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论文(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引言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任务,结合个人学习能力完成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成为地理知识的第一获得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需要认可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习能力是学生的一项技能,不再是学生的任务。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具有学习能力,才能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适合社会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手段,而且是革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实践。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是高中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在学习这项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学习内容,更要习得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教育与社会都十分重要。
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
第一,坚持主动原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只有想学,具有学习欲望与意识,才能摆脱被动学习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原来的“要我学”转换到“我要学”的模式。具有学习欲望,才能积极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坚持独立原则。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甘愿做学生的配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自主思考,让学生不再依赖自己进行学习,消除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中的障碍。第三,坚持高效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要讲究效率与质量。学生要在一定时间内将自主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而不是在自主学习中放纵自己。
4.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多种地理学习需求。
4.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针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探究地理知识,自主学习。如讲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张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图,让学生猜一猜地图的性质,分析其中展示出来的信息。当学生在分析地图的过程中遇到疑惑,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完成阅读与分析地图的学习任务。
4.2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实感受地理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地理学习,才能让学生自主进行地理知识探究。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感受高中地理学习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真正体会地理学习过程,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机会。让高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观察地理现象,思考地理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讲解《荒漠化的防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照片,让学生观察荒漠化的特点,并思考原因。给学生时间说出自己的观点,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让学生意识到自主探究的成功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3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立个性的地理知识体系,改变现状。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给知识体系添枝加叶,提高地理能力。
5.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高中学生学习能力与特点,参考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地理学习中的发挥。关注学生自主思维的形成,落实自主学习模式,让高中地理课堂焕然一新。
作者:季英春(季迎春)单位:赤峰学院附属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
一、案例教学分析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案例引导来完成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打破了课堂枯燥无味的现状,真正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运用相结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融入教师的教学思路中,通过对切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建构
地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从基本的案例教学程序进行延展,最终形成适合高中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基本的案例教学程序:提供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反馈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程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检测评价—教师:指导迁移—学生:运用练习—学生:反馈—教师:反馈评价这样一套案例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填充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堂课程,在教师提出案例时,要注意结合地理教学的重难点,提出典型有意义的案例,案例中可以结合图片、图表等综合性的元素,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概念、规律和成因等归结到一个案例中,通过这一个案例,学生就可以在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的同时,也学习新的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时,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思考的内容和结果,加入到小组讨论中,一边讨论,一边分享,从而得出最佳的结论。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
1.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这方面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学习要求来进行的。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兼顾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比如,在学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可以选择“泛亚铁路的建设”作为案例。对于这三个方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思考,到底选择哪个方案最好,并且给出自己的理由。在进行这一教学时,学生需要借助地图来完成思考,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地理情况以及经济问题,让学生从地形地貌、投资运营、里程长度、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当然,最终结果是中线优先,其他两条铁路作为辅助。通过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整体的地理观,将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注重过程与分析方法的案例教学
像针对过程分析的教学内容,就需要结合相应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种案例强调学生体验和研究的过程,打造类似地理实验室的案例教学,将实验性的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比如,当前雾霾多发,这是地理方面的研究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即测量几个不同地区的PM2.5值,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到城市中心广场、火车站、汽车站、热电站、化工厂、公园、植物园、郊区利用PM2.5测量仪器进行PM2.5值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综合成一个数据表格,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城市不同地区PM2.5值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种方式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几乎是自己完成整个教学探究的过程。
3.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案例教学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人文方面的知识,针对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上述PM2.5的例子为例,同样的案例,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应用,通过PM2.5探测的结论,学生再来讨论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这就属于更深一层的思考,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积极有效的提升作用。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者:吕刚峰 单位:甘肃省宁县第四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桎梏,导致很多高中的地理课程仍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教学活动也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予以实施,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和任务只是提高学生在高考当中的成绩。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当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缺乏自由性和自觉性,主要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地理知识灌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动等方面毫无提升,只是一味的进行机械性记忆,课堂学习毫无趣味性可言,全程以知识的高速高压灌输为主,很多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和厌烦情绪。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地理案例作为教学基础,围绕案例实施相关地理知识的传授,在实际使用当中,教师可根据实例设置具体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措施
(一)加大案例素材的发掘范围和力度建立有效案例数据库
在地理课堂教学当中选用合理的案例,可以在总体上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充分的激起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地理课堂教学趋向形象化和直观化。但是由于地理案例的积累不够,导致有效案例选取的困难,所以,提高地理教学案例的获取效率也就成为了现今地理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学校方面,校方可组织全校地理教师,甚至外校地理教师或相关地理工作者,进行相互交流和研讨,通过各自信息交流,吸取经验,提高教学案例的选取水平。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当行使其教育协调职能,建立专业的地理教学交流网站,鼓励教师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选用案例放在网站上以供大家进行交流和采用,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性的教学案例数据库,让地理教师可随时参考、借鉴和选择。
