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10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运用

[摘要]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需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重点关注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 情境教学法 运用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就为在地理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提供了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可操作性。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

1.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

课堂的导入其实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又很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中。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如果能设置巧妙的课堂导入,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记得在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示范课上,笔者给学生展示了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线路,讲述了一位游客乘坐火车从连云港自东向西看见了不同的景观,引发学生思考他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观,自己能不能将下面一些图片排序。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好。

2.在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创设情境

想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层层递进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创设相应的地理情境尤为重要。教学难点,其实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分解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在高三第一阶段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某同学父母暑假时去买房,院内阳光明媚,而过年住进去发现一楼没有阳光,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比灌输课本内容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在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处创设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好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必修3《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一段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同时展示一组广州火车站上千万农民工春节后返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挣钱不容易,自己更应勤奋学习,回报父母。

4.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创设情境

课堂小结时创设情境,可以总结和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好的教学设计应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之后,升华学生的情感,以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功能。笔者曾经观摩过一节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课,授课者在课堂结尾处通过《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一段影视资料,展现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深感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情感得到提升,学习课本知识的热情也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

如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获取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必修1《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想要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于我们这些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所以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如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遭受干旱后人民的生活状态等,让学生思维和情感受到冲击。

2.利用实物教具,创设现实情境

很多学生认为必修1学起来比较困难,其实必修的三本教材是层层推进的,必修3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最高,但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根本原因是必修1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部分。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这样才能做到化难为易。我们不妨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情境。在进行必修1《地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向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笔者买了一个会发光的玩具球当作太阳,又准备一个地球仪,然后把教室四周的窗帘拉下来,创设一个宇宙大环境,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地球运动的一些规律。

3.利用问题设问,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而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预设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困难,从而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例如,在讲“锋面系统”知识点时,对“冷锋过境前后天气情况”这一问题时,可让学生考虑,在本地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学生很快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总结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成功的喜悦。

作者:李岩 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第二篇:巧设问题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摘要:

“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以“问题”引领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意义和原则、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以“问题”助力高中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际运用,力求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问题 助力 高效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大凡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中,都能以问题引领教学,都能注重精心设计问题,以实现以疑启思、以思析疑的目的。教学中,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互动中,有效推进互动课堂的生成。

一、问题设计的意义和原则

1.问题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下,把教育的目的定位在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谓“主动性”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表现为对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自觉感知教材、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需要的特质。“能动性”指对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动机,而不是教师强迫着学习而表现出来的“被动”学习,而是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行为特性。“创造性”是课改理念下的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而言,对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自己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独树一帜的解题思路,能用自己的所学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问题”是源头活水。鲁志娟巧设问题,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摘要:“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以“问题”引领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意义和原则、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以“问题”助力高中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际运用,力求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关键词:地理教学;问题;助力;高效

2.问题设计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实际,使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但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学生动脑子思考,或者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问题就能解决,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的答案、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创新力。例如,学习“世界陆地和海洋”时,让学生读图并回答以下问题: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是_____;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是_____;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是____。读图时看看哪些大洲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又分布在西半球,了解著名的十大海峡等,这些问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但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而解决这些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凸显。因此,这些问题的设计利于学生学习和探讨,具有可行性。

(2)渐进性原则。

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也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教学中应根据循序渐进原则编写和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探讨,逐步获得成功。

(3)生活性原则。

如学习“世界陆地和海洋”一章节的内容,对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内容,可以设计讨论问题:为什么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东部人口稠密?那么,人口稀少的地区又有哪些,为什么?对于世界人口部分的不均衡,应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又与本节课的所学知识息息相关,既能巩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也激发学生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1.课堂导入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趣味性导入。

趣味性导入,就是以图片、故事、古诗词、漫画、笑话、幽默等作为话题或者讨论的主题,而引入新授的方法。如“大气环境保护”的导入,借助一幅漫画“地球出汗了”,而提出问题:地球怎么会出汗?为什么出汗?通过讨论这个漫画而进入本课的主题。

(2)启发性导入。

以日常生活的现象或者生活实例而作为话题的切入点进行的导课方式。比如,学习“自转和公转”时,以“我们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的哪一种运动?”“为什么人们说,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问题以熟悉的情境而切入,也与所要学的知识紧密相关,容易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中,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3)悬念性导入。

