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教育策略(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缓解紧张,消除畏惧。告知学生无论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大胆提出来,即使权威的教科书也有可能出现错误,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才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课后交流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充分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念。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生本教育的重要基础。
二、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弊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中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高中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如果教师将这些现象搬到化学课堂上,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部分,灵活运用有趣的生活化学现象,将会让学生对化学倍感亲切。例如,在《原电池》的课堂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从有趣的小故事开始:“李奶奶年纪大了,牙口不太好,于是她去医院看牙科,牙科医生给她镶了一颗漂亮的金牙,李奶奶十分开心。过了几年,李奶奶又有一颗牙掉了,于是她又去医院镶牙,这回牙医给她镶了一颗不锈钢的牙齿。但是李奶奶回去之后牙口疼痛不止。李奶奶这是怎么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时,教师可抓住时机进行讲解:“原来李奶奶的嘴里形成了‘原电池’,一直在不断地放电,难怪李奶奶会觉得不舒服了。”学生听了之后十分惊讶,注意力十分集中,从而顺利引出本次课堂教学的主题———“原电池”。
三、组织课堂活动,体验学习乐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一般对化学实验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主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论证理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只发挥引导作用。这一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索与研究。例如,在《乙酸、碳酸以及苯酚酸性的强弱对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实验验证,并在完成实验后指出其不合理之处以及改善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以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在实验室实践自己设计的实验,还能够与其他小组对比,看谁的实验方式最好。在这一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了学习内容,同时也深刻透彻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仅仅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永恒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勇于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上讲台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黑板和多媒体讲授给其他同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积极鼓励、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在《碳酸钠、碳酸氢钠鉴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寻找答案。碳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一般在造纸、玻璃等工业行业中广泛运用;而碳酸氢钠也是一种白色固体,也就是小苏打,烘焙糕点时,必须要用到碳酸氢钠。那么,怎么鉴别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呢?学生在课外寻找答案后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对其进行评价。但是,教师注意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对学生的评价以积极鼓励为主。生本教育理念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我价值,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应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生需要点拨和帮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必然能够实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从而促使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来洁珍 单位:广西横县第二高级中学
第二篇: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在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已经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基本上达到教学的目标,新课改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传统教学方法依然存在于很多学校当中,没有实行新课改的学校还占有很大比例。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表现有:采取单一的“你讲我听”模式;学生机械地听讲,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发散思维,导致无法解决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很容易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者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些都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学校对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很多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和购进教学器材,无法满足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条件,而化学又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没有亲自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等等。深入推行新课改,实现教学目标,是学生尽快成长成材的保证。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调整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
新课标指出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灌输思想,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而学生也要积极解决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要不怕提问、不怕被质疑,相信自己。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提出问题让对方解答,这样可以增进师生友谊,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讨论、相互合作,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声音、影像相结合,使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与知识层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运用化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
化学中的专业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新课标不主张僵化、机械记忆基本概念,而是要教师寻求能让学生加深记忆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实践课程进行教学,采取分组的形式做化学实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操作环节,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自己发现规律和验证结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并且可以定期举办化学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当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认真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作者:罗述彪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难点及对策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难点分析
1.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过多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学习。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还要求教师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1.2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化学。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高效的学习化学知识。
1.3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落实化学实验教学
由于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化学实验教学,进而也导致学生化学理论知识过硬而实践能力的欠缺。因此,在日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落实化学实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1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当遇到化学学习上困难的时候,通过自主解决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具有创造力,在化学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确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率。例如,在进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酸雨的相关录像,使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且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在生活中哪些行为容易导致酸雨的形成,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以实验的方式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实验的设备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事物作为实验道具,实验材料教师可为其提供,使学生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发散自身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本堂课中,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学习SO2的漂白性以及关于漂白性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本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应用。
2.2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的集中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自己较为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食物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准备一袋淀粉作为研究的对象,而学生对于淀粉较为熟悉,很多学生也知道在糖类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学生可以与学生一起用碘酒检验淀粉的存在,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驱使下会对实验非常感兴趣,进而也会对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2.3采取有效的策略落实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的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进一步落实化学实验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边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边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了解理论知识具体应用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做实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课上及课下进行化学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3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以及落实实验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难点,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殷昌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华冲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伪问题”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太浅显,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问效果,甚至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混乱,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活跃性.而有的问题的设计过于困难,让学生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教学也是无意义的.这些“伪问题”现象都阻碍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伪问题现象1: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往往不去重视所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问也只是自问自答,只是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学生只需要简单的回答“是”或“对”,这种提问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也没有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这种提问毫无意义.伪问题现象2: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就公布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问题后,常常限定了一个准确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会使得学生失去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即使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过分的依赖教师或者束缚于课本,这样也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2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1)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学家乌辛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中对问题情境创设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精心设计新鲜、有趣、别致的化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生成.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金属钠的性质,笔者引导学生做了金属钠与水的化学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创设了如下的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会在烧杯中游动呢?真正能使金属钠游动的“幕后推手”是谁?问题2烧杯中原本无色的水为什么变成了红色呢?难道是金属钠施展了“魔力”.根据实验现象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2)问题情境创设的层次性
心理学理论认为,从思考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根据思维轨迹的长短,学生往往需要经历“微解—短解—长解—新解”4个不同级别的答距,难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基于学生的思维特性,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特别注重问题的分层性,“由易至难、由简入繁”的设计富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在层层递进中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良好发展.另外,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也需要有难易的区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化学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化学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分别针对着不同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展开教学.
