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育德能力、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内容、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对策,以期为国家培养政治素质合格、专业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正是对讲话精神的积极回应和贯彻落实。课程思政不是新增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的革命。课程思政理念下,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发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形成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局面[2]。目前全国高校已掀起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热潮,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及在不同类型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探讨与实践[3-5],效果良好,充分证明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载体和抓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普通学校专业教育之后受教育者获取专业知识、提升学历层次的主要形式。全国在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规模近600万,仅次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规模。随着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加速推进,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成人高等教育同样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同样必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成人高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业余教育,以半工半读或网络在线上课为主。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与全日制统招学生在学习安排、学生管理上存在着显著区别,比较而言思政教育形式单一,缺少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补充,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拓展育人载体和平台,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亟待加强。
一、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教育背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和普教学生相比,已形成较为定型的世界观、价值观。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传统说教式的思政教育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较大。高校往往把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形式,忽视其它教育形式的有机配合。部分思政课教师创新意识不够,没有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相统一”的教学理念[6]。上述原因使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感召力,立德育人效果不佳。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能够使专业课成为思政教育新的平台和载体,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目的[7]。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成人高等教育在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切实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尤为必要。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目前很多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简单地以就业为导向,重学历提升,重技能和资格培训,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的部分毕业生专业理论和技能较强但是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升,存在社会及用人单位反馈及评价不高的问题。德为人才之魂,树人必先立德。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突出价值引领,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全方位育人,才能让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素质上过硬、政治上合格,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二)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肩负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但是其育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思政课课时有限,而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持久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限的课时必然会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政教育缺乏多样性的载体和平台,缺乏实践教育环节的有机配合,往往造成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客观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8]。
(三)课程思政建设是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教育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己无关,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式”困境。个别专业课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发表一些带有负能量的不当言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思政理论课育人效果。立德树人就是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始终把好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育人载体上的拓展,是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突出专业课程内在的价值引领,把课程育人理念转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确保显性的育人功能和隐性的育人功能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反过来有利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堂上思政内容的融入能够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抽象内容的联想记忆,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9]。
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多年来承担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的老师实际上都在自己的课程上同步开展育人工作,但多为自发的、零散的行为,与讲的“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今大思政格局下,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特点,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打破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困境,形成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相向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局面尤为重要。
(一)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育德能力
学生一般比较尊重专业教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比较容易接受专业教师的教导。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继续教育学院选聘专业教师,既要考察其专业水平还要考察其思政意识和育德能力。同时要加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关的各类学习和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在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的前提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二)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内容
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修订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是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内容不得缺失。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密切结合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和具体内容将育德育人功能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不能出现“两张皮”现象。课程思政要起到育人效果,就要避免生搬硬套、东拉西扯,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三)创新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课程思政的载体是专业课程,课堂教学首先保证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课堂上思政教育要立足于课程内容,做到溶盐于汤,切忌引入过于生硬或将专业课上成思政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取适当的契入点,充分发掘思政教育元素,将专业课内容人文化,再将人文启示升华为思政及育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
(四)建立完善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与课程思政相适应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一是要科学设置目标评价导向。在保证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应体现育人评价元素,促进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二是注重过程评价。通过学生信息员反馈,通过学校及系部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重点把握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点融合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认可度。三是贯彻激励性原则。教学评价标准高低适度,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评价以定量终结性评价为主,育人效果的评价以定性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教学评价激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推进“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作者:程锦秀 李卫东 李红 单位:宿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宿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