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辅导员职业规划,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日常工作的繁杂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职称、学历的提升的要求,尤其是对辅导员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这些原本在大学中曾经的佼佼者的辅导员们感觉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应有的价值,导致了对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声望低,有机会则进行转岗,这在很大程度上了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根据“梁金霞、徐丽丽对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任职时间为2-5年的有102人,占所回答人数的62.2%,任职时间在5年以上的有27人,占总数的16.5%。”可见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很大,这种情况在我校也比较明显,如我校2000年至2004年录用的40名辅导员中,至2010年8月时仅有20人仍在学生工作岗位上,意味着其中的50%已离开了辅导员岗位,而在刚刚进入工作积累期之后就离开了辅导员岗位。可以看出当前辅导员队伍的流失率较高,工作2-3年的辅导员占辅导员队伍的比重较大。在当前高校的日常学生工作中,辅导员的实际的工作经验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对各类问题的处理,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处理方式和效果上有着十分重要作用。辅导员的频繁更替使得工作时间在1-2年内,实践经验少的辅导员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体,对学生工作的整体开展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整个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二、辅导员职业规划与辅导员个体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在1908年的美国起源,有着较长的历史,对于大多数担任《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辅导员而言,这些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是比较熟悉的,同时也能在课堂上对学生侃侃而谈。但是当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放到自身时,在当前高校辅导员中,对个体自身的发展目标有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多。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个人和组织结合,通过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判断,对个人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可见,有清晰而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有着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让辅导员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识和明确的奋斗方向,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而不至于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逐渐降低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对自己从事工作缺少幸福感。目标对于人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缺乏职业发展目标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只能坐等机会的降临,或者在繁琐而忙碌的日常工作中逐渐失去工作的热情,难免产生敷衍工作的现象。
三、辅导员职业规划与辅导员职业化
(一)辅导员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职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辅导员这一职业,首先从社会分工来看,根据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的师生配比是1:200的比例要求,即使是一万学生规模的高校,辅导员人数也将达到50人,辅导员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职责已明显区别于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其次,从事辅导员工作能为辅导员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提供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利益,同时在辅导员工作中实现的自我价值也能为其带来精神财富;再次,辅导员和所有的职业一样,都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从职业的定义和特征来看,辅导员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因此开展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教育部24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高校辅导员有着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双重身份,俗称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教师的职称提升:从助教一直到教授,二是管理干部职务级别提拔:从普通科员一直到校长。应该说辅导员的发展前景还是较为广阔的,但实际上,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的多元化,使得高校辅导员大部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以我校为例,在辅导员队伍中非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类,心理学等相关学历背景的人数大致占40%左右,对于这些非专业背景,热别是纯理工科学历背景的辅导员而言,以思政专业教师职称评定为发展目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以管理岗位的晋升为目标则有可能被动的等待岗位的空缺,且由于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大所出现的同一年招聘的辅导员人数较多,因此在进行岗位竞聘时出现了一个负面的作用,即符合条件的人数较多竞争十分激烈,脱颖而出的始终是凤毛麟角,这对于辅导员在职务晋升上的理想或者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打击。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辅导员的发展如果仍然只有职称的评定和职务的晋升两条途径,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辅导员整体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因为假设一个辅导员在职务上、职称上一直无法提升,就意味着辅导员岗位上工作年限的长短对其经济收入没有太大的影响,长时间的从事辅导员工作自然成为了一个下下之选。对于辅导员的发展,不应仅仅是以管理干部的职务晋升和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为职业发展目标,因为只有当这个辅导员这个岗位本身有了晋升制度,才有可能让辅导员坚定或者树立长期甚至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信念。而只有实现辅导员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才能真正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而发展。在教育部的24号令中指出“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这已经为辅导员的职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在上海高校已率先实现了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现了“序列单列、岗位单列、标准单列、评审单列”之后,当前一些重点高校对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资深”辅导员,如郑州大学等规定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的辅导员可以晋升为副处级辅导员,在待遇上与普通辅导员有所区别;暨南大学为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辅导员颁发“木棉”奖。这样做无疑会促使一些有志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追求,而避免出现过客心理,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进入高校从而获得一份相对稳定工作的跳板。辅导员职业化未能全面实现也是影响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和辅导员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辅导员职业化为辅导员职业规划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多元的选择
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认真思考自身优点和缺点,分析自己的专长,仔细分析判断自己走专业研究的教师路线,或行政管理岗位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职业发展目标,而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员个体的职业规划对于辅导员自身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辅导员职业化能够为辅导员在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之外提供另外一条更为实际和广阔的出路,同时也能使辅导员树立为学生工作奉献终身的理想。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的相关规定,当前辅导员工作至少有八个主要方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三观”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班集体的管理工作;组织协调班主任工作;学生骨干工作。可见,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都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凡是有志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的辅导员,都务必大力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的学习,如积极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指导师等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努力提升工作业务水平。这同时也是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的客观要求。
作者:陶剑飞 单位:广西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