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教育阶段中等生教育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以高等教育受教育学生整体来定义,中等生主要指大部分国内二本、三本及部分大专院校学生。该定义下的中等生在受教育过程及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自身理论基础薄弱、思想懈怠、奋斗目标不明确,教师期望高、关注少,期望与关注量效不匹配,学生受家庭等因素影响不求上进,依赖性强,国家和社会对中等生教育关注不足、投入不足导致中等生培养条件受限制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国家及社会多个层面来改革和努力,以全面提升中等层次学生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等生;问题分析
中等生一词出现较早,但多见于小学[1]、初高中等基础教育阶段[2],在以班级为单位的群体中。在高等教育阶段鲜有人谈及该词。1998年袁景衡在其论文中提出了中等生的概念[3],其认为中等生即是那些“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表现平平,比较大众化的学生,即去掉了一个群体中20%-30%的优等生和10%-20%的后进生后余下的中间部分。其定义的中等生是以一个小群体为单位的,即以学校为一个整体或以班级为一个整体来划分,如果将范围扩大,那么中等生的概念和范围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以中国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为一个大群体,参考前述分类办法,则可以按中国高校的批次来进行分类,即按提前批、一批、二批(三批)、大专及高职院校等,在以上批次中二批(三批)的学校及学生人数都占多数,而且根据各批次的录取分数来看,二批(三批)的成绩等在高中阶段也是处于中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这部分人当作中等生来对待。一本高校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在自身建设提升上日见成效,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优势飞速发展;部分二体高校也因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快速发展,其办学水平及学生素质接近一本;而一些民办高校则因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教学科研条件一般、教学实力平平,但部分大专及职业教育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吸纳学生的人数也占大部分。以整个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为一个整体来划分中等分,结合学校及批次特点,则可以将大部分二本高校、三本高校及部分大专院校的学生看作是中等生,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大部分在初高中阶段也处于中等水平。其成长及受教育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缺乏自信,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部分所谓的中等生由于在初、高中教育过程中长期处于中等水平,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受关注的程度不高,一般的情况下没有表现的欲望和“露脸”的勇气。对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缺乏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他们有这种能力但没有这种自信。安于现状,随大流,无论现状的好坏都愿意跟随在大部分人的思想中,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他们对将来往往没有太多的规划,得过且过,活在老师、家长的安排中或者说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缺乏创新思维,习惯按部就班,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思想惰性严重,导致他们满足于当下,不愿意去创新、去拼搏,从而进一步束缚了其发展进步,不能在当前的基础上拼搏创新就不能获得成绩、不能得到青睐,进而失去受激励的机会,形成一个懒散、懈怠到懒散懈怠的恶性循环,导致其不能很好地进步发展。
二是人数众多、群体庞大。中等生群体所占人数较多,按袁景衡定义中等生的比例约占群体的60%-70%,以受高等教育学生为整体来看也有近40%,即从载体上来讲大部分的二本高校、民办高校和少部分的大专都划归于该类,从人数上来讲,以2014年湖北省高考招生录取为例,2017年湖北省提前批、第一批本科(含贫困专项、农村专项)、第二批本科(含贫困专项)、第三批本科、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第四批高职高专(二)、中职院校几个批次录取数分别为32754人、38821人、47952人、42581人、53121人、80779人、24354人,详见图1。约占全部高考人数的一半,人群数量庞大,对其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等难度都偏大。
三是中等生各方面长期处于中等,理论基础较差,被关注程度较差,自身思想懈怠现象严重。中等生由于长期处于中等水平,处在中间层段,属于不被关注的对像,长时间不被老师关心、关注,没有突出的成绩,也没有可以拿出来炫耀或表现的成果,使其形成一种事事随缘、“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对公共知识毫不关心、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掌握度不够,从而影响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的提高。学习方法和习惯存在缺陷,偏科、发展不均衡、学习不成体系,难以学习提高,不利于进步发展和脱颖而出,达到全面掌握各科知识、熟悉各门类知识并能运用的优等生层面。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抓两头、带中间[4],而对中等生关注不足。从当前的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大众及国家对教育的关心关注主要集中在以清华、北大为首的一批985、211重点高校,各类经费、政策都有一定倾斜。另外就是关注职业教育,鼓励和扶持技能型剧中人业教育发展,如国家每年投入较多资金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及一些一流大学的研究等,而对一般高校的关注和投入则相对较少。在学校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相关管理者通常主要是关注处于前面的优秀学生和处于末尾的学生,中间部分的学生被关注的程度则相对不足。以某课程为课堂教学为例子,老师一般主要约束后进生以维护教学秩序,同时进一步启迪和开发优秀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水平,对于中间层面的中等生只能随机被关注。笔记以湖北某高校为例,随机调查了30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情况,以提问为例,30名教师中有约40%的教师随机点名提问、30%的教师主要关注两头,只关注优生和后进生的各占15%和10%,只点取中等生的仅占5%且对设定问题有严格控制,详见图2。长期如此,老师便只记住了优生和差生,中间层面的中等生则被忽视,长时间被忽视,使他们自我放弃,难以提高。
四是教师的期望与学生表现之间的差距。在高校,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生具备了成年人的认知、思考等各方面能力素养,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创新进取、踏实奋进,能做到一个学生的本份,即掌握好各门功课,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很好地把握。第二,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脱离他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自主地承担完成各项事务,包括学习、个人健康、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第三,认为大学生应该以专业为本,深入学习好专业知识并以其为平台延伸扩展。而实际的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类、提前批高校的学生确实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初高中知识掌握牢固并能熟练运用,能认真去学习和思考且并不局限于专业,积极扩展知识面和范围,全面深入学习和全方位发展。但也有很多不足的情况,一些二类、三类高校的尤其是一部分民办高校,学生群体以中等生为主,其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意识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过程中学习节奏和老师教学节奏完全不同步,学生跟不上老师节奏,老师难以铺开讲解,学生、教师双方围绕学习进步在教与学上矛盾突出。
五是受家庭教育影响,中等生依赖性强,上进心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居民经济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较多家庭步入小康水平。普通居民经济增收渠道显著增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增多。一般家庭对孩子受教育的重视程度减弱,认为孩子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即可,要按其个性发展,对孩子成绩的关心偏随意,没有严格要求,并为孩子解决好经济压力。导致学生对成绩好坏没有压力,在孩子好玩天性的作用下,娱乐替代学习,不求上进,凡事依赖父母及家庭。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中等生,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自身基础薄弱、思想懈怠、奋斗目标不明确,教师期望高、关注少,期望与关注量效不匹配,学生受家庭等因素影响不求上进,依赖性强,国家和社会对中等生教育关注不足、投入不足导致中等生培养条件受限制等诸多问题。要全面提高中等水平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全面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结合各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措施和手段,加强技能教育和培训,增加情感关注等[5],让学生有心求学、学以致用、用中求学等。
参考文献
[1]许爽.小学中等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张培培.初中阶段中等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3]袁景衡.高校教育待关注的中等生问题[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8(1):52-54.
[4]张杰,王常青.大学生教育管理“抓两头”与“抓中间”的辩证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1-2.
[5]王高.提高高中物理中等生学业成就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作者:杨侃侃 陈尧 万由祥 张乔会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