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新旧版教材比较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生活化教育理念在教材编写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新旧版教材在知识理论与实际、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理论学习与学生人生发展的联系程度这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提供依据。
2001年课程改革的一项目标就是“改变课程‘难、繁、偏、旧’的内容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旨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的能力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学科新教材也应运而生,笔者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化学教材设置,充分挖掘新版教材体现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因素,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育,为教师生活化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教材内容整合,融合社会生活科技元素,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生活化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之旧版化学教材,新版化学教材在理论知识的编排、理论知识的扩展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章节知识的编排更关注学生的经验
旧版化学教材的教材体系是以学科中心为主,社会中心和学生中心为辅的一种混合,体系建构的特点是在元素观为线索建构的知识体系上凸显化学与社会融合的思想[2]。如元素化合物这类知识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繁多,规律性强,旧版化学教材采用相对集中的方法将元素化合物编为两章,通过归纳共性掌握规律,重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在化合物知识的总结上落实于社会、科学、技术的结合,降低了课堂教学难度。如表1的钠及其化合物,旧版化学教材安排在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个章节,可以通过归纳几个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共性找到规律,减少学生学习负担。这种编排主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较少关注学生的经验。新版化学教材则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主要特征,更注重化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新版化学教材是将化学学科逻辑、社会实际应用以及学生的学习逻辑相结合的一种融合体系,体现多层次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将元素化合物分散在几个章节里[3]。如将金属元素钠和非金属氯放在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部分,主要以生产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经验为线索设计知识章节,设置教材单元的“先行组织者”,极大地加强了化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安排的用意,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经验,进而降低学习难度。
2.通过栏目设置,拓展学生的视野
“信息搜索”栏目的设置:其作用是提供资料收集的渠道,引导学生掌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与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将有很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使得新版化学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新版教材设置该栏目共有7处,所提供的搜索途径主要有书籍和互联网两种。“信息搜索”栏目设置很巧妙。首先,搜索内容来自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且与章节知识紧密相关。其次,该栏目并不是随意在某一个章节出现,而是每个搜索内容一般与本章节后面“研究与实践”相关联,也就是说“信息搜索”栏目相当于是“研究与实践”的前期工作任务的一部分。例如:新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第38页设置的“信息搜素”栏目,其搜索内容是关于不同类型的电池特点,理解研发新型电池的意义。本章节后面“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任务之一是蒸汽机、内燃机和燃料电池的比较。这样设置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让学生获得教科书以外的知识来巩固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还为实践与研究做好前期工作。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同时,也通过搜索使化学与社会生活加强联系,提高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无论是布置作业还是指导学生做实践探究,教师都要教会学生掌握图书馆查找文献书籍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方法。“科学•技术•社会”栏目的整合:这是在旧版教材“科学视野”栏目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与之相比,新版化学教材“科学•技术•社会”栏目有以下变化:一是重视化学材料的介绍[4],加大引入化学材料特别是新型材料知识的比重,高达58%。当今中国,新型材料特别是航空航天新型材料是急需攻克的难题之一,可以看出化学与材料领域更为紧密。二是大大加强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科学、技术的联系,特别是加大了前沿科技应用和研究前景的介绍,减少了旧版化学教材注重某一个领域的发展历程、知识理论、性质及作用的解释,化学学科发展的阶段特点在今天的化学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中仍可以找到它的痕迹[5]。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将其作为情境教材,或与“信息搜索”栏目巧妙结合,或适当延伸、扩展栏目的内容。“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整合:该栏目由旧版化学教材中“学与问”和“思考与交流”栏目整合设置而成。新版化学教材提出的问题大多数结合生活事例,即历史故事、科学技术相关的例子,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知识与学生的直接经验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降低问题的难度。旧版化学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栏目大多数是比较单纯的问题,常常以具体化学事例为主,忽视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画龙点睛”,更侧重于学生间接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得出教学内容的性质、规律或者特征。因而可知,问题要设置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碰出思想的火花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视真实情境体验,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生活化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的真实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能力。较之旧版教材,新版化学教材在实验安全教育、实践探究主题、实践探究的操作难度方面有以下变化。
