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教学

【摘要】地理教师要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授,也要展开学科技能的培养,要把全面塑造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成长,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整体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教学探微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繁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众多,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成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有整合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梳理基础知识、分析隐性因素、强化读图操作、注重媒体助学,从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实现综合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塑造学生学科学习能力。

一、梳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地理知识极为丰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和整合,根据不同梳理路线展开相关操作,或者以章节为主线展开梳理,或者以知识点包含关系进行梳理归结,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清晰思路,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地理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大多缺少主动梳理意识,教师要定期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进行科学分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也会自觉形成逻辑思维,进而运用这些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科素养的生成。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要点时,需要给出具体的操作方向,甚至要规划出具体的行动路线,让地理知识呈现体系化特点。如教学“地球公转与季节”,教师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筛选,以形成单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开始自主操作,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展开自主讨论,最终形成知识体系。课堂展开时,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的知识梳理情况进行学情调查。有学生根据文本知识点先后顺序进行编排:黄赤交角:23°26′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师对学生知识点梳理情况进行总结点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教师让学生对一节课内容进行梳理,不仅能够体现它的知识结构,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有形认知,学生对基本内容有了综合认识,提升了教学品质。一节课有一节课的知识点,一个章节也有一个章节的内容,知识内容不会完全一样,但梳理方式和意识都是相通的,教师给出具体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认知意识和习惯,对全面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有决定性意义。

二、分析隐性因素,培养学生推理思维

所谓隐性因素,是指学习相关的关涉性因素。如人文地理方面的隐性因素,往往会超出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范畴。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让学生兼顾其他领域知识助力地理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地理学习的视野,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实践能力。地理学科与社会、人文、环保、生态、政治、哲学等学科都有一些联系,强化学科横向联系,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认知体验。在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涉及地震、地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知这些内容时,自然要提及地震的破坏性,以及防震的基本知识,还有地表遭遇破坏的现实,牵扯到环保等话题内容。很显然,这些内容不是地理学科自身的问题,但是与地理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讲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的影响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现实,对这个知识进行集体讨论。有学生说,今年全世界很多地方出现了洪涝灾害,这说明大气圈和水圈都出现了异常情况,对岩石圈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也有学生提到生物圈,认为地球上很多物种的灭绝或者即将灭绝,都会给地球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从学生提及的问题能够看出,这些内容不是单纯的地理问题,而是关涉了社会、自然、环保、生命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属于人文领域。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学科横向联系,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想象,对地理知识进行内化应用,以提升学生地理综合学习的素养

三、强化读图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读图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考试题中也会有读图方面的内容,地形图、剖面图、地理统计图、景观图等,都属于地理图表内容,这些图表中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独立看懂地理图表,并以图表为学习切入点展开地理探究,以形成新的教学增长点。地理图表内容和形式都极为丰富,引导学生解读其内涵时,教师需要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图表之中,感受多方面的信息,为地理学习带来更丰富的启迪。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风的作用力,水平气压呈现梯度性,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域向低气压区域运动。在介绍摩擦力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讨论问题:大气水平运动时,风有三种作用力,是不是所有位置的风都受这三种力的影响呢?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图示,让学生在地图上画出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课堂展示时,很多学生都能够给出具体的解释:从这个图示中可以看出,风的摩擦力和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也就是与风向相反的,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也就是和风向成垂直方向。因此摩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地表上的风是斜穿过等压线的。很清楚,风向和等压线之间有一个夹角,也就是说,摩擦力对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能够减弱风速。通过学生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成功读图,并给出更为直观的展示,以便建立更为清晰的认知体系。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制约,形成了多角关系,摩擦力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这个结论给学生认知带来更多启迪。结合地图展开解读,说明学生对地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运用地图展开讲解,更能够体现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四、注重媒体助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展示学习的机会。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助力地理学习,已经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选择。多媒体可以将图片、图表、视频、动画、音频、文字等信息,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成功塑造其形象思维,给地理学习带来更多帮助。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1982年冬天,在美国纽约,曾经出现过22℃的高温,打破了百年同期温度记录;1988年,中国武汉高温天数超过25天。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学生针对这些现象开展集体讨论。有学生说,今年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据说北极圈都超过30℃,大量冰川融化了。这些现象都说明一个问题:地球开始变暖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地球变温会直接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破坏。教师随即切入新课内容:“全球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大家仔细阅读相关内容,说说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要有哪些表现?气候变化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我国气候变化情况如何?”教师一连给出几个思考问题,将学生带入深度思考之中。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大多能够形成共识,教师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给出解答和帮助。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将问题答案讲述清楚。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视频信息,给学生带来更多视觉冲击。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并对相关问题展开集体讨论,很快就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利用问题发动学习,学生深入问题核心展开思考,这些都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启迪。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察觉,教师教学设计和引导是非常到位的,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心理触动。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现实展开问题讨论,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支持。高中学生有丰富的生活认知基础,自然有更多认知接轨条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顺利成长。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属于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认识思维能力塑造的重要性,从不同视界展开教学实践,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器官,致力于综合思维能力的创造,并将综合思维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巩固学生学科能力,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作者:吴昊 单位:苏州市吴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