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国际化高等教育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特色国际化高等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特色国际化高等教育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需求的大幅增长,中外联合办学飞速发展。文章首先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由于文化差异及中国国情的影响,联合办学的弊端和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教育新方向。

关键词:中外联合办学;中国特色;高等教育

一、引言

当前,各国在各项事业上均大力发展国际化、全球化。作为国力发展的基础———教育也不例外地在向全球化迈进。近些年,各校均掀起了中外联合办学的高潮,引进了大量国外已成熟的教育资源、教学理念以及智能化教学方案。这种方式有利于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创新性人才,同时也为我国与全球教育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保障。不可否认,中外联合办学已取得了累累的硕果。但是,西方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引进,这给接触西方教育的中国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挑战。我们不禁思考[1]:西方文化是否应该全部被引进?西方的教学理念是否全部适应中国国情?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中西文化融合,发展出适应中国国情的高等教学模式,从而让中外联合办学更加符合我国新时代及国际化需求?

二、新时展中外联合办学的必要性

国际化高等教育是全球教育界的发展趋势。从国际发展来看,世界各国均出台了适应本国国情的国际化教育规划,例如:《耶鲁2005-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指出教育从保守到开放,国际化是对变革机遇和挑战的回应[2,3],美国伟大的教育家卡内基在1980年就指出我们需要的高等教育是超越传统高等教育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就是要教育面向全世界。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创办了上海纽约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共同创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办了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在各大高等院校内创建的联合学院,比如电子科技大学与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创建的格拉斯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创建的利兹学院等。从国内形势来看,随着我国推行让更多人受教育,全国学校规模均不同程度地扩张,导致高校资源跟不上学生数量增长的速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缺乏是不争的事实。此时,对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的引进恰恰是治疗这一病症的良方,比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纯教师授课变更为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网络共享资源,线上线下24小时解惑等,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便于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推行。但是,这些举措仍然难以满足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对各项事业全球化的需求。因此,国际化教育依然是重中之重。

三、中外联合办学的矛盾与冲突

任何教育都是以文化为载体,所以中外文化观念上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上的冲击。中国文化讲究传承,即人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而自我发展将自我的目标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强调“大我”精神。可见,我国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西方文化正好相反,他们强调个性化,即每个人单独发展,以个人利益和目标为导向。而作为教育机构,办学的目标和宗旨一定要明确,若出现模糊指引,必然会产生教学矛盾,不利于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甚至,将误学生一生。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机构是公益性而非盈利性的[4]。我国的《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活动是以教书育人为最终目的,建立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而对于境外的合作办学者,进入中国的教育是具有服务性质的贸易,办学的实质是投资而非捐资。因此,境外合作者注重的是经济上的收益和资本的增值,并不是单纯地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教育一旦披上了金钱的外衣,就变成了一场博弈的表演,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无可挽回的。因此,作为教育机构特别是人才的最终输出端———高校,应严格把好这扇门,以祖国的利益为先,为祖国创造人才资源为导向。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外联合办学新方向

为了避免将高等教育全球化变为高等教育全盘西方化,就要求国内高校脱离单方面的适应,实现教育上的互补互接,扎根中国文化的同时,汲取西方教育的精华。当代的中国正处于开放性高等教育发展的上升期,所要实现的中外联合办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加强新一代的能力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加强各高校的国际交流机会;聘用一流师资来培养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支撑学生的双向流动,即境外的学生来华交流,国内的学生出国交流;引进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包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占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优质是具有相对性意义的,俗话说:彼之蜜糖,汝之砒霜。要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优质”教育资源[5,6],主要考虑的内容有:①价值观。我国是文明古国,学校作为文化的传播机构应着力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地选择符合我国价值观的教育资源。②学校的办学宗旨。不同类型的高校虽然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办学宗旨略有差异,如果一味地照搬境外资源到本校使用,必然会导致办学宗旨的偏差,根基打不稳,则发展必然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③资源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国外院校均有一些属于自身学校的特色专业,之所以这些专业会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其办学之道必有可取之处,因此,国内院校应就自身优势学科选择相应的国外优势专业,单纯讲究名气,发展必然不会长久。

五、结论

新时代需要我们从国内和国际两大方向出发,以中国国情为根本,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切记生搬硬套。要学会并善于缓解由于文化和国家体制所带来的教育冲突,建立以国为基、以人为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将中外联合办学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颜甲,张玮瑜.茶文化和思想带给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J].教育实践,2018,(12):161-162.

[2]朱庆葆.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理念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28-31.

[3]黄进,李晓述.主动应对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9,(5):45-46.

[4]周虹,陈时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1):31-36.

[5]蒋英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研究[J].科技风,2018,(35):33.

[6]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34-38.

作者:李冰 刘仕奇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