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课堂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在最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叫出“地理”的名字
生活中,人类无处不见地理,无处不接触地理知识。即便是没有进入社会,在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循环往复的高中学生也是如此,地理几乎统治了他们的生活。但很少有学生在课本之外留意地理知识的存在状态,他们将这些每天都会谈论,并习以为常的东西,不以为然地自动过滤出知识的类别。地理教学的封闭性常表现于此,教师照本宣科,教学课堂的可丰富性也被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面向生活,在最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叫出“地理”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绽放。如“大气污染及防治”这一节,教师便可将几天来预报的空气质量指数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是哪几种大气污染。学生纷纷举手示意,列举出“雾霾、沙尘、工业粉尘、尾气排放、工厂从烟囱里排放出的有害气体等等”。这些都是展现在学生身边的现象,是具象而又隐性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当事人,对这一现象进行谈论,对这一隐性的知识进行总结学习,这较背诵书本更有效,更让学生容易接受。但可能有些学生不关注空气质量,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关于大气污染的小短片,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总结大气污染对生活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及有关的防治措施。可以说,从生活现象切入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拉近与地理知识的距离,不再觉得地理知识是距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一门科学。
二、从某一热点问题切入寻到地理知识的身影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地理知识,就要凭借一些传递知识的媒介,知晓不同地域呈现的地理现象。目前,最快捷的媒介便是网络。网页中每天都会更新一些新闻热点,这些新闻热点又可能指向某一地理知识,极易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新闻热点的阅读,感知地理与人类的联系。这也有利于教师教学,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点切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投入学习。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节的时候,教师便可举出前段时间热点问题:“印度持续高温‘熔化’马路,近1500人丧命。‘熔化’马路,近人丧命。”刚看到这一新闻标题,学生第一个反应就是“印度为什么那么热?”在这里,教师便可介入地理知识:“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酷热天气。”学生又会疑惑不解:“他们每年夏季都会死这么多人,还是另有蹊跷?”这时,教师就可以举影响全球气候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现象,西班牙语是小男孩之意,与此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即海水异常降温现象,西班牙语则是小女孩之意。教师在进行此类现象阐述时,还可以举一些往年新闻,进行巩固说明。最好是配上新闻标题、图解或新闻视频,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新闻热点中体味地理知识的绽放。
三、从社会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异样风采
社会实践是一个大熔炉,将所有知识熔炼在一起,我们通过实践会看到知识的异样风采。地理知识也是如此,它将社会实践作为一个承载、传输媒介,呈现着具象,可量化的知识形式。让学生通过全身心的接触和体验,得以印象深刻地感知知识的结构。换句话说,地理知识以实践的存在方式等待学生揭开神秘面纱。可以说,社会实践让地理知识变得更立体,学生也会拉近与地理知识的距离,感受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洞察课本知识的具象状态。以“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这一章的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各大公立性公园的河流边进行垃圾打捞。学生看到手里打捞的垃圾,内心会有所触动。当然,教师紧接着还要进行室外班会交流,让拎着垃圾的学生进行感触阐述,并说说该怎样防治。有效教学的实现必定建立在合理的教学方法上。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是合理?这就需要教师兼顾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
作者:刘勇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更有实效探究
一、精心预设,引发动态生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虽然有很多动态生成资源,但这些资源也有不确定性、动态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引发动态生成,教师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环节非常必要。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地预设课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一课内容时,教师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成功地引发了课堂动态生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对学习小组分别安排了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探究、合作完成。任务如下:(1)对照教材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其对人类的危害。(2)依据已有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列举出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3)通过互联网找出2008年~2015年全球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说出相关危害。教师将这三个任务分别安排给不同的小组,各小组学生齐心协力,高效合作,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上展现出较好成果。通过高效预习,学生能够提前感知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危害等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任务(3)颇感兴趣,尤其对2015年4月发生在尼泊尔的地震特别好奇,因而很多小组围绕地震展开热烈讨论。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如板块知识、地壳运动等)大胆地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对地震成因、危害等问题的看法。课前的精心预习有效地促进了动态生成,课堂收获了很多精彩。
二、营设情境,促进动态生成
情境教学是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单纯的情境不足以促进动态生成,教师还必须利用语言引导,设计与情境相关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轻松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围绕情境大胆地交流和表达,最终促进动态生成。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情境创设,优化问题设计,注重语言引导。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VI“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这一课内容时,教师以情境创设促进地理课堂动态生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乱丢弃的固体废弃物、垃圾场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给人的感觉不仅是脏、臭,还让人觉得窒息,更让人担忧。在视频、图片情境的刺激下,学生心里“五味杂陈”。其次,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设置与情境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讨论,促进动态生成。师:这些固体废弃物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对处理和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你有哪些建议?学生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结合实际情况展开了大胆探讨。有学生说“固体废弃物会占用土地,淤塞河道,污染土壤、水质和大气等”;有学生说“固体废弃物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有学生说“当务之急应找出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方法与途径,如对有机物实行堆肥处理”;有学生提出“对无法利用的固体废弃物采取填埋、焚烧等方法处理”;……地理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构成了精彩的生成性课堂。
