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模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文章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模式,从科学策划,确定集体备课计划;集思广益,创新集体备课方式;精雕细琢,优化集体备课策略;评教结合,完善集体备课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集体备课;核心素养;教学效果
近年来,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要素,基本活动经验、基本价值观念和基本思想方法三个维度构成[1]。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深度教学,优化培养策略等方面,广大教师见仁见智。集体备课能有效地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师智慧的充分共享,是教师适应不断更新完善的新课标、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2]。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所在备课组的经验做法,通本文向广大同行分享高中地理“一定、二研、三备、四评价”的集体备课模式,并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优化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科学策划,确定集体备课计划
所谓“一定”是指集体备课的策划过程,统一确定集体备课的具体计划,明确工作方向,以便统一协调备课组内的教师,优质高效地进行备课。就形式而言,集体备课的计划可分为学期计划、周计划方案和“一日一研”“一课一研”计划方案。学期计划方案是纲要性计划,需要备课组结合学期教学计划和内容,对标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周计划方案和“一日一研”“一课一研”计划方案则是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备课组长或主备人,采用5WH的方式落实集体备课的主题(What)、依据(Why)、主备课人(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形式(How)等方面。其中依据(Why)即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二、集思广益,创新集体备课方式
“二研”是指教师个体研究和集体研讨的结合,教师个体研究又包括集体备课之前的自主备课和集体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
(一)自主备课是集体备课的源头活水
自主备课是实现教师有效备课的前提[3]。无论是否是主备人,教师都应进行充分有效的自主备课,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课标要求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理清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理顺教学的基本流程,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融入后面的集体备课,不至于临渴掘井。
(二)集体备课是教师个体的智慧凝聚
集体备课的重点是聚焦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智慧,通过研讨突出成果,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既要围绕主题精心研讨“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这样讲,还可以怎么讲”,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研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水平,怎么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
(三)二次备课是求同存异的不断完善
集体备课不是“模式教育”,而应将求同存异作为其基本的思维导向。教师个体在集体备课之后,根据统一的目标和总体方案,充分结合学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方案班本化和师本化进行完善,以达到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的目的。
三、精雕细琢,优化集体备课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集体备课至少应包括备教情、备学情、备资料三个方面,即所谓的“三备”。
(一)提升课程与课堂掌控能力
集体备课的基本出发点是凝聚教师智慧,提升教师对课程和课堂的掌控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要素,课程内容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内容,对应的需要文理兼容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应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以不同的视角有效地剖析课程内容,增强全体成员的教学期望与信心,并以同课异构等方式,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二次备课期间,也应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完善课堂节奏,进而提升教师对课程和课堂的掌控能力。
(二)增强学情了解与分析能力
集体备课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学情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备课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需求;所喜好的教师授课方式、所关注的重难点等。通过分析学情,选取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作为备课切入点,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深化资料分析与建设能力
集体备课涉及的资料包括输入资料和输出资料两部分。输入资料既包括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还应该包括一些具有时代特征和地理意蕴的教学案例,如时事热点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针对时事热点和特定情境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也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趋势,如近三年高考中频繁出现“一带一路”“雄安新区”“扶贫扶困”“川藏铁路”“海南自贸区”“长江经济带”等热点事件,都需要学生有足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才能沉稳作答。
四、评教结合,完善集体备课效果
自我评价、专家(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的“四评价”模式,能够有效地评价集体备课效果。评价主要从集体备课过程、集体备课结果两个方面进行。
(一)不断自我剖析,洞视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包括备课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自评两部分,分别从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表现和个体“一课一思”等方面展开。内部评价更侧重于教师个体在整个集体备课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也可以以个体形式衡量其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理解情况。
(二)运用他山之石,正视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
专家(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分别从集体备课观摩、抽查集体备课记录和听课等方式相结合,对集体备课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作为同一领域的教师,专家和同行的评价,更容易引起被评价者的共鸣。教师应虚心接收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结果,不断完善、提升自我。
(三)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集体备课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实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最直接的证明。针对学生评价,教师应结合学情,除了学校的各种评价指标外,还应深入学生群体,鼓励学生用简单、通俗的话语反馈教学效果,并以此反拨后期的备课和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结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备好课是前提。实践证明,“一定、二研、三备、四评价”的集体备课模式能够有效地完成备课过程,获得良好的备课结果,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熊星灿.对中学地理集体备课的再审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2):58-60.
[3]缪德军.四位一体,整体设计:集体备课的校本化实践[J].教育视界,2019(7):23-25.
作者:于丽莎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