(二)强化课堂指导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成效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只要在地理课堂上选用和合适的案例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和简单,甚至不用教师从旁指导。这种对于案例教学方式的认知也是不正确的。还有的地理教师将教学成效的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也有失偏颇。事实上,我国许多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评价体制都将评价标准制定在甄选功能之上,这种评价方式对许多学习态度好但是效果略差的学生很不公平,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积极性也有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在案例教学实施当中适时的给予学生以正确引导和鼓励,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将学习过程评价与最终成果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
在高中地理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以及案例内容,以班级课堂作为平台,采用更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将多元化信息和知识引入地理教学当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全程都需要明确教师自身以及学生所担负的角色和作用。教师应当良好的发挥其在案例教学当中的启发、指导、协调和管控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案例分析和研讨活动当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挥案例教学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还可以设定方向和主题,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案例的搜索和整理活动当中,使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整理加工,让学生用自己选取的案例进行地理学习,增加学生对于案例的熟悉感和亲近感,使案例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总结
案例教学方法因其具有强大的直观性、说服力并且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等优势和特征,逐渐在高中地理教学体系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中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方式,应注意案例选择的合理性和适时性,注意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结合教师的指导性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水平,改进教学模式,为建设新型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参考。
作者:黎劲松 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樟树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节水教育分析
一、教学设计之中充分体现节水教育
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组织的第一个环节,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导向性作用。教学方案设计得当,整个地理教学工作就有了鲜明的指引,各项教学流程与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反之,教学设计环节出现疏漏,整个教学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笔者在教学中强化节水意识教育,并不是心血来潮、随意行为,而是一项系统性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地理教材中恰当的内容进行穿插,体现润物细无声的巧妙效果,这是提高节水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首先,笔者在教材内容中筛选出一批与“节水”主题相关的内容,建立在这些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穿插,体现教育引导的巧妙性。如《水圈与水循环》、《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等内容与水源联系较为紧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节水内容。其次,笔者在地理教学方案设计中,设置一些引子,将学生的思维从一些相关的内容悄然转移到节水教育上,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此外,为了配合节水教育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设计环节还精心搜集了大量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料,有图像、图表也有视频,充分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二、教学内容之中有机增加节水信息
地理教学一定要有丰富的信息量,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与深度,否则就会陷入泛泛而谈的境地。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局限于教材,相对于地理学科所涉及涵盖的领域而言,教材只能够抛砖引玉,更多时候需要教师在教学纲要范畴内自主发掘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结合教学需要,增加学生身边的地理常识、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方面内容,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印象感知的契合度,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强化学生的节水教育,笔者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与拓展,力求更加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感知实际,使学生更加深切地明白,水资源是宝贵的,应当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例如教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时,笔者补充了我国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的相关资料,从人均拥有水量的数字对比,到两个地区种植业状态、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对比,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感知碰撞。许多学生深有感慨,这些地方缺水这么厉害。有了这样的内容作为补充,学生对南水北调的重要性战略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等有了更强烈的感知。
三、教学实施之中巧妙穿插节水环节
课堂教学始终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关键环节,教师强化节水教育离不开这一主阵地。为了提高节水意识教育的渗透力,教师既可以单独进行节水意识教育,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穿插渗透,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环节进行渗透,让学生在积极探究思维的过程中受到节水意识教育。例如教学《自然资源与人类》时,笔者特地将水资源提出来和学生一起研究,从我国现有水资源的储量、水资源的分布和水源保护情况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水资源的宝贵具有了深刻认识。特别是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在全世界处于滞后位置,更是让学生为之一振。笔者在课堂上现场进行了“水,是宝贵的”这一主题表达活动,将节水意识教育推向了高潮。有学生说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有学生说道:如果你不节约用水,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学生发自肺腑的讲述,代表对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再比如教学《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时,笔者有机穿插了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方面的教育,在引导学生探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与推动力之后,特地提出水源保护和节约用水也是重要的方面,否则即使经济发展速度再快,到时候没有一片清洁的水源,人类生存环境将会受到巨大影响,这样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对学生强化了节水教育。
四、教学拓展之中兼顾节水活动拓展
对高中生强化节水意识教育,既要抓住课堂这一环节进行思想教育,又要通过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特别是主题教育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节水意识。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充分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以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节水教育渗透其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例如教完《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组织开展实践调查活动,针对家乡水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统筹兼顾开展研究。学生在调查中感受触目惊心,一方面是水源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另一方面是生产用水效率不高,进一步加剧了用水荒的情况。这一活动将节水教育和环境问题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又对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意识进行了强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笔者要求学生针对生产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这一主题,从网络、书籍中查找资料,提出观点,在全班开展交流活动。活动中,学生搜集到了节约用水的多种路径,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节约等方面,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节水意识。
五、总结
综上所述,节约用水当从学生时期抓起,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借助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强化教育引导,让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作者:顾玉梅 单位:仪征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类比思维模式应用
1类比思维模式的构建
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学习者学会构建思维模式,类比思维模式正是在类比思维推理过程中应运而生,包括共同性、差异性和对称性思维三种模式.共同性思维,即探索问题之间的类似或共性,如何识别共性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区域间某地理特征相似的背景下,根据地理环境演化具有统一性的原理,其产生的影响可能也存在着相似性.与中亚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在地理位置特征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即两地深居大陆内部,离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特征显著.其中,气候干旱特征尤为典型,深刻影响着区域间河湖、植被和土壤特征的相似性.差异性思维,即某地理要素在时空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我国西北与中亚地区同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但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征仍存在一些差异,这与地区距海洋的远近相关.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海洋性特征也随之减弱,大陆性特征逐渐增强.同时,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阶段,地理环境的演化也处在变化发展中.全球气候变暖,内陆地区大陆性特征也随之增强,具体表现为降水可能减少,气温年较差可能变大,气候异常现象偏多.对称性思维,即以某一参照物为中心,地理特征分布具有对称性特点.距海洋远近不同,水汽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受其影响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和荒漠.
