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论文(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不仅让学生对问题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剖析,这能锻炼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展开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提供有效平台,真正促进探究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提问

探究式教学可以渗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在教学提问时应当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问题设计对课程教学的影响非常直观,教师要避免那种单一的理论性问题,要尝试将理论知识融入范例中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学会搜寻相关的资料来进行问题分析,同时,通过和其他同学交流找到答案。如教材中涉及的“全球变暖”“厄尔尼诺”“臭氧层空洞”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有的同学认为是地球气候同期变动所致;有的同学提出“全球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的同学提出“全球变暖”可使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不仅是学生在探究式学习后的收获,也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对理论知识展开剖析,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二、开展探究性的问题讨论

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有很多对于各种生态现象、社会现象以及环境问题的讨论,这些交流探讨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有效应用,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的锻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以探究性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共同展开对于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与感受更深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然后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直至得出自己探究的结论。例如,教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赵丹平师可以提出:依据你对未来下列各种问题的关注程度,按先后次序排列在金字塔图的方框中,通过谈判、协商与小组同学达成共识,并综合归纳实现未来理想的各种途径,了解目前人类为实现这些前景正在采用的各种方法。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也是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这类问题往往能够为学生的思考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三、展开探究性的知识实践

地理教学离不开知识的有效实践。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同样可以渗透探究性教学理念,可以设置更多探究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来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与设计上要提前考虑,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的可操作性进行综合衡量,然后选取合适的探究式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借助小组的力量化解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相互帮助与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也会对于问题挖掘得更深,有效实现探究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极大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地图的绘制、气象的观测、地理实验等都可以归结于地理实践学习法。这里的地理实验并不是一定要在实验室里完成,教室也可以作为实验室,简单的教具则为实验器材。例如在讲等压面时,教师可以采取吹气球的形式,让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会大起来,如果它的质地均匀可不可以看作是等压面。这样简单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因动力的原因堆积又下沉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现有环境来组织更多的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这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也能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

四、总结

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展开模式很多,探究式教学可以渗透在很多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教学提问时应当多设计探究性的问题类型,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交流探讨,以探究性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此外,教师可以设置更多探究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来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作者:赵丹平 单位:江苏盐城市明达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教师作用探析

【摘要】

现阶段地理教学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是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最终培养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的作用就更加突出。教师是这个过程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是课堂环境的营造者,也是进行合理的探究的评价者。

【关键词】

探究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

高中地理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得较好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教材在整体设计上以人类为中心突出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的影响,突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利用改造及其后果,把技能、能力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地理知识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事物、事实,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哪里”、“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应怎么做”。这时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探究教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它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理清地理学习中“地与理”、“文与图”、“人与地”、“知与行”四个关系,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成为探究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首先,在新课程地理教材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明白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或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依靠地理知识能解答出来的,地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同时要广泛涉猎各类文化知识。同时对探究方法要有明了系统的把握,只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其次,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力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在与学生的合作中能接纳学生的独到见解。教学过程不是机械运动的过程,教师不能只把教学作为一种机械的重复,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班级、不同时间、教师的不同精神状态下所获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对待每堂课。每堂课对教师都是全新的、充满激情的,教师要在讲解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了解学生分析、探索的动态,并做及时地引导,同时要及时地反思自己现行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

二、教师是积极课堂环境的营造者

积极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探究氛围、平等的交流机制与课堂学习的效率密切相关。只有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索知识、自由地表达思想,这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前提。这个环境的营造者就是教师。教师要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要分析、了解学生的需要。在了解学生需要的情况后,教师要在针对性地创建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让学生去积极的探究。以人为本是当代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人性化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的潜在课程,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第二,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第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第四,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三、进行合理的探究评价

对于学生探究的结果教师要给于评价,但注意评价的方法,首先不能打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要正面评价和正确引导,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探究方向,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其次,充许学生在独到的见解,评价不能只以教师的意志为主,充许学生阐述自己的,不违背原则的、符合实际的见解,从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的精神。所以,不仅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探究态度、探究方法、探究习惯。评价形式多样化——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教师评价应注重对探究过程的评价和探究结果的描述,在对探究进行评价时侧重于评价探究精神、探究能力及探究方法等,在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时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高中学习比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时讲同一个知识点,是否与实际相结合,效果明显不一样。例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时,往往只是先介绍公式,然后举几个纬度让学生计算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这样的教法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记住,即使暂时记住了,遇到不同纬度的计算又不会了。我们不妨将这个计算放到生活中去,在讲公式前介绍一个案例:某户居民因为自己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太短把开发商告到法院,结果获得了赔偿。学生马上产生兴趣,学生大多知道是因为住户的采光权受到了侵犯,那么怎么判断两座楼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呢?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结合南京的纬度(32°N)来计算南京一般住宅(七层30米左右)之间的间距不得少于几米?这样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很有用,学习的主动性马上就调动起来,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显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作者:刘洋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新泰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式教学运用

摘要:

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高中学科,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际教学中,已经成为众多一线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探究式教学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恰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帮助教师排忧解难。本文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与分析了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中 地理教学 运用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益处,并开始把它运用到教学实际中。

二、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常用的方法有教具的直观演示、幻灯演示等。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展开地理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教学为例,虽然很多学生都已经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地理环境面临的威胁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一些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继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2.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探究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思考和讨论,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第一,提问要有水准;第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三,提问要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第四,提问能够引发学生深入、积极地思考。仍然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教学为例,在多媒体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大家身边都有哪些环境问题?它们是不是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呢?我们有没有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最终找出问题的真正答案。此外,虽然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完成的,但是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无法继续探究活动,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及时的帮助,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3.引导学生开展合作

探究不是学生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尤其对那些地理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再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如何更好地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指出各种方法的利弊,最后各小组之间再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综合比较之后,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4.注重归纳、总结与激励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但是教师的归纳、总结与激励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恰当、具体地点评学生的讨论,以激励为主。另外,教师要进行总结性归纳,以便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探究式教学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注重归纳、总结与激励。若想更好地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运用技能。

作者:朱根林 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秋亚.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2,(5).

