电流表、导线、石墨电极、金属夹、锌片、铜片、镁条、铝片、铁片、桔子、稀硫酸、铜溶液、三氯化铁溶液各两份。[思考、交流]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构成原电池或发生原电池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学生对原电池只有初步的了解,在没有感性或理性认识甚至没有具体问题的情况下,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这种探究活动特别适合于学生对感性知识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适合于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探究活动对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挑战和促进
课堂教学进行实验探究,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促进。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深层次地把握学科知识和运用知识,优化课堂,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验学习的愉快。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思维中闪耀的火花,及时对学生所有难以解释的发现给出合理、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保护探索的兴趣。
三、实验探究活动的开放与控制
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是要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学习过程归还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获得亲身体验,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或进行“科学研究”,自主生成的知识、技能、能力才是最根深蒂固的。因此,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把原来教师要说的、要做的交给学生自己去说、去做。当然,实验探究活动也是需要控制的,但这里所说的控制绝不是对学生束手束脚,让学生畏首畏尾不敢动手。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有序,实验探究活动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与探究活动的目标保持一致。
2、教师的思维诱导要层层递进,要贴近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使学生能够有所思,觉得有探究价值并能够进行探究。
3、教师要强调将要探究的物质主体,使学生的设计有针对性,使实验探究过程有序、有效地进行。
4、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意识,对危险药品加以控制,并对学生设计的危险程度较高的实验方案予以说明,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但不能夸大其词。
5、教师要对整堂课的探究进程合理设置,不能使知识的生成落空。
四、结束语
实验探究具有动机技能,可刺激学生的兴趣增长点,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只有坚持在课堂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探究活动,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人。
作者:么瑞银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浅析
一、联系实际,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评价内容
(一)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这便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知识的讲授与传递,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使课程的设计更加科学,采用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教师在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锻炼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教学环节中,学生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一直在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能够具有学习自主性,改变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要通过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来发现更多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创造来获得最终的成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每个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三)综合衡量教学质量的意义
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够代表教学质量的真实水平,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主要还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所以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我们既要看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最终还是要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学生达到较高的标准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够称得上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尊重事实,建立评价体系
(一)认真研究,确定评价主体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学生一直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出自于学生的评价也会是更加真实的;同样,相关学科的专家也是重要的评价主体,因为专家对于相关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声望给与比较客观的评价,其评价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最后学科领导也是重要的评价主体之一,因为学科的领导对于学科的教学会比较了解,一般都会在整体上对于教学有一个把握,所以其作为评价主体,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指标的内容也会不一样。首先,学生会更加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教学效果等,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专家的评价指标包含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其概念化比较明显。相关学科领导的评价偏重于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判断,同时需要对学科教学做出一定的反馈。所以在制定评价指标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上三种进行设立指标。
三、利用科学技术进行评价创新
(一)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价系统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评价创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能够使评价的效果发挥到更好。首先,建立评测网,让学生在网站上能够对于教学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合理评价,同时对于评价的限制不要过多,使学生能够把教学评价当成一种常态化项目,这样能够使教学评价能够随时进行,有利于实时监控教学的质量。同时,在网络测评中,安排专人对于评价系统进行管理,学生需要输入密码进入,从而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通过网络测评系统,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反馈,同时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节省了资源,这一点使网络测评能够更加适合教学评价。
(二)建立成绩反馈系统
对于教师的测评成绩,应该建立专门的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及时优化教学方法。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确定不同的反馈形式和时间。例如,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成绩反馈,这样使整个过程时间缩短,有利于教师及时作出调整。同时教师的评价成绩不宜公开,但是可以公开一个平均的分数,让教师在知道自己分数的同时,认识到自己属于先进还是需要加强,这样既保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能够督促教师更加努力,使教学质量能够有效提升。同时,可以针对在反馈系统的得到的教师的成绩,进行一种有效的奖惩,让教师能够真正重视这个成绩,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教学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善教学现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重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才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化学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评价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评价应该建立在对于事实的全面分析上,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使教学评价的反馈更加科学。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效率迅速提升。
作者:吴远坤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有效课堂初探
一、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是培养
