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地理学较历史和政治相比,实践操作性更强,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书本中学习到的专业相关知识,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解答。所以,难度的增加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从思想方式上改掉旧的教学理念,建立起既能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自主、钻研的学习方式。其次,在行为行动上完成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这一重要角色,需要结合现实,并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效率;素质教育
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够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获得进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经过新课标改革相关调整后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素质教育无法得到落实的根源在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表现在课程设置单一,学科间的联系甚少,难以跟上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步伐,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脱节;由于学习成绩是评价及选拨学生的重要标准,导致学生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出现了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情况,无法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课程管理过于统一,难以满足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上遗留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更加证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性。第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相差悬殊,且双方交流较少,教师单方面地强行灌输现有知识的模型和体系,并没有对学生的真实主观感受多加考虑。部分教师存在凭借成绩高低区别对待学生的现象,单一的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一统天下,对于某些学生以罚站、训斥等方式惩罚学生,冷漠对待和忽视学生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因此,新课标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行为上作出改变,还要求教育工作者们改进观念、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转变师生关系的角色,由统治与被统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演变成相互协作的朋友关系。第三,传统教学中学科追求在其知识体系中实现系统、权威、逻辑分明、体系完整的任务,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树立起了高高的围墙,断绝了交流的纽带,这也使得言论自由和思想解放无法实现,与其相对的是教科书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它决定了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也进一步决定了我们考试中需要考的知识范围。这种倾向于片面性的学习,使我们无法接触到地理学科所固有的性质和特点,所以,我们要将现存内容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学习课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介入课程开发的准备过程中,都是设计者和主人翁,如此一来,教师授课就不仅仅是完成知识传递的执行任务,更可以是利用发散思维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过程。
二、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课程教学是为同学们传达未经了解的知识,展现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决定考试成绩好坏的重要凭证,是学校推广教育目的所应用到的重要手段,是反映教育观念和思想的物质载体,这些也决定了教育的核心即课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也可以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新课标改革,是人们对现存环境背景不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行为。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变化,说明经济基础正发生着量变和部分质变,也决定了教育必须要进行改革。第二,高中地理的新课标改革旨在要求学生有能力发现或提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原理问题;有能力依靠合理的知识作为论据,去论证和处理地理问题;有能力使用丝丝入扣的条理推理问题;有能力运用科学的措辞论证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能力联想到正确的地理常识,用于研究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地理问题。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对同学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运用在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在解题中变化性地迁移思维结构框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第三,高中地理经过新课标改革能够做到: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展现课程布局的多元性和平衡性、创造学业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更全面、博大、专业的考试和评价制度。
三、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第一,改善应变能力。学校教育具备严谨的组织体系、明晰的教学宗旨、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在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下,切实建构“师生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传统的教育导致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机械性和依赖性,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解放,还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要有学会自主思考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尤其是地理教学,重点要使学生从听讲中不断掌握学习的技巧,因此,教师要做到:1.有一定的绘图功底,因为地理教学中很多涉及到地形地貌、洋流风向等量线图,画好图可以清晰地讲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具有多层次教学组织模式,并在讲解时,表达凝练明了不拖拖拉拉。3.课堂上设计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4.组织好课堂纪律,如果出现突发事件,能够从容地处理。5.课堂内外能够有条不紊地解释学生的提问,进行有目的地教学;6.经常性地表扬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闪光点和学习上的态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第二,提高教师素质。教育工作者想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成为一名杰出的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学习,否则就无法跟进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标准,新课标改革就无法正常实施。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备极高的业务素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这表明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同时,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上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学习多媒体移动互联知识,掌握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的技能,也可以享受到远程教育带来的成果,通过汲取网络地理教学中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点,反省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韩愈《师说》之“传道授业解惑”是指教育的综合过程: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并列而行。