学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时,用“地球上的海洋”导入,给学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宇航员加加林在宇宙飞船上看到地球是个美丽的球体时说:谁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引导学生加加林想说的什么,地球名字起错了,那么,在加加林看来,应该叫什么呢?再回到问题应该叫“水球”而不是“地球”,为什么?而把学生带进课堂教学中。

2.教学过程设疑,激发思维能力

(1)设计培养发散思维的问题。

发散思维的问题,就是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用不同的方法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改变思维定势而引起的负迁移,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有积极的作用。

(2)设计激发逆向思维的问题。

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思维,如果问题从正面解决不了,不妨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或者提出相反的问题。比如,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时,提出问题:假如地球不自转,大气运动还会形成三圈环流吗?这样的问题设计,旨在使学生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大气环流”的这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探讨。此外,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生活化的问题、趣味性的问题,等等,除了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其思考、体验、探究等之功效外,巧妙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学思结合,践行且学且思、且思且行的宗旨,从而提高思维力和创造力,让问题教学助力高中地理教学走向高效。

作者:鲁志娟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参与性探析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彼此互动的过程,高中地理教学虽然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课堂本身就是由老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组成,如果只有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不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这无疑是失败的课堂,因为老师讲课学生不给予反馈,老师的讲课激情会被浇灭从而无意识的会降低自己的讲课质量。为了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必须要培养并且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老师讲课的积极性,学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教学的良性循环。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根据教学经验和向他人学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心理学的认识主义认为,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它对这一行为的认知。这里所谓的认知就是度一个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同样,如果想培养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参与性最重要的就是先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学者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学生首先要对参与课堂这个事情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看法,然后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变得积极主动去参与课堂。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呢?老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老师先摆正自己的态度,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然后告诉有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学生有参与意识不仅会提高他们自己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也有好处。参与后就会积极思考问题,锻炼提高自己思维意识的发展,所以老师应该把参与课堂的优势告诉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

二、摆脱传统教学束缚,创造新型课堂

但是仅仅学生自己有参与意识是不够的,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是关键因素。首先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而讲台下的学生完全不知老师所云,这样学生想参与也无法参与。所以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其次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地理有兴趣才会积极去参与课堂,所以老师要积极观察学生,了解他们对哪些教学方式感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对课堂有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经过个人经验和向他人学结了一下几个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1.开场引人入胜。

学者研究一个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把兴趣当成一个习惯把参与当成习惯。开学第一课和上课第一段开场白一样重要。同学对学习都有倦怠性,如果长时间都用一种方法教学,学生就会产生适应,适应后就会产生倦怠感。所以老师每天的开场非常重要。可以用地理小故事开场。比如老师在讲自然植被分布的时候,可以以“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开场,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老师再请同学起来回答,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会在回答中得到锻炼。

2.故事思考,设置课堂悬念。

俗话说,好奇心害死猫,根据人的好奇心理,老师可以设置课堂悬念,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充满好奇,感受地理的魅力。比如老师要讲东亚季风时,老师可以查查有什么与风有关的故事。有一句谚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老师就可以从这句话开始讲起。这句话出自哪里,有那个同学知道这句话的典故,老师这样亲切的询问不仅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同时也给同学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进课堂。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应允借东风相助。故事讲完之后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他们的船在一个什么地理位置,为什么诸葛亮需要东风?东风的重要性如何等等问题,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就能更有兴趣去学习季风的相关内容,并掌握重点内容东亚季风的风向。

3.言语幽默,形式多样化。

中国有很多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谚语里蕴含着很多的知识,还有一些记忆的口诀,非常生动有趣。比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来学习昼夜温差,用“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来学习农业生产季节等。这些话又好记住又好理解。还有就是教学形式多样化,多媒体普遍,老师教学时可以用这些具有辅助作用的工具。比如在学气环流的时候,老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们呈现大气环流的动图,还可以邀请掌握的知识比较好的同学上去讲解,这样图的讲解比老师干巴巴的讲更直观,易于理解,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培养学生在课堂参与性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就是老师的教学方式。首先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让学生觉得课堂非常有趣,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其次就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也许是个长期的思想工作但是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会做到的。

作者:雷军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地理组

参考文献:

[1]胡剑飞.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王晓,翟禄新,潘昌湘.浅议地理教学课堂提问———以《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一节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

