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课堂研究(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有直接和重要影响,因此要重新关注教师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教学过程应遵循这一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学生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以便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和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上好一节地理课的关键,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从而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学知识。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地理课堂充满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高效课堂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保持心理上的协调一致和情感上的愉快交流,教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下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学习状态下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也才能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习惯。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巧妙设计形象生动的导入语言,并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例,或展示景观图片、实验演示,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和喜悦,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首先,每一堂课在新课教学之前让学生先明确首要学习的三维目标,这样学习过程就会心中有底,就能主动有序,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其次,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选择最佳教学时机,创设具有感情丰富、生动活泼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习思维能力。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失败是正常的事,但如果学生不断失败,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失去学习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厌学甚至辍学,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成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从一个学习的成功走向另一个学习的成功,从而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五、总结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等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这样才能有效转变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作者:洪侨柳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品质研究
一、深化对于教材的有效挖掘
课堂教学首先要有良好的依托,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素材,这样才能够为高品质课堂的打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并且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将这些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大家。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对于课本知识进行补充,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来为课本知识的教学带来辅助。这不仅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维度,提升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来思考问题,进而实现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和生活有着一定联系,这也是很值得教师展开挖掘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首先保证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良好的掌握,这样才能够让高品质课堂更好的得以实现。课本中的很多教学知识点都可以适当得到拓宽与延伸,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陆地资源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资源现状,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让学生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这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于课堂教学的延伸,透过这些详实的数据与资料的显示,学生们对于我国陆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我国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也会形成更客观的认知。这将会有助于学生环境意识的不断深化,这才是高品质课堂教学中应当实现的教学功效。
二、注重对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高品质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重学生对于一些高效的思维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非常关键,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在图像中得以体现,灵活的利用图像资源也是高效的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基础。课堂上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类别不同且形式各异的图像,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高效的思维方法。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也会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展开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例如,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很多实际问题的解答都可以利用这种思维模式。这才是高质量课堂教学中应当有的方式。
三、注重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
地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应用与体现。因此,教师要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很多课堂上学到的内容都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不少地理知识还能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和生活中的这种关联,并且有意识的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不仅能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很好的平台,这也会让大家很好的体验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价值,进而深化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探究兴趣。
作者:凌伟铁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展示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引导方能真正得以培养和提升。为了有效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我经常会在微课中利用视频来对其进行培养。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特殊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微课。微课的开始阶段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利用多媒体播放出这样的一系列视频画面:(1)西北沙漠和戈壁上的沙粒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形成了强烈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不断向东南方向转移;(2)暴风雨来临了,黄土高原上的水土严重流失。看到这两个视频画面之后,我再要求同学们思考黄土高原这一特殊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由此思彼,同学们动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容易就能想象黄土高原这一特殊地表形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中展示视频并不能就一定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展示视频的时候必须要具备如下条件:(1)展示的视频要具有思考性;(2)视频展示之后教师需要适时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结合视频进行思考。只有有效做到上述两点方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合作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设计微课的时候我还经常引导同学们在合作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在合作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还会对同学们进行适时地引导。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时候,在本节课当中探究地球的公转是教学重难点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球公转相关的内容,我设计了微课。在微课的开始阶段,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的视频。然后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2)地球公转的速度是?(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当同学们的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我总是适时地予以指导。例如,在合作探究地球公转速度的时候,我提示学生说道:“地球的公转速度会受到引力的影响,请同学们在思考该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在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之下,他们充分动用了自身的逻辑思维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年,即365天6时9分10秒。在上述微课教学当中,同学们通过对多媒体视频中地球公转运动的仔细观察,在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在充分动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是可取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对比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对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在微课教学当中,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在对比的过程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的时候,在本节课中探究河流横剖面上流速的变化规律是教学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微课。