3)问题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提出,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说得更确切些是“百闻不如一做”.传统课堂教学中其致命的弱点是教学生读死书.其实,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气息洋溢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化,将化学课堂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使书本知识变活,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铁元素时,教师就可以针对Fe2+的还原性,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加入什么化学药品呢?在学习了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在制作馒头或者面包等糕点时,需要加入NaHCO3呢?将铁元素与生活中常见的防腐剂联系起来,将NaHCO3与生活中做糕点的膨松剂联系起来……这些看似平常却不容被忽视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创设问题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更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化学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知识相结合,更好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乐学、爱学、会学.
3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更好地利用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考、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化学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注意“伪问题”现象,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生活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许定贤 单位:甘肃省金塔县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学生化学思想培养策略
一、化学思想的优势
在化学教学中,适当融入化学思想,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拥有了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与模式,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时,总是遇到教学瓶颈,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化学教学,这时教师运用化学思想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将化学思想和化学基础知识进行融合,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对化学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也会提高,并保证了学习的质量。二、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思想的培养策略
1.在进行问题解答时融入化学思想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问题解决时,都会有一个讲解过程,化学也不例外。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解题方式有点不同,其解题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可以利用化学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在进行问题的解答时融入化学思想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但在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有研究学者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具备了化学基础知识,也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但仍经常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瓶颈,这时只要教师在旁适当地引导,学生就能顺利解决问题。这是因为虽然学生大脑里有基础的化学知识解题思路,但缺少化学思想,这些知识和思路在大脑里处于混乱、游离状态,得不到有组织的联系和结合,而且知识的结构也不齐全。另外,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所以没有办法将问题立即解答出来。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融入化学思想,那么学生就能很快地整理好自己的知识架构和解题思路,并快速解决问题。
2.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延伸
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只把课堂的实验和反应交给学生完成,没有考虑到将化学思想注入学生的大脑中,也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延伸。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者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最后结论。在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后,进一步要求学生进行创新探索,提出:如果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不可以?如果可以,应该对实验装置进行怎样的改动?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学生就会对化学这门课充满兴趣,并能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就是化学思想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的知识延伸。知识延伸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知识。
3.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现象
化学是生活和科学的桥梁,能拉近生活与科学的距离。化学是千变万化的,它以独特的科学反应魅力而存在。如果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而没有对学生进行一个化学思想的灌输,学生就会逐渐对化学失去兴趣。理论联系生活现象,再融入化学思想,让学生对生活和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和体会,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应当对其感到疑惑的问题进行课堂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进行结合,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集体探讨,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还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结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孙长才 单位:山东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演示性的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课堂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此,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要想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增强实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动力。例如,在讲述碘可用淀粉检验这一特性的实验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演示性教学,学生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感性和表面上。这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一起做“米汤作画”的小魔术,即先在白纸上用米汤作画并晾干,这时白纸上什么也看不到,但是随后加热碘液,当蒸发出的碘遇到米汤的主要成分淀粉时,用米汤所作之画就会显现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历史故事或谍战剧中传递情报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学科的趣味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化学课程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如果教师能够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科学的价值,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贯彻于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事件,拓宽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探究空间。例如,在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中,教师可以对教学中的实验流程进行生活化的“改进”,引导学生自制一些试验器械,如用废弃的塑料瓶、玻璃瓶和输液管来代替原有的实验器材。这些“生活小实验”不仅能让学生“边做边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坚持实验教学流程的绿色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基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主要特征,以及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职能,教师在实验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促进学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要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化发展。例如,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性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碳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形成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此时,教师可以改进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在实验器皿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就可以避免有害气体的任意排放。