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许多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看来,像化学这样的理科课堂往往是枯燥的、乏味的,除了定义就是公式方程式,针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中可以穿插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化学史或故事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王水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丹麦化学家玻尔为了保护诺贝尔奖章不落入德军手中,将奖章溶解在了王水里的历史故事;又如在学习苯的结构时,我们可以插入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小故事。
(2)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生动有趣、五彩缤纷的课堂实验往往会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我们可以用来演示的有趣实验,如水果电池、焰色反应、喷泉实验,等等。
二、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这是不容置疑的,这是从无数人的身上得到证实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高中学生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其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善于动手的实验习惯、小组合作的习惯、独立思考并积极探究的习惯等。
三、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快乐学习的源泉,也是确保新课程改革和有效课堂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我们要特别注意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培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德才兼备是培养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所在,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是关键,关心学生则是最为有效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谊自然日益深厚,良好的关系就得以巩固提高。
四、探究学习,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时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共同发展。探究学习则充分体现了这种互动的实质,把互动化为一种可操作的程序在课堂中呈现。作为教师,在熟悉教材知识体系、考试大纲以及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范围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探究主题和目标,在这个方向的导引下再设计出一个一个小的探究问题,从而具体操作实施。如《盐类的水解》一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类型盐溶液的pH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不同盐溶液的pH值不同?有的为什么相同?盐的类型是否一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几个探究小实验,进行自己探究总结规律。
五、总结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推行强化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水平。实践证明,紧跟新课改的步伐,认真贯彻推行高效课堂,对教学有益,对教师有益,对学生更有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智慧,大胆实验,勇于创新,使有效课堂成为老师喜欢、学生受益的教学亮点。
作者:刘瑞敏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分层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反映化学的知识点琐碎、繁杂,一时之间难以整理清晰、准确记忆。有52.4%的学生觉得化学很难把握重点,有24.5%的学生对化学没有什么学习兴趣,有12.8%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其中思维敏捷的学生对化学原理、公式、概念等理解性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对相关记忆的知识却懒得去记;而有的学生对有关记忆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对理解性的知识却不能全面细致地进行掌握。例如有的学生擅长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量、溶液的酸碱性等计算性的知识;有的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掌握得很好。可见,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不同,对化学中各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就不同,这使得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得不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难度和方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很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在以素质教育为重的今天,分层教学把握住了学生发展的命脉。从教材、学生两方面进行研究,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来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在课堂中遵循“分散难度、设置解题、逐步推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中实施的策略研究
1.研究学情,学生分层,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排在首位的,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科学的分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教师就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结合他们的性格、心理、认知、个性和不同时期等进行综合测评,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心中都有一个量化,对学生的优势、劣势了解的一清二楚,从而使分层更为高效,使“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的更为彻底。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结合课堂提问、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测评等综合方式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态度端正、基础扎实,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比较强,且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当给予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作业和测试中重视对能力的渗透与提升;B层为学习比较自觉,但是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一般,且成绩中等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当给予一些中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领悟学习的方法技巧;C层为学生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较差,且成绩欠佳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从基础做起,更多地让这部分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与轻松,从而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逐步步入正轨的学习之中。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进步、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学生随时做出调整,可以灵活地进行引导、评价和激励,以使学生看到学习的希望,保持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最终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围绕教材,目标分层,建立“循序渐进”的课堂阶梯
教学目标的建立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来建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以保证教学目标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从而使学生可以从原有的基础入口,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顺着一定的课堂阶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体会到向上攀升的乐趣。比如学生在刚入学的初期,一方面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师生的情况还不熟悉;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也不是很熟悉。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就不能盲目地为了教学进程而制定,而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期,建立由慢到快的分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等内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技巧。在高二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要建立分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考A、考B上进行冲刺,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以便为高考打下基础。在高三阶段,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轮、二轮、三轮的分层计划,给予每个学生客观、准确的定位,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夯实基础,对高中整个知识体系有个明确的认识;让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建立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之能够独立地面对中等难度的问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领悟学习化学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临场能力,能够处理比较陌生、创新的问题。教学目标的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激发潜能,奋力拼搏。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适当地放慢或加快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紧紧相随、快乐学习。
