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浅论(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浅论(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浅论(5篇)

第一篇: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带动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学习,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能力、意识、素质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应当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状态,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立足于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进而参考相关资料来探讨以上问题,希望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水平有所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应用分析;地理信息技术

最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对高中地理教学予以改革,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从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学校领导应当有所作为,组织地理教师积极学习课程标准及教育大纲,并且对地理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培训,促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及有效性。

一、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3S”技术,它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具体应用3S技术的过程中,一般GI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信息的采集,GIS负责对所采集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使其能够在诸多领域之中发挥作用,如农业、环保、交通。当然,3S技术之所以能够有效应用,与GPS、RS、GIS三者所具有的特点息息相关。其中,GPS具有的特点是实时性、全球性及精确性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干扰,连续作业,精准定位与测量;RS具有的特点是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广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获取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予以处理,从而满足人们所需的图像或信息;GIS具有的特点是信息处理精准、信息分析到位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和处理信息,为人们提供使用价值较高的信息。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有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状态,将所学地理知识立体化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之教师细致的讲解,则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从这一方面来说,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还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及教材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定位地理位置,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对地理知识加以丰富和更新,如此学生在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开拓视野,对地理环境、地理构造、地理现象等予以了解,从而使地理教学效果更佳。3.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的、有趣的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能够通过呈现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或图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将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其予以思考、探索,最终解读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获得地理知识、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满足新课程要求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建议是:1.基于GP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之中有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相关原理来模拟教学,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予以立体化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也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2.基于RS的地理教学。将遥感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应当侧重于将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呈现在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感受到遥感技术的“神奇之处”,并且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3.基于GI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简化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方面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上出现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都表示看不懂。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景象图或气象变化图等予以简化,从而简化图形,方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注重对先进技术引用,意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其科学性、教育性及有效性。本文所展开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思考与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浅议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4):122.

[2]江胜良.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37-37.

作者:邓琼冰 单位:江西宜黄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摘要: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能够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优化地理教材。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策略

高中地理课程正在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广大的高中地理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执行者。面对课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沉着冷静,还要拿出有效的方法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以适应新课改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为目标开展课堂教学,以此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受传统的应试教学观的影响,地理教学有时采取的是应试教学模式。在应试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向来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课后练习环节,还是对学生的评价环节,都是教师唱主角。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课堂提问也成了老师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课的手段,而不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中,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素质教育提倡教学本质的回归,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敢于面对挑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怕困难的意识,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有条件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自觉参与到学习中。例如,教师在讲授“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场,让学生了解污染对生活的影响和治污措施。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地理教学一直围绕着考试进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考试的内容,与考试无关或者关联度不大的知识,基本不讲授。其二,学生的学习也紧紧与考试挂钩,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其三,教学方式单一,任何教学方法都以灌输学生知识为目标,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考虑很少。一切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必然在诸多方面走向单一化,学生的个性逐渐被磨灭,最终沦为考试的奴隶。高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才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势必会被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所替代。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运用到教学的不同环节,即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的需要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只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收到好的教学效益,才能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不同地区的土壤”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让各个小组分别讲讲不同地区的土壤,并进行对比。再比如,对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的“旅游地理”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优化高中地理教材

在现有的一些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要重新设计,要删除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宜的内容,补充一些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内容。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容,既能够传授必要的地理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完成知识、思维、能力三部分教学内容,才能被认作完成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而要完成这个教学任务,需要对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一方面,考试仍是当下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高中地理教学不能脱离考试而存在,因此,高中地理教材应突出重难点,对应试部分内容做进一步精简。另一方面,可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加入一些适合学生探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此外,教材中还应当增加一些背景知识,方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比如,在编写有关地球方面的内容时,编者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并在地球仪上标注出经纬线等。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地理知识,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应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优化高中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桂芬.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2]龚念.构建高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以《自然界的水循环》设计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2013(S2).

