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等教育国际化分析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学发展必然的趋势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学主动将国际化的、全球的元素融入到高校的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等各项教育目标与功能中去,以提高大学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水平。具体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个指标:分为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文化交流等。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指标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其发展必然的趋势之一,在中国亦是,它正在对我大学产生深远的影响。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并在2016年起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很明显,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和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一起,成为大学五大基本职能。何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众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阐释,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加拿大学者奈特的观点。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将国际化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融入整合到大学或学院的各项教育目标和功能中。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另外也有学者从操作的层面,将国际化描述成许多不同类别和类型的活动。艾克文(Echevin)和雷(Ray)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大学在招生、教学、人员聘用、资源应用等方面,跨国和跨地区的活动。阿鲁姆(StephenArum)和德威特(VandeWater),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多样化的国际学习交流活动;国际教育交换和合作研究;跨国的项目、服务及援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大学联合会则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不可回避的过程,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机构采取的提高自身水平的“深思熟虑”的战略。结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学主动将国际化的、全球的元素融入到高校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教育目标与功能中去,以提高大学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水平。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指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从制度、理念、文化、内容、目标等方面体现国际化的要求。高等国际化要求大学打破地理限制,与其他地区的高等教育相互学习与借鉴,吸收他人的先进办学思想与理念,结合自身特点,推动自身高等教育的发展。立足自身,放眼全球,这是新时代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新课题。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但是就具体的操作层面来说,笔者认为可以简单地国际化分为以下几个指标:分为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文化交流等。

(一)学生培养国际化

人才培养是大学出现之初带来的。国际交流一方面可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国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因此,学生国际交流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有力抓手。在这里,我们谈到的学生培养国际化多指的是学生培养过程中出国交流的机会。目前,国内各高校均有不少夏令营、冬令营、学期交流、联合培养等项目以供学生选择,赴国境外开展交流。作为高校,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建立高质量的项目、保证派出渠道的通畅、做好项目的维持与管理等都是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项奖学金等手段激励学生国际交流。

(二)教师国际化

教师是大学国际化的具体实施者。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具体来说,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指的是教师要具有国际化的意识,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的能力。简单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包括具有海外教育、工作经历的教师招聘、支持教师赴国境外合作研究、讲学、进修、参加国际会议等手段,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同时高校应该加强高端引领,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面向全球,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来校,优化补充师资队伍。教师的国际化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加强对教师出国境交流的支持是高校推动教师队伍国际化的必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大学教育中的角色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充当了大学国际化中的联系点,是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关键资源。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能够有效提高大学整体的国际化。高校要通过合理的人才制度,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在国际化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教学国际化

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是高校国际化的基本实现方式和途径。全外文授课课程、全外文教学专业是开展教学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教学国际化的目标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结合自身特点,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在本土享受到国际化的教学资源。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教材选择、课程大纲、课程设置等环节均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挑战。目前,各高校都在抓紧建设英文授课课程与专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了课程或专业品牌建设项目,鼓励各高校积极开展英文授课课程或专业。教学国际化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对于推动大学国际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科研国际化

科研是高校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广泛的科研合作与交流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方式。科研国际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合作平台和合作、专利等形式。目前,国内科技部、教育部和各省级部门的项目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基地(“111计划”)等,鼓励高校与国境外高水平科研团队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从学校层面来说,目前各高校也都在加紧国际合作,设立国际联合实验室或平台,推动科研国际化。合作是科研国际化的重要形式。反之,良好的科研国际化也将大大推动国际合作论文的发表。据统计,目前国内平均论文国际合作比例已超过17%,这一比例在高水平论文中更加突出。这从侧面反映了国际合作对于科研的重要性。

(五)文化交流

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当是一个双向融合交流的过程,不只是单一文化的泛世界化过程。在新时代下,高校肩负着介绍与传播、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同时推介、传播本国先进文化的双重重任。目前,承担着对外文化介绍与传播的窗口常见的有孔子课程与学院,以及各高校推出的汉语培训、文化体验等项目,传播中华文明与文化。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活动,发挥文化使者作用,构建国家友好交往平台,为深化中外友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是高校文化交流应该的坚持的方向。

三、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大学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结合自身特点,抓住国际化的本质与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占领优势地位。笔者总结的以上几方面是大学在国际化过程中必定会碰面的几个主要方面,也是反应一所高校国际化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具体阐述。这几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充分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大学才有可能实现国际化。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远不止这几方面的工作。树立合理的发展理念、设置清晰的发展目标、规划可行的实现路径,做好战略规划是决定一所高校能否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尤其是国际化理念的树立,这是一项长久且重要的工作。国际化对大学来说,早已经不是“锦上添花”的工作,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际化是关系到大学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国际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落实是大学需要思考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的国际化、建立保障体系、仍是我们建设“双一流”大学需要解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洪才,戴娜,江利.本土生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4(4):60-66.

[3]王鲜萍.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3):55-59.

[4]袁圣军,符伟.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挑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0):36-4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作者:朱雪琴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