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浅议(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浅议(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浅议(5篇)

第一篇: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上课质量也越来越不高,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将更多的教学方法融入了教学之中。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这个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而且使地理知识更形象化,更加具体,不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所以说教师要在教学中很好的运用比较法。地理是一门很大的课程,里面有着极其丰富的地域知识,人文知识,不同地域的气候以及山川河流如何形成的,以及行星,地球,太阳又是如何运转的,还有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等等一些知识,其实这些知识是最基本的,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很广泛的运用。但是有些学生会感觉地理很难理解,它的一些概念很抽象,不容易想象,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很低,而且一节课下来,吸收的知识也是很少,这样长期下来,会很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会给教学目标造成阻碍。现在很多教师已经采用了地理比较法进行讲解,这样化具体为形象,通过比较,也能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新学的知识和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贯彻了学习目标。

一、地理比较法在地理教材中的统计

在高中地理教材里大约90%都是适合运用比较法去教学的,可见这一方法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在高中教材里8个单元53节内容96个知识点适合运用地理比较法去给学生讲述知识。但是有的教师对这一方法没有进行合理的运用,没有让学生更好的通过地理比较法去吸收知识。像教材中的亚热带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这就可以运用比较法去学习,这样不仅学习了一个气候,两个气候共同的进行了学习,而且这样记忆力还更牢固,在比较法的时候,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更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所以,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地理比较法来教授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地理比较法在教材中的不同体现

2.1不同概念之间的比较

我们都知道,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种名词解释,定义比较长,不容易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只要记住了就行,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比较记得快,忘的也快,所以这根本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在考试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感觉只是有印象,但是却想不起来。这就是死记硬背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讲这一块知识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概念比较法,进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比较,把两个概念同时列举出来,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的说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的和不同点,这样一目了然。比如在学习气候时,教师在讲温带季风和热带季风的时候进行类比,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相同点、不同点。这时学生就会自己去找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回答:热带季风形成原因:一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温带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老师表示赞同,继续问其他问题,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是什么?学生继续寻找答案,开始回答相同点:冬季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不同点:热带季风的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教师给予赞同。这就是一次小小的互动,但是通过比较法很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这样学习的知识是很快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就是不同的概念之间的比较法,有很大的益处。

2.2同一知识类之间的比较

在地理学习中,不同的知识又具有相同点,比如被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发展所影响所形成的区域也不同,但这些区域又有相同点,所以教师在讲这一模块的内容时,应该运用同类比较法,把相同的知识点加以连接,形成知识轮廓,这样会更容易的让学生进行理解。再比如,讲一些天气,气候的时候,不同类别的知识点,但是不同之间又有很多的相似点,教师可以将同一经度的气候进行比较,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一个气候,同一经度上的气候他们都了解了,这样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形成了更加直观的记忆。

2.3运用图形进行比较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应该知道图形是最直观、最形象的展示,所以运用图形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对于两个地区的降水量的不同的时候,这时就可以通过图形展示出来,这样更形象,更直观,这样省去了枯燥无味的语言描述。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的选择这一课的内容的时候,课文中有对比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的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插图,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教师可以课下制作一些动态图像课件,利用投影仪去给学生进行播放,这样会更好的展示了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很具有动态感。这样一来,为什么在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很容易解答。课件以动态图像的方式展示了湄南河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而且还有该地区人口稠密,它地处平原,平时雨水丰富,地形宽阔但是很平,所以它是适合种植水稻的。相反,澳大利亚种植牧场,因为澳大利亚属于草原气候,比起水稻种植业,更适合发展牧业。学生便会对这些知识一目了然,而且还更深入的了解了两种不同的气候。运用图形比较,使地理知识更加的容易理解,而且学习知识更加的有效率,让学生看图的同时让他们进行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如何更好地应用地理比较法