作者:董健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

摘要:对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可在激发学生学科兴趣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学中注重合理的情境引入,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注意方法引导,能促进学生知识架构;引领学生关注生活,能实现知能的合理迁移。文章以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必修Ⅱ为例,研究基于教材活动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在人教版、湘教版等版本新教材中均有所体现,其中有很多活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密切。但有的教师往往以各种理由在教学设计中不对这些教学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甚至有的教师会舍弃对活动内容的利用,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真正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教材中具有生活化特性的教学资源的开发,能找到激发学生朴素的学科兴趣、形成学科情感、确保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合理情境引入,帮助学生尽快打开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及时引入会使得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气氛会因此灵动。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活动事先认真研究,并做好一定的顺序安排,这样便于创造更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人口迁移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设定了四种人口流动方式,要求找出属于人口迁移的类型。教学时,教师并没有立即要求学生说出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参与了教材设置的活动后,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人口迁移是属于人口流动的一种类型,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学生在分析导致人口发生迁移的因素时,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材料获知存在排斥力(推力)和吸引力(拉力)两个角度的因素。教师再给出更多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任何一种因素均有可能是引发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借助活动内容的学习自主找到基本概念并和教材中正文内容进行比对,依据教材及导学案的内容找到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在对人口迁移的因素总结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阅读内容继续思考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原因。学生的思维一旦打开后,教师的教学会因此变得更为顺畅和高效。

二、做好方法指导,促进有序知识架构

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方法的指导极为关键。在学习必修Ⅱ高中地理湘教版内容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指导。如对教材中的活动题应从哪些角度思考、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何规范作答,等等。在教学城市部分内容时,因为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家在乡村,对城市了解较少,教师可提前一个月建议学生在节假日观察城市中的各功能区及特点、布局的原因,留意城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思索。教师也要及时搜集和城市相关的视频、文字材料加以展示,增加学生对城市的了解。在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一节中,教材中有两类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状况,教师可建议学生依据活动提出的思考题,指出两类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时间、目前速度、目前水平、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记忆。在阐述城市化过程中的影响时,教师可选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化问题三个角度,分别参照设计好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并对教材中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的措施加以延伸,还要让学生明确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城市化的必然。在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城市环境污染、“大树移植”对城市及山区的影响等,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增强对“生态城市”“田园城市”的理解。教师将整个城市学习内容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整合,各部分学习逐个展开,能形成城市区位、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问题四个内容的知识链条,便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

三、关注实际生活,注重知识、能力迁移

在对教材活动环节的生活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实际生活,尽量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对接。教师还可以寻求与其他版本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在知识及能力两个维度实现更高层次的转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湘教版教材在介绍农业区位因素方面略显欠缺,教师可借助人教版教材帮助学生理解。要让学生依据水稻生长的习性,分析水稻种植业所需的自然条件。根据江西省某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材料,思考实现这一生产方式的原因,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教师还要使用导学案设置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农业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区位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生活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觅和学科内容对应的点,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知识、能力自然形成迁移。

四、结束语

总之,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生活化资源的开发,应是地理教师一直需坚守的研究方向。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下,用好教材中的生活化活动资源,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前瞻性极强的教学理念,重视恰当的师生角色转变、极富责任心的教学准备。

参考文献:

