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特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特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特色

摘要: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从多个维度介绍了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特色,归纳出以下几点:双系列结构的呈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核心特色,使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数据是本套教科书的内容特色,注重课文前后逻辑联系和知识进阶是本套教科书的编排特色,形式丰富、功能强大的图像系统是本套教科书的系统特色。

关键词:地理教科书;高中地理课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019年,根据教育部的部署,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王民教授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送教育部审查通过。本套教科书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编写依据,充分体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因而,本套教科书具有鲜明的特色。下文以必修部分为例进行介绍。

一、双系列结构的呈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核心特色

双系列结构包括:传统的课文系列注重科学性;创新的探究系列注重实践性。其中,探究系列的体例为每章的章首设计一个“课题”,包括课题目标、课题准备、检查进度、总结四方面;配合章首的“课题”,在章下面的相关节后设置“检查进度”栏目。“课题”是贯穿全章的探索活动,在每章的章首页出现,目的是在学生学习内容之前,先设置一个探索的目标和方向,以此引导学生将探究式学习贯穿始终。全套教材“课题”的设计基于研究课程标准中各个模块的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过仔细消化和整理,转化成“课题”。在每节前设计“探索”活动,这个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探索活动”的设计有6种方式:①以实验活动引入的探索(如“沉积物如何沉积?”等);②以使用图表引入的探索(如“全球气温变化”等);③以观察地图引入的探索(如“青藏地区的铁路运输及意义”等);④以景观图片和漫画等引入的探索(如“‘乐在其中’”等);⑤以资料举例引入的探索(如“顺风相送”等);⑥以选择和对比引入的探索(如“南蔬北运和北菜南运”等)。学习指南:在每节课文开头,安排一个“学习指南”,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是针对这一节的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指南”下有“提示”,告诉学生如何阅读、学习和一些注意事项,并明确该节相关核心概念。案例研究:在每节课文正文结束后,安排一个“案例研究”,提供与本节所学内容同性质的典型案例,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并加深对本节内容理解。作业题:这是本次修订着力改造、突出的地方。选择最新的、真实的材料,编制出符合相关学业质量标准水平的题目。每节有3道题,两册一共有九章30节,设置了丰富的题目和情境材料,全方位、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使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数据是本套教科书的内容特色

在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学术著作、网站等,研究整理出了2000多个新的材料和数据,把探索、阅读、案例研究、作业题中几乎所有的素材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强调提供给学生的案例材料应具有真实的情境。特别是作业题,更是进行了彻底改进,从以前简单的问答题,改为在提供情境后给出具体问题,同时注重实践性和答案的开放性。教科书选取的许多素材源自近年来发生的事件,如必修第一册中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塞罕坝人工林场的建设、海绵城市、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地震等材料,必修第二册中我国在南海成功开采可燃冰、2017年宁夏的精准扶贫实例等材料,反映出很强的时代感,突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当今国家和世界发生的变化,对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地理学科新的发展成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注重课文前后逻辑联系和知识进阶是本套教科书的编排特色

在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十分注重必修两册教科书内部的逻辑联系与知识概念的进阶,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必修第一册共四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避防”,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不利方面的影响,因为有利的影响在讲各个因素时已经介绍过了);第四章“自然地理野外方法”。这样安排,一是落实课程标准目的和要求,二是为了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必修第二册共五章,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先讲乡村,后讲城镇,这样教师从产生时间、乡村和城镇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教授都更为顺畅;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讲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并专门设置一个课题对它们进行比较,加深认识;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属于国土的概念范畴。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放在这章中,平衡各章的内容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编排方法。因为必修第一册是本套教科书首次介绍地理信息技术,所以侧重于简单阐述地理信息技术的不同方面(先介绍一些基础知识,再介绍怎么在自然地理中应用)。必修第二册在必修第一册的基础上,直接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结构明确;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主要讲述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描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自然引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逻辑联系紧密,知识进阶性强。

四、形式丰富、功能强大的图像系统是本套教科书的系统特色

本套教科书的编写注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加强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联系。其中特别强调图像系统的作用,图像的选择力求突出主题,视觉效果强烈,从而拓展课文的内涵,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图像系统成为本套教科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插图,而是成为与课文系统、作业系统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重要成分。图像系统具有类型多样、原创数量多、地图编制质量高、随图设问、多图结合等特点。从图像类型看,地图、地理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遥感影像和漫画等应有尽有,利教利学。在地理教科书中,图像是教科书内容重要的表达方式,图文配置是体现编制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图文配置主要体现在图文编排位置和搭配关系两个方面。教科书以文字表述为主,图像有助于对文字中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难以用文字描述清楚的内容进行展示。在本套教科书中,图文搭配关系主要有四种。(1)以图代文,如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七节中,用同一区域四季植被的形态变化组图,阐释了温带植被的季相变化。(2)以图释文,这是最常用的形式,如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中,用地图阐释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3)以图引文,部分探究活动更适合先读图引导,再以文字进行归纳的形式,如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探索中,用两幅图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的学习(见图4)。(4)以图补文,如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用图片补充说明了寿光蔬菜大棚和“大棚管家”。

作者:赵亮 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