第一,地理比较法不是单一的,地理比较法有多种,不可单一的应用一种比较法,就像在应用概念之间的对比的时候,也可以穿插图形之间的对比,用多种对比去学习知识,这样效率会更加最大化。要最大的应用比较法,这也是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的,备好课程或者是做好一些课件,这是需要提前做好的。第二,教师要做好去引导学生。在教师用比较法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能单单的只会一个,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去学会用比较法学习其他的章节,这样才是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气候的时候,讲到热带气候的时候,去询问学生:这个气候与哪个气候类似,但是又有不同?这样学生就会努力思考,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用教师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肯定。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形成运用比较法的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技巧。地理比较法不仅是教师所教的方法,学生更要学会,更要领悟其中的真理和意义。学会了地理比较法,能更好的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对地理中的数据,区域,气候和不同特点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结语

地理比较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方法,这是很多教师钻研出来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在地理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它,把不同的知识进行对比,运用图形,概念,同类别对比法进行讲解知识,让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的理解,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大效率的学习课本知识,达到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的领会这个方法,不仅在学习中运用,还要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作者:王冀宁 单位: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法应用

【摘要】地理学科是高中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知识。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掌握地理知识,而非被动接受。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讲解和灌输,致使学生失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因此,问题教学法被引入到了地理教学中。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构建、组织小组探讨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多种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积极探讨研究,构建知识体系,高效掌握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法;应用

问题是一切学习的根源,只有通过问题的提出,才能促使人去思考、探究,才能解决疑惑,获得新知。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学知识也更加复杂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并不能完全地使学生掌握牢固,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问题去了解地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教材内容。通过问题教学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有力地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做到精准理解和把握,明确教学目标,透彻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预习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其学习能力。编设的预习题目一定要精准明确,既要体现出课程教学目标,展现知识体系,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预习探讨。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设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及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什么?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又包括什么?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有哪些?”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课文的预习和了解,将使其初步掌握荒漠化的相关知识,对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做到基本构建,使其预习更加有目的、有成效。

二、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构建问题情境,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是应用问题教学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这样会出现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欲望,探究思考也不会太深入,致使提问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有技巧地提出吸引力的问题,对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点,设计出对话、角色扮演、话题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情境,并以此提出有效性问题。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下了解问题,产生兴趣和欲望,积极探讨研究,解答疑惑。从而提高问题教学的成效性,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教师在讲堂上放一个四面封闭的黑色盒子,询问学生运用什么方法可以探知盒子里装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可以钻个洞看看、摇摇听听又或者用x光透射。接着教师再提问如果地球就是这样一个盒子的话,又该通过哪种方法获知地球内部的信息呢?让学生探讨这个话题,学生可能会回答通过钻探技术、遥感技术或者火山喷发的物质等来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钻井探究目前最多只能钻3000米,而遥感感知的深度也很有限,目前唯一的办法只能通过地震波间接地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状况。那么什么又是地震波呢?具有哪些特点呢?”通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情境构建,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课程展开自主的探讨学习,提升本节课程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分配小组,探讨分析问题

小组合作探讨分析问题也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深入,仅依靠学生个人的思考探究是很难掌握的。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思维想法都是独特的,不同的思维碰撞可以使思想得到升华,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想法。而对于地理教学中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理分组,使组内成员各有所长,互动沟通,发表不同意的意见和观点,对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高中生对于教师教学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能力以及创新创造性。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让其感受到问题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成就感,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实现高中地理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应重视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在课程进行前,精心编设预习题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针对复杂深入的知识内容,合理分配小组探讨解决;在学生教学方面,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以上四点是本人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的个人建议。希望在教学中不断的实施优化、改进提升,实现问题教学的有效应用,提高高中地理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常杰.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2]王晓惠,郭志永.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6(6):108-110.

