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微课辅助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直观,全面展现地理知识;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升不同教学环节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应用;辅助教学

微课以短视频的方式重点记录课标中的相关要求或者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细节问题,以此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直接突破,使具体的教学活动更具直观性,能够获得较显著的教学成果,因此,微课可以广泛地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完善教学。

一、借助微课,教学内容化抽象为直观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一方面受时空的局限,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欠缺,对于某些地理现象很难产生直接而深入的理解。据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把教学内容中的抽象、重点以及难点问题,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又能使学生产生更直观的理解和认知,保证教学活动的效果。

1.感知地理知识

课的设计,其典型特征就是模块化和个性化。在引导学生对微课展开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微课,还可以基于微课的编排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架构,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针对“大气循环”内容开展自主学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对观看的次数、观看的节点以及观看的速度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全面透彻地理解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讲述与微课理解有机融合,准确把握其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感知大气循环与大气运动以及海陆分布之间的知识联系,从整体角度实现对知识的系统化架构。

2.实现差异教学

不同的高中生,他们的理解能力、生活感悟以及知识储备都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差异的存在,所以很难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微课,既实现了全面授课,也保障了分层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提升。同样以“大气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微课,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灵活地调整观看的节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理解欠缺的部分。学生借助直观的视频图像和语言介绍,能够对大气运动规律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从而保障异步式教学成果。

3.掌握细节知识

微课虽然实践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却可以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具体演示中,要利用微课对重点、难点以及细节问题展开全面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完整的掌握、更清晰的认识,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大气环流”内容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向学生展示地图册中的图片,或者以黑板简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感知,由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觉察其动态过程,但学生的这一想象教师并不能获得直观感受,也就无法给学生相关的评价和引导。如果引入微课,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大气环流的发展过程及其引发的现象,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细节,这必然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二、借助微课,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学生要理解和记忆的地理知识内容较多,如果仅靠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会太理想。另外,教材中也没有提供更多可辅助学生学习的材料。因此,教师可利用微课这一信息技术,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加深记忆、开阔眼界,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应用微课时要注意学生个体间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差异。例如,在进行“气压带和风带”内容教学时,教师引入的微课以动画形式呈现,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来演示,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生观看得很认真,对知识充满了无限兴趣,这样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就会容易许多。在微课中,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有效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1)假设地球不自转、太阳不移动,在赤道和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2)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哪些影响?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结合微课内容,主动回看教材,整理相关知识点。对于课上未弄清楚或因个人能力未能完成的问题,学生在课下可以反复查看课件,直至消化和理解知识点。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在汇总后可以分层次地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在巩固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微课学习—知识检测—主动探知—问题反馈—答疑解惑—理解强化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每个学生也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兴趣,把微课内容作为自学和复习的良好资源。心理学家表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动力。我们借助微课,把重点知识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借助微课,提升不同教学环节的新鲜感

微课的典型特征就是简短精悍。所以,教师应当针对教学精心设计一些环节,如课程导入、内容安排、知识探究等,对于不同的环节,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一般情况下,微课的时间不宜超过十分钟,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节奏,注意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呈现,巧妙引入微课。在课程导入环节,微课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投入课堂学习中。借助微课设置课程导入,其方法多样,如直接引入主题法、温故知新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应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亲切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地球的运动”内容时,教师可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典型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在教“水圈和水循环”一节时,教师可先呈现岩石圈和大气圈的知识,然后通过地球外部圈层的四大圈层构造图的链接,直接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回顾已学习的有关地球本身及生命体的存在条件等知识,从而引出大气圈内容的学习。在内容安排环节,教师应保证线索的清晰性。微课的引入,主要是为了突出重要的知识节点,因此必须存在一条主线索,以显著地突出主干框架以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充分地把握抽象的地理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同样以“昼夜交替”内容为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求其内在规律。因此,教师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量这三个方面,穿插一些趣味性的图片或者影像资料。除此之外,微课的结尾应当保持精炼性。由于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所以,针对知识点的小结,教师应当明确总结思路,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是为了有效巩固课堂知识。

四、结语

总之,微课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击破,微课向学生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充分满足了学生个体对于知识的需求,这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也有助于教师把握学习节奏,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架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杜新明.借助微课资源,优化地理学习[J].中小学电教,2016(11).

[2]刘明光.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辅助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6(11).

[3]谢丽娜.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4]董艳.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5]董满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周晓媛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