讲授教育道德观念,即我们所指的“思想教育”,无论何时德为先,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就是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祖国大花园中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根本的就是有一颗对祖国赤诚热烈的心,身上具有吸引学生学习的感召力,更要享受教书育人这一行为,垂爱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甘愿奉献自己,做学生成才路上的路基石,还要用爱心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上,能够放低身架,与学生们和谐相处,从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塑造良好的榜样作用为学生做品德优秀的表率。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多发扬学生的优点,在指出学生缺点时尽量婉转,以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在课下生活中热心为学生的问题伸出援手,在同事关系中,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共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承担起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第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其中“异”也就是教师个人个性的体现,但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体现出授课方式的不同,没有十足地展现“丰富的个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本身的特点也许比某些明文规定的东西更能轻易让学生融会贯通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创新意识,敢于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重组,这就需要教师走下讲桌,走进学生之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设置“小组课”时,将学习状态、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相近的学员组合为一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能够弥补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教学的不足,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这样的互动个性化教学,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并形成良性竞争,最终达到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目的,小组课要有科学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大纲,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准备、上课互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大有帮助。还可以通过情景教学、道具模拟、艺术互动、社交游戏等形式寓教于乐,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问同样具有技巧性,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方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满”。1.联想提问。学生虽然擅长想象与联想,却在平时生活中难以运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任课教师要竭力创设出一种情景,使学生在思考中能够就某一参照物而联想到与其关联的其他事物。2.观察提问。观察是学生习得知识的根本办法,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从地理学习中发掘新问题。3.归纳提问。地理教学中要依照教学的规律和内容,让学生在归纳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4.猜测提问。根据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推理出所学单元内容中有哪些是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接受的抽象知识点,并着重对此进行反复讲解。在教学中注重互动,授课过程中假若缺乏学生的参与与理解,就完不成预期目标的实现,相互的信任是互动的关键。第四,树立正确的观念。教育中分别有四种观念: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课程观。学生观:是将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看待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得出了三点信息:首先,学生为生活交际圈的人,就必然要应付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所以,新课程务必具有标准和统一性。第二,作为具备主动能动性的人,学生要懂得在每次挫折与打击后能够不气馁,还能够一鼓作气反思总结经验,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教授新课、回顾温习的每一个小环节,老师都必须细致入微地考虑各种细节来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第三,学生犹如一块未经完全打磨出形状的玉石,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力。促进莘莘学子的发展,为他们争取美好明天是学校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同样也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使命。发展观:纵然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但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在旧思想的影响下,“发展”只是是指单纯通过技能累加去应付考试所考的内容,这般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危及到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新时代下教育应不断进行更新换代,以实现“发展”的真正含义。知识观:传统学校教育生硬刻板,将系统的知识与“课程”划上了等号,在这种严格的规定下,学生的任务就是将前人“发现”的知识全面吸收,储存纳入记忆体系中。新课标改革高举实践的旗子,认为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研讨、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独立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养成的过程。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规定在教与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要有重大革新,一方面教师必须合理引导学生对存在的现考进行思想和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探究,不再像填鸭式般储存的学习记忆方法,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观: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课程观。往日旧课程观最大的缺陷是教育工作者向学生揭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峻的判断性和无趣性,这与纷繁庞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主的学生所生活的真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教育便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轨道。于是以知识为全局的课程显然不再符合时展的要求,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开发多样化的资源作为学习参考资料,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学生也应该明白,学习不再是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生活的必需品。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激发群体智慧、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思想高地、引领教学未来”的总体目标砥砺前行,充分调动新课标改革和科研教学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进一步致力于学生学习、课程建设和科教创新中,努力形成“科研兴教、科学学习、科技推进的”教学改革发展新常态。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措施和预期效果,还应注重理性思考,坚持原创性,要以高标准严要求于实践运用与理论研讨的统一,在着重理论成果价值的同时,不忘注重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将高中地理的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潘罗玉.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26).
[2]程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对策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29).
[3]廖丹.新课程下高中地理主体性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7,(35).
[4]苟建强.关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应用讨论[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26)
作者:薛大勇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城区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