在此次微课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两幅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朝发白帝城》。看到这两幅画之后,同学们不明所以,不知道我究竟要做什么。看到同学们的这种表现,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画中的船只。告诉我为什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中的纤夫在拼命的拉船,而《朝发白帝城》中的这艘船却可以在滚滚江水中随波直下呢?”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不一会儿就有同学回答说:“那是因为两艘船一艘在河边,一艘在河中间。河中的水流速度快,而河边的水流速度慢。”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立刻问道:“你是怎样作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听到我这样问,这位同学回答说道:“这个很简单,看两艘船的行进速度就知道了。”这位同学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充分动用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它同学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全班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有效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比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微课当中,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比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让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四、结语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当中,我们教师也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同学们的地理学习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有效提升。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更是我们一线高中地理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作者:叶荔琼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探究
一、建立课堂规则,预防学生犯错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我们需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多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进而把学生引到学习的道路上,并建立相关的课堂制度。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为自制力差,会不由自主地说话或者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到课堂听课效果,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听课状态。这时若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没有面子。因为高中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不应该直接批评学生。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可在开学之初约法三章,建立课堂规则,让学生自觉地接受课堂规则的约束,即使以后有不遵守的,教师也有说教的依据,从而减轻学生的反感。规则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防微杜渐。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已的威信。若前后管理不一致,则可能会使课堂纪律恶化,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关心学生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挑战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教师的权威能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其实很多情况下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所决定的。教师的专业知识若功底深厚,在授课过程中,就能够把课本上的内容扩展得深一些、广一些,以便更适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给新招聘来的教师找一些师傅来带领,让新教师可以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通过安排多种示范课让新教师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也要做到位,有些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管理和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虽然高中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比初中生要强一些,但是在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情况上却不能掉以轻心。对学生的关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减少学生课堂违纪的情况。此外,教师的学识、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对课堂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作认真负责、教学严谨、尊重学生、意志顽强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并获得学生课堂上的积极配合,而教学不认真、举止粗野的教师则会引起学生反感、对抗,并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三、课堂结束环节管理的有效性
结束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教学结束这一关键环节,经过三四十分钟紧张的学习,到教学结尾时由于教师的控制力下降和学生的疲劳度增加,导致这段时间的课堂秩序最难维持。因此,重视课堂结尾的设计与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课临结束时,教师或学生对所学内容要做一精要归纳总结,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应胸有全局,在结束一节课时视需要而为后面的课巧设伏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为搭好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而早做安排。在结束部分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既可使学生所学的新知得到巩固,又可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我在实际教学中,还发现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非常多,以至于在下课铃响以后还要拖几分钟,这种行为是学生非常反感的。虽然教师在付出努力,这样做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可是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令学生领情,还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内容要安排合理,在下课铃响之前一两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进行简单考察,不要影响学生的课下时间。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生只有在环境好的情况下,才能安心学习,课堂效果才能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虽然是文科,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王平格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
一、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培养学习小组的基础上,笔者摸索出“小组预习一小组活动一结果反馈一课后反思”的教学模式。以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气旋与反气旋》这一节的教学为例。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小组预习
本节是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重点亦是难点。经过课前的学情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准备不足,对本课的核心知识——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气流运动方向,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等,都缺乏足够了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编制学案,向小组安排预习任务,做好课前的知识储备。学案在“小组预习”环节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情调查中反映的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本节课中,笔者编制的学案,主要帮助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气压分布、掌握两者的气流运动方向,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理解台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的变化情况。
(二)小组活动
经过第一个环节的预习,学生已对本课的四个核心概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安排以下两个探究环节,一是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经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在学案画图题中的答案;二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案中“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表格,并选三个小组上前交流与展示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中,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只是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将不会如传统教学那样处于支配地位,将是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身份。课堂教学也摆脱了以往的由教师到学生间的单向信息联系,变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交融的多维度的联系。
(三)结果反馈
针对第二个环节展示的结果,笔者组织没有参加展示的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查缺补漏,作出评价。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环节中,对于各个学习小组的结论与答案并不追求唯一性,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甚至存在部分错误的结论。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为学生发挥自身潜能提供平台。
