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聋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课在聋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微课在聋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

[摘要]微课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近些年教学改革的热点。聋生高等教育教学也同样面临着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改革趋势。将微课应用于聋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聋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对培养聋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依据聋生高等教育教学现状及微课的特征,分析了微课应用于聋生高等教育的可行性,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装饰图案”课为例对聋生高等教育教学的微课设计及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聋人高等教育;微课

21世纪以来,我国的聋人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聋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普通教育类似,基本是传递———接受模式,即侧重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由于聋人沟通模式的特殊性,聋人高等教育中大多采用手语、口语和书面语等教学语言,同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授课,聋人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的听人教师与聋人学生的沟通是否有效的问题。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体系亟待完善,其中教学技术的支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聋人高等教育课程大致可分为文化课及专业课两大类,文化课(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的教学多采用合班授课制,班额较大,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到聋人学生的个别差异,甚至一些通识教育教师不懂手语,严重阻碍了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在聋人的专业课(如装饰图案、素描色彩、立体构成)等课程的教学中,多采用小班授课,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学生完成作品的模式进行教学。我国聋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比较单一、集中,教师手语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聋人的整体就业竞争力不强,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聋人高等教育教学应顺应时展要求,充分考虑到聋人对知识的需求,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对聋生特点的了解

聋生具有普通大学生的一般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由于沟通方式的特殊性,聋生形成了独特的互动方式和文化模式,有着自己的聋人文化,这又是与普通大学生存在着差异。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聋生的“装饰图案”课程教师一般在设计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学历,但是面对聋人学生,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及与聋生互动的积累,才能不断深入了解和把握聋生的心理特点,逐渐明确聋生教育的规律。如果教师与聋生的师生关系不够亲近和谐,教师不能充分了解聋生的认知水平和喜好,那么在引导聋生的专业学习,巩固拓展专业能力方面会遇到重重阻碍,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一方面,装饰图案的设计技术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装饰图案”课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的手绘能力,面对社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装饰图案”课也十分需要利用先进的电脑软件技术进行设计,为改善聋生的就业状况,“装饰图案”课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与聋人就业实际接轨。另一方面,“装饰图案”课的内容包含有传统的文化图案,还有自然景观、人物、动物等,这些图案来源有一定的局限,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于聋人群体来讲,如果将聋人文化融入图案设计中去,将极大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在设计作品中融入聋人文化元素也是传播聋人文化,促进聋、健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缺乏同行交流的平台

这里所说的同行交流,包括聋生的艺术类教学的同行之间的交流,也包括普通学生艺术类教学的交流。聋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类比赛的机会不少,但是针对教学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是比较有限;我国已有的几所招收聋生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也是为数不多,同行交流比较欠缺,对于聋人大学生的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机会,单考单招不应成为教学的隔阂,只有各大聋人院校携手建立聋教育同盟,才能促进聋教育的发展。

二微课在聋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缺陷补偿理论认为,当机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功能失常,有机体可以调动器官的残余能力或其他器官进行补偿或代偿。聋人由于听觉的失常会更多地依赖视觉等其他感知觉,视觉及其他感知觉会得到更多的使用和训练,用进废退,所以视觉及其他感知觉在某些方面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同龄健听人群。微课的应用能够充分利用聋人的视觉优势,微课的视频、图片形式更加形象生动,符合聋人心理发展特点,对于聋人有很好的缺陷补偿作用。

(一)微课能够充分发挥聋人的视觉优势

听觉的损失使聋人对视觉等其他感知觉更加依赖,为视觉等感知觉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手语的使用、视觉传达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加促进了聋人的视觉补偿能力的增强。雷江华,李海燕的研究发现聋生对黑白图像和彩色图像识别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正常学生,Diebold和Waldron使用不同的阅读材料研究聋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发现聋人对图画比较多及英文描述比较少的材料理解要更好。微课正是以视频图像为主要展现形式,可以充分发挥聋人的视觉和形象思维的优势,激发聋人的学习动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微课能够弥补教师教学语言的不足

在聋人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手语、口语和书面语作为教学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聋人的课堂学习效率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何文明对我国特殊学校的教学语言效率进行研究,发现教师教学语言效率比较低,效率最高大概只有55.2%,聋人平均能理解教师所表达内容的39.87%,王敬欣研究发现聋人在书面语的输入输出条件下语言理解和生成的能力显著落后于正常人,但在手语的输入输出条件下,语言理解和生成的能力与正常人的口语相比无显著差异,甚至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几项指标上还要略高于听力正常人。手语虽然是聋人的第一语言,但是在表达抽象的科学知识方面具有局限性,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微课应用必须以聋人的需要为出发点,视频录制中教师必须使用手语和口语进行讲解示范,同时要配有字幕。加之微课视频能够在线反复播放,不受时空限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弥补课堂上由于语言的沟通问题而造成的理解和表达障碍,及时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聋人的学习效率。

(三)微课的应用能够丰富聋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

我国的聋人高等院校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在相同障碍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互动比较少,各个聋人高等院校建立本校的微课资源库后,还应该达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拓宽聋人高等教育知识的获取途径,同时高校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即为社会上的聋人提供更多的在线学习机会,提升聋人群体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

(四)微课能够促进聋生同伴关系的发展

手语的使用使得聋生的交际圈子相对狭窄,同伴关系对于个体的发展就显得更加重要。微课的应用可以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巩固拓展,不断进行头脑风暴,促进了聋生同伴之间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创新意识,也能够增进聋生同伴关系中的友谊质量。

三聋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的微课教学设计建议

传统的教学正在进行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充分尊重聋生心理发展特点,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不断加强基础设计理论和基础设计技能的训练,注重对聋生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聋生的微课设计必须依据聋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特殊教育中一直倡导的个别化教学的理念。聋生微课的设计除了要满足一般微课的设计原则,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选题要清晰明确,教学设计要完整,各个微课视频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等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一)在视觉呈现上应充分发挥“装饰图案”课程特点及聋生的视觉发展优势

依据专业培养方案,聋生的“装饰图案”课程侧重于图案基础设计技能的培养,例如关于自然景观,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图案设计,聋生在临摹方面具有一定的个体优势,但是在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创新意识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聋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现状,不断启发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在微课设计方面适当增加视觉图片的构成,利用聋生观察力和模仿力比较强的特点,注重给予聋生充分的视觉刺激,扬长避短,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语言方面微课视频应使用手语及口语,同时应配以汉语字幕

手语是聋生的主要沟通手段,在高校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手语传授知识,与聋生进行深度交流。在面向聋生的微课设计中,教师也要使用手语加口语的教学语言,而且配上同步的字幕,这样的沟通模式符合聋生的交流需要,可以被更多的聋生所接受和喜爱,大大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质量。

(三)微课选题应具体,适当增加抽象教学内容

聋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常常会表现出有一定难度,微课视频的形式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微课视频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阶段依据需要进行观看,视频里有图片、动画等形式可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前进行引导启发,课中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课后进行巩固拓展,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慧,韩梅.我国聋人高等教育支持体系现状及完善[J].绥化学院学报,2013(4).

[2]王冠,解殿伟.可视化微课资源对听障学生专业学习的补偿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9).

作者:米括 高扬 单位: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