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教育部也作出明确要求:立足于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从而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得到贯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综合思维素养,是其重要研究思想。而综合思维又和地理图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基于整体视角和系统观点对地理图像进行解读成为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对综合思维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展开深入研究。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亦是如此。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就包括综合思维,这同样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必须掌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地理图像则是辅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培养综合思维的最佳载体,对促进地理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将地理图像放在首位,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优化,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此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进行有效培养。
一、高中地理中地理图像常见类型
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地理图像有:1.地理分布图。在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最重要且常见的地理图像为地理分布图,其通常能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呈现不同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相关自然要素的图像,类似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图以及气候分布图;另一种为呈现城市、人口、交通等相关人文要素的图像,类似于城市变迁图、人口分布图等。2.等值线图。所谓的等值线,其主要指地理位置上从相等点连接形成的光滑曲线,而等值线图主要表示为地理空间演化、空间分布的特征、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地理教材中,比较常见的为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降水量图等。3.地理统计图。对地理统计图而言,其主要是把地理的相关要素实施数据化,编制与构造相应的图表,通常是地理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地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统计图主要有曲线图、坐标图,通过数据形式所表现出的表格。4.地理示意图。在高中地理的教材中,示意图通常是为了明确地理的理论、地理规律、现象特征、演变过程,通常包含地理原理图以及过程示意图,类似于大气环流的示意图、地质结构的示意图等。5.地理景观图。所谓的地理景观图,其通常指各种各样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景物照片、卫星图像、幻灯片等,主要分成人文景观图以及自然景观图。6.地理漫画。对地理漫画而言,其不仅有鲜明的主题以及深刻的寓意,还具有相应的思考性与启发性,可以使抽象化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地理漫画的形式与内容通常较为夸张,属于特殊的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其更多是通过夸张且讽刺的图像呈现地球上的相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问题,这通常是高考中出现较为频繁的一种地理图像。
二、地理图像作用
图像系统作为高中地理教材的系统之一,将图像和文字结合及图文并茂通常是地理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将地理图像运用于高中地理的具体教学中,通常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地理要素的分析力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图像开展教学,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在学习时,只有对地理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通过地理图像,促使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便学生学习与记忆。同时,高中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图像展示的,学生通过图像的观察,就能对生活中相关的事件形成联想,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的生活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自主探究力得到切实提高,还能使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有助于吸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相较于文字,图像更具表现力,也更为直观。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通过图像进行教学,通常能充分吸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例如,在对较为复杂且抽象的地理知识开展教学时,地理教师可搜集些与其有关的图像,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这不仅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从而使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第三,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力提高。对空间思维力而言,其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必备能力,也是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因此,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地理图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灵活的应用相关地理知识及技能,还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地理迁移力以及地理学科素养。高中地理的具体教学中,读图属于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很多地理知识都需与地理图像相结合开展教学。例如,许多地理知识都需经过观察地图的名称、图例等,明确地理图像的表现形式。大部分地理图像包含了方向、比例尺、注记、图例等要素,学生在具体学习时,需观察各种地理图像具备的要素,并加以深刻分析,以促使学生明确地理图像的各种类型,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力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地理图像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并掌握相关的地理学习法,从而使学生依据地理图像,实现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
三、高中地理图像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策略
(一)基于图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图像导入,可促使学生实现深入思考,强化学生的探索欲,以激发学生自身发散思维的同时,实现设疑激思的教育效果。新课导入的时候,地理教师可通过地理图像的运用,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进行新课导入。首先,地理教师可将“马纬度”的海区故事讲解给学生,接着呈现给学生古代西欧的商人通过帆船运马匹至美洲航线图,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促使学生能依据问题进行新课导入,比如:1.指出图中的“马纬度”的航线;2.“马纬度”海区没有风且闷热的原因分析;3.说出帆船在驶离“马纬度”地区后,航速会变快的原因是什么;4.“马纬度”海区外,地球上还有什么海区为无风带。通过该过程不仅能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得到切实提高。
(二)有效选图,增强综合思维的敏捷性
自古以来,地理学科就包含着千变万化的事,简单的事物却蕴涵深刻的道理,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地理事象本质及规律更好地掌握?其一,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进行教学时,建议教师应用可以揭示问题实质与关键的地理图像展开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反应能力进行良好培养,消除思维障碍,使学生精准、快速地解答相应的地理问题,从而增强综合思维的敏捷性。其二,教师不仅要通过地理图像的应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还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将相关的地理图像更好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利用地理图像实现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启迪学生思考,防止陷入思维误区,同时引导学生复述思维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应采取有效选图的方式,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地理问题的学习和思考,使其思维更加活跃。从建构主义层面的理论看来,学习活动是一种和社会文化背景有着较为紧密关联的活动,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境,通常包含外界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多种元素。现代的教育心理学也明确指出重复的学习方式无法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能帮助学生维持对知识学习的新鲜感。情境探究式的地理学习方式,是教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出发点,配合图片、音乐和语言等元素,建立与之相关的地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具体而言,教师要以现行的地理教材作为出发点,参照学生周边的实际生活和世界,选择综合典型的材料,设计特定的语言问题情境,通过反馈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最终形成全新的知识和观点,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例如,进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材给出的示意图(图1)与简图(图2)进行比较,后者具有更显著的精炼性、针对性,更能使学生产生清晰明了的感受。简图中呈现的三大类岩石,通过箭头指向,使学生大体掌握,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消除原本复杂的图像带来的思维阻碍,便于学生直奔主题,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绘制思维导图,促进综合思维素养提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基于关键词、线条、符号等展开对相应知识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具备系统性、综合性优势,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理清各知识点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以此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综合分析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以“城镇化”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此对本课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同时以多个分支分别展示“城镇化”标志与意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世界城镇化进程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重难点知识,并立足于学生的思考方式、思维过程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教学效率提升。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展开归纳总结,突出重难点内容,将琐碎的知识串联到一起,引导学生展开系统性学习,促进综合思维素养的发展。
(四)基于区域地图,培养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不同区域背景下所存在的人文要素、自然特征也不尽相同,有着多种多样的组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立足于区域综合角度,围绕不同区域特点展开全面研究,学会对地域系统的地理特征、人地关系进行简要阐述。例如,进行“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时,教材中所展现的“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能引导学生立足于当地的特殊地理位置,真正走进“荒漠化”,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当地自然地理要素的全面研究,突出其以“干旱”为特征的自然环境,进一步给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自然成因埋下伏笔。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这些要素,引导学生立足于区域角度分析区域自然、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并引导学生将这一思维方式迁移到我国或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分析中,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品质。
(五)基于地理图像实现知识迁移,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以地理图像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知识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有效激发其地理学习的兴趣。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存在显著的个人性、情境性。营造良好的地理图像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展开高效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例如,进行“世界气候分布类型”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立足于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迁移对各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分布进行直观解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识记气候类型的分布,并有效激发其好奇心,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展开研究时,整合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在0°~10°区间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属于热带;在这个区间属于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下,在该地区垂直方向空气的运动时上升气流,因此降雨丰沛。由此可知,该位置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同时分析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无显著的季节区别。利用地理图像展开知识迁移,当运用地理图像展开比较时,促进了学生比较能力的发展,比较后通过对有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促进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教师需提高自己的课程教学能力,及时适应新高考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向新高考改革作出良好响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图像是开展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很大比重。高中地理教材内的地理图像和学生的生活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需提高对地理图像的重视程度,通过地理图像的合理使用,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
作者:史其辉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