[3]胡茂永.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处理与反思———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J].地理教育.2011(11)

[4]朱丽.巧用地理活动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文教资料.2011(21)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优化设计探析

地理是高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主体意识,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景,把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和音频效果,给学生制造一个立体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视频这种比较直观、活泼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互相发表自己的意见,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和老师更好地交流。厚实审美积淀培养语文素养—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口郭峰

二、采用分组教学,降低知识难度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是一个大难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知识难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互相发表意见,把小组中的意见融合在一起进行总结汇报。老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做得好的要鼓励,有错误的时候要进行纠正要鼓励学生去勇敢探索和思考。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课本自己思考,想想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然后分组讨论,互相结合,最后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融合起来向学生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案例和课程,让学生多动手参与焙养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时,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这种变化呢?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自己亲身体会和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地理在高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改形式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状况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把所学知识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地理成绩。(

作者:要丽萍 单位:西省汾西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乡土地理结合探析

【内容摘要】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育要求学生不仅仅再和以往一样死学课本上的内容。新课标要求高中的地理课程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应用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并结合实际的地理问题教学,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对当地的人文社会风气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结合实践的课程教育相较于一般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将乡土地理的知识融入课堂,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亲切,同时也能提高和改善教学成果。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乡土地理 学习兴趣 学习成果

随着新课标改革,高中地理教学课程的难度也随之增高。与旧的高中地理课程相比,新课标内的教学内容明显更加深入和抽象,要求学生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难度大大增加。实践表明,当教师在课堂教授中加入乡土地理的知识,能够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学习热情也随之变强,而且学习的效果也更为持久。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在课堂上更容易的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对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乡土地理的概念

乡土地理的概念包括了人们所在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自然环境方面包括了居住地本身的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土壤、动植物等等。社会人文方面包括了经济水平、民俗、宗教、语言、风物以及交通等等。乡土地理虽然包含于地理学范围内,但其又有自己特定的概念,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动。在新课程的标准中,对乡土地理教育有着明确的定义,2001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规定:乡土地理的教学范围为县一级行政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处理,可以讲述本省地理,或者是本市或地区地理。

二、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

中国传统理念中推崇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所以在成了一个国家栋梁之前,首先就要做到“诚意”。而《大学》里又提到过,想要做到“诚意”必须做到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也就是说想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必须想要对事物有透彻的理解,也就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真意和基础。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结构是一种在头脑中形成的心理结构,是在感知和理解可观事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而学习是一种主动认识的过程,自身的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终要的动力。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兴趣,能够调动其主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有利于高效的学习。乡土地理与学生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学生们对其现象和印象也十分深刻。将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的课堂教育中,以实际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教导学生,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学生通过理论的知识,更能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产生深刻的认识理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乡土地理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一些现今国家甚至把乡土地理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国外的乡土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收集大量的资料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在课堂上实现了知识的解构、同化和重组。相对于发达国家,乡土地理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乡土地理在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中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大多数学校与学生仍可和接受。通过在地理课堂上加入乡土地理的知识,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理论上的知识。目前我国对乡土地理的教学经验已经有了不少的总结,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的告知量论文。

四、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由于乡土地理的知识在我国高中的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常常会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老师会找不到契合的案例来结合课堂想过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时候,老师们往往没有时间来完成这些备课工作。从而教学效果难免差强人意。虽然不乏一些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能在课堂上临时举出一些符合课本理论知识的线图地理现象;但更多情况下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举出的例子随意性强,并且未经过细致的分析探讨,反而祈祷了反面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更加的茫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是需要把想吐地理知识融入教学,而不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增加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并收集资料,以降低老师个人的压力。提高教学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对乡土地理方面知识的评价结合起来,两者结果进行互补,得到更为科学的评价结果。

作者:朱志硼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陈澄、樊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陈胜庆.乡土地理教育新论[M].测绘出版社,1992年6月.

[4]曹传道.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1月.

[5]李淑春.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乡土化[J].地理教学,2000年第7期.