3.提炼生成,施教分层,确保“因材施教”的高效落实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并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稳步向前。教师就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根据学生的生成进行因势利导,在学生原有的思维和想法基础上,逐步由低起点进行提升,在精讲精练上下功夫,使程度差的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逐步掌握解题方法;使程度好的学生领悟思考,实现方法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课堂能够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比如在学习有关“铝三角”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方程式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写出“铝三角”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方程式。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写的非常熟练,而有的学生则掌握的不是很好,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分层,按照学生对方程式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对方程式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一组,探讨AlCl3与NaOH溶液的互滴现象,并尝试画出相关的图像;对方程式掌握的不是很好的学生一组,重点对方程式进行讨论、理解,以使其明白方程式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分层结合了学生的生成,是每个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课堂分层,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生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以使学生能够准确定位,不在低难度或高难度上浪费时间,以使学生的每一环都能连接上,以确保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中实施的效果反思
1.增强了信心,提高了积极性
分层教学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起点,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攀登,从而向着各自的目标迈进,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分层学习中,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认知对化学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拥有了被肯定、受尊重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找到了学习的自信。
2.融洽了关系,和谐了教与学
分层教学的实施,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改变了以往只抓尖子生的模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师生之间紧张的气氛,学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态势,师生之间消除了偏见与歧视,每个学生都可以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研究适合自己的问题,确保了教师引导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四、总结
总之,教师的“教”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师生共同的任务。然而,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就必须要进行分层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夯实基础,又能强化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进入佳境”,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刘万青 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质量影响实验教学研究
一、解决实验操作隐患,鼓励学生实际操作
目前来看,将实验植入化学教学中的现象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实验设施的缺乏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课程时间考虑和安全方面的隐患:实验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学生的不确定因素,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时刻关注所有学生的实践操作规范,一有疏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想要解决设备短缺和实验安全问题并不难。设备不足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成完成实验,若是简单实验,学生可以依次单独完成该实验。对于复杂实验,单独完成不了的,就可以小组分工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也可以用可替代的仪器替代原实验器材。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关于安全隐患,首先,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筛选,不是所有实验都适合每个学生自己操作,对于复杂的、有难度或者是有一些危险性的,应该由老师示范或者是以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示也可以。其次,在学生操作过程前,老师要将详细具体的步骤和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交给学生,让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规定的方式完成实验步骤。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除了化学老师,还应该有实验助教和化学实验室的专职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时刻监督,对于有错误或者可能造成危险的操作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并解决安全隐患在这些都得到妥善处理的情况下,接下来就是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推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当然,如果课堂时间充裕,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实验任务,不限制仪器不限制试剂和实验步骤,只需要完成实验目的就可以。当然难度有些高,在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性上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二、植入实验,加深学生的感官刺激,在实验中找到问题答案
画面的冲击总是比文字要来的大。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建议加入教师示范性实验,一方面,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有兴趣学,自然学习质量就会提高;另外,能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快速掌握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边做实验边问学生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电离水解平衡,比如证明SO2的还原性,再比如钠与水、乙醇、苯酚的反应速度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边实验一边寻找答案,在分析和操作中,完成教材上复杂理论知识的剖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完全被实验吸引,而注意力没有放在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上,不管如何,实验可以有趣味性,但是其目的并不是娱乐,仍然是以教学为目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化学课上做实验时,就要注意提问的节奏,让学生将关注点重新回到基础知识、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上的学习。学生在自己做实验时会遇到种种问题,首先为了安全着想,老师们应该灌注给学生“有任何与规范实验不相符的状况必须先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的观念来,避免学生实验失败后又不愿意告诉学生而随便处理实验结果,最终给学生造成威胁。当然老师接收到学生的求助后,不可以直接上手帮学生解决,而应该先确定安全与否,若安全,在旁边指导学生找到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哪一种试剂加错了加多了还有先后顺序原因;但若不安全,应该协助学生正确处理掉失败品,重新开始实验。
三、总结
总之,实验植入性化学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将实验搬入课堂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是实验的筛选,不是所有实验都适合加入课堂教学中;其次,安全问题,不能因为探索精神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遭到不必要的伤害。化学实验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当然,只要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实验教学将是改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毛顺富 单位:浙江省温岭市之江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分析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设置悬念,进行生活情境引入