(四)课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课后,笔者定期抽选部分小组成员,充分了解他们对小组活动的看法,认真听取其对上一节课的建议。在汇总这些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课改专家的指导,编制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种有针对性的考核,不仅仅是简单的测验,而是要帮助学生把握自身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二、总结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上述的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生生互动明显增强,学生的合作效率与团队意识明显增强,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笔者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如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局限在小组内,小组间缺乏有效合作;部分小组的预习情况不理想,小组长包干所有学习任务,成员没有成长;目前的模式中,课堂评价标准相对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需要将评价标准多样化,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针对以上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走出符合本地本校学情的合作学习之路。
作者:陈家胜 单位:防城港市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1.教学目标要有效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某项教学活动试图达到的目的,它对教学起着主导作用。脱离了它,教学就会变得盲目和随意。因此,确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这三个维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到教学中把知识传授、发展智能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教学目的应当十分明确。如果一节课中需要完成几项任务,就要分清主次,师生的活动必须围绕主要目的进行,切不可面面俱到。再次,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教具的配置状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吃透”学生,不能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2.教学手段要有效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科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还有大量的内容无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所以我们常常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空间概念,建立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观念。传统的地理直观教学手段主要有地图的运用、地理略图的描绘、地理图片的运用、地理标本和模型的利用、地理素描和漫画及地理图表的绘制等。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地理教师更加广泛地应用更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不仅可以增大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且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展示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还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地壳运动等较抽象的地理知识,使学生较容易地建立具体的空间概念,所以利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虽然现代教学手段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形象,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或将两者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描绘地理略图,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边听课一边画图,往往是一节课下来,课程学完了,图也画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画图能力、识图能力也提高了。所以结合教学具体内容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效果才最佳。
3.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与学生亲切地交流,不“独断专行”,而是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情绪,做到多鼓励、少鞭挞,多沟通、少武断,多表扬、少批评。如“你回答得真好”“你的声音真好听”等都能令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才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从而推动学生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第二,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有效途径。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也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地球的基础知识时,笔者没有讲授,而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提出几点要求,让学生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然后组织各小组互相挑战(提问),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的还联系了必修一的知识或课外的一些知识来挑战对方,运用这种模式,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地球的基础知识。
4.结语
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搞专业水平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作为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于地理教学改革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玉清 单位: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综合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浅议
一、设计层次问题,科学把控问题难度
层次性问题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回答。一般而言,在设计层次性问题时,由简单问题入手,再上升到难度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而这也有利于教师科学地把控问题的难度,保证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教师进行层次性提问,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对此,为了引导学生逐层了解该项内容,教师设计的层次性问题如下: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你认为什么样的发展是可持续的?3.你对可持续发展内涵是怎么理解的?第1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可以从教材中直接得出答案,提问对象以地理初级水平者为宜;第2个问题稍具难度,但是学生可以从其基本定义中总结出来,提问对象以地理中等水平者为宜;第3个问题难度较大,但灵活性性强,学生可以结合地理认知,适当讨论然后发表自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看法。问题难度逐层上升,学生思维跟着转动,因而提问效果非常好。
二、注重启发提问,拓宽学生地理思维
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启发性提问,让学生处于“追寻答案”阶段,从而诱发出强烈的地理学习动机,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问题是否具有思考探究价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课时,教师注重启发式提问,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点有“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等。教师结合这些知识点,挖掘启发点,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思考。师: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感觉1月比7月要冷呢?这一问题的设计启发性非常强,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季节与黄赤交角的关系”上,然后准确作答。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根据地理教材内容,结合生活中的亲自感知,设计疑问问题,让学生感到费解,从而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地理知识点的应用,强化地理理解,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三、留足候答时间,构建精彩地理课堂
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要求教师留足候答时间,并且留意学生的反应。以往的地理课堂提问中,教师抛出问题,马上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立即转问下一位同学。这样的表现使得问题成为部分人的“专利”,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发展,有时还伤害到了学生的自尊心。为此,教师必须留足充分的候答时间,以构建精彩的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留足候答时间,取得很好的提问效果。教师提问:洪涝灾害的工程防御措施和非工程防御措施分别有哪些?教师请班上一位平常比较沉默的学生作答,只见这名学生眉头紧锁,1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提出措施。于是,教师对问题进行简单说明,再次引导学生尝试回答。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什么工程来防御洪灾呢?想一想修建堤坝算不算?此时,这名学生豁然开朗,渐渐抬起头,勇敢作答。生:我觉得修建堤坝是洪灾防御工程措施,开辟分洪区、兴建水库、退耕还湖都是不错的措施。为了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教师还可以深入提问:开辟分洪区的好处是什么?兴建水库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反应,并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回答。
四、科学进行理答,有效激励启发学生
有效提问还需要教师科学进行理答。如果对于学生的回答只从“对”或者“错”上进行评价,那么学生的回答问题激情不会太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正确理答,有效激励和启发学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时,教师科学理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作答: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一名学生大胆举手,尝试回答。生1:我认为自然条件可以影响农业区位。师:非常棒。你能说说哪些自然条件能够影响农业区位吗?(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启发学生具体作答)生1: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师:归类得非常好。你还能想出其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吗?(再次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如果该名学生能够回答,则继续;如若不能,可以示意坐下,请其他学生回答)生2: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也具有重大影响,如机械、化肥、农药、良种、冷藏等。师:能够从技术条件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非常棒。还有其它想法吗?科学的理答既要表扬学生的观点,又要注重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五、结束语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无效提问,而应基于学生视角,全面优化地理课堂提问,利用有效的提问,引领高中地理课堂走向精彩与高效。
作者:张逸令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