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思想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琴教学思想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钢琴教学思想初探

摘要:

但昭义先生是中国诸多钢琴教育家中为数甚少的没有去国外深造的教育家,他的许多教学理念都是建立在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基础上的。这些都给予我们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和思考,并进一步引发我们对但昭义的教学思想进行深入认识和初步探索。

关键词:

钢琴教学;关口;因材施教;李云迪

但昭义教授是享誉世界的中国钢琴教育家,他所教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如李云迪、陈萨等不仅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而且目前都已经频繁出入于世界演奏的舞台上。这样的成绩确实十分骄人,这就促使我们要认真研究但昭义教授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经验。但昭义先生是中国诸多钢琴教育家中为数甚少的没有去国外深造的教育家,他的许多教学理念都是建立在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基础上的。因此,研究但昭义的教学理念,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生平简介

但昭义,1940年生,重庆人,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至1995年9月,同年10月调到深圳艺术学校任教至今。但昭义,1955年初中毕业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先师从何惠仙,后跟随林瑞芝教授学习钢琴。六十年代初,他被选派赴北京进修,跟随著名钢琴演奏和教育家周广仁先生习琴,为他的钢琴教育事业打下了稳固基础。但昭义教授从教四十余年以来,培养了许多出色的钢琴演奏人才,他的学生先后在国内外许多重要的钢琴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尤为突出的有李云迪、陈萨、左章等。在一享有国际声誉的顶级赛事中,李云迪和陈萨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四名,具有重要的历史成就,大大提升了中国钢琴在国际领域中的地位。同时,在利兹国际钢琴赛事创办四十多年来,陈萨是唯一获奖的中国人。一批后起之秀也迅速成长,如张昊辰、何其真、潘林子、古静丹等,相继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创造佳绩。但昭义因卓越的工作成就而多次获得国内外的荣誉称号和奖励,使他不仅在中国享有较高的声望,而且在国际音乐界也备受关注和赞赏。他还撰写和编著了不少专著,论文和乐谱教材,他那理性睿智的教育思想、系统完善的教育理念和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都是他丰厚的经验总结与丰硕成果。近些年来,他致力于社会层面的钢琴业余教育,创办了面向社会的钢琴艺术中心,非常有利于钢琴教育的普及。

二、但昭义教学思想探索

(一)李云迪成功的背后

2000年10月,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会上,李云迪获得第一名,李云迪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他不是出自人才辈出的我国最高音乐院校,导师也不是闻名中外的钢琴名家。他们在世界最高规格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脱颖而出,让人匪夷所思。李云迪此次获奖与他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更与他的老师精心培育有直接关系。但昭义认为:“培养钢琴人才,首先是选好苗子,然后是精心耕耘。钢琴人才要具备有手的条件和基本音乐素质,最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魅力气质和对音乐有出众的感悟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强烈表现欲望,这些才是孩子们学习音乐(包括学习钢琴)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并且,凡是具备这些素质的琴童大多后劲都比较足,成材率也相对高一些。”①从但昭义的获奖学生来看,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质。只有别具慧眼的人和热衷于教育的人,才能在千万琴童中精心雕琢那些可成大器之才。李云迪是一个非常具有音乐天赋和个性的天才儿童。敢于发挥,注重个人的情感表现,这是李云迪与生俱来的特质。但昭义不仅精通中外音乐而且学识渊博,他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强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未来的前瞻性,使他在钢琴教学的很多问题中别具慧眼,比别人看的更广、更深、更透。但昭义对于这种天生就具有音乐表演艺术天赋的儿童,合理的引导,发挥其个性的特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但昭义能慧眼识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比大多数人更早更清楚的看到人才的潜能与可造性,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对人才进行引导与完善,令之逐渐走向成熟,最终乃至成才。

(二)教授“肖邦”

为什么中国人能理解肖邦?能阐述肖邦?而且李云迪还仅仅是在中国学的琴?但昭义回答到:“第一,我们运用浪漫主义表达情感的方式,走进一条肖邦内心世界的道路。第二,中国是有着历史悠久的诗歌传统的国家,不可胜数的诗词歌赋渗入着中国人的浪漫情怀,这也恰好正是解开肖邦音乐的钥匙。第三,李云迪的最大演奏特征就是注重个人的情感表现,而这正是浪漫主义的最大特征。第四,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并且能够吃苦的民族,我们在赛前做了充足的准备。”②肖邦的音乐是来源于民间的,是高度升华的,不再具有原生民间状态的民族音乐,而中国也有着高度发展的文化土壤。肖邦的音乐是具有世界性的,它具有一些美学特性,如崇高的浪漫主义、深厚的哲学性思维和精湛的技艺性等,而这些特性本身就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当中。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对于肖邦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它是艺术笔墨写就的史诗,篇篇是对时代的沉思,字字是对历史的凝视,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长卷的浓缩;它是无价的稀世珍宝,是人类的宝藏,是上苍赐予东方文化的瑰宝。这两种艺术都是升华了的人类精神文化,都是处于“顶端”的,因此他们的境界是“相通的”。但老师为钢琴,乃至自然科学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波兰某权威评论家对李云迪的出色演出曾有一段精彩的评论:“李云迪在乐台上有着高贵的姿势,出众的风度,还有自然大方而又优雅的举止,让人对他的演出很是倾心。他的阐述也同样是,他的演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感情,让人脑海中浮现出肖邦那既以表达的深度,又令人赞叹,优美演奏的沙龙娇子。”③他将肖邦的灵魂、精神、气质,表现得恰如其分。他那良好的风度和气质,再加上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喜爱。李云迪的个性化魅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关口”