[6]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第六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积极更新教学思想与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激情,才能促进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文章立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 探索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对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地理教学效益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极大地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条件

1.教师方面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这些内容的逻辑性较强。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地理体系及理解能力,不仅要透彻掌握课本上的地理知识,更要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地理信息。在高中地理考试中,地理知识与地理时事相结合的题目出现频繁度增多,教师自身具有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成为全面手,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才。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成为能够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

2.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人,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会越教越有激情。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配合的活动。要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需要学生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中积极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不断进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学生肯定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才能促进地理教学进步。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加强形象教具的使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等等。

1.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不是自然产生的,需要教师的激发。在高中阶段,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地理教学前,教师要从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出发,对课本内容进行开发,利用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参与进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复杂且丰富,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才能让地理知识的魅力散发出来。比如在讲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时事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真实事件的引导下找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动力。像中国的5.12汶川大地震、南方地区的洪涝、印度海啸等事件,都可以加强地理教学的震撼感。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呈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境与伤亡人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自然灾害呢?”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加强形象教具的使用

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会接触到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更加复杂。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面对逻辑性与抽象性强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使用形象教具,像地图与地球仪等,给学生细致、全面地解释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比如在讲解《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时,教师可以用一张人口迁移与流动图来辅助教学。在形象的地图面前,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人口迁移与流动的规律,借此分析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教具的恰当使用,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3.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课本中死板的文字灵活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枯燥的知识活起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不同方法。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地理教学重难点更容易被解决,教学效果也能快速提升。比如在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恒星演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阐述宇宙起源与恒星深化的视频,让学生在形象视频的引导下,成为地理知识的学习者,促进地理知识在无形中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越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就越丰富。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地理水平实施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重视课堂教学技术的更新及教学氛围的轻松化,才能调动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让地理课堂有效性快速提升。

作者:卢杰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碧云.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2]戴秀鹏.浅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2).

第七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法应用核心分析

【摘要】

高中地理一直是整个高中时期的学习重点,但是由于地理的特征,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地理有一种恐惧心理,很多地理知识虽然能够死记硬背但是仍觉得力不从心,所以现如今很多学校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本文通过对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核心策略,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小组讨论 高中地理 教学 应用核心

在我国大力实行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创新一种新型教学方案可使我国地理整体水平直线上升。小组讨论法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小组讨论法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性,能够在与同学讨论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小组讨论法更好的应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一、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表面功夫。

由于利用传统方式学习地理效率低,所以各大学校采用了小组讨论法,但是因为学生和老师对于地理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表面功夫。老师负责开展讨论活动,学生看起来是在激烈的讨论,可是大部分学生都在热火朝天的聊天,将讨论的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有老师经过的时候学生们才会装装样子进行象征性讨论,老师也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过问。

2.分组不够科学。

小组讨论法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地理,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但是各个小组的划分非常不科学,往往分组时老师为了省事要么按座位分组,要么让学生自行分组,于是分在一个组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平时关系较好,但是却导致了各个小组的成绩差别严重,学习成绩好的自然而然效率非常快,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讨论起来将会非常困难,问题不仅无法解决还有可能导致学生自曝自弃不再讨论最后转化成对地理的厌烦。这样的分组将会导致无法实现分组讨论的基本目标。

3.分工不够明确。

有些小组划分虽然科学,一个小组里有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研究,但是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具有懒惰心理,导致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一般都是由学习好的同学进行研究,最后将研究结果告诉小组其他成员,小组同学进行抄写。这样不仅违反了小组讨论法的初衷并且还会导致小组内抄袭风盛行,使学习地理效果适得其反。

4.讨论时间不够。

由于高中时期课程繁忙,本身能够提供给地理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的时间就很紧张,并且小组讨论时需要讨论的问题非常多,讨论开始之前老师也没让同学准备相关资料,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也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讨论问题的过程就会很艰难,这导致有些小组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有些小组虽然讨论出了结果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导致讨论结论错误或者太过肤浅完全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扩展了一点而已。

二、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核心策略

1.科学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法的基础就是要科学的进行分组,科学的进行分组将会使小组讨论法成功了一半。分组时要注意每组人员不宜过多,根据班级内全部人员总数,保证每组人数不超过五人,太多的话会导致整个小组没有组织性,而人太少的话将会导致讨论过程进展缓慢。并且要任命每组中成绩相对较好并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来带领组员共同讨论完成任务。

