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效课堂学生生命增值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当下课堂教学过分功利,导致学生个体尊严缺失,学生学习的意义为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而迷失。高效课堂旨在使学生生命增值,关注学生生命、情感、学习策略的构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从改善课堂的生态环境、转换教学范式、改善管理与引导策略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高效课堂;学生;生命增值
近几年高效课堂炙手可热,一时成为“显学”,各种看似高效的绝招层出不穷,然而轰轰烈烈的课改洪流中,有相当一部分热闹更像是部分领导和教师的“独角戏”,从理论的“成熟”与“热烈”到实践的“躁动”与“干瘪”,从专家、校长到教师,大多各说各话,甚至南辕北辙。而作为主角的学生却似乎不在“繁荣”之中。然而,古今中外,任何成功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的视野中都有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任何教育教学的改进追求都是建立在对学生作为“人”、作为“生命”来尊重并进行生命增值的生命质量提升之上。基于此,高效课堂的本质应该是追求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目前来说,课堂是师生共同的教与学的主阵地,学习效果优劣的关键应该取决于课堂内双方互动的效果。所以,针对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老大难的现实问题,非常必要对建设高效课堂进行深度思考。
一、高效课堂的实施背景
(一)当下课堂中学生的生存境遇
1.教学过分功利,导致学生个体尊严缺失。
“高效”,以很少的投入获取更高的教学收益,从来都是诱人的。人们言必称“高效课堂”,与教育工作者对规范办学导致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害怕影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度焦虑关密切相关。高效课堂被用来服务于单纯的知识教学,一经问世便引来了广泛关注。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科学建构高效课堂”的原初起点。高效课堂逐渐被看作是快速、高效地提高考试分数及掌握显性知识的场所,学生成为迅速装载知识的媒介,不断地被提出分数的要求,生命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被漠视。学生只是校门口汹涌的人潮中看不清面目的一颗脑袋,学生是实现父母、教师理想的试验品或新工具,学生全部生活的意义只剩下学习。[1]纵观当今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很多课程“知识完全脱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日益成为一个意义缺失的世界”[2]。“虎妈”“鹰爸”的走红,“衡水模式”“毛坦厂模式”呈燎原之势,均在“见物不见人”地肢解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层设计的偏颇导致下层施政的畸形,如苛刻的规范、无尽的作业和变态的选拔,“钱学森之问”继续无解下去。
2.学习的意义迷失于两个世界的隔离。
实际上,在年龄尚小的孩子看来,文本世界和现实生活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课程的书本世界是由没有色彩的单调的文字和缺少变化的抽象逻辑堆砌起来的,文本知识是高度抽象和艰难晦涩的。游戏和玩耍的生活世界,才是多彩鲜活的世界,是体验真实世界的渴望的所在。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看来,两个本应相通的世界其实并不相通。他们只能在“课上场景”中生存于书本逻辑世界,远离现实体验,在“课下场景”中生存于现实生活,远离书本劳碌。在文本世界中,没有自由、缺失选择,学习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沉重负担,而不是乐在其中的“应负责任”。更有甚者,学习的过程就是逐渐失去选择权力和学习动力的过程,就是学习生活自信心和生命成长动力逐渐丧失的过程,就是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日益消退的过程,就是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逐渐递减的过程。[3]当教师的课程实施和学生的学习生存成为一种斗争和煎熬,学习成为无尽义务的负担,学生因疲于应付各种学习压力而情绪枯竭、信心丧失,教学活动促进发展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生命才是教育的原点。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生命的质量?怎样才能使学生和自己的生命得到当下的增值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呢?作为一个怀有教育理念且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努力实现学生生命的增值,让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课程实施的45分钟都能够获得成长。课堂的精彩取决于它是否是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的最佳结合,是否具有生命意识,是否包含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碰撞,是否是生命趋于完善的变化过程。对学生真正关爱,要从关爱学生的发展出发。
(二)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实现生命增值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需要回到育人;寻找高效课堂真谛,同样需要回到育人。回到教育的原点看教育、看高效课堂,最根本的是要走出升学教育与育人为本对立的思维模式。其实,真正育人的教育,不应该只有促进升学、保障升学的部分,应该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如果只看到“分数、人数和钱数”,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就会得不到保障,教育就是不健全的。“高效课堂”的本质不能只有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也不只追求分数的绝对提高,还应该追求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追求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追求学生的高效学习的心向和能力、自主发展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所以,高效课堂不能只有分数,也不仅仅是提高成绩的;还应该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高效课堂不仅仅只表现为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还应该有节约性、生成性、建构性、大容量、快节奏、全员性等基本特征。节约性即师生课余预习、当堂完成、复习巩固,以少投入达到大效果,还要发展学习兴趣与个性特长;生成性即学生大面积完成预定学习任务,生成“学然后知不足”的积极情感;建构性即学生在教师组织与指导下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大容量即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拓展性,学生收获大;快节奏即课堂结构紧凑合理、效率高,学生适度焦虑进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全员性即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实现全员互动,最终人人进步、全员达标。真正的高效应该从关注人的知识掌握效益转向掌握知识的人[4]———学生的成长,应该从教学走向教育,走向关爱人,走向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现生命增值。
二、高效课堂实践的基本思路
高效课堂的美好图景大致为:课堂是社会交往的舞台,课堂是文化生活的沃土,课堂是生命活动的历程,课堂是精神生活的空间,学生学会思考、精神成人。[5]高效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际落实的顺序可以立体共存:首先是关爱生命,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学习情感”的“生成”,期待解决学生想学习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情感问题;其次是方法的建构,通过学习方法,特别是认知策略的完善,期待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最后才是知识的自然达成,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初步习得和不断深化。由此改变单一的一维的实施顺序,这样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自然、自由、自主的活动,学习也才会逐步成为“学生在积极情感状态中追求自己成长目标的责任行为”。