[1]熊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胡尧.高师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以《季风气候》一节为例[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盛永杰 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由于我国特殊的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考试成绩以及学校、班级的升学率,忽略对学生学习意愿的调查培养,也不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老师或者是家长的监督,很难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对学习会产生抵触心理。如果到了高中时期还是重复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与“立德树人”的目标距离越来越远。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学习则伴随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与发展,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特点;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尤其需要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地理知识以理性知识为主,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点以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密不可分。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以感性知识的描述和结论性知识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简单。高中地理大致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板块,人文地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自然地理会有许多的地理规律和原理生活中不常遇到,对学生们来说生涩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们思考性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主要是学习意愿度的不同,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主动的一方,是对学习具有高度意愿的,而老师只是负责引导和帮助学生,为学生提供知识,帮助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强迫学生学习的角色,而学生则通过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锻炼和创新,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来获取知识,这就是“教学相长”的学习模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具有发展性、创造性和主体性等特征,对新课改下的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三、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仅是高中地理,对任何学科、任何事情来说都一样,产生兴趣就是前进和发展探索的动力,也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中地理授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地理是有它自己的魅力的,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魅力在于大自然的神奇,各种不同的气候,各种美妙的资源,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等等,人文地理的魅力则在于不同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等,相信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地理学科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而对地理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如教师在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节前,可以提前几周布置课前作业:(1)提前预习本节内容,分组合作学习探究“内力作用和外力如何塑造地表形态”;(2)学生可以观看央视《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地理中国》等栏目;(3)学生动手收集,各组派代表在课堂中演示和解说。(二)多动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重要的工具和载体,培养学生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学习画图,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地图进行联系结合。如:在讲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中,事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简略世界地图,结合课本洋流分布图,让学生动手画画并标注洋流流向和名称,并当堂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深入地分析纠正。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自主思考,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相信自己动手画图一定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三)改变作业模式,多一些创新性作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改变课后作业的模式,以往都是做一些课后习题,或是知识点复习等,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趣,学生自主性往往不强,如果课后作业改成一些比较有趣,并且可以让学生们既动手又动脑,还能够开心地去做的模式,学生们就不会再有抵触心理了。比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一模块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自己动手做一个地球仪,画出不同的气候带,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这种新颖的作业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能够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及判断能力,鼓励自主探究性学习。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的压抑,为了应对高考,很多文科考生对于知识点更多地停留于死记硬背,不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观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提前给同学们布置好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进行自主思考,独立观察,最好是能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需要的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将一些比较模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拿出来让同学们自主判断,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正确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四、结束语

高中阶段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过程,一旦通过高考,就要进入更高学府去学习,大学更是一个考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地方,因此就需要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另外,高中地理是比较复杂的学科,不能单纯地靠老师讲解来学习,它需要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不断探索研究地理学科中的魅力和奥秘,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娜娜,吕宜平.关注教法学法做好有效衔接[J].地理教学:教海拾贝,2015,(1).

[2]唐述建.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5):262.

[3]包钦鹰.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9).

作者:黄瑞明 单位: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跨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用信息技术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理解地理知识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地理;运用分析

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空间系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通过教师的文字叙述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重难点,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中运用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其主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展地理学习资源。首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扩展高中地理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体系。信息技术中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弥补学生利用教材学习地理知识的缺陷。其次,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性的优势,呈现给学生更加立体的地理图形,改变教材文字内容枯燥的现状。2.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地球自转与公转是高中地理必学的内容,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教师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动态地表现出来。另外,借助信息技术能将地理现象分组的特征以及地理的规律更加直观地揭露出来。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建立起立体性的地理思维,最终构建出新的地理认知体系。3.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地理课程属于一种抽象性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抽象的想象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但是,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讲课,不能促进学生消化知识。而在地理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将图片、视频与教学内容充分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难点。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视听结合。视听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相关研究实践也发现: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要高于单纯地以“听”为主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教学方工的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佳的视听体验。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视听效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将课堂所要讲述的内容融入到信息技术中,通过更加直观与形象的课件形式将地理知识点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在讲解地震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事先搜集一些国内外的地震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其了解到地震对社会经济,以及人们身体安全的危害。其次,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地震地形的相关剖面图形,将震中、震源,以及震中距等相关的知识点引出来。教师采用多媒体与高中地理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现了教材中不具有的直观图片和生动的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地震相关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升。2.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理性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课件内容。课件本身就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其使用的效率。针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教师就不需要准备相应的课件,只需要教导学生采用有效的方式记忆知识点就行了。而针对一些旅游地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某个地区的印象。而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教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准备教学课件,如使用插入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例如:在讲解“地球宇宙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时,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即便教师运用非常出色的语言进行讲解,学生仍然会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将太阳系运行的情况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与此同时,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能够理解地球与太阳系的运行等相关的知识点。3.教师要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课堂,这相应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停留于原来的位置,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紧随时展的步伐,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操作的方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最终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只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了,教师才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材料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课,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样的地理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得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借助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优势,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具相结合,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直观的教学情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参考文献:

[1]徐鑫,潘立新.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103-104.

[2]熊年坤.高中地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3,55(9):39-39.

[3]李维杰.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2016,22(36):97-97.

作者:施伟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泗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