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的变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紧紧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重塑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方式,真正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可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高效课堂的内涵提出具体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作为高中阶段关于思想道德教育、初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程,面对“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承担着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重任。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下解放出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思想价值取向、正确的法律意识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感受都是“空洞、枯燥”,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程“敬而远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多,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秉承传统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自身秉承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学行为、教学结果。当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多数政治教育依然束缚在滞后的教学理念中:首先,教师过分强调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以“考试”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将教学重点都集中在基础知识传授中,忽视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其他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其次,在滞后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依然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的探究是“浪费课堂”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验等,只追求是否讲得多、讲得好,丝毫没有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后,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但在滞后的教学理念下,政治教师常常以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过分关注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完成,单向追求考试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育和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整合、深度挖掘不够
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也是落实政治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对其进行整合和优化。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政治教师受到滞后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面,过分关注教材中重点知识的勾画,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致使政治教学内容中横向、纵向联系都不够紧密,难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同时,高中政治教师开展教学时,过分关注理论知识讲授,忽视了政治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未将其整合到一起,挫伤了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制约了政治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教学方式灵活性、创造性不足
结合教育学家的研究,教学方式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只有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式才是科学的、高效的。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授课。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多数政治教师依然束缚在“讲授法”教学中,机械地灌输政治知识,单纯地让学生进行记忆,淡化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主动建构;还有一部分教师即便是应用了多媒体,但基本上也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满足政治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1]。
(四)现行课堂评价制度单一
课堂教学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激励性。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能力、素养的发展,严重制约了高中政治评价结果;另一方面,在实际评价中,教师常常忽视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这一层面,以批评式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闪光点和个体差异性。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加强核心素养研究,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专业水平、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促进高校课堂的构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全面加强新课程改革、政治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和解读,重塑新的教学理念。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从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理念下解放出来,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尊重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发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实施合理提问,切实融合生活化案例,并借助正反面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互动、情境、启发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并拓展自身的思维方式,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2]。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政治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必须要从传统的“教教材”模式下解放出来,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知识内核,并立足于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生活之间的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整合和优化,将最有价值、最有“营养”的内容传授给学生。首先,深挖教材内容,触及学科本质的知识。通常情况下,学科中最为本质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价值与精神(内层)、方法与思想(中层)、问题与概念(外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政治的外层内容,还应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开发和创新设计,真正实现高中政治的深度教学。其次,打破学科的限制。教师不能局限于政治学科中,还应将语文、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入其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科学思维,真正实现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加强政治学科与实际生活的深度对话。教师必须要从“教材搬运工”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仅要讲教学内容,还应立足于政治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政治学科与实际生活的深度对话。例如,在“多彩的消费”“神奇的货币”教学中,就融入了生活化元素,将学生日常购物场景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完成政治学科的深度学习[3]。
(三)指向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直接决定了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往,高中政治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呈现出极强的“知识本位”型,严重背离了高中政治学科素养的落实。面对这一现状,高中政治教师应指向政治学科素养、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方面,对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结合政治教学内容,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学科素养,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高中政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政府的职能”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就对政治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学情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科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政府的性质、管理职能进行理解,知道如何处理公民和政府的关系;(2)能力目标:融入“西南大旱”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和探究,探究政府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等,实现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客观看到政府职能的发挥,尊重政府工作,初步形成政府监督的行为意识。
(四)指向政治核心素养,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
1.融入法律案例,讨论中强化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政治“四大学科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法律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强烈的法律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等。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政治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政治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从生活中搜集形形色色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并逐渐形成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使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者、捍卫者。比如,在“财政和税收”的教学中,教师在强化学生法律素养的时候,就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明星案例,将“阴阳合同”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形成了深刻的认识,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强化自身的知法、守法意识,落实了政治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4]。
2.创设情境,强化政治认同。政治教师应结合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尊重高中学生的心理规律,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唤醒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强化自身的政治认同素养。例如,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中,教师在强化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时,就借助了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七十周年大阅兵和联欢活动”的视频,让学生重温盛况。如此,在鲜活、时代感较强的情境中,使得教学目标与政治核心素养融为一体,最终唤醒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形成了强烈的政治认同。
3.设计辩论话题,强化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理智、自主、反思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而要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科学设计辩论互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个人认知、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终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等。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时,在强化学生科学精神时,教师就先给学生播放了《樱桃小丸子》中关于“买车”的片段,一家四口对于买什么车各持不同的观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这四种观点进行分析、讨论,最终确定理智的消费方案。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完成了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在自由辩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了科学的消费态度,强化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4.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强化公共参与能力。公共参与素养旨在强化学生积极、有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国家事务中,使其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重任。面对这一教学目标,政治教师应尊重政治学科的实践性特点,紧密贴合社会生活,从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或者给学生提供亲身接触生活的机会,使其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强化自身的公共参与能力。例如,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模拟村委会主任选举情境、国家主席选举情境,接着提出“这两种选举中都包含了哪些选举方式”等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回答,从选举人的角度上分析了直接和间接选举;从候选人的角度上,对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进行了分析,使得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一部分内容;最后,教师还结合这一情境,再次强调了公民应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使得学生懂得珍惜选举权,强化自身的公民意识。如此一来,真正落实了政治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五)聚焦核心素养,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指向政治学科素养的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多元化评价。从评价内容上来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行为、思想等非认知领域内的发展,确保评价内容全面、客观,能够科学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和思维发展;从评价主体上来说,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添学生的评价“话语权”,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真实、客观地认识自我,以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从评价方式上来说,必须要在以往的考试结果评价下,增加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政治核心素养下,应以“实现和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为导向,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借助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持续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性的评价标准,促使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现状,围绕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转变教学理念、重塑课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等,真正实现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政治学科素养的有效落地。
作者:马国霞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