作者:曹祖兴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高三是高中生的最后冲刺阶段,因为面对高考和升大学的巨大压力,学生的身心负担往往会比平时要重。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探索地理教学有效方式,是教师在高三阶段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三;地理;教学;现状;有效方式

如何让高三生从题海战术中脱颖而出,让学生在面对巨大作业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是我们高三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力求能使学生在这一整学年里锻炼地理思维,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

一、高三地理教学现状

1.学生状态散漫

高三时期,学生的恒心和态度都将受到巨大的考验。有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满意而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越临近考试越懒散,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时的普遍问题。学生的课堂状态差,经常熬夜,上课反而效率会降低。学生状态散漫是阻碍学生学习地理的无形杀手,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他们对地理的兴趣。

2.过于注重成绩

从客观上来说,大多数教师、学生的努力,都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这个词,从学生初入学堂以来,就一直围绕在学生的身边,学生步入高中,恐怕“成绩”这个词已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不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地理能力,也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而努力,而是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才学习地理。学生看重的是试卷成绩而不是自己学习地理的过程,对于错题不能及时改正,反而持有一种过于追求成绩的焦急心态,往往会使学生急于求成,增加自己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效率。很多教师也将“成绩”挂在嘴边,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也使学生的成绩观念更严重,甚至还会因过于强调成绩而使一部分学生丧失自信心,经常将自己的成绩和他人的成绩作比较,产生自卑感。

3.教学方法不当

在高三学年,有些教师可能为了尽快结束课本任务而加快上课进度,使得他们的教学讲解没有之前精细,只是将课本内容粗略带过,有些非重点知识甚至以“浪费课堂时间”为理由而被抛弃,这样的教学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地理知识,更无法提高地理能力。教师单纯让学生自主复习,抑或是课堂教学方法不得当,都会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降低,使之事与愿违。

二、高三地理教学的有效方式

1.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做一切练习题的基础。但是,经常有学生因为忽略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而丢失一些试卷成绩,让人遗憾。学生们在学习、复习的时候,经常将一些较难、较偏的题作为自己的练习重点,对一些基础题,因为觉得做起来浪费时间,所以很少会花费一些时间来做基础题。在教师讲到基础知识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感觉良好,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就会较羸弱,这些问题积压在一起,很容易在后期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高中地理知识都是一环扣一环,因此,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抽样调查、抽样提问的方式来考验学生的基础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要避免学生将基础知识死记硬背,让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2.培养地理思维

培养地理思维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渠道。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地理图像,这样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例如,在学习经纬线、大气运动、洋流等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常常会陷入窘境。这是因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够,在学习脑海中没有形成立体思维图像。为此,我就让学生经常观察地球仪小模型,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北冰洋附近有什么洋流、赤道附近有什么重要河流、某条河流附近有什么地形地貌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知识以图画的形式总结在一张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将他们勾画出来,加强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使他们的地理思维得到发散。

3.针对性教学

为了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将知识进行归纳,以习题训练的方式开展专项练习,找出学生在这一专项中的薄弱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为此,教师应该认真做好课堂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些能够锻炼思维、考验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并且课本中的地形地貌、洋流等地理图像也应作为重点内容,教师应督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练习完成,使学生形成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做题效率,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他们的地理知识储备。总之,高三地理对地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同等重要。我们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地理教学进行开拓创新,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翻开光辉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吴广玉.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