学生时代的好奇心是特别强的,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进行生活情境的引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教学手段,化学试验中的各种实验器材、试剂、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及实验的结果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注重化学中的实验教学,精心的去准备实验的设计。利用化学实验操作,使学生真实的去体验化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现象和结果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在学习《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这一小节时,告诉学生可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这是因为浓硫酸和浓硝酸常温下可使铁、铝发生钝化,在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继续与酸反应,这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产生对初中所学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这一性质的质疑,激发他们去学习浓硫酸、浓硝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这时再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化学实验,更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生活情境,学生就会积极的去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那么也就容易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各种教学载体,丰富化学情境教学
(一)利用文字材料、生活图片等呈现情境。
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利用一些文字材料、生活图片等作为载体,呈现出需要的化学情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氧化硫化学性质时,可以引用一段新闻报道,并配以一幅图片:“闻名世界,代表我国古建筑精华的北京汉白玉石雕,近年来也遭到意想不到的损害,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浮雕花纹,50多年前图案清晰可辨,如今却大多模糊不清,甚至成光板。”通过这段报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化学原理,最后得出的结果学生更容易掌握。在新教改中,对于化学教学的要求是要体现出化学教学的人文意义,使化学课能够起到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作用。而化学史学资料的情境呈现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方向,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苯》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时,介绍凯库勒从梦中看到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经过。通过该科学史告诉学生凯库勒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要学会善于思考,捕捉直觉形象,以事实为依据,科学分析、探究。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了解大量的化学信息,还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视听结合的课程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化学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我创造的能力。例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激发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在学习选修3结构化学时,由于本册内容很抽象,而借助多媒体展示轨道杂化、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等,从三维角度创设情境,既能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抽象知识,还能给学生体会化学世界中那种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
三、进行团队合作情境设置,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也需要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团队合作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进行某项化学实验时,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组,每组三到五个学生,让他们去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而在这个小小的团队里,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重要的,都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一起动手,共同交流。而这种团队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活动时,要让学生之间协调分工,自己去搜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处理以及分析,从而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原电池,如:简易的原电池装置、水果电池等。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掌握了原电池的原理要点。学生在这种思维模式中能够掌握化学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之中拥有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明白集体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创造对比情境,便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在化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创造对比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巩固以往知识,还能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扩宽视野。例如都具有漂白作用的木炭、二氧化硫和氯气,要想有效区别三者,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将三种物质的性质、漂白的原理、效果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都列举出来,并且填写在对比表格上,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这三种物质。这种对于化学物质性质的对比情境设置,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情境是在生活中产生的,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通过设置多种情境,丰富学生化学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化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教材与生活的结合,选择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设置化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作者:季小? 单位:如皋市第二中学
第七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自我定位探析
一、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过于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他们又徘徊于尝试新教学方法和坚持陈旧的教学方法之间.教师往往不想停滞不前,却又害怕有所进步.事实上,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出现此种徘徊不定的恐惧心理.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以提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调查研究表明,一个教师在参与工作之后的六年时间内是最关键的,在这段时间内,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基本定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教师将长期的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说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教学之外的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职业培训,积极吸取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此来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起化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和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做到与学生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还要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抓住化学的亮点,并尽可能的将自己发现的亮点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出现的“祥云”,教师在了解到“祥云”所用燃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丙烷时,便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探讨与丙烷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所引用的各种热点信息也会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望,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二、通过教学观念的改变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就目前的化学教学现状而言,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坚固的定势思维.即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保姆型”教学模式,在这种畸形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动权,他们安排着学生所有的学习、为学生安排详细的学习计划,学生自然就成了各种计划下的“学习傀儡”.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说一旦离开了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学生便失去了强大的依靠,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基于以上问题,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完成教育理念的华丽转变.