三、引导畅想,等待动态生成
高中生往往更有自己的主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这些独特想法往往也会是一种动态生成资源。这时,教师不妨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继续畅想、分享见解,教师可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等待动态生成,从而构建精彩的地理课堂。例如,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预设学生的思维观点,通过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设置促使学生拓宽思路、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时,学生并非只探讨大型交通工具,有学生也提到了城市交通中的便民自行车。教师听到这一观点后,更鼓励学生继续发散思维,展开畅想与探讨。有学生结合自己上、下学用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想法,认为学校门口的便民自行车点不够多,使得部分来得较迟的学生只能把自行车停放在离学校较远的地点,非常不便。学生提出这一现实问题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采取何种措施,便于学生上、下学?有学生表示在学校附近可以增设自行车点,学生上、下学期间可以优先使用自行车等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从身边的交通运输入手,大胆讨论,从而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四、善于发现,诱导动态生成
1.偶发事件诱导生成
偶发事件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可能会经常存在,但教师应更加珍惜这些意外,及时将其转变为能够诱导生成的重要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偶发事件,抓住美丽的“意外”,诱导课堂生成。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有效地诱导课堂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时,学生饶有兴致地学习,全神贯注地听讲。此时,有学生突然提出这样的观点:全球人口的数量正在急剧增长,将会引发“人口爆炸”,地球容不下那么多人了,我们人类能不能搬到火星或者月球上居住呢?这一想法天马行空,对于这位突然打断课堂教学进程的学生,教师本应稍作批评,但因他提出的问题新颖,又符合学生的兴趣范围。于是,教师停下原来预设的教学过程,充分表扬了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顺着这位学生的思维,让其他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大家认为火星或者月球是否适合我们人类居住呢?这时学生纷纷发言,积极讨论,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2.错误信息诱导生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认知偏差、认知错误等问题的出现。当学生提出错误的观点时,教师不必立即否定学生的观点,可以利用这些错误信息诱导课堂生成。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学生的错误,还必须以智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从而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信息,引导学生再次探讨,有效地诱导课堂动态生成。在讨论全球变暖对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有学生很坚决地提出“全球变暖对于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这种看法显然有失偏颇。但教师并未直接纠正学生的观点,而是利用反问激发学生思考:难道全球变暖真的是百害无一利?这一反问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紧接着,学生结合全球变暖的利与弊,进行了综合分析,辩证思维,从而得出全球变暖对地球上的部分区域是有利的结论。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错误信息为生成资源,诱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全球变暖问题。
五、总结
总之,教师要学会捕捉和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动态资源,真正构建起更有实效、更加灵动的高中地理课堂,最大化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作者:曹成双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课程导入艺术
一、复习式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为导入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对于学过的知识,学生会感觉比较亲切,新旧知识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自然地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感觉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形成很好的知识衔接。比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农业的区位选择”来进行导入,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学过的内容,不同的区域要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农业或者是畜牧业,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物的种植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来进行选择,季风区大多数都是种植水稻,根据种植的农作物来判断农业地域的类型。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不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了解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问题讨论导入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的阶段以问题导入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当然,问题的提出要和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密切的关系。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有了疑问学生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进而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开始阶段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怎么看待农民工这一群体?”所谓农民工就是指自改革开放以来,来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的大量的农民,这是一只庞大的队伍,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习和了解,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农民工是一批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力量,对于城市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的学生则认为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给人们的生活、交通、住房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归纳,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接下来的人口数量的学习也会格外用心,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目标展示导入法
所谓目标展示就是教师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及将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就有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学习的重点内容,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都罗列出来,让学生首先看到将要学习知识的大体内容。对学习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对重点学习的内容能够一目了然。比如,在学习环境污染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列举现有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污染产生的危害,让学生对各种形式的污染有一定的了解,最终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教师的列举,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各种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等,这种导入法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也能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轻松。