2类比思维的分类推理
2.1性质类比
性质类比推理即根据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某些相似的性质推导出未知事物可能还具有已知事物的性质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气候湿润,河网密布,低洼地带易发生洪涝灾害,后经人类改造而形成的基塘农业生产模式,给区域社会经济及环境带来巨大效益.这种模式也可以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得以推广,如闽南三角地区和太湖平原等.
2.2因果类比
因果类比推理是一种基于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思维活动过程.根据秘鲁渔场的成因,即在离岸风作用下,海域形成上升补偿流,海水扰动,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因此,推断世界渔业资源的分布与洋流分布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即离岸风作用下形成的上升流海域渔业资源比较丰富.
2.3功能类比
功能类比即根据两对象某些功能的相似性,且已知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功能,因而推导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其他相似的功能.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往往形成众多的城市,因此,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不同的工业化环境塑造了不同模式的城市化,具体为:鲁尔区模式(中国东北模式):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意大利模式(温州、泉州模式):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珠三角模式: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云南德宏模式(喀什模式):边境贸易——工业化——城市化.
2.4反类比
反类比即根据两事物若干属性的不同,进而判断其中一事物也不具备已知事物的其他属性.东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因气候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同.东部季风区内,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起伏大的山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这一生态问题并不明显.同样地,西北干旱的气候背景下,风沙活动频繁,土地沙漠化问题突出,而南方湿润区并未出现这一问题.
作者:黄群山 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地理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提高探究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时,由于这一节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十一长假到了,为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小明一家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他们从炎热的三亚出发一路向北,最后来到了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们明显地感受到温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由炎热到凉爽再到寒冷(多媒体展示行程中的天气变化情况),这种巨大的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是生活的积累和升华,高中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建立联系,使教学内容充满生活化气息,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感受到生活处处是地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节时,在学生明确能产生大气污染的工业应分布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郊外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校附近的酒厂进行分析,让学生讨论酒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假如你是一位行政策划人员,你会把酒厂建在什么位置。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得出了明确的观点:酒厂的设计不合理,位于夏季风的上风向,很多污染物被吹到我们的校园,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我是一位行政策划人员,就应该把酒厂建在对居民和单位影响较小的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通过这样的过程设计,教师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知识应用生活化
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学习高中地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应用高中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地理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重视程度。如在学习“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明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事例。经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看到的造纸厂每天都在大量排污,给水资源、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的学生列举了新农村建设的事例,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为我们腾出了大量的耕地,提高了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具体应用地理知识,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生活化
实践活动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实践活动课往往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要注意把所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如,在教学“旅游业与地理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对本地区地理环境的实践调查活动,通过实践调查活动学生对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旅游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好的地理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反过来又会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地理知识,而且能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总结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地理学习的实效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情境创设、教学内容、知识应用以及实践活动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让生活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张鹏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新校区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人本主义研究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教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在学习时应当是处在一个主要位置的,学生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习的态度应当是积极向上的,要带着自我愿意主动学习的情感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人本主义教学主张的也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在教学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希望被无限放大的个体,只有在发现他们的潜力后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的激情与技能,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地理知识,和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过程中愿意去主动的学习,发现地理学科中的魅力,愿意去钻研去探索去发展知识的奥秘。教师在教学时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也是一方面,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技巧在学习时才能事半功倍,地理知识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将地理学科中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更新或者修改,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学到最新的知识。
二、新课改背景下人本主义的体现
随着教育部新课标的提出,对高中地理学科的要求及指导性文件也进行了颁布,这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地理专业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学学生如何去学习地理学科,在学习时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对学习的要求,并且要求学生能在学习时主动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且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对地理学科的知识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专业性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学习时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学习理念主动地去探索地理知识的未知领域,同时要注意在教学时将信息技术与地理专业知识相结合,对于学习的过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地理学科,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单单靠学习的成绩来判断,也需要结合平时的学习情况,这样做出的评价才能够更加的准确。在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时教师应当教授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技巧,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的大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远远重要于学生地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教学的理念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真正决定学生学习的还是学生自己,所以在学习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学习,不仅是学习地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学习技能。对于教师而言,在研究教学计划时应当要多从发掘学生学习技能的方面入手,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并且要鼓励学生多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也不能采取单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要让学生自己从课堂上或者课本上找出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是跟教师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也能在学习时更加的投入。学生只有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才能从根本上认知地理学科。