[2]邓存存.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培养[J].教师,2010,(25).

第四篇: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运用

摘要:

新课程理论带来了课堂改革的创新,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也在课堂教学中结出了累累硕果,如果能很好地把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能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能。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中 地理教学 运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就必须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探一探、研一研。探究式教学符合高中学科的教学规律,它既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高中地理教学没有真正与探究式教学结合起来,致使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不佳。如果教师能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使两者完美地融为一体,笔者相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必将得到大幅提升。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顾名思义,探究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探究为支点,以探究思维、探究精神为主轴,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和主动精神,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探究式教学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是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运用合适的方式启发和点拨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把学生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位置上,所以教师应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和软环境,让学生探个究竟,独自揭开知识的奥秘,从而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自我的价值。通过个人的探究,再经过教师或他人的指导、点拨,最终得出正确或有价值的结论。多次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对教师来说,在学生探究前并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成为问题的孕育者和栽培者,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作好探究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这既是探究过程本身的需求,又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能力提出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课堂主导地位,不能“一言堂”,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善于“放权”,精简话语,做学生解决问题的幕后英雄,成为学生探究过程的重要他人,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兴趣,培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主导者,是探究分析的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这一点无可争议,并已形成共识。学生只有成为问题发现的使者和问题解决的先锋,才能保证探究在正确的轨道上渐入佳境。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遵照科学、可行、有规律的流程,注重探究活动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预测当前探究式教学运用的实际情况,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创设氛围,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地理课堂内容,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其次,教师顺势而为,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直至学生找到正确的探究方向,自主地探究问题。如在教学有关地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宇宙星体的视频资料,并向学生提出“银河系有多少颗星体”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营造探究式的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再次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又如在教学对流、平流等专业术语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只要学生取得一点探究成果,哪怕比较幼稚,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由衷的赞赏,从而让学生的探究欲望越来越强烈,探究之火越烧越旺盛,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学生探究成功了一次之后,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继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此,创造一个适合探究的课堂软环境,需要教师做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在点燃问题的火苗之后,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并在学生思考结束后,请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高中地理是一门很接地气的学科,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间隔,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自我思考中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计划,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总结出一名完善的答案,并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其他学生和教师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的探究式问题分析方式,既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协作分析及总结的能力。3.小组发言,教师总结在小组讨论和总结之后,就进入了小组发言环节。同样以“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探究为例,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当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在每个小组总结之后,教师应该适当地点评小组代表总结的内容,并指出问题,表扬思路新颖、观点鲜明的“闪光点”,使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在所有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还应该综合各个小组的总结,客观、科学地总结“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让学生从教师的总结中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学习到深入分析问题的方式。

作者:周舟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瑞娥,赵培河.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9).

[2]李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4).

[3]龚伟波.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7).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运用研究

摘要: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其重要理念是对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尊重与主动学习探索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课堂授课活动中,通过合理的课程内容安排,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本文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中地理 创新实践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科学设置

问题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究与学习的兴趣问题。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开展导入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此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合理选择情境,激发学生对探究教学的参与热情,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问题创设条件。在问题的阐述表达中,教师应选择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一方面轻松愉悦的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加乐于参加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活泼的课堂环境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营造理想的授课沟通氛围,使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学习心态等情况,合理完善授课安排,提升课堂效果。

2.规范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在引导高中生独立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充分理解、深入研究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方案进行修正与完善,最终付诸实践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全面深入化的探究中,学生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应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指导,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看法进行尝试,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树立质疑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深入总结问题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反思、归纳、总结的科学意识。

通过探究式模式的应用构建出符合学生自身特征的科学研究技能与方法体系,是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得以持续应用发展的关键。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带领学生对情境问题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归纳与总结,在师生、生生间开展广泛的探究式学习交流,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总结的科学意识,使其能够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二、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要点分析

1.活动方式要形式多样。

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课堂内容安排的多样性,模拟活动、模型展示、多媒体影像资料播放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以“地球的运动”课程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选择“模拟活动”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与太阳,然后指导扮演地球的学生按照地球自转与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展开动作,而扮演太阳的学生则在原地模仿太阳光线用电筒照射。这样参与模拟活动的两名学生获得了直接的感官体验,而观摩模拟的其他学生则因为扮演者是身边的同学,会对模拟过程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于地球运动活动的理解也更为容易。

2.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在探究式教学课程的选择与设计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了解掌握学生地理知识掌握与学习能力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探究课程内容,课程难度符合学生整体认知水平,难度过低学生提不起求知的兴趣,难度过高则学生难以了解与切入分析问题。以“聚落和环境”课程为例,教师可根据所在区域的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地理问题的描述对象,引导学生描述聚落特点和分布形式与自然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认知与解答都是建立在生活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探究问题积极性更高,正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更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3.探究活动的开展要掌控有度。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其重要目的之一还是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地理学习能力的获得,因此教师在授课环节应对探究活动进行一定的把握,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使课堂活动始终遵循知识探索的主线,使学生的分析研究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掌控原则应是既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使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的探究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4.要注重地理学科的特色。

地图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元素,教师应在探究式教学内容中更多融入地图元素内容,注重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进行“图文转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地图解释成文字,把文字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将探究性问题落到实处。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研究,能更好地体现新的理念,培养学生自学、思考、探求新知的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探求创新意识,培养反思总结科学观念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莹 单位:江苏省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参考文献:

[1]田军.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王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