1.关爱生命价值:高效追求的根基。
没有生命的存在,一切无从谈起。生命是一种客观的独立存在,却需要主观的理解与重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因此,教师应怀有对学生生命的敬畏,应改善学生的学习生存处境。教师应该扪心自问:我给学生生命尊严了吗?给学生生命活力施展的空间了吗?给学生个性张扬的机会了吗?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自主、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舒展身心,自信地表现自我,成长壮大。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时要打通文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与隔膜,不断改善学生的教育生存和学习生活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浅层兴趣和长远动机,激励积极思维,促进多维互动,实施全人教育,努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6]。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成为生命张力和思维想象涌动的场所,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努力实现师生生命意义的共同飞跃,这才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教育“原点”和本初根基。
2.激励情感生成:高效实现的前提。
现实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课堂的外在形态,如气氛的热烈、教学重点的突出等,偏偏没有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内心感受。换句话说,很多教学只注重了课堂环节本身而没有注重环节所应赋予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教师很少意识到甚至根本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些什么,这是目前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管理者和不少教师的教育者却并非因为缺少设备而是担心影响管理秩序和怕耽搁学习时间而亲自关闭了学生的激情之门,扼杀了学生的求知动机。基本的学习兴趣、持久的成就动机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无味的教学;没有不含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策略的教学。”[7]高效课堂的每一节课都很有必要让学生激动一次,让更多的学生彼此羡慕一次,让学生充分展示一下自己,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之在高度的自信、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支配下投入到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积极学习之中,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协调,实现心灵对接、意见沟通、思维碰撞,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3.关注方法建构:高效成功的关键。
学生认知观念的生成、完善和升华,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学生有探究、创新和获得新体验的自然本性,但是本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科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建构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对于发挥学生本性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预防脆弱知识综合征[8],为了使学生收获质性知识,教师“为理解而教”,需要学生形成知识、技能目标之外的个性化的见解和看法,建构自己的学习策略。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若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与老师和同学思维上的碰撞,也就没有让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完善和升华的可能,更不会有对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感悟。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突出节约性、生成性、建构性、大容量、快节奏、全员性等操作性目标,关注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学习策略的建构,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归纳能力,通过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努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来推翻自己的错误,逐渐完善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正确见解。如此循环往复,逐步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提倡的“会学”的智慧人格。因为“学会”不是目的,“会学”才是教学目标的深层表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取探索更新知识的方法、手段和智慧,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是构建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三、高效课堂的实践操作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该从教育的高度重构课堂,重心和重点应该由关注知识掌握和分数高低,迁移为关注掌握知识的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的价值,即生命增值。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浮躁的物化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显性的知识达成和家长、教师、官员的个人利益实现,而是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而真实成长。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应该体现出“学生发展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基于学生体验”的内容组合,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从“灌输”转向“对话”的操作原则。构建高效课堂要解决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现实问题,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追求,让学生习得方法,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动力,奠定后续发展的内驱力和方法基础,实现综合性成长,而不是片面畸形发展。
(一)改善课堂的生态环境
课堂教学涉及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但首先要建设良好的课堂生态。
1.真正备好学生。
教师眼里真正有学生,才会真正为之准备。如果教师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学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与个体差异,一切从预设和课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备课和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学生关于当前学习知识点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这是高效的现实基础。
2.关怀学生。
教师应设身处地,不用自己的想法来替代教育金字塔底的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学习、个性张扬、尝试创新。学生课上一次次勇敢地举手一次次被漠视,奇思妙想被视为一文不值,将会极大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赋予课堂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9]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10]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及互动交流,参加实践活动或“模拟实践”,充分激发关于学习意义和作用的情感体验,读懂、理解当下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切身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作用和目的,就会逐步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学习就逐渐从枯燥无味转变为当下的责任和成长的义务,还可以成为学有所乐、乐在其中的活动。