1.栏目提示人性化,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在旧版化学教材中实验安全常识作为重视实验、重视过程方法的教育注解之一,安全教育在教材中较为分散,散落在每个章节,主要是安全教育与化学知识、实验操作性知识相结合,大多是单纯教化学品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操作、生活突发情况的处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等。通过简单文字陈述物质具有易燃性、有毒性、腐蚀性、放射性、易爆炸性以及实验操作不当带来的危害等,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化学电池时这样描述:“镉是有毒的重金属,回收废弃的镍镉蓄电池会污染环境。”这样的安全知识放在文章末尾不显眼的位置,而且描述过于官方化,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新版化学教材安全设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统一的一种整体网状设计方式,内容特点是内隐式与外显式的统一[6],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生活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意识。如一些比较醒目的小栏目:提示栏目和注意栏目。提示栏目:将护目镜、洗手等以生活中的图标形式展现并加以说明,可以起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教育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注意栏目:“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安全防护!”语句中有“注意”和“!”,这与生活中安全标语风格一致,较之旧版教材更具人性化和生活化。总之,在实验中,安全教育不应当停留在口头上,而应结合实验室标识进行教育。
2.实践探究主题更贴近社会生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7]这一教学理念。旧版化学教材实践主题以化学学科的现实以及信息社会的实际为依据,但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价值观念,虽可以有效落实三维目标,但偏重知识与技能。新版化学教材则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内容更具时代感,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通过表2中的比较可以看出:一是新版教材中实践类活动具有主题真实性与应用性的特征,调整后的内容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其实践类活动主题有的来自于对生活应用的体会,如“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豆腐的制作”;有的来自于对环境的思考,如“测定雨水的pH”。这些真实的情境首先可以唤起学生的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习主动发生,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二是实践类活动联系科技发展的特征,新版教材充实了许多题材新颖与现代科技联系密切的化学知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与挑战竞争意识。
3.社会实践类型趋于合理,实践活动更易操作
合理并有明确探究目标的实验步骤和安全措施,是服务于教学和探究目标实验体系的三个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如表3所示,新版必修教材设置“研究与实践”数量为7个,较之旧版(12个)有所减少,但是涵盖的实践活动类型基本一致,都注重实验探究类的实践活动,减少的部分是与实践活动类型相似、内容空洞且不体现时代发展特点的。实践活动具有真实的情境,但同时也应具有操作性以及探究价值。旧版化学教材实践活动栏目设置简单,一般为分点说明,每一点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调查。这种形式的设置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践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使实践探究变相成为一种简答题,淡化了实践活动的过程性。新版化学教材“研究与实践”的设置一般分为三大部分,即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结果与讨论[8]。其中研究任务是以课题、开展项目研究等形式提出,这三部分探究不仅使实践活动有章可循,为学生探究提供方向,也不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活动设计、活动记录、成果汇报的探究实践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造能力。如“研究与实践”栏目研究主题为“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在“研究目的”中体验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研究任务”中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三个步骤来明确食品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在“结果与讨论”中总结实验结果,判断食品是否含有铁元素并与同学合作撰写报告,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生活中化学的魅力。
三、加强职业教育渗透,增强理论知识学习与人生发展的联系
旧版化学教材没有专门设置介绍与化学相关的职业栏目。因此在高中阶段,大多数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渗透,在课堂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9],大多数教师是在教材中挖掘相关的素材,且挖掘素材的资源有限,途径有限,如“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这节中展示的图片:“图4.24酸雨对森林的破坏”,可以介绍环境工程师这个职业对于保卫我们生存家园的重要意义;从资料卡挖掘,如“常见合金的重要作用”这个章节资料卡栏目描述金属的分类,可以介绍新型材料相关的职业;从科学视野”挖掘,如在“苯”中“科学视野”栏目介绍“人造血液”时可以延伸出关于化学药物相关职业;从“实践探究”中介绍化学科研工作者这一职业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旧版化学教材在高中阶段关于职业教育的渗透,主要看教师的意愿以及其自身素养和知识储备。新版化学教材设置了“化学与职业”栏目,这些栏目介绍了与学习化学知识相关的职业,必修教材职业栏目分布如表4:“化学与职业”栏目的设置是新版化学教材的一大亮点,突破了以往教材只注重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方法的局限,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此栏目的出现是配合促进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设置的,是解决当前教育只关注学生短期发展,而忽略对学生职业生涯和决策以及规划能力培养的问题,突破了“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模式对知识和思维引发的割裂,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10]理念。“化学与职业”栏目首篇内容“化学科研工作者”不仅用文字叙述了化学科研工作者的定义、研究内容、人员素质要求、就业范围等信息,还用图片展示了化学科研工作者严谨、整洁的工作环境,鼓励学生向化学科研工作者方向发展。大大加强了学习化学知识与学生未来生活的联系,同时也促进学生将化学学习成绩转变为人生价值目标。
作者:陆兆欢 邱超 高红艳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