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师招聘面试见闻引发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教师招聘面试见闻引发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化学教师招聘面试见闻引发思考

摘要:面试高中化学教师时的见闻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提出促进新教师“自主”成长的三条建议。

关键词:模拟上课;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实践性知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新鲜血液的加入,所以选拔优秀的新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为了确保教师聘用质量,各地都展开了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一般都会经历笔试和面试两关,笔试成绩名列前茅者才能进入面试环节。前阶段,本人有幸分别去其他区担任了高中化学教师招聘的面试官,下面就面试准教师(因为还没踏上工作岗位,本文把应届大学毕业生称为准教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谈谈我对面试准教师的感受及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新教师的建议。

一、面试流程简介

本次应聘的教师共六位,皆为大学刚毕业的准老师。抽签决定面试顺序后,准教师在面试前有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面试题一共两题,一个是公共题,谈谈对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还有一题要求准教师进行模拟上课,课题为“硝酸”。整个面试时间为二十分钟,五分钟为公共题时间,十五分钟为模拟上课时间。面试教室中一共有五位成员,其中面试官三位,成绩核算员一位,监督员一位。面试官各自按准教师的表现独立打分,然后计算平均分,并当面交给准教师。

二、准教师应聘情况分析

六位准教师进行面试时,其中四位直接开口就开始模拟上课,在面试官提醒下才知道还有公共题需要陈述。六位准教师中只有一位能完整地说出化学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余几位有的能说出一两点,其中证据推理及科学探究被提及的最多,也有的答非所问,对化学核心素养一无所知。模拟上课环节,六位准教师整体完成度较好,基本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可以看出前期准备充分。在他们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这些准教师很多的优点,如他们教学神态都自然大方,不怯场。普通话比较标准,语言表达流畅,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每位准教师都有利用教学情境素材教学的意识,也多多少少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当然,笔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简单概括为下面三点。

1.对模拟教学和说课两个概念理解不清晰

在六位准教师中,只有两位清晰明白模拟教学和说课的区别,进行了模拟课堂的教学活动。模拟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模仿真实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语、肢体语言和各种教学技能与组织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学生不在场的教学形式[1]。模拟教学与说课共同之处是教室里没有学生,但两者教学对象不同,说课是说给老师听,所以需要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说教学目标的设定,说教学结构的设计,说如何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等问题。而模拟上课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上课教师要模拟学生在场来展开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需要备学生,需要预设课堂可能的走向,学生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等,这对准教师课堂的预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在讲解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时提问浓硝酸在反应中的作用,这时,还需要扮演学生作出强氧化性的回答。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容易忽视浓硝酸作为酸参加了反应,这就需要教师预设后与学生通过分析部分氮元素化合价不变推理出硝酸作为酸的事实。当然,这对没有教学经验的准新教师来说有点过于苛求。

2.学科理解能力略有欠缺

准教师的文本理解能力较弱,具体体现为六位准老师中只有两位理解了应聘面试的要求,准备了自己对化学学科素养的理解,其他四位看到了居然没明白意思,这大大出乎我们面试官的意料之外。准教师的知识图式相对贫乏,学科理解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不够。例如几位准老师都反复强调金属与硝酸反应时,金属被氧化到高价态,浓硝酸的还原产物就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就是NO。这样总结性的教学容易犯教条主义,其实硝酸与金属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反应机理至今仍不够清楚,金属对应产物是什么与发生反应的金属量的多少有关,同样,硝酸产物是什么也要具体分析,NO2或NO是一般情况下的产物。吴国庆先生认为硝酸可以同时被金属还原成几种不同的产物,这些反应是平行反应,而硝酸的某些还原产物也是氧化剂,会继续与金属反应,也可能继续与硝酸反应,相对于硝酸与金属的平行反应,这些反应是连续反应,所以,硝酸被金属还原的产物究竟是什么,没有确定的截然界限,跟硝酸的浓度、金属种类、反应温度等各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分别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影响有时步调不一致[2]。准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欠缺还体现在对教学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清等,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不太明确。硝酸这节课的重点是硝酸特殊的化学性质,如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这是学生从酸的通性中不能类推出的,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的知识。而硝酸的酸性并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但有的准教师花了挺长时间在讲硝酸与氢氧化钠、与氧化铜等的反应,有点舍本逐末。另外,有的准教师教学中出现科学性错误。例如有一位准教师把浓硝酸受热或光照分解说成硝酸的氧化性,还有一位准教师在不表述气体所处状态的情况下直接提问:“铜与浓硝酸反应时生成2.24LN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多少”。这些问题都暴露出准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欠缺。

