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评价改革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评价改革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探讨

摘要: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理念上重评教、轻评学,方法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等问题,导致教学评价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也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应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评价理念,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科学运用评价结果。

关键词:教学评价理念;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让评价结果反馈教学、改进教学,一直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理念上重评教、轻评学,方法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等问题,导致教学评价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也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了“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教育评价改革原则,明确了“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的教育评价改革目标”。作为教育评价组成部分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也应遵循这一改革原则和目标,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和方法的转型已是必然趋势。

1评价目标新理念

1.1课堂教学改革催生评价理念转型。一直以来,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占据着我国高校教学的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掌控地位,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和设定教学环节的完成,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倾听者和接受者。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对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受到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同,近年来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例如,近年来北京大学出台《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强调教学过程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发展和作为社会成员成长的全面需求之上,凝聚在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为学生延续终身的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1]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必然会催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从“以评教为中心”到“以评学为中心”的转变。

1.2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评价理念。“以评教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围绕着“教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是不是很用心地教”而展开,强调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结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往往按照既定的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量化评价,以此为依据督促教师本人改进教学,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2]将“以评学为中心”的评价思路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效果。“以评学为中心”的评价观凸显评价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是现代教育理念和质量观本位的回归,其着眼于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认知和成长等价值事实进行评价,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发展,从而最终促进教育的发展。[3]与传统的“评教”相比,“评学”赋予了学习者表达自己学习体验与感受的权利,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了以学习者为视角的教学反馈。因此,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评价理念,即以学生的学习成果、收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目标的具体体现。

2改进结果评价

2.1结果评价的内涵。传统意义上的结果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检验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一般以量化的形式来判断教学效果。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普遍采用的是学生、督导专家、同行教师等评价结果的量化集成。例如,由上述不同的评价主体按照既定的评价标准分别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分,然后按照不同的权重给予教师一个综合的量化赋分。分数所对应的优劣等级代表着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好坏,教学管理部门也据此评定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并将结果运用到评优评先、职称晋级、职务晋升、奖惩实施中。

2.2结果评价的弊端。以结果为导向的量化评价,注重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具体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收获。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以下弊端:第一,结果评价往往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从评价到反馈,再到督促改进的闭环功能。例如,在实施结果评价中权重较高的学生评价时,大多数高校通常采用的是期末一次性评价,而且附带学生必须先评教才能查看成绩、进行选课等限制性条件。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觉得上完课后,对教师的评价已经与自己无关,评价往往是应付了事;另一方面,评价的结果不论其是否真实客观,信息反馈的滞后已经无法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抽象评价标准下的教学评价,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同质化而缺乏区分度。在实践中,很多高校普遍使用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主体和课程,因而教师有可能因迎合标准而导致教学行为逐渐固化,学生在学习行为和方式上也变得逐渐趋同而缺乏创新。这样的评价丧失了评价的真实价值,既无法帮助教师优化教学,也无法支持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师真实的教学,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教学决策无法真正发挥效用。[4]

2.3结果评价的改进路径。改进结果评价,并不是说不要评价结果或评价结果不重要。结果评价的改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改进简单、单一的评价方法,应考虑建立多维度、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二是改进显得较为功利和反馈滞后的评价结果,构建良好的评教理念与氛围,促进评价从“评教”到“评学”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评价随意性较大、区分度不高、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准确的现状。

3强化过程评价

3.1过程评价的内涵。简单地说,过程评价就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中有目的的信息互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包括反馈、计划、调节、引导和促进等方面的学习支持。[5]过程评价能将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景互动,有效促进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动态统一,从而提升教学评价的实效性。过程评价不能理解为微观意义上的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应该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完善、人格的健全等为成果导向,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标而进行的全方位评价。

3.2过程评价的优势。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关注点,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一种多方位、多形式的评价,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幅提升评价的准确度,从而保障学习成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理论和实践证明,过程评价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及时地调节和校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与学不断地接近预期目标。相较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第一,采用过程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起评价,及时根据反馈改进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针对教学内容发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从而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从整体上优化教学过程。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系统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提出改进教学进度、教学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等相关教学意见。及时的沟通、评价、反馈、改进,有助于实现以教评为纽带,将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师授课过程紧密联系的目标。第二,过程评价促使学生加大了学习投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时的反馈使得学生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习质量。[6]研究证实,教学过程中采用实时或阶段性的过程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也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大为改观。第三,过程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全方位、持续不断地了解自身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信息反馈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其本身也是一个促进学习者发展的过程,因此,过程评价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6]

3.3过程评价的运用与发展。传统的过程评价有阶段测试、评价量表等量化的评价形式,也有课堂提问、师生交流、座谈讨论、作业批改、模块练习、成长记录等质性手段。当然,在实践中过程评价也有不足之处,如形式与手段多样的评价,可能导致评价的目标太多,产生评价目标难以量化的情形。另外,评价的内容烦琐,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合理界定评价目标内容、提高评价便利、减轻评价负担是过程评价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教学评课系统为过程评价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评课系统开展课堂调查,或者进行课程知识的测验,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评课系统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进行信息集成和统计分析,及时的结果反馈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也减轻了评价的负担。

4健全综合评价

无论是改进结果评价,还是强化过程评价,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使教师根据评教结果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并思考如何改进自身的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更加客观、公正、真实地反馈教与学的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

4.1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就评价主体而言的。在实践中,教学评价一般都综合采用学生、督导专家、同行教师等主体的评价结果,进行多元主体的评价显得更加公平公正。近年来,有高校在评价工作中开始探索引入教师自评和专业机构评价。教师自评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自主性,使得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询问与自身教学相关的问题。此举有效地提高了师生沟通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对教师来说显著放大了教学评价结果中所蕴含的改进价值。外部专业机构是教学评价中介者的角色,其评价主要以学生学习的效率、收获为主要内容。

4.2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指标。传统教学评价单一化或统一的评价标准会产生以下两方面的不利后果:其一,造成教师教的活动趋向模式化和同质化;其二,造成学生学的活动千篇一律,有抑制学生创新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倾向。[7]“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评价理念的确立,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追求实现学生的知识获取,也要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成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还要有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平等地分享参与学习的体验和收获的要素。另外,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也要充分考虑学科门类、课程类型、教师岗位类别、学生人数等多方面因素,有差异地设置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及权重,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区分度。

4.3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自我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评价不应只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简单量化,应采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质性评价更能帮助教师准确获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在评价方法上要考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过程评价也包含过程中的结果,而最终的预期结果对过程评价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

5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信息整合和反馈的便利。管理平台可以将随堂评价、教师评价、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等各类评价进行有效的整合,也可以通过移动端帮助教师快速高效地开展问卷调查、抢答、测验、分组讨论等过程评价,及时掌握课堂的反馈信息。利用平台进行数据和文本分析,可以为每位教师出具个性化评价报告,帮助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提升育人质量。

作者:叶正明 单位: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