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高效课堂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详尽解读课改内容,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详尽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后发现,依照小学数学教育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要求,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其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服务于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老师教学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基于此种内容标准,小学数学老师应该从自身出发,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完全跳出来,善于秉持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把自己看做知识的传播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随即指导小学学生学习和成长。与此同时,老师应该适当放低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尽量保持平等和谐,拉近自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学生的朋友和领路人,在双方的交流、协作和相互作用中互相成长、互相进步。但要注意的是,老师切不可忘却自身的原则,不该做的、不允许做的事情绝不纵容学生,为学生划定出一道明晰的界限,树立自身威严,奠定教学基础。
2.善于联系数学知识,巧妙运用媒体技术
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极丰富,涉及分数计算,负数认识,图形简单变换,以及圆的基本运算等,对于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十分有效,所以小学六年级老师要迎合多样化的数学知识点内容,善于将数学知识点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相联系,从而达到调动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的目的。比如,老师在讲授“分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大屏幕上播放一大块圆形蛋糕的图形,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将这个蛋糕分给5个人,怎样分呢?平均每个人分多少。给学生时间思考的同时老师便可放映蛋糕的动画图景,将一个大蛋糕瞬间划分成三个均等块,每人分得1个蛋糕的,就是(块),也就是1÷5=(块)。在此基础上,老师便可继续提问:把五个人得到的蛋糕平均分成4块,每个人吃掉一块,相当于就吃了几块,那现在每个人手里剩的蛋糕是最原先大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此时老师无需直接说出问题答案,最好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剩余动画图景,最终得出问题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不知不觉地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3.借用现实生活事件,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从人类的成长规律看,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虽已经走出低年级的幼稚期,但依旧有小孩子的稚气,此时的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与赞赏,所以他们热衷于模仿一切他们所认为正确的行为举动,旨在成功长成“小大人”。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面对六年级学生时,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尽量借用现实生活事件为他们创设相对真实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位置,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出一份力。比如,老师在讲授“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xx学校里面有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形荷花池,请问这个圆形荷花池的周长是多少呢?具体要怎么计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学生说:“拿一根细线围绕荷花池边缘高台走一圈,线的长度就是荷花池的周长”,另一学生说“太麻烦了吧!肯定有更好的办法!”其他学生皆在思考与讨论。这时老师便可引入本节课堂教学的主题,带领学生解决“荷花池周长问题”,从而熟练掌握“圆的周长”这一数学知识点内容,教会学生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简捷做法。
4.重视课后作业设计,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稳定
课后的练习作业,它虽然与数学课堂教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是巩固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稳定的必要因素。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分层布置作业,比如在一张作业表单中涉及三个层次的作业,有针对学困生的基础性作业,有针对中等生的巩固性作业,有针对优等生的拔高综合型作业。这样层次性的作业设计,可以充分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获得学习成果后的喜悦,进而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稳定。同时作业反馈时,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分鼓励学生但要把握尺度,批评学生错误也要适量,真正发挥作业设计的作用,为小学六年级高效课堂的构建把好最后一道关。
5.总结
总而言之,在构建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做好以上笔者提及的四种具体方略,多层面把关,最终构建出真正的高效课堂,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尽一份力。以上即为笔者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的一些见解,希望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提出一些可用建议。
作者:袁勇 单位:重庆江津区先锋小学校
第二篇:微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适时引入微课元素
在一堂课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引入微课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可以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有趣的提问或者课堂内容中最精彩的片断,这有利于学生对这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切的探索欲望;在课堂教学主体阶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运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化解难点知识;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教师通过制作精美的微课,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复习巩固的效果。因此,适时地把微课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小学生的高效学习。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角》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运用微课导入,用精美的幻灯片展示几个有趣的问题,如:“你的身体部位有‘角’吗?”“没有‘角’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或者用视频展示一些美妙的几何建筑,让学生认识角的魅力等吸引学生对角的学习兴趣;在《混合运算》这章,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用微课展示混合运算原则“先乘除后加减”的难点部分,以形象生动的视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本堂课学习的结束部分,用美妙的幻灯片展示本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原则,提升小学生复习巩固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微课组合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微课教学手段不能滥用、泛用。