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问题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也需要不断完善当前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加强对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不断提升高校内部的治理能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繁荣。
关键词: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需要符合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实践,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与社会的关联度相较于基础教育来说更高,因此也承担着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重任。同时,大学本身组织机构比较负责,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需要严格的管理秩序与知识分子本身自由民主的思潮也有冲突。因此有学者称大学是人类创造的最复杂组织机构之一。面对如此复杂的内部形式,如何理顺组织间各个成员的关系,让其耦合度更高从而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诉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形式也瞬息万变,民众对于高等教育的持续关切更呼唤着更加科学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诞生。
一、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提出背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学界就开始关于高等教育治理政策的改革,主要趋势就是让高等教育与行政权力分离开来,赋予高校更多的发展自主权,引进市场经济的力量,落实绩效和责任。从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高校规模还是在校人数都在逐年攀升,除了规模扩张外,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结构多样性也在不断变化。扩张后的高等教育有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高等教育的平等性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再者,由于高等教育目前经费来源多元化,筹资集资的方式选择也更加多元化,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了高等教育中,这就不免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而高等教育产业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与市场经济的诉求有冲突。此外,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市场在就业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高等教育要考虑更多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因素,而不仅仅是教授知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就是要平衡矛盾各方的利益,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平稳的大环境。以上都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出的背景,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如果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还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下,显然会让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治理体系的变革就是要使得高等教育更加适合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目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通常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点是我国高等教育区别于西方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在西方国家,政党权力是不能参与大学管理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学生权力是构成大学权力的三个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除了西方三个权力主体外,我国的大学还要加上政党权力去参与高校的管理,因此我国高校治理是四方权力博弈的过程。在这四个权力主体中,大学处于体系的中心位置,政府代表的是国家权力以及地方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政府也是目前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最多的主体,还属于一元化管理的范畴,未来的治理方向就是要引入多元化的治理机构,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中间机构与市场力量参与的共同治理结构的更加科学的、良性的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三、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需要明确的方向
(一)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过程既是高等教育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也是高校办学精神和价值不断焕发新活力的过程,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同样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也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指导,在发展中不断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修正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一切工作的精神价值之所在,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先导,才能明确高等教育要“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两个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中的价值导向要优于治理系统本身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改革确立正确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的知识经济也出现了如日中天的新形势,国民素质以及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了各国之间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从适应新形势所带来挑战的角度出发,教育模式的深入改革,全面发展素质型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中共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对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又有了新高度的认识,并且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导向全方位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全面建设,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治理需强化制度的建设
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的发展,就需要从时展的需求出发,将教育现代化作为工作的目标,以构建高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为工作核心,将“管办评分离”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建立有效、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以政府进行管理、学校自行办学、社会予以评估的新型高校管理格局,从而更好地调动地方和教育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发挥社会大众的力量为高校的管理赋予新鲜的生命力。要使这一目标得到最终的实现,除了需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教育发展路线和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教学指导之外,还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教,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首先要加强制度自觉。所谓的加强制度自觉,是指能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对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所占的地位,并且对制度的执行能采取自愿自觉的态度,同时还需要有充分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建立大多以血缘作为基础,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喜欢走人情路,制度可能会为人情所打破,因此给管理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相背离。目前,我国正推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带路,而要实现现代化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要摒弃其中的“人情关系”,使社会的建设更加体现法制化,而建立一个法治社会需要靠完善合理的法律手段,同时人们对法律的服从和信仰也表示着社会正逐渐走向成熟。因此,高等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在实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就可以融入依法治国的路线和方针,将依法治教全面贯彻到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中,让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在高等教育的领域也能得到很好的呈现,使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善发展。在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实施依法治教,就是要将教育治理的体系正式以法制化的形式实行,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制度自觉,并且依靠这种制度自觉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次要提高制度的能力。对制度能力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制度的建立颁布以及后期的落实工作。要想成功的完成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应当将目标进行设定,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有奋斗努力的方向。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之上应当将重点放在路径探讨上,希望能够将制度得到有效发挥并适当运用。在制度建立完成后应当严格约束制度的执行过程,所以建立执行机制是必要的。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制度建立已经基本完成,高等教育也有了教育法以及宪法等法律规章制度的保护,所以在发展进程中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各个高校目前也已经结合院校发展实情结合实际探索出了更多的方针与道路,希望通过建立与高校相符合的规章体制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治理体系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三)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估机制
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管办评分离”,要将政事分开作为实行的原则,将其中的“评”作为社会组织需完成的首要任务,实现政府进行管理、学校自行办学、社会予以评估三方共同协作的新格局。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会支持社会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机构来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建立,而这些社会教育评估监测机构大多是受到政府的委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桥梁,并且这些机构的组织普遍具有非营利性和中立性。目前,我国这些社会教育评估监测机构的建设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明显达不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发展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社会教育评估监测机构自身的发展较为缓慢,且不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评估监测一直由政府直接进行,使得这些社会机构很难介入,从而制约了它们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逐渐呈现大众化的趋势,其教育治理体系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因此,对高等教育治理的评估也应当呈现多样化。在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大中华的当今时代,我国大多数与高等教育治理相关联的如学生、政府、用人单位等都可以作为对高等教育体系的评估方,所以,这些评估方对高等教育智力的评估也一定会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要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其中涉及到许多的利益相关方,并且在这部分利益相关方中还有很多是存在于教育体系之外的,因此,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时,要能做到细致、缜密、系统的规划,并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从而使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得到发展与完善。
作者:李妍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施晓光.文化重塑: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锥[J].探索与争鸣,2015(7).
[2]李忠献.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建设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