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不同于其他文科专业,它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空间性,因此,也被高中生戏称为“误入文科专业的理科知识”。这主要是因为高中地理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这对大多数文科专业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当注重“教”,更应当注重“法”和“式”,即“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地理学习,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良性互动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求索、认知,汲取知识,学习的主体仍旧是学生本人。”其意思是说,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课堂地位认知,将课堂主动地“还”给学生。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布置作业,给学生设置了学习的条条框框,但是这种“填鸭式”教学法不利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是知识承载者的角色,为此,教师既要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应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例如,在讲解“区域经济”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讨论组,根据自己的了解阐述一下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状况、发展状况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对东北地区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剖析,思考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节奏和思路,并做好总结工作。
二、激发学习兴趣,盘活学生思路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根据教学节奏和课程安排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和课时的推进,并不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等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枯燥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兴趣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求索,积极思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打造中,教师应当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现代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单纯的“填鸭式”教学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找寻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通过视频等的动态展示,让学生欣赏各地美景,深入认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到过哪些城市?当地的美景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融入生活,让课本知识更“接地气”
随着教学思维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已经由“为学习而学习”的应试思维转变成“为生活而学习”的现代思维。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强,与我们的生活、科技、经济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例如,在学习“城市气温为何较郊区气温高”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1)你们居住的城市(或郊区)气温相较于郊区(或城市)气温有没有变化?有何种变化?(2)对于这种变化,你更喜欢哪一种呢?(3)为什么郊区的气温要比城市的气温低?你们认为有哪几方面的原因?是否可以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解答?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派代表进行阐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是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节奏,二是应当注意积极做好总结工作。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进而引出这一堂课的授课内容,分析“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总之,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也应归于生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当注重打造高效课堂,通过适宜的情境、话题、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作者:赵海燕 单位: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