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办高等教育人才激励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面向市场、灵活的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为满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民办高等教育要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是激发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的潜能,因此,创建利于激发知识型人才的激励模式,对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民办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民办高等教育要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关键是创建高效、稳定的知识型教师队伍,激发知识型教师的潜能,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升级,因此,探索民办教育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式,是有价值的探索[1]。
一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的鲜明特色
民办高等教育中的“知识型人才”是已接受过系统性高等教育,具备较强的求知欲与开阔的视野,有着较强的学习、领域与求知能力,能对从事的教育工作有明确的认知,思维和行动方式能做到与高等教育、社会发展同步。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与一般人才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自主创造意识强,创造能力突出
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经过系统性高等教育,具有各自研究领域的高级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深刻认识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强调终身就业能力,在不断学习中更新知识。在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中,希望自由支配更多的时间,在宽松、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工作。同时,知识型人才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靠自身的能力开展创新性工作,在推动科研发展的同时,也尝试将其运用到高等教育中,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2]。
(二)拥有自主择业权,流动性大
民办高等教育中的知识型人才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挑战新的工作,通过一定途径来展现个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所在单位不能为其提供科研、教学和办公等方面的诉求,就会“跳槽”,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以便更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诉求。
二构建激励模式对激发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发展的效能
(一)有助于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
民办高等教育的主体是知识型人才,采取何种方式来激发其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成为推动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关键。构建激励模式,通过激励手段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新常态下知识型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对提升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将发挥核心作用。实行符合知识型人才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措施,激发创新性,提升教育质量,构建科学人力资源配置模式[3]。
(二)提升优势学科、专业发展水平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劲是优势学科、专业发展水平。知识型人才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通过激励模式的构建,留住人才,激发教师内部动力,创建优势学科、专业,尤其是瞄准学术前沿、找准优势突破点,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协调发展,做到真正投身学术、学科和专业发展,在实践中提升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力。
三新常态下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式创建策略
(一)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式创建的原则
(1)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激励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互结合的原则,不仅要关注其渴望赢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以及通过荣誉奖励、晋升等相关的精神激励方式,还要关注其物质生活需要,满足基本生活,让其产生归属感。
(2)倡导竞争与公平相互结合的原则。竞争性原则要求从知识型人才的需要设定薪酬体系,结合知识型人才的实际,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与福利待遇,并注意在晋升、培训以及学术研究环境创建等方面都要适当倾斜,提升知识型人才的满意度,实现留住与吸引人才的目标。其次,还要突出公平性。公平性注重从内部职位与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劳动和报酬的公平性。内部薪资的公平行将会对知识型人才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展现公平性,要科学确定薪酬差异,展现知识型人才的岗位责任、努力程度和工作实效,创建公正科学的测评标准,实现有效激励、科学激励,做到人尽其才。
(3)坚持短期与长远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民办高等教育中,不仅要满足知识型人才的短期内的物质诉求,采取切实有效手段来做好物质激励工作,根据其岗位工作完成效果来予以奖励,这样做能让其看到短期效益,激发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要结合民办高等教育知识型人才的特点,使用长期性激励原则,统筹兼顾非经济因素的作用,为其营造高品质的学术氛围、工作环境,保证好的职业预期,留住人才。
(二)建立科学的薪资激励体系,优化薪资激励
要从知识型人才的特点出发,设定科学的薪酬体系,结合实际提升奖金、薪资、绩效等的构成比例,建立符合实际的绩效考评结构,确保教师职称晋升、聘任以及岗位调整后,各方面的待遇做到有据可查,根据实际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实现报酬与实际工作相对接,实行带薪休假激励,为知识型人才留下充足的科研时间,确保其工作积极性。对于民办教育知识型人才来讲,薪资激励并不是最佳方式,但是对激励人才来讲,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薪酬激励,提升知识型人才的薪资待遇,为此,要从激发办学的活力出发,提升市场价值,发挥好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生产服务方面的功能,向市场要效益,通过在办学实践中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建立校企、校地、校校之间的合作新模式,提升知识型人才的薪资待遇水平,激励其更加努力投身于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三)充分实现个体价值的空间,落实精神激励
考虑到民办高等教育体制实行的是企业化运作模式,这给知识型人才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缺乏职业安全感与归属感,因此,在对知识型人才开展激励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理念,将管理放在提高个体的发展空间上。其次,知识型人才工作性质与地位也就决定其在心理上也具备获得公正、受尊重的特点,对他们的管理应该全面认识到其是具有人格尊严、高知识层次、丰富情感与开展思维活动的人,要增加情感投入,让其能做到心情舒畅,增加其归属感与认同感。要善于将知识型人才的管理融入到和谐的氛围中,能在和谐氛围中产生强烈的精神动力,提升自信心,构筑内部的凝聚力,在情感上实现共鸣,有效调动起积极性,很好展现主人翁意识[4]。
(四)创建人才培训体系,改革用人制度,贯彻发展激励
知识型人才对新知的探索、新事物的创造等本身就存在欲望,如果这种欲望转变成具体行为,将化成知识资本。所以,在这方面要给一起必要支持,建立适宜知识型人才发展的培训体系,不仅要给予知识型人才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到国内外的高校去交流或者做访问学者,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帮助其掌握学术动态,提升学术水平。
(五)建立各项人才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科学沟通,强调保障激励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出发,建立知识型人才安全保障体系,让其满足安全感。假如在为知识型人才提供好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建立退休保险计划,让其能产生安全感,安心工作,与民办高校一起形成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还要看到要落实保障激励,要为知识型人才营造宽松、安定和谐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拉进与校园生活的距离,密切师生关系,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也要深入到知识型人才中间,与其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了解其现实诉求,通过沟通能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认同感,满足各类需要,更有利于发挥激励机制的正效应。
总之,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人才,特别是知识型人才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在明确“知识型人才”的鲜明特色基础上,构建合适的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式,发挥其潜能。
作者:吴舸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瑛.论高校知识型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3~78.
[2]何湖,唐雯.浅析高校知识型人才的激励措施[J].黑河学刊,2011(5):103~104.
[3]胡海琼,罗序斌.试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管理[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3):52~53.
[4]李雪倩.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2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