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教育扩招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近年来,高等教育扩招带来了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导致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面临很大的竞争和压力。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针对研究生的就业特点,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缓解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压力,实现高校人才优质就业。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特点;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大学生也由被动就业转向主动就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不仅仅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教育部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05年研究生招生数量为36.48万人,2015年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为64.51万人,十年增加了近一倍。高校连年大幅扩招,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出现研究生学历“贬值”的现象。此外,就业市场的负担增加。而研究生就业人数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
2研究生就业特点
2.1就业期望值较高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并未降低。主要表现在:①自我认识不足。研究生在找工作时往往带有“高学历”的光环,而未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②对单位比较挑剔,工作岗位、薪水待遇等方面要求较高,不愿意接受与本科生一样的工作待遇。③愿意在大城市就业,而不愿到西部边远地区、基层发展。
2.2有一定工作实习经验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从入学开始便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职业规划,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关注态度。大部分人会在学习期间选择实习来增加阅历。此外,在扩招背景下,允许更多的人来考取研究生,其中不乏社会在职人员。这些人不仅自己有明确的就业意向,也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心得,使研究生提早了解社会需求,清楚就业方向。
2.3就业压力大
对于研究生而言,就业方面的心理压力来源更为多元化:一方面,来自家庭。家长期望孩子的高学历背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已婚,那么研究生有更大的负担和责任来找到满意的工作来照顾配偶及子女。另一方面,来自导师及学校,就业是评价其培养能力的有力指标,因此会非常关注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水平。此外,来自研究生自身的压力,例如找到的工作不如本科同学等,都会带来心理负担,需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3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3.1研究生就业观念落后
研究生因为自身的高学历,导致他们有很高的就业要求。研究生的学习强调专业性和创新性,这本是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然而,当前研究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专业知识浅尝辄止,搞研究也是急功近利,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就业市场中反而是吃苦耐劳的本科生,懂技术的大中专生赢得用人单位喜爱。
3.2招生规模过大,资源难以均衡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一名导师需要同时指导多名学生,很难在不同学生间保持平衡,导致一个师门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成为导师的门槛也开始降低。此外,研究生的课程普遍存在着大班上课,师生比过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同时,学校的基础设施并没有随着学生的人数而增加,匹配不合理。
3.3用人单位设置更高准入门槛
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生毕业,就业市场出现供求不均衡的现状。因此用人单位会对研究生提出更高的客观要求,设置更高的门槛。大部分国际跨国企业,知名单位要求211、985院校毕业生优先。此外,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男性雇员。而且研究生毕业马上面临结婚家庭问题,还要考虑两地分居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比本科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4对策建议
4.1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就业政策日趋完善。“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应聘者与应聘单位双向选择”,这种自由的外部环境带来了公平竞争的就业氛围。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本需求更倾向于优胜劣汰,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创造效益的劳动者,因此,社会应该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学历不完全代表能力。对于研究生而言,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要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人生价值。
4.2合理分配资源
首先,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方面合理分配师资,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提升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形成“技能+能力”的合理匹配。另一方面注重就业指导工作,多元化多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政策、设立合理的就业目标、职业发展方向,并及时疏解就业带来的心理问题。其次,注重校企合作,利用校友资源。高校与企业互相结合,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多资源。通过“产学结合”方式练习学到的专业知识,研究成果也能立刻转化,产生社会效益。校友在学生就业中发挥示范作用,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以“过来人”身份给研究生更多的建议。
4.3建立专业特色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明确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与时俱进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优势专业,建立学校特色,优化学科专业。既能做到招生吸引,也能形成学校学生就业优势。此外,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增加研究生与校外导师的联系,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社会认知,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高菲 齐琪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尚峰.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2]卿海群,邓珂.新常态下高校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
[3]朱丽娜.以科学就业观念促进硕士研究生就业[J].科技资讯,2010,(10).
[4]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