[2]解献环.试论地理课堂教学的技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

作者:马得兰 单位: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

【摘要】高中地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人类通过长期观察、总结、思考有关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的奥秘,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将地理知识还原于生活情境中,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得到实践的支撑从而变得具体生动,避免一味空洞乏味的讲解。也让枯燥难解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书本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周围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要实现这一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就必须体现“生活化”,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理论性的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体会地理的学习价值和意义。第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要求。当前,我国较多地区的高中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阶段,在这一阶段,虽说在逐步向素质教育倾斜,但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高中还是高考决定一切的情况。而且现在学校很多只注重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本来自然地理部分就比较难以理解,如果老师一味只讲理论,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课没有兴趣,上课不专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高考这样的教学体制原因以外,更多的与老师讲课脱离生活实际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已开展了很多的教育课程和教育方法改革,运用身边素材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多老师的重视和应用。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近年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应用也比较普遍。运用身边素材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并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目前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秉持教材为主的理念,上课模式固化,照本宣科的授课形式,导致课程内容死板无趣,学生学习兴趣缺缺。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在老师教学理念影响下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转变以教材为主的理念,以教材为基础,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总结知识点,然后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际与相应的知识点相联系,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再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第二,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知识本就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人类通过长期观察、思考和总结各种自然地理现象,从而才形成了如今的地理知识。在进行地理教学前,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对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就能提供很好的帮助。例如,在讲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这一节内容中的气旋时,可以先研究生活中的“龙吸水”这一事例。首先可以询问一些见识较多的老人,向他们了解关于“龙吸水”的一些实际情况;其次,通过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知识,充分了解过后,再与知识点气旋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对大家都感兴趣的“龙吸水”进行讲解再过渡到气旋,就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学习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知识最终应用于自然、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自然、社会和群众学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把地理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常见具体问题,为理论知识设置生动的生活情境,还原生活场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地理知识。在讲解冷锋和暖锋的问题时,单纯的讲理论知识显得很抽象很晦涩。例如: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谚语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问学生,你们听说过“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谚语吗?同学们纷纷点头。教师继续发问,那你们知道这其中包含的地理知识吗?同学们一脸茫然,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此时,教师可以乘机打开多媒体,演示冷锋和暖锋的形成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生活处处皆学问,民间谚语里也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第四,引入当地乡土地理,拓展地理教学。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地理教学,让地理知识变得亲切,也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立足每个学生都熟悉的当地地理资源,进行相关的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可以引入南充学生都很熟悉的嘉陵江,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的行成从河流发育初期到晚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V”型发展到“U”型,就类似于河流的上、中、下游。不同的河段,河流的形态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思考南充境内的嘉陵江是位于哪一个河段?从小在南充长大的同学们对嘉陵江的形态当然是非常清楚的,与课本上的河流形态相对比就能很好地判断出南充境内的嘉陵江是下游河段。

参考文献:

[1]田传锋.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生活化地理教学探索[J].学刊,2014,(36):155

[2]董秀娟.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85+105.

作者:王丹丹 翟有龙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第五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到来。新课改形势下地理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的话题。应该从组合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切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能否实现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不仅是对地理课程标准的检验,也为下一步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要求转变灌输式教育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接下来,本文就针对相关问题展开简要分析。

一、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课程内容、课程理念具体决定,原则上尽量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互动过程。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生活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当前普遍受到认可的几种教学方法,从形式上而言,这几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务求用切实有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以长三角产业区案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从产业区位、规模、部门、布局等方面进行学习。在对每个知识点展开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课下我布置了自行收集本地典型产业区案例的任务,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评价产业地域案例。短短一节课,分别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结束本节教学之后,很多学生兴趣盎然地询问:老师,这样的地理课太有意思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下次我们能不能还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呢?

二、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无论怎样创新教学模式,班级教学制度仍然是主流,集体授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更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形式。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问题在于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让集体授课质量全面提高。

1.传递激情,引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益就得到了保障,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用富有激情的教学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地理学习兴趣。

2.交流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有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进行的实践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眼神与学生多交流。一方面,通过眼神,教师可以传递期盼、提示、鼓励、警告、征询意见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对当前问题存有疑虑,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

3.启发提问,保证学习效益

地理课堂绝不能成为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教师既要确保自己课堂主导地位的凸显,又要保证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善于提问是保证学习效益的重要途径,一个行之有效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内容

地理课程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湘教版教材删除了不少非地理学科的内容,明显突出了地理特色教学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想要做到卓有成效,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人文性。

1.空间性

课堂教学要合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和想象思维能力。

2.区域性

每一个地理案例分析,都要尽量置身于区域背景下进行讨论。尤其是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相关案例,应当引导学生从案例的区域背景角度展开思考,逐步形成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

3.综合性

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习经验,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从什么角度、什么方面对以往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联系综合。“气候”学习要综合地形,“水文”学习要综合地形与气候,“植被”学习要综合地形、气候、水文,“聚落”学习要综合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经济地理”学习要综合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人口、政策……提高综合能力,对于实现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4.人文性

课堂教学应该注意落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突出区域人地关系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一个愈发引人关注的课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投身于相关课题的研究。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组合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内容进行的简要探讨。由于文章篇幅有限,还来不及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关于如何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全面实现有效教学,仍然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2(11):123-124.

[2]胡刚.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以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李春焕 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港普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