2.创新讨论问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地理更像是一个任务,为了“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下而不得不做的任务,这种心态将会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只是不得不应付着而已,但是学习地理本应该是一种兴趣,因为兴趣才会去学习,这样得到较好的成绩或者解决难题时才会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作为地理老师,应扮演一个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并发现地理的奇妙从而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角色,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努力学习地理,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可将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得到结论从而发现地理真正的魅力所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整体地理成绩。问题的设计不能过难或太过简单,问题难度系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有征服的热情,从而实现小组讨论目标并全面提高地理成绩。

3.实行奖惩制度。

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虽然处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是也不能完全使用“放养政策”,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一个引导、纠正、改错、监督的作用,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没有后顾之忧。老师在监督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实行奖惩政策,哪个小组可以又快又好的讨论完成得出结论,论点清晰,论证明确就可以得到奖励,而相对来说最后一名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光是每个组可以进行凭赏,也可以对于每个小组个人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小组内表现好进步快的同学进行奖励,而对于小组内表现最靠后的同学进行惩罚。但是惩罚不宜过重,不然将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结束语:

小组讨论法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小组讨论法在各方面也有缺点,比如学生容易做表面功夫、时间不够等多方面问题,但是只要对于问题认真分析就会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老师负责控制整个流程进行监督、实行奖惩制度等。只要将小组讨论法利用得当将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子文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利平.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误区及对策[J].新校园,2011,11(3):178-179.

[2]周挺.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4.

第八篇: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

摘要:

高中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学习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一定难度,遇到一些令人棘手的地理问题更是束手无策。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和求知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独立自主地解决学科难题。

关键词:

新时期 高中地理 课堂 生活化教学

传统地理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新课改要求改变填鸭式教学,引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生活化作为一种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被迅速引入课堂教学,并发挥其独特优势,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整体上使学生的地理成绩稳步提升。

1.提高对学生生活体验的重视程度

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最佳途径,而且是教师向学生传播学习方法及生活经验的场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成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生活经验展开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上各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置,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杜绝单一传授教学知识的状况。通过生活化教学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进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领略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此外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途径,从不同角度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足课前准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领略不同时节、不同地点的农产品,在向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有奖问答活动,让学生讨论某些地区该怎样改善农业发展模式,最后展开师生交流,得出最佳结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通过教学总结不难发现,大多教学知识都是学生结合课本及生活经验得出来的,并非教师填鸭式传授,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整个知识框架有更透彻的了解,同时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2.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及教学观念,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后日后更好地应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状需求。因此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大气受热过程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让学生明白该部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总结出地理原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大气现象分析一些常见的农业现象,例如人们在反季节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蔬菜种植、对常见的霜冻现象可通过烟雾进行预防、在果园中铺上鹅卵石等技巧,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了原理上的认识。

3.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相关地理知识

当前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已经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不仅要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而且要改变原先知识的传播模式,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提高学生提问能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时刻带着疑问。遇到学生自己不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况,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比如创设情境,引导提出相关问题。例如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当时的情形,总结时可以多提板块运动、核辐射、海啸等敏感词语,引发学生困惑,并提示大家有无不明之处。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也不用立即给出答案,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谈论结束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及经验的欠缺,对提出的问题有时不知如何下手,缺乏必要引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一定提示,比如在有几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不知该如何设置实验验证单个因素的影响。教师此时可以提示学生使用单一变量法,即保持其他条件的一致,针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并逐一改变研究因素,最后得出各因素占据的权重找出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并将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进行比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相同地震对人们造成伤害不同让学生对比其中原因,加深学生的主观认识。通过相关地理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白这些新闻上看到的地理现象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学生能够明白常见地理现象的原理,懂得如何预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消除一些学生杞人忧天的想法。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地理现象得到科学解释,为促进地理为人们作出更多贡献必须让当代高中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通过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及运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必要提升,有助于学生为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教师必须发挥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周崇武 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参考文献:

[1]林劲芳.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剖析[J].考试周刊,2015(5):148.

[2]凌艳.试论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教学研究,2014(2):59-64.