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以一纸成绩论“英雄”,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综合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其次教师要看重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学习有机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经常会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断地帮助学生总结和温习旧的知识,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在采取此种教学模式时不妨将总结和温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而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生完全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继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展开化学课堂教学,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大大的提高.面对此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很多教师提出疑问: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就弱化了教师的地位了吗?其实不然,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彰显出来,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地位自然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在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必定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面貌来赢取学生的信任.仅几年,各种各样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不断认可和验证,其中最受教师欢迎的莫过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了.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无限的放大.合作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之间通过讨论等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可以按照一定的安排原理将全班学生合理的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多媒体上将学生所要了解的知识框架罗列出来.这样学生便能够在知识框架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如各种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金属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并分别总结出各种金属独特的化学性质.小组中的成员通过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再通过相互交流、碰撞,就能更好的理解任务的内容.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的提高,教师的地位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稳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就要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入手,然后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水平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的地位也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其中不断学习进修是高中化学教师提升自己的手段,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而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真正的改变教学模式,才可以创新教学手段,才可以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陈生 单位:江苏省铁富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分析
一、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化学课堂的探究性问题
探究实验贵在探究,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其中,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探究实验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具有灵动性,可以说学生被实验带着活跃起来,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紧紧围绕着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时候,设计验证性的实验,SO2和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学生在开展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就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学生这样设计实验方法:加入指示剂可以实现试验验证目的.向滴有酚酞的NaOH的红色溶液中通入SO2,则结果是红色褪去,证明发生反应.就有学生质疑:溶液颜色的消褪也有可能是SO2具有漂白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那么学生就积极思考,探究出的结论和方法验证过程是: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再现,那么前者的解释就是正确的,反之后者是正确的;或者是通过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红色不再复出,那么前者解释正确,反之后者是正确的.有了这样的假设学生就积极准备相关的实验,然后操作验证结论.学生设计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SO2与卤素单质水溶液、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它的还原性.发现SO2和双氧水无明显现象,教师可马上追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SO2和双氧水是否发生反应.学生分析并设计实验并证明.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在参与实验的情况下掌握SO2的化学性质.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课堂,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探究性实验重在“探究”:一是探究化学知识,二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课堂区别于一般的化学讲授课堂,也区别于一般的实验演示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其中,亲自体验和操作实验过程,并主动思考和探究,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学生广泛的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方法.教学要循序渐诱,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于化学课来说,很多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比如在学习《氮气》这一章节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的照片,这里风景特别的漂亮,但是看似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日子,突然就有可能狂风将至,暴雨欲来,所以这个地方当地人又称“魔鬼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有极大的关系.然后有学生自行设计氮气的制取实验,并探究氮气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参与度较高,探究意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
三、优化课堂内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传统的化学课堂是死板的,没有生机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始终处在听的位置上,教师的位置是高高在上的,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在“学什么、怎么学”等方面是盲目的,全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对学习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应赋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把学生推向课堂学习的前台,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课题,自己主动开展分析推理探究活动,自己得出结论.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积极主动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高度自主和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
四、优化作业练习设计,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成败关键是要看在实验课堂和化学习题处理的过程中,是否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高中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非常的灵活,综合性也很强,需要学生认真思考,仔细探究.当然,问题的解答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问题可以采取传统的常规的有已知问题推导计算出待求量,有时候也可以倒换顺序,问题迁移、巧用整体思维等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逆向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就是采取非常规的,逆程序化的思维方式,不是从问题和已知条件入手,而是从待求量或者是结果作为切入点进行问题解析.解题实践证明,对于一些问题,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可能会使得问题趋于简单化和直观化,有益于提升解题的效果.
