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记忆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方面。记忆力也是保持学习成果的能力,与收集、处理学习资料的能力相辅相成,是运用知识和原理处理问题的基础。地理学习中需记忆的知识点多而杂,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也成为一项必须的智能培养任务。本文试从记忆的构成要素入手,从三方面分析记忆力培养的方法。
一、识记的训练与培养
识记是记忆的开始,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保持的持久性和回忆再认的准确性。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识记目的和要求的层次性,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的方法。
1.实践证明,识记目的的要求会影响识记的内容和方法,影响识记的精确性和巩固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明确指出所学内容需要了解,理解记忆还是一字不差背诵。同时要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总结各类考试、试题对内容的考查频率,进而区分内容重要性的能力。明确识记目的后,学生便会有意识地去分层次记忆,效果显然要优于漫无目的的识记。
2.当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直接对象,识记效果就会大为提高。为此,教师要尽量使识记内容成为学生直接活动的对象。例如,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可用蜡烛、松香做实验来现场模拟,形象的过程能使学生很快理解并记忆。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会影响识记的效果。材料性质方面,教师要努力提供具体形象、描述性强、音律性强的材料。例如,我国夏季东南季风移动和雨带进退的关系,可描述为:风是雨的马,骑着就来了;再如,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比重排名,中国可记为“没有水汽呵”(煤、石油、水电、天然气、核电),世界可记为“有没汽水喝”(石油、煤、天然气、水电、核电)。材料的数量方面,一般识记效果随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多而降低,故学生一次不宜识记太多内容,免得过犹不及,打击学习积极性。
4.识记方法方面,学生要学会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组织、识记材料,即对信息进行适度编码,合理贮存,如梳理知识树,绘制知识表格。信息学证明,编码贮存越条理、系统,内容越易识记。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意义记忆要多于机械记忆,如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特点为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可类比为人热的时候会站起来散热,冷的时候会下蹲、蜷缩以减少散热。培养学生阅读、回忆结合要多于单独阅读,集中精力攻克易忘点,效率会更高。
二、合理复习保持
记忆的保持即识记时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在大脑中,复习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强化痕迹的保持。合理复习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曲线显示:刚记忆完,记忆量为100%,20分钟后,保持58.2%,1小时候,保持44.2%,而习得知识一天后,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减少。所以,对于所学一开始要早复习、勤复习,随着知识巩固程度的提高,可少复习,间隔时间也可延长。
2.合理安排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对复习材料重复学习多次称为集中复习;每隔一段时间对资料重复学习一次或多次称为分散复习。一般来说,系统知识适合集中复习,如中国重要经纬线经过的重要地形区,零碎知识适合分散学习,如中国的省份及其省会。
3.采用多种感官复习
研究表明,单纯靠视觉记忆保持效果为70%,单纯以听觉记忆保持为60%,以视听结合,保持效果为86.3%。地理学的特点决定知识更适合多感官记忆,如画图中边画边读,眼、耳、口、手一起参与,效果会更好。
三、再认与回忆
再认与回忆是记忆的最终目的,人类一方面设法识记得更多,保持得更好,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将保存的信息再认或回忆出来,为我所用。
1.再认与回忆中的线索有信息
本身特点以及场合因素。事物的显著特点往往成为再认的重要线索,如窑洞之于黄土高原,蒙古包之于内蒙古高原。同时,在识记中创设更多情境可便于学生识记与再认,如将锋面的形成类比成冬天戴眼镜进入温暖的教室,镜片上有了雾气,以后遇到同样情景,学生很容易想到冷暖气团交界面处容易形成阴雨天气。
2.再认与回忆要充分动用联想
客观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人脑中,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记忆的信息也包括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在再认和回忆中,充分利用联想,有利于从这个庞杂的网络系统中提取信息,提高回忆效果。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教学内容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广泛开展联想是教学中培养记忆力的优势所在。总之,记忆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地理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整个高中最终学习能力养成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摸索,逐渐形成行之有效、帮助学生准确记忆的方法。
作者:赵志芬 单位: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