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这两个方面,需要人们重视起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也进一步地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响应可持续化的发展战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作为中心点展开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保护;环境教育
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自然环境的知识,并且在立足于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发关于人地关系的正确思考。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相对而言更加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环境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从而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观察、假设、思考中真正地认识生活、生存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发地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
一、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素材
首先,课程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资源和最为方便、直接的手段。作为教学的基本元素之一,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充分地挖掘教材中有关的环境素材,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更加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比如,《乡村和城镇》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就具备了许多的环境教育素材,因为教师在讲解“乡村和城镇”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关于城镇的成因、以及表现,所以为了进一步融入环境教育,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处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设备,即幻灯片、视频播放、相册集锦之类的形式给学生带去更加丰富的课程体验,将“城镇”作为中心词汇,组织学生进行“美丽”城市的参观之旅,第一,将城市的雄伟建筑、以及快速发展的数据、和具有城市代表性的标志进行罗列,展示给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城镇发展的过程和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投入课堂,也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第二,教师介绍完城镇正面表现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入关于城镇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各种污染和破环,比如,高楼大厦的建筑带来的粉尘污染、土地破坏、以及城市人口聚集带来的水污染、汽车尾气问题严重等一系列的现象,通过两极化的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震撼的体验,从而能够对城镇发展过程中环境破坏、污染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环保对于生活、生存的重要性。第三,教师可以根据本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升华,鼓励和倡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或者也可以以此作为课后小任务,给学生布置“每日环保打卡”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生活环保行为。总之,地理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知识,这是地理课程中自带的资源,而不是强加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作为切入点,作为强有力的辅助帮助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开展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理教材中自带的环保素材,能够为课程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质的学科,所以展现出比较复杂和抽象的特点,对于该类型学科的学习可以利用更加方便、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程的引入,在《环境与发展》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素材来进行讲解,如第一节中讲述的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者音频、图片之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到该章节中的各个案例,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如果教学条件更加良好的学校,可以利用3D影视将学生带入到更加真实的环节中去,让学生的直观性感受更加的丰富,从而使学生对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感受更真实,以及对于后续的知识学习才能够更加认真。学生也只有在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环境污染对于人类身心发展的损害之后,才能够进一步摆正学习态度。接着,讲解完污染现象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流程图表或者是自制动画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系列污染背后的根源,以及人为因素对于环境的破坏,从而让学生对于该章节的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并且在视听双重讲解之下能够更轻松地吸收和理解知识点。第二,在讲解完现象层面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围绕“环境”这一知识展开论述,将重点放在如何去解决环境问题,以及走向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化发展战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进一步将人与自然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师生互动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系统化、理论化地将章节知识点总结传递给学生。所以,现在是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教育要具有历史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和掌握时代特点,并且加工利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在实践理论结合中加强环境教育
上文讲解过关于地理学科的性质,也正因为地理学科的双重属性,所以进一步加强地理学科实践理论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在环境教育这一知识点的开展上,因为环境教育知识是与人类的生活、生存活动息息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发现并且加以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素材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能够反作用于学生对于多方面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如,《环境与发展》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一个问题研究为“低碳食品知多少”,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知识点开展实践活动。第一,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低碳食品的调研报告,一般小组成员在5—8人,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班级人数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身边低碳食品的调查,主要环境是在学校以及家中,然后统计出来低碳食品的种类,以及低碳食品与环境的关系,与其他食品相比低碳食品的优势以及对环境的保护作用。第二,教师收集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批改和检验,让学生以自身的报告作为出发点进行答辩。第三,就是教师依据学生所做的调研报告,进行最终主题的总结和升华,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环保和低碳意识,也教导学生低碳食品以及爱护环境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有益之处。
总而言之,实践课程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新课程背景之下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的行为方式来实现这一观点。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以及解决。而且也能够在完成调研报告之后,更加认真地听教师讲解,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带入自身更深刻的思考,能够进一步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于学科更加有兴趣。
四、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因为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思想价值、行为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中实施环境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个性特征所决定的,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环保意识,从而切实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环保发展理念。并且,根据当今世界的发展,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生活水平以及物质的需求总量在不断上升,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社会的发展,这是不可取的行为,并且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会使人类社会的进程停滞不前。所以,加强对于人口的环境教育,增加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生活生存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作为中心点展开了论述,分别从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素材、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实践理论结合中加强环境教育、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阐述了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地理课程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使用多种手段进行课程资源素材的开发与整理,从理论与实践、个体与组合等多个方面进行课程的讲解,主要目的在于在地理课程的讲解之中融入环境教育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将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巩固学生的知识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高品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凡.资源型城市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实施现状及策略[J].地理教学,2020(8):45.
[2]谢金亮.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8):1.
[3]李娴.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践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1):36.
作者:张小娥 单位:山东省邹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