第九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摘要】

当前,构建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那么,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 课堂效率 提高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必须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地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当中体会到身习愉悦。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首先教师必须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具体地理知识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熟练运用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课堂的听众,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学生也要积极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消除自己的抵触心理,感受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只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一、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合理

地理教学的计划与结构是否合理、有效,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地理教师备课时,除了要充分准备课堂需要讲解的地理知识外,必须精心地安排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目的,运用高效率的教学安排,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按照学生的需求,去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研究教学当中要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为学生创建怎样的教学情境,分析教学当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其难度,研究怎样巩固旧知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精心安排,难度要适宜,尽量安排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温习并掌握课堂教学的地理内容。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确保各环节的科学合理,还要按照课堂上学生实际的反映与接受知识的程度,认真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

二、加强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教育体系当中,也普遍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是集图像、声音、色彩、视频、立体感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现代教学工具,高中地理知识是非常形象的一门学门,例如:讲解大气环流时,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态演示视频,让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掌握气流运动的有关规律。一部分需要理解的知识,要想学生高效地掌握,必须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则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带来感官体验的同时,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面对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注重培养人才具备创新能力,还要会发现、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人才。对此,高中地下课堂必须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按照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按照学生的性格、实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表达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要以4-6人为基础,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学生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其性格与学习形成互补,再让小组成员自主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会主动地搜索相关资料,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不断总结,在探究当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写成报告,在班级内部为其他小组的学生讲述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与探讨的结论。

四、加强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的抽象性较强,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要想使学生快速高效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教学当中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外,还要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设计适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例如:地球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太阳与地球这二者的位置关系以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知识,单纯的讲授则过于抽象,学生根本无法想象这二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也无法理解太阳高度角是怎样的变化方式,教师则要从生活当中找到与之相关的生活实例,高效地解决学生对此难点的困惑。实践当中,笔者通过组织高中生观察影子的方向与长度,观察一天当中太阳位置变化的不同情况,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对太阳能热水器的仰角进行调节,使热水器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效联系到一起,使本来枯燥乏味的地理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地理知识实用性的同时,也是地理课堂效率显著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效率,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合理,要加强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加强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习兴趣,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

作者:陈凤侠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善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2).

第十篇: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探析

【摘要】

高中地理对学生升学产生着重要影响。面临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于高中地理细致知识点杂乱,这就使得原有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革新,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针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探究在新课改的前提上,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提升的教学质量,开展新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课改 实施策略

现在高中地理课改的实施,让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教师占据主导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仅是初步发展,所以,现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板书图形教学

高中地理是图形结合理论分析的一门综合课程,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对所讲内容进行图形讲解,比如说锋面雨、地理位置标注或是热力环流的循环方式。利用这些图形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表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这种能力十分强调地理老师的作图能力和地理知识的专业能力,需要能够清楚地知道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边界形状、气流循环等,并能够准确地画出来,所以要求地理老师具有开阔的思维,会融合多方面知识进行讲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临时提问能够变通地回答。

(二)学生合作探究性加强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中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强调减少老师的理论教学,多增加学生的实践讨论。这种方式目前应用于所有学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会针对特定问题对学生提问,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以此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习惯性地刨根问底,自主找到答案。比如通过划分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延伸,而且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学习,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新知识。并且新课改的实施,使高中地理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向探究性和实践性发展,比如计算题型结合实际倾向于对各种时差、经纬度的计算,还有对GPS定位、交通发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型。这些都促使学生必须加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好地理,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

(三)运用多种科学记忆方法

由于高中地理涵盖了地形、海洋、交通等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所以十分复杂,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采用多种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细致的知识点,比如口诀法、地图记忆、类比法等。根据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对于各国领土面积的记忆,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记住,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是英国的38倍,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致知道其他国家的领土面积,便于记忆。采用多种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地理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效果不明显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越来越倾向学生占据主导、老师引导的教学模式,所以不断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主学习是推行新课改的重要手段。高中地理课堂现状就是以这种教学模式为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这种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质量并不明显,学生也未有长进。比如在讲解地理问题时,教师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但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基本都是在聊天,根本不注重问题内容,或者讨论,也是让成绩好的同学来说,缺乏课堂讨论的普遍学习性。