四、打破化学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在教室或化学实验室中进行,所以容易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进而影响到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实验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PT、flash动画、影视资料等方式对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仿真化的演示,也可以将实验指导材料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实验,这样,可以对很多危险性、污染性的化学实验进行安全性、环保性处理,能够实现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随着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也需要实现相应的进步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念,转变传统以单向演示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绿色化,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更好的引导,加快学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作者:邱发勇 单位:广东佛山华附南海实验高中
第七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
(一)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目标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实验完成程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课堂教学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高中化学课程。
(二)时刻关注实际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是化学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更要通过实验课来关注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情况,从而判断实际的教学效果情况。教师要切实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而非停留于形式。
(三)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给学生知识的重担,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目的与方法。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自身的发展,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正确帮助与指导。
(四)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实际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不当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有效性。
(五)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快速的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更多地把科学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与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在互动与交流中,教师不断完善教的效率,学生不断提高学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分享各自的观点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断加深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化学实验中,不断地交流各自的经验,不断地讨论实验的结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体现学生的个性以及差异化。
不可否认,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固有的特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化和差异化。这些个性化和差异化,不仅表现在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学习方法的不同,而且也表现在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上的不同。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其最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同时,教师要信任每一位学生,要相信他的学习态度和他的学习能力,要相信他们都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教师要有一颗勇于钻研的心。
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也是化学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不断钻研、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具有一颗勇于钻研、勇于探索的心,去致力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地进步,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提高。
三、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高中化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教师要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课堂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最主要的场所,教师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之内,把必要的知识,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吸收必要的知识。在整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目标,不断地引导学生,不断地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中加深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以及实验的学习中,发现化学的规律。
教师首先把高中化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传授给学生,然后,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安排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最后,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得出化学规律和结论。得出的这个化学规律,不但结合了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化学的实验,而且还结合了学生探寻并发现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寻化学的规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对化学学习的热爱。
作者:张岩 单位:通化市第一中学校
第八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教学的内涵与流程
将探究实验教学应用在高中化学中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着引导的角色,从而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问题提出假设与猜想,并且在化学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在满足基础的实验条件后学生开始着手操作,并对先前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从探究实验教学的内涵可以看出,其主要的流程包括:问题提出→围绕问题提出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及验证→得出结论→对实验过程进行思考,并提交报告→教师指导总结。从上述的流程中能够看出探究实验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主导、设计与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从而将其潜力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2、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教学的应用分析
2.1能力性实验
开展能力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属于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探究性实验。
2.2操作性实验