3.教学实施及课堂掌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课堂教学实施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逻辑关联及整体设计,这些设计的外显形式主要体现为老师的提问及板书。新教师的提问及板书反映了他们的知识组织混乱、关系松散,缺乏整体的逻辑关联。准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限制了提问的深度,例如浓硝酸与铜的反应,准教师基本都直白提问“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其实,这里若设计成问题串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1)硝酸与铜反应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如何得出该结论的?(2)浓硝酸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将铜氧化可能是什么微粒的作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3)硝酸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体现氧化性的微粒是否相同?通过这样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阶梯”,可以帮助学生慢慢构建元素微粒观,使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理解上升到新的“台阶”。另外,他们的提问一般比较笼统,指向性不明确,学生会很难正确回答。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学中恒久弥坚的教学手段。板书不仅能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更能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但准教师整体对板书的作用认识不足,大部分没有精心设计,个别准教师边写边擦,割裂了教学的整体感,学生很难“get”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因为准教师几乎没有上课经验,他们对教师角色仅处于观察和想象的阶段,出现一些问题也无可厚非。当他们入职后,从准教师过渡到新教师,把知识与实践进行关联使其结构化,需要一个漫长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个人因素和外界因素,有学者调查发现,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受个人因素的影响最大。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结合自身体会从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三个方面谈谈新入职教师如何进行“自主”成长。

三、新教师“自主”成长建议

1.注重自我效能感,新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新教师在刚入职时一般都踌躇满志,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入职后面对紧张且纷繁的教学任务,容易出现自我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从而对自己产生质疑。所以,新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处理好自我角色期望值和实践追求的关系,合理定位,提高挫折承受力。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是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这种信念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主体的观点和行动,从而影响行为的结果”[3]。人们总是根据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自我效能感在控制和调节个人行为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低时,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维度的程度就越严重;另外,自我效能感对其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4]。因此,对新教师来说,第一次授课、第一次班会课都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需要非常重视。我们也要多关注他们的第一次授课、第一次班会等,适时给予帮助,增强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当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了,就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绩。同时,新教师遇到问题合理归因,教育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既不推卸责任也不要过度自责,客观实际地分析情况,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增强成功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专业长期发展。

2.注重自主学习,新教师专业幸福感的来源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要保持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永远勃勃有生机,必须自觉地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首先,新教师要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及教科书,尽量理解教科书文本表达的含义,这是新教师合理使用教科书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研读时不仅要无遗漏地“读”出每页教材中的所有知识,更要仔细揣摩编写者这样安排知识的意图,也就是要弄清楚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其次,新教师要多读些教育理论书籍,多获取教学法知识,清楚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这样教学中才能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好知识的难度阶梯。皮亚杰曾说过学生的学习是同化、顺应的认知建构过程。学生学习的起点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视角,本节课知识的起点和视角是显而易见的。前期学习的物质的分类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让学生有了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意识,能分析、解释、预测一些简单物质的性质。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类别通性”和“化合价”两个视角对硝酸的性质进行预测。类别通性可以同化原有认知,有助于学生类推硝酸的酸性。从化合价变化的视角认识反应,学生容易判断出硝酸的氧化性,帮助学生抓住反应变化的本质。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类推这种学习策略有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硝酸的学习引领对整个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从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第三,新教师通过自主学习不仅要弥补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不足,更要学习学科教学知识(PCK),这是对新教师来说最有用但师范院校学不到的知识。一般学校都会给新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师父,听师父或其他老教师课时,新老师不仅要听老教师如何讲授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和学习老教师的课堂结构安排,即他们是如何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他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来生成解释和表征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有序性的结构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成效和促进学生理解,这也是新教师听课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汲取“营养”的地方。笔者在上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安排了三条“线”(图2)。三条线的安排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知识结构的层次随着问题展开。学生通过问题的“阶梯”,就能自己进行知识的生长或构建。

3.注重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新教师专业提升的法宝

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新教师都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大学对师范生更多的是脱离教学实践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有研究表明,当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业成绩与教学效果已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此时实践性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性知识区别于教师从书本、课程等途径获取的理论性知识的地方在于其建立在对教师自身实践的反思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5]。也就是说实践性知识是关于教师“怎么做”的知识,同时,教师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每个人在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无法逾越的法则。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浓硝酸的教学中,如果不做实验,我们无法知道铜丝与浓硝酸反应会放热,铜与浓硝酸反应速度居然会先慢后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速度快慢是化学反应的重要内容,如果不通过实践,这些有意义和价值的宏观表征就无法获得,因此,新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光“说”实验,要多做实验,实验是知识的起点和归宿。新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的过程中,要把反思作为自觉行为,因为进行有效的反思是提升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新教师可以反思自己课堂的完成度如何?课堂预设效果是否达到?还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角度思考哪些环节处理得当;哪些地方有欠缺,需做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这么调整。另外,建议新教师有可能的话把课录下来再看,就像镜子一样,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不足和问题。还可以邀请老教师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并作出客观的分析、评价和建议,使自己能形成清晰的教学的自我图式,知道自身在哪些环节上存在问题,遇到类似的问题以后该如何处理,从而更好地改善教学行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感受,新教师也应该多从学生那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总之,准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要能快速站稳讲台,除了外界帮助外,更需要逼着自己自我成长,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舒兰兰.模拟教学的三个问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2):32

[2]吴星,吕琳,张天若.中学化学疑难辨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孙海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0-71

[4]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

[5]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1):13

作者:杨茵 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