如果一条龙全身都长满眼睛,那就失去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若一堂课过多地使用微课,会使学生出现“微课抗体”,使学生失去对微课的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微课教学不能为了微课而教学,必须是为了教学而微课。但并非整节课教学只能使用一个微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几个微课或者微课组合,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为原则。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方程(2)》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微课提出问题或者展示方程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意义以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主体部分的教学中,用微课为学生们展示未知数在等式两边的移动规律以使学生对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掌握;在课堂的结束部分,再用微课为学生呈现问题或者规律总结,促进小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这样,通过组合形式的微课应用,使学生对微课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因此,适当地使用微课组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三、学生扮演微课主角
在一些视频微课中,主要由教师担任微课授课的主人公。通过视频中老师的示范、讲解等活动,让学生对视频进行观摩、理解与体验学习。这种微课视频模式与课堂教师现场授课的模式基本相同,只是教授范围针对性强。少年儿童好奇心、自尊心很强,如果把视频微课中的授课主角变成同龄的小同学,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课堂中的小学生会认为视频中的主人公能做好,我肯定也可以!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微课中扮演主角,有利于小学生的高效学习。例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微课制作中,教师在设计好“(3/4-4/3x5/6)÷3/2=”的讲解和示范的具体步骤与要求后,让六年级某个班的学生通过培训后,进行讲解和演示,录制下来这个过程作为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同学能完成得这么优秀和成功,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竞争欲望,对学生的听讲和独立学习有着很好的刺激效果。
四、自主利用微课学习
微课短小精悍,其设计都是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重点或者难点,非常有针对性且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互联网的普及为拓展学生学习时空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的博客、空间,学生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微课非常灵活,可以满足各种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控制视频播放快慢和重复点播,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自主学习,这就弥补了教师在课堂中照顾不到每个学生的不足,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五、总结
总而言之,微课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可以给学生以非常优美的视听享受,还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高效性和灵活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引入微课元素,合理进行微课组合,鼓励学生扮演微课主角以及教会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利用微课学习,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的高效学习。
作者:吴钒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
一、构建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学生,创设一种让他们乐于学、善于想、敢于说、勤于练的学习氛围,以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首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异,秉性各有不同。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上也有高低之分,接受新知识能力也有强弱之别。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前走,用发展的心态和眼光关注学生,理解学生,在与学生共同生活学习中给予学生深切的关怀和期待,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中,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一视同仁,做到不仅爱“小天鹅”,也喜欢“丑小鸭”。正是由于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得到了尊重,才会尊重教师,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学生自然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其次,师生关系要民主、和谐。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也是隔代交往的过程。建立一种互相尊重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教学质量良好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放下“架子”,“蹲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平和地接受学生对与错、优与劣,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努力创建一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认识到学生是主观能动的人,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容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也允许学生自由舒展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你的学生才会尊重你,进而接受你的教育,这样你的教育才会有效,你的课堂才会高效。陶行知先生曾言:师生要成为朋友,学校就会成为乐园。因此,希望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注意力并不能持久集中,易于被新鲜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办法规避,采取各种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在学习上,其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就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首先,讲故事,创设情境。小学生还处在对事物认识不清的阶段,喜欢幻想,也喜欢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问题变成简短的小故事,尤其是那种看图做题更适合,这样可以为课堂增添很多趣味,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当然,在数学课堂上编小故事,最好用身边的或者小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卡通动画剧的人物,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笼络”住学生学习的心,使其比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可消除他们厌学的情绪,可谓一举多得。常言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玩”又是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所学知识背景相关的游戏情境,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学习数学也可以玩游戏,学习数学也是一种游戏。这样在教学中既做到了寓数学知识教学于生活游戏的情境中,也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师教得轻松、快乐。同时,“玩”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能让学生主动去动手、动脑、动口,能引发他们积极探索知识的心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有趣。可见,只要教师能带领学生玩得巧、玩得妙、玩得恰到好处,就能有效地把数学知识蕴藏在游戏中教学,让学生玩中学,学习必将是事半功倍。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每一个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存有一种好奇心,而小学生更是对未知事物存有好奇和探知心理。因此,适当在课堂上设有疑问,能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而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师生在解疑、答疑中建立友好关系,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多角度探索和思考,并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的教学、高效的教学。
