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构成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地理教师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探讨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和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内涵、构成进行分析,提出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由自身的地理实践力和在组织实践教学中的地理实践力两部分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素养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
培育地理核心素养是现阶段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师作为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引导者,其地理实践力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因此,关于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及构成的探讨将会极大地推动地理课程改革及地理实践力的落实。
一、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地理教师地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地理教师在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具备的地理学科知识、能力、价值观以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综合,地理教师核心素养与学生核心素养相一致,是经过地理学习后应具备能体现地理学科本质的最为关键的能力和素养。地理教师的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部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与新课标中的要求一致,但较之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要求而言,地理教师的地理实践力要求应包含“能够对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给予科学规范的指导”[2]。因此,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是指地理教师在地理实验、地理社会调查、地理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以及在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设计、组织、指导和评价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地理教师作为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导者和教育者,其地理实践力水平应高于学生应达到的最高水平且能够在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中给予科学规范的指导。
二、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构成
1.地理教师自身的地理实践力。(1)地理实践态度与意识地理实践态度与意识是地理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关注。地理实践意识体现了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将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联系起来的自觉性,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前提,而地理实践态度是对空间定位、获取信息、科学论证、分享交流活动的浓厚兴趣[3]。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地理学习不仅要学会地理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各种真实的地理实践活动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有赖于地理教师的具体落实,地理教师对地理实践力内涵、水平表现的理解是落实地理实践力培育的基础,地理教师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对于地理学习的作用,具备地理实践意识,从观念意识上深入理解地理实践力,认识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间接经验的被动接受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直接经验的获取。(2)地理实践品质地理实践品质是地理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品质、创造力和意志力、独立性和坚韧性等良好品质。地理实践活动按照活动开展的形式可将其分为地理实验、地理社会调查和地理野外考察等。地理实验要求地理教师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社会调查要求地理教师能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认识社会问题,从调查结果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野外考察要求地理教师具备坚韧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地理教师在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实践品质,作为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不同程度地激发起学生对于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学习的热爱。(3)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行动能力,以新课标所倡导的地理模拟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三种实践活动为基础,将地理实践能力分为地理实验能力、地理调查能力、地理考察能力。地理实验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利用各种地理器材和设备,获得地理知识或验证地理原理的过程。通过地理实验认识地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实验设计、实施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过程中,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地理教师要能够利用一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遵循科学的实验方法,将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地理社会调查是以人文地理为调查内容的地理实践活动,包含范围十分广泛,如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区域人口民族构成、城乡环境问题调查等。在地理社会调查中,地理教师会接触到从事不同生产活动、不同类型的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换位思考,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问题。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理解人文地理的重要途径,如城市的学习者参与有关工农业的社会调查有利于理解工农业布局的区位条件,而农村的学习者进行城市布局、功能分区的社会调查有利于对城市模块的学习。因此,地理教师面对真实的社会情境时,要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分析,并撰写出合格的调查报告进行总结和汇报。由于受到时间、经费、安全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学校组织的地理野外考察应以当地地理环境为基地,直接观察当地所特有的地理事象。与地理专家精心编制的地理教材活动相比,当地的地理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地理教师在学生有情感的地理事象上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和家乡有关的地理知识,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针对家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培养学生心系家乡、建设家乡、保卫家乡的使命感。鉴于此,地理教师要能够在野外环境中使用地形图、地质锤等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对地理环境进行描述和欣赏,对植被、水文等自然事物进行测量和取样,对过去和现在的人地关系进行评判和建议,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规避途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
2.地理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中的地理实践力。(1)地理实践活动设计能力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是对一系列实践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地理实践活动设计能力是地理教师能够根据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工具,独立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地理教师对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基础,如果方案设计不考虑学生、外在条件等因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具备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资源特点、学校特点和教师自身经验和能力,结合教材相关的地理知识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力求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的个性化活动方案。(2)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能力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能力是指地理教师能够根据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合理组织、有效协调全班同学的力量,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准确了解活动情况,使其达成实践活动目标的能力。地理教师制定活动计划并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4],科学而规范地指导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由于地理实践活动场所的特殊性,学生注意力和关注点的集中需要地理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支撑,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思考什么,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3)地理实践活动评价能力地理实践活动评价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观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收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对学生做出综合价值判断的能力。一个完整的地理实践活动包括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多个环节,有效的地理实践评价可以为优化地理实践教学提供依据。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及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不足,诊断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明确学生取得的成就,给予学生正向的强化和激励,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与提升。地理教师依据地理实践活动的目的,参考并制定评价量规及细则,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自身或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三、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提升策略
1.增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职业和时展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地理实践力的提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迫切要求地理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的意愿成为地理实践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线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仔细研读新课标关于地理实践力的要求,学习优秀的相关期刊论文及专著,深入理解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及要求、选择地理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5]、掌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步骤[6]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地理实践力的教师培训和校内学科教研活动,共享地理实践经历、方法、理念,以促进自身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发展。
2.加强校本地理实践教研。学科教研组是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根本发展地,校本教研对教师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更强,地理教研组可以制定促进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提升的校本教研计划,如定期组织教师对学校周围的山水、湖泊等自然地理事物进行考察,整理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研究,以沙龙、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激发教师日常实践教研的热情。
3.外聘高校地理专业优秀教师。高校地理专业地理实践设施配备完善,高校地理教师指导学生野外实践的经验丰富,往往会将地理实践力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地理实践活动中。因此,中学可外聘师范高校地理专业的优秀教师对中学教师进行定期的指导和培训,甄别、借鉴有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经典模式,如基于问题、突出主题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知识—能力—实践—体验”模式[7]。线上会议交流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线上研修活动,为高中地理教师讲授地理实践力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和关注地理实践力的新思想、新动态[8]。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参与高校的地理实践活动,学习相关研究成果,站到学生的角度,思“学生所思”,积极投身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依托高校的地理专业条件优势和教师的发展优势,力求中学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4.构建促进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发展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校长在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上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也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负责人[9]。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教学发展的先进方向,校长对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关注与支持无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要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切实推进制度的执行,将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评价作为考核内容,对创新地理实践教学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支持。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推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同时也是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和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地理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地理教师须借助自身长期的努力和外界的教育力量,不断成长为有实力、高素养的地理教师。
作者:马伶玉 付一静 魏潇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期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