四、结语
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不仅在教学时需要给学生教授地理专业知识,还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发展状态给学生教授新鲜的知识血液,同时地理学科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关系到许多学科的发展,也跟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好地理学科是很重要的。在教学时教师也应当认清自己的教学地位,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加的投入,不再处于被动接受地理专业知识的位置,这才是高中地理学科人本主义的目标与核心价值所在。
作者:吴俊华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
第八篇: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运用分析
1.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教材应用
目前,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与高考基本保持一致,但从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高中地理教学除了需要完成解基本的教学人物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确保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开发,并且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不能脱离现有教材及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也要按照高中地理学科教材的规定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选题的基本策略,从教材出发,参考教材的基础上引入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结合学生实际应用
无论是哪个学习阶段,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因此所有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智力发展规律、学习规律及高中教学环境等因素,教学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需要与学生相适应。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后期阶段,该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因此教学设计如果具有较强的兴趣性,那么教学实施的过程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是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3)开放性应用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必须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只有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从高中地理学科教材来看,有些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些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探索能力。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时,要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2.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时机选择
把握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教学时机,是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时机选择是否恰当,将会直接影响思维导图式地理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思维导图式地理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适当的时机。首先,地理老师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教学工具、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等;其次,结合学生与地理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安排等适时引进思维导图教学工具;再次,根据思维导图教学类型选择适当的思维导图呈现方式。选择了适当的时机,适时的引入思维导图工具,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会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3.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1)教学目标的确定
结合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特征与高中学生的特点,思维导图式地理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学习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在思维导图式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熟练组合运用多种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等,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三是思维导图式高中地理教学使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一步升华,让学生在掌握高中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及技能之外,真正实现新课程指导思想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思维,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与学的过程
课堂教学时教师实现“教”与学生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在思维导图式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与学的目标,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地理老师提前进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就地理学科而言,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种模型:一是学生个人思维导图教学过程模型,是指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下自主完成思维导图任务;二是集体思维导图教学过程模型,包括教师活动与小组活动两个部分,其中教师活动包括提出任务、明确目标、划分小组,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小组进行及时的监控与引导。小组活动包括成员自由发挥、讨论、第一次协作绘图、思考与再创造、完成组建交流与评价等。
(3)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前文分析的教与学的过程,思维导图式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为“启发-探究-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步骤为:一是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先分析教学目标,并针对该目标与教学内容准备备课与笔记;二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三是在学生初步了解问题之后,老师明确问题,并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绘制;四是老师熟悉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对学生进行细致、科学的分组,保证小组人员的互补性;五是开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形成集体结晶;六是及时总结归纳并适时问题拓展。
作者:张磊 单位:考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第九篇:高中地理教学体会
一、新课改、新内容
新课改下,有了新的教材内容体系。新的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很多,许多知识点到为止,概括性很高,内容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也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新教材设计了很多灵活新颖的课堂活动,学生很乐于参与其中,但由于活动过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课堂很难完成,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对我们地理教师的专业要求非常高。在这种现实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二、新课改、新方法
新课改下,有了新的教材使用方法。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但同时学习内容又与其他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形成过程的正确理解。如地球运动的速度、风的形成、黄赤交角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也困难,以至于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章都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进行教学反思。此外,在学习中,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不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去过多干涉,指手画脚,而是适当指导,正确引导,让学生自己去钻研探究。为了使用好新教材,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材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新课改、新角色
新课改下,有了新的教师角色。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教师”的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四、新课改、新关系
新课改下,有了新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新课改下,师生关系已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师教生学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只有建立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敢于说话、乐于实践,参与探究性学习,体味成功乐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树立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与学生交心,发展成为知己,形成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师生互动,共同提高。此外,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总结
总之,目前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作者:李宏波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