四、新闻素材导入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导入形式能够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通过新颖的导入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在迅速发展的网络电视信息来导入新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电视新闻中报道的内容来作为导入的切入点,将地理学习和大家关注的时事新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积极关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日食或者是月食的新闻,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奇妙的气象变化,感到神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天体和星空”的学习内容,通过时事新闻的引导,学生会对这样的信息比较敏感,进而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关注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同时,深刻的了解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这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来说是具有积极的影响的。
五、总结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导入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选择,创新导入的形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进步。
作者:张玉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合理制作思维导图轻松应对高中地理课堂改革
1.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极大价值,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地理学习都有很大进步。
1.1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结合教与学的过程,地理教师为了进行高效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将教师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实现有效组织。并且在利用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能够对课堂教育中的问题进行重点思考,实现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全局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地理教学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使得地理教师的板书形式更加直观,使得教师所讲的地理知识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笔记,强化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质量。在使思维导图的时候,地理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将地理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一个可视化的过程,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节省教师讲课过程中的板书时间。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记录方式也有影响,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2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地理课堂讲授的时候,学生可以以更加简约的方式记录课堂讲课的要点,过于繁琐的课堂笔记使得学生将过多时间花费在记录和抄写教师的板书上,但是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树立更具层次性,思维导图组织信息的方式是非线性的,以直观的形象拓宽学生的记忆思路,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利于学生清楚地整理地理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归纳思维意识。其次,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优化记忆结构,强化学生大脑知识信息的有序存储与方便提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在脑海中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中也具有视觉节奏、视觉模式、色彩、图像与想象,利于大脑整体功能的发挥。思维导图涵盖了大量信息,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更直观地记住知识点,提高记忆效率。
2.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制作思维导图,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使得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对于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目标明确,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提高听课效率,在查看学生的预习成果的时候,教师能够在讲课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讲解地理学科中关于锋面系统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向学生介绍新课的内容及要点:气团和锋这两类天气系统,学习重点是掌握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比对锋和气团的概念,判别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等。在此指导下,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能够结合教师的学案,自学教师要求的内容,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上交教师审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备课,在地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最合理的思维导图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从头脑记忆的角度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复习的时候为学生构建具有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系统,使得学生在复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地理复习阶段,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步骤如下:首先,学生回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认真梳理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辅助教师的提示,例如:在学习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的时候,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点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第二点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第三点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学生根据以往的地理课堂的上课笔记,对思维导图中叙述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挖掘,使得复习过程中的知识点涉猎广泛,规划出重点知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与学生应当注意交流,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复习思路进行梳理,提高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及清晰度,各个层级之间的知识点间的间隙不要过于拥挤,应注意整体美的体现。
3.结语
思维导图是地理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提高,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得到不断优化,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学生及地理教师的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更有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不断强化,地理学习的成绩的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单珂 单位:徐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