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理念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作者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对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美术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因此,教师应思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可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欲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际学习效果,教师教起来也比较容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氛围对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完全地融入美术课堂。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绘画情境,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各式各样的美工材料以及学生喜爱的美术作品,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激励学生,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示墙,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放松身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欲望,减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枯燥感、失落感、挫败感,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3]。学生只有仔细观察人或事物,才能深入、细致地发掘人或事物在外形方面的特点,发现人或事物的美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理解人或事物,呈现出的美术作品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增强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留心观察,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物,让学生逐渐把观察内化为自己的主动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掌握良好的方法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学生观察的经验不够丰富,在刚开始观察事物时,部分学生对事物的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方法。如,教师可指导学生画各种水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每种水果的外形特点,说说苹果、橘子、香蕉等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每一种水果的基本特征;然后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不同的水果,让学生了解不同水果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加强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艺术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5]。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情况,精心选择一些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营造和谐的美术欣赏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细心观察、自主思考、分析探究、用心感受等思维活动激发对美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并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不断发展。如,在教学《画中的线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精选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仔细观察美术作品,指导学生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让学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或看法;同时,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作品表达的情感,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内容,感受线条的表现力,体会线条这种绘画语言的魅力,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四、重视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每名学生全面发展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年龄小、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他们的美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往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让每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都能够获得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在讨论中分析和解决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在分组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情况。在分组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指导学生科学分组,合理搭配各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名学生在组内都要担任某个角色,负责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这样,各小组的每名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理解或看法。在组间交流中,美术素养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美术学习进行指导或补充,使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美术知识。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对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这样的合作学习,既能让各小组的每名成员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又能让学习小组组内、组间保持和谐的关系,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五、重视美术课外拓展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美术教师受固有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局限于在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注重对绘画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部分学生则被动地听教师讲解并训练美术技能。久而久之,这种机械的绘画技能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以致其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美术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美术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和自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树皮、花瓣或小草,感受这些植物表皮的粗糙或细腻,让学生逐渐理解物体表面肌理的概念,让学生找一找学过的冷色、暖色,让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各自的美术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美术习作赏析活动,指导学生相互欣赏美术习作,学习、借鉴他人的绘画技巧。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六、优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自信心

评价是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美术能力不断发展[6]。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一言一行,合理地评价他们的美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要不断优化评价方式,恰当地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受到激励、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乐意主动参与美术学习,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主动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美术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并找出不足或有待改进之处。这样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除了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并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让学生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促进学生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欲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组织内容丰富的美术课外拓展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优化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推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高效开展。

作者:马艺菲 单位:连云港师专一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