操作性实验是一种常见类型的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可以在实验操作完成后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操作性实验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化学实验的器材与相关步骤,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3知识性实验
知识性实验的应用需要学生对以前的化学知识进行回顾,并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合理运用起来,从而做到前后课程中知识的有机融合。其中一个较为简单的知识性实验就是氯水漂白试验。在试管中加入未知的液体,保持液体的位置在1/3左右。用实验镊子将事前准备好的紫色纸条放进去,充分震荡后,2~3min纸条的颜色就会褪去,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未知液体属于一种含氯的化学物质。
2.4创新演示性实验
开展创新演示性实验教学是建立在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基础上,借助演示性实验的改进分析并总结试验后的现象,从而通过实验结果蕴含的新知识帮助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巩固学习。
3、探究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为了使探究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阐述起来更加方便,笔者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稀硫酸与碳酸氢钠”实验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问题提出:稀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最终的反应结果是什么样的?反应后会生成何种物质?其化学式的构成如何?假设与猜想:稀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首先需要在常温条件下,同时需要加热/搅拌/震荡等条件,该项反应结果的物质中主要包括水、钠以及硫酸等分子,实验化学方程式在后期的实验中证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包括玻璃盖、烧杯、瓶塞、平底烧瓶、分液漏斗、铁架台;所需反应物质:氢氧化钠、稀硫酸。充分参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步骤后组装实验器材,学生在组装器材的时候,教师应当帮助指正。开始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将盛有稀硫酸的分液漏斗扭开之后,缓慢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平底烧瓶。在此过程中能够看到平底烧瓶底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之间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并且产生白色泡沫,在气体产生后采用烧杯在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下进行气体收集。然后将燃放的蜡烛放在气体中,蜡烛的火焰或自动熄灭,从而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氧气。依据实验的结果化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该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气体?”学生们都会回答“二氧化碳”,最终完成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根据上面的实验,化学教师对学生开展引导教学,在提出一系列问题后得出以下结论:“实验中参与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别为NaHCO3与H2SO4,依据能量守恒定律,能够知道得出的气体中含有CO2,而在实验开始前的假设中反应结果只含有水、钠以及硫酸等分子,那么学生在经过积极的思考后就能得出化学式: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反应及评价:反思过程指的是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例如实验中分液漏斗发生歪斜;因瓶塞没有塞紧而造成气体收集过少等。
4、结语
探究实验教学对高中生进行化学学习十分重要,通过这种直观的实践性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探究实验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并且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杨名 单位:庄浪县第二中学
第九篇: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针对实验原理进行合作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是整个实验的灵魂,学生只有深层地进行理解,才能真正地了解实验操作中每一步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准确分析不当操作造成的误差。在原理讨论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进行导入,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合作、参与讨论。课堂情境:现有一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以及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开放性问题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纷纷地利用自己原有认知进行分析、思考。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都想到了“利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这个方法,但是却遇到了许多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成及时对问题进行汇总,以实现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利用盐酸来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如何测定消耗盐酸的体积?
2.如何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即滴定终点的判断?学生重点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合作探究,积极地寻找适合该实验的仪器和试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仪器设计中认识了酸(碱)式滴定管,在终点判定中对酸碱指示剂作了探究,从而准确地理解了原理的实质和实验的关键。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大讨论,从酸碱滴定pH值变化图中,感受了定量分析的严谨和化学实验的实用,学会了相互倾听、相互启发和交流,感受到合作讨论中的那份愉悦。
二、过程探究,针对实验操作进行合作学习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和数据的科学性,特别是对于酸碱中和滴定这样的定量分析,一个不小心就会给实验造成很大的误差。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针对学生不同的操作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正确操作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不同操作:在滴定过程中学生的眼睛或注视滴定管或注视锥形瓶;在滴定终点时,有的学生不小心多滴几滴,有的学生看见变色就进行读数;在读数时或仰视或俯视。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辨析和借鉴,最终正确的掌握了实验操作的要领和成功的关键:在滴定过程中,眼睛应该观察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在滴定终点时,应该做到一滴定终点,且半分钟内锥形瓶内溶液颜色不再变化;在读数时,应该做到眼睛平视,与滴定管中溶液的凹液面相切。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在操作中的相互比较、相互探讨和相互切磋,使学生感受到正确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找到自己在操作上的不足,从而培养严谨的实验作风,准确规范的实验操作。
三、评价反思,针对实验误差进行合作整合
反思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酸碱中和滴定中误差分析的基础,学生许多不经意的操作,都会给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组内成员的操作进行回顾,然后结合小组内成员的真实操作,来进行细致、全面的误差分析。反思主题:现在请大家回顾自己组内成员的不同操作,然后讨论这样操作会对结果造成什么影响。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感到非常的兴奋,纷纷地开始讨论组内成员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同,从开始的洗涤、润洗、赶气泡,到操作过程中的滴定、终点判断,以及读数,整个过程学生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操作方法。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对以上的操作进行一一的分析,利用原理判断这样操作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偏大、偏小中学生再一次深刻理解了实验的原理,对误差进行了细致、清晰的整合。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操作对比,在相互评价中反思了自己的做法,改正了自己的不足,吸收了优秀的经验,有效地将动手操作转化为了一种思想、一种能力。
四、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实现了思维上的高度合作,在自我突破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只要教师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验特点,综合机智地面对学生的生成,就能够使合作学习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高中实验课堂的高效性、实用性。
作者:王志东 单位:江苏东台市时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