(二)知识点杂乱,缺乏整理

高中地理在课改后知识点更加注重实践性、科学性,必修一主要以天体和海洋知识为主,二是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主,三是以陆地有关知识为主,独立学习时会感觉知识点很清晰,很轻松的学习。但是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进度讲解,知识点并非按照同类知识归纳整理,而且地理题型知识需要用多方面地理思维回答,并非专注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点,一旦相结合学习,学生就会陷入迷茫,不知道一道题中涵盖了哪些知识点,只能依靠经验作答,不能保证准确性。比如:分析松花江河流成因,不能单单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全部写上,还需要分析经纬度、植被供给、地形地势带来的影响,这就不能仅从经验来说,需要发散思维,想到地理学习中的全部内容。并且课改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发挥学生自我总结知识能力,但是地理理论与题型相结合后,知识点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学生总结能力低,很难自行总结规律和相同点,所以,课改后的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差

地理老师在讲课时主要讲解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深层次的知识点。但是教师虽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是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性差,学生不敢提出问题,而老师又不知学生的基础薄弱环节在哪,352015.11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听完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记不住。这就使得学生上一章基础知识还未掌握,又进入到了下一章的学习,各方面知识只懂一点却又不会融会贯通,所以教学质量差,学生不理解的现象频频发生。比如在讲解农业时,教师会讲解多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等,对于这些农业的分析,学生容易将各地区主要作物、土壤、科技水平等方面混淆,但是对于这些固定的知识点,教师不会反复讲解,而学生混乱记忆却又不知道错在哪里,双方缺乏交流导致教学质量差。

(四)学生参与度低

新课改后,翻转课堂的形式越来越受推崇,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学生占据主导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因为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参与程度极低。地理教学本身理论知识浓,对于同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学生占据主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融合应用,所以面对问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而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不敢随便回答,当老师得不到回应时,也不会强迫学生一定要对此问题掌握,而是耐心给学生讲解,可是学生的听课状态也不能有老师进行掌控。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多媒体应用

地理题中有大量的运用图形分析的知识,以往教师通过自身板书作图给学生讲解,这种方式虽然效果好,但是板书作图一是耗费课堂时间,二是黑板太小无法满足大型图片。所以,针对此问题,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一是通过网络连接可以随时在网上寻找相关知识点的图形,二是多媒体屏幕大、图形是立体的,可以多方向展示各个部分的知识点。比如:澳大利亚地理知识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可以先看到澳大利亚立体的地形地势情况,标注动态的环流结构,精确的经纬度和季风区的分布,然后再指定某一地点(如墨尔本)分析其矿产分布或是其他资源的发展情况,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完整的搜索找到,方便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而且也能让学生看到完整的立体图形,更加容易记忆。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高中地理知识点多而杂乱,学生自主学习无法保证知识点的总结完整和应用得当,如果出错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思路,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即老师总结经验和知识点,学生记住后通过做题来验证理论的学习方法。比如:问某地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老师可以先总结影响旱涝灾害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当地地势、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再引导其他学生说出人为破坏的影响。如此先总结经验,然后将经验运用到实际题型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

(三)对课堂严格管理,增强互动调动气氛

有些老师认为高中生已经成年,有自控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不加约束,导致学生课堂纪律涣散,不听讲已是常态,针对此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严格管理,避免让学生出现睡觉、聊天、吃东西的现象,这不仅对课堂不尊重,而且会影响其他听讲的同学。老师应该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采取课堂走动演讲的形式,不应该一直站在讲台上,一方面可以掌控后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克制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并且走进学生可以更方便互动,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一对一进行指导,可以更直观、更细致。

(四)课堂讨论小组成员提出不同观点

课堂讨论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学习欲望,二是学生缺乏知识理解,三是小组讨论被好同学掌控。所以,要提升小组讨论的质量就需要改变小组结构,首先小组人员的设置最好在4~6人之间;其次小组内形成竞争,不论成绩好坏,组内成员不要有一致观点,要有不同观点进行阐述,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才能学会将知识融汇应用;最后每日每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全班进行讨论总结,学生之所以地理知识掌握不全,就是因为不会设置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实例,所以,每日小组讨论一个不会解决的问题,不仅可以带动全班的想象空间,也可以增强讨论的趣味性。从大体上讲,高中地理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已然有所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由于课堂的不稳定性和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可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程掌握,致使降低教学质量。所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针对课堂的性质随时变换,不要只用经验进行教学。对于课堂中的问题学会总结,与其他老师深层探讨,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作者:黄海燕 单位:贺州市钟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黄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谭丽.广西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慕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吕颜海.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刘小燕.如何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

[6]李亚茹.解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7]吕恒.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8]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