但昭义是快15岁进入西南音专(四川音乐学院前身)附中的,他对于放松,手指怎么跑的起来,怎么用力,怎么弹均匀以及怎么理解,感觉和表现音乐等方面都有较深的体会。所以他就有了很多解决问题的钥匙。他经过长期的学习、思考与积累,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钢琴教学理念和钢琴教学体系。题目“关口”———他的一则教学心得。他在文中写道;“学习钢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它从入门走到高级的程度,有许多关口制约着学琴的进程,那么我总结了若干重要关口,要明白哪些是关,要自觉而有意识地克服困难,闯过难关,才能达到质的突变。那么,第一关是手指的独立支撑;第二关是手指力量与动作的均衡;第三关是手指间灵活转换用力,实现快速跑动;第四关是手指多样化的触键与音色变化;第五关是把握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对于这些关口,我们要明白,自觉地一个一个闯过去,才能走向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若是有意无意地混过去,学生的学琴进度就会受到阻碍,也就走不到一个专业化的路子中,达不到具有说服力的专业化演奏水平。”④但昭义认为,基础钢琴教育思路中还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新观念,即:“钢琴演奏基础不仅包括手指、技巧,也包括音乐知识范畴和艺术表现在内的音乐素养。概括地讲,这个基础包括钢琴演奏艺术领域所涉及的一切技术和艺术的基本要素。”⑤学琴者在钢琴演奏的音乐素养训练中,其一是音乐感觉,我们通常表述为音乐的感受程度与敏感程度,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和理解力,用心去感受音乐情感与意境的变化起伏;其二是音乐表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于音乐本身的感受与理解的能力,二是对所感受到的音乐的表达能力。但昭义曾说,抓住音乐特性就抓住了音乐的实质。抓住音乐特性就是表现音乐的关键要素。艺术表演是技巧与情感的融合,是技术上的精确配合情感上的充沛,才能迸发出艺术上的奇妙的化学反应。当问到但昭义有什么可借鉴的钢琴教学经验时,他精炼地总结了三条,“第一条,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第二条,认真思考研究,实践总结;第三条,要认真努力,不惜付出。”⑥或者从另一角度上来讲,首先,音乐是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的,它是一种追求,一种热爱,还是一种敬业;然后,要选好种子,精心耕耘,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结语

实事求是,是解决思想和理念极其重要的方法。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事物;求,是探索、研究;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揭露钢琴艺术中的规律,并以此去运用到钢琴指导和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客观差异,如智力、生理、心理、个性、情感等方面,但昭义在钢琴教学中因材施教,运用很强的针对性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手段,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释放潜在的能量,逐步实现各自的既定目标。对于钢琴教学来说,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道路,从入门到非常复杂的弹奏技巧的艰苦训练,还有对于不同时期,不可胜数的经典文献的掌控。培养一位钢琴家需数十年的时间,它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实践和积累。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演奏的方法、技巧,而且还要对变化发展的钢琴艺术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

作者:李静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注释:

①谢长庆:《我的钢琴梦———名师录》,《音乐周报》,2001年第9期。

②④茅青:《茅青释疑但昭义钢琴教学秘诀》,北京:书艺出版社,2005。

③梁全炳,姚曼华:《第十四界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刻上了中国的印记》,《钢琴艺术》,2001年第1期。

⑤《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基础篇,序言。

⑥鲍蕙荞:《学习、思考+认真努力———著名教授但昭义访谈录》,《钢琴艺术》,2001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茅青.茅青释疑但昭义钢琴教学秘诀[M].北京:书艺出版社,2005.

[2]鲍蕙荞.学习、思考+认真努力———著名教授但昭义访谈录[J].钢琴艺术,2001,(01).

[3]胡扬吉.成功启示录———兼析“但昭义现象”[J].钢琴艺术,2002,(01).

[4]魏廷格.李云迪“向祖国汇报”音乐会听后随笔[J].钢琴艺术,2001,(01).

[5]梁全炳,姚曼华.第十四界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刻上了中国的印记[J].钢琴艺术,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