五、总结
总之,在目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的老师授课仍然比较传统和常规,还是采取灌输式的讲解,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必须服从与老师.而学生则是听众,几乎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有也是少数.化学课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常规,实现探究式教学.教学顾名思义是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其中后者占主要地位.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知识学习,然后能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能正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高中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革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
作者:许广全 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第九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思维导图构建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构建主义知识理论已经成为了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对于化学教学活动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积极采用构建主义思想来引导学生的教学活动。而构建主义理论教学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探索与不断进行创新的能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根据高中化学的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是目前高中教师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具有知识点较为复杂,教师通过统一归纳概括,将知识点进行归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难点重点问题到典型的题型案例,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到知识结构的构建,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然而此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在课上学生能够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而在课下,学生依然不会思考与解决问题。所以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要点,经过实践来体会只是形成的全部过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白知识,理解知识,最终达到掌握知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则能够很好的适应这一现象,并且能够将整个发生过程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在绘制与修改的过程中完善思维导图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分析与对比中将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就比普通的让学生记概念做习题更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引导教学模式的措施
1.经常让学生进行复习与归纳
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可以看懂教材,但是对于作业却依然不会的局面,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常常看教材,而学习成绩依然不高,而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学生在看完教材后,没有及时的进行归纳与总结,没有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并没有记牢固,记扎实。所以就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不会应用知识。而化学知识其本身就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与掌握的,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正好能够适用在这方面,在让学生进行归纳汇总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行画出思维导图,然后与教师所设计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分析,在发现不足点后要及时进行修改,在学生修改后的思维导图没有错误后,分享给全班同学,让学生间相互交流,增加印象。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学习
进行小组讨论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它能够有效的调动合作,例如在学生复习喷泉实验原理时,可以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并画出与之相关的思维导图:氨气、氢气与氯气是通过哪种原理才能够做喷泉实验的?除上述三种以外,还有哪些气体可以做喷泉实验?做喷泉实验的,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其主旨思想是什么?产生喷泉的途径都有哪几种?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时应该要怎样进行设计等等,根据上述问题,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且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理清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3.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平常教师进行讲述化学课的过程中,做笔记的现象司空见惯,然而这些笔记都是学生盲目的跟随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的,这样做出的化学笔记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就值得教师进行思考了所以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记笔记记到关键之处,在课后能够根据化学笔记的关键点理清自己的思维,传统上,学生记录化学笔记只是通过记录化学式、定义与反应现象,并且学生记录笔记的模式仅仅是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学生没有一个自身的记录方式,导致在复习时,没有一个高效的规律,复习的效果不明显。而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引入到化学中,学生的化学笔记更加全面的记录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对于化学元素也掌握的更多,对化学定义也记的更加的扎实,对于书上的知识理解的也就更加的全面,并进行适当的可延伸与扩展,这样学生就找准学习重点。并且学生在复习时,自身思维有一个完整的复习框架,很容易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提升复习的效率。理清学习思路,能够很好的保证学生的的听课效果与学习精力的集中。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应新课该的要求,摒弃传统的学习习惯,由死记硬背转变成为开阔创新,注重能力的发展,这样就达到了将化学中融入思维导图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便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构架,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作者:季群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组
第十篇:高中化学课堂转变教学思维实现寓教于乐
一、分析化学教材中的趣味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学的依据主要还是以统一下发的教科书为主,无论是各类考试还是测验,都万变不离其宗,几乎所有的知识点和考点都是围绕着教科书展开的,教科书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教科版不是死板的,也不是停滞不前的,它也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教科书无论是在知识的呈现方式还是内容的选定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很多的教学素材如果得到充分的挖掘,势必会实现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如在学习《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的时候,讲到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时候,其实教师除了可以引用教材中给的案例之外,还可以适当的拓展的,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如随机选取物质素材,拿一瓶矿泉水来说,让学生先观察,学生会从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没有发生任何的化学变化,这就是物理性质,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相对而言,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就属于化学性质,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区分两者了,并且对化学反应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的认真“教”和学生的专心“学”,课堂的趣味性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当然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全面的掌握课堂授课内容,充分的挖掘趣味性的素材,不断的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要地位,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能否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所以作为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学会与老师配合。在以往的常规课堂,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上没有什么自主性,更谈不上兴趣,学生感觉到课堂是非常压抑的,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对课堂呈现出一种厌恶感,老师一个人长篇大论,也谈不上课堂的趣味性了。新形势下,面对课堂角色的调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虽然有时候对知识的认知不一定全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也应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他们才会有尊重感和成就感。为此,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这些都会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同时强化课堂实验操作,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通过实验操作来习得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由于对相关的知识不了解,也感觉到知识是枯燥的,学习内容比较陈旧,根本没有兴趣。化学教师应该采取方法转变学生的元认知,可以采用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然后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习得知识,还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三、寓教于乐,实现兴趣教学
课堂的趣味性不是化学老师感觉到的课堂多有意思和多有吸引力,而是学生。所以首先要明确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的总体感觉,不是化学老师的感觉。为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化学教师必须了解本班的学生概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做到从生出发,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并最大限度的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在学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时候,对于氯气的讲解,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关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碱的反应实验来了解氯气的性质,实验教学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四、总结
另外还可以使用设问导入,激发好奇心。如在学习化学知识《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时候,我们上一节课探索了金属钠的性质和用途,知道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能与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作者:陈金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