3.注意课堂节奏。
缺乏等待、聆听、商讨和科学评价,形式主义的无效劳动充斥课堂,课堂效率将无从提高。所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要有思考等待和“第二等待时间”,让学生阅读、讨论、巩固练习,要有适当的时间和标准要求;要通过有效指导给“学习的主人”———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4.实施作业分层。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从而避免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高效的必要条件。
(二)转变教学范式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对话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习得方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可以奠定后续发展的内驱力和方法基础。
1.运用生成感悟,推进参与式教学。
传统教学强化认知,容易影响教育的综合实效。体验知识是现代课程的基本追求,练习中的运用(动手做题)、联系中的运用(学新用旧)、生活中的运用(解决问题)对于知识价值的实现有着崭新的意义和作用。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生成情感、获得意义,将知识内化为自我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知识经验,收获在学习过程中的新的体验感悟,是新课改所极力提倡和重视的。为了促进学生参与,教师在讲解时,可先提示一下关键之处,让大家分析、议论,然后引出正确答案。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讨论、模拟、演练开始,练基础、练方法、练思维,通过坚持定期总结、经验借鉴、错题归因、策略分析和改进固化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生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知识体验和应变能力。
2.着眼知识建构,促进结构教学。
在学生初步掌握教材要领的前提下,建立对话平台,以问题引发思维碰撞,通过工具性、艺术性、思想性、情感性等方面反复的探究,以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体系,使学生把星星点灯式的零散知识点,编结成网状的系统知识树,并由此建立创新思维,就会有新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感悟生成。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教给学生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更能够引导学生习得这些知识生成的具体途径和应用方法,不仅能够给学生知识的“金砖”,更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点金术”,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追求。
3.提倡学生互助,尝试合作学习。
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是教学低效的一大原因。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异质的互助学习小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互补的若干学习小组,发挥学优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提升策略:助力学生发展
1.监控策略。
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育监控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为此,教学至少要突出三点:心理监控,即对学生的学习心向、认知基础、兴趣爱好、情感态度进行调控,以正面激励为主,充分激起兴趣激发动机;行为监控,即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课堂调控,即激励导向,以表扬和示范为主要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强老师的亲和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学生自主内化,实现教书育人的高效。
2.引导策略。
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采用一系列有效的规则、方法和技能,建构自己的学习策略。第一,要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认知过程进行计划安排、主动认知和有效调节,以改善学习过程。第二,要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资源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学习环境管理,提高学习资源管理水平,通过主动适应学习环境或调节外部环境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第三,引导学生建立认知策略,提高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的应用水平:灵活运用复述策略提高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熟悉性和记忆效果,对于简单学习通过重复可以提高掌握效果,对于复杂任务要先筛选出重要信息再进行重复,有效提高理解和记忆水平;善于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并进行深层加工,对于复杂任务的学习采用说大意、总结、类比、用自己的话做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精细加工策略;善于运用组织策略将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重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形成更大的知识框架体系;建构新意义,以减轻学习负担,将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学习内容、知识结构的纲要。“会学”、“会用”是高效课堂的深层追求。高效课堂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也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唤醒和智慧提升,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在积极情感状态中追求自己成长目标的责任行为”,引导学生生成终身学习所提倡的“会学”的智慧人格,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持续成长,最终实现生命增值。
作者:李嘉玮 朱景光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十中学
[*本文系山东省十二五教育规划办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农村初中个性优质课堂建设研究”(2010JG06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重构课堂[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55-65.
[2]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6):4-8.
[3]朱景光,龙丽.生命何以增值———学生课程权力的视角[J].教育参考,2015(4):30-35.
[4]朱景光,孙婷婷.高效课堂应关注学生什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2):88.
[5]柳延延.大学生活的任务:学会思考,精神成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121-126.
[6]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北京:教育研究,1997(9):3-8.
[7]刘建宇,高婷婷.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创新教育,2008(3):29-30.
[8]郝京华.脆弱知识综合征就在我们身边[N].中国教育报,2009-10-9.
[9]顾建德.构建新的课堂文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3):25-27.
[10]张天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7(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