三、总结
总之,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更应讲究方式方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学习,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人人获得“成就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发挥智慧去反思、发现、探索、创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生动的情境,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隋日升 单位: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总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创新思考
一、巧用现代设备,打造情境化的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现代化设备,打造情境化的语文课堂,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思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化静为动,感悟文意。
小学语文课本中一般都会有插图,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但毕竟图片是静止的,立体感不强。因此,教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功能,由静变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形象。例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来播放有关蝴蝶谷的视频。通过生动、奇妙的景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完全陶醉于蝴蝶谷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中,对于蝴蝶谷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由此可见,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能够将课本内容由静变动,使学生生动悟意,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习兴趣和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难点。小学生年纪尚小,理解能力不强,对于课本中的难点问题,教师虽已反复讲解,但学生理解起来仍旧会有困难。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将课本中的文字化为图片、视频等,巧解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例如,《问银河》一文中提到的“斜拉桥”和“葛洲坝”,课本上只是简单地进行描述,但学生从未见过,很难形成画面感,也难以理解透彻。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图片,然后展示给学生。借助多媒体,配合演示图和讲解,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分层教学,打造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堂上,倘若只是一味地追赶进度,按照同样的要求、速度来教学,很难兼顾所有的学生,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提升。实施分层教学,打造个性化的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对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有着积极的作用。
1.分层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进行课堂提问,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教师要懂得提问、善于提问,既不能向优等生提一些没有挑战性的问题,起不到实际效果,也不能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很难的问题,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以课文《蚕姑娘》课堂提问为例,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侧重对全文中的字词回忆进行提问,如诗中“蚕”和“桑”两字。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笔者会拿出“蚕虫”、“桑叶”的实物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会侧重对全诗的内容理解和作者的情况进行提问,帮助学生了解全文的大概意思;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侧重对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学生自己的体会进行提问。
2.分层练习。
所谓分层练习,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计练习题,组织学生练习,既要分出层次和阶梯,同时层次和阶梯之间又应当有紧密的联系。以古诗两首《春夜喜雨》、《春晓》的课堂练习为例,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以思维扩展练习为主,如进行写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等,题目训练以探究式开拓题为主,但不能忽视必要的基础练习;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上以知识巩固和再提高为主,主要对基础题目和提高题目进行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上则以课本内容的再复习为主,练习题目以基础类题目为主。
三、融入生活元素,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语文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把语文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找寻语文元素,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1.贴近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将课本内容与生活结合,从生活中的语文元素进行拓展延伸,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将教科书上枯燥的说理和抽象的定论变得有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例如,《木兰从军》一文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回到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在课堂上来谈自己的体会,许多学生演讲感情真挚,甚至讲着讲着就开始流泪。此时,教师再趁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学生要怀感恩之心去面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让学生体会责任无处不在。借助源于生活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达到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悟生活的目的。
2.结合语文活动,生活处处是课堂。
语文生活化教学主张语文活动“生活化”,语文活动要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语文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生活,把生活环境变成语文教学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和用语文。新课改中提到,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但却不是唯一的内容。生活中的语文资源随处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生动的元素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如常见的语文活动有排演节目、故事会、辩论赛、朗诵演讲比赛、猜迷活动、黑板报比赛、情景对话,等等。
四、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作者:李洪国 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门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