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琴教学儿童和声思维方式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中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钢琴老师却很少将和声分析代入到钢琴课堂中,使学生过于看重演奏技巧而忽略其他,没有形成正确的和声思维,最终造成对音乐无法完全理解的结局。本文试图通过如何让儿童在钢琴课程中学习和声分析,来引起钢琴教师对于这方面的重视,丰富钢琴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明白音乐的内在魅力,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演绎钢琴曲。
【关键词】
和声分析;钢琴教学;和声思维;听觉体验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学习各类乐器特别是钢琴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对于“音乐”是什么已经有太多的文章和题材讨论,但是终其一点,音乐是要通过听觉来感受的,弹出的钢琴曲亦是如此。比较遗憾的是,通过笔者对社会钢琴教学的调查和了解,很多钢琴教师比较重视的是学生的技术水平,同时将演奏出的音乐“好不好听”归依于学生的弹奏技术,重视谱面标记的演奏法和各种记号,而往往不太重视钢琴曲本身的和声进行所带来的听觉体验,也从未在这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感受。这样的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儿童对于钢琴曲的理解就仅仅停留在识谱和演奏技术上,难以对音乐形成调式、和声上的思维习惯,难以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曲目难度的加深,和声思维的缺失必将严重制约学生音乐素养及演奏水平的提高。对于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和声思维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方法,现提出以供讨论研究。
一、对钢琴曲进行和声分析
音乐理论学习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儿童钢琴教学这个领域,却显得力度不够。多数钢琴老师只教授学生最基本的乐理,即演奏钢琴必须要用到的各种谱号和记号,而对于其他的就不闻不问了。更是少有教师将和声的概念和理论在钢琴课里提出来。实际上,儿童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非常强,在7到10岁这个阶段,完全可以教授其简单的和声理论,让其对于和声有个最基础的认识。如在巴斯蒂安钢琴教材中,从第三册开始就有“主要和弦”的练习,而所谓的主要和弦就是正三和弦。教师可以在儿童练习和弦的时候,提出正三和弦、副三和弦的概念,并在每一节课中花5到10分钟讲解和弦的知识,进行阶段性学习。比如,首先教会学生和弦的级数,在学习每条练习曲或是乐曲时,分析出谱例中的和弦,让学生说出和弦级数。这对于小学2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难做到。谱例以巴斯蒂安、汤普森以及车尔尼599等教材最佳,也可以通过和弦简单的乐曲来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出所用和弦,还要让他观察同一个和弦的不同排列、组合的形态。到后面的阶段,当乐曲中每出现一个新的和弦时,要及时对学生讲解它的意义、以及出现的目的等等。和声分析这个环节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分析曲谱的习惯,明白自己弹的每一个和弦是什么,并慢慢了解和弦进行的规律,形成和声思维的完整体系,这对他今后的技术和审美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和意义。
二、对和弦音响进行聆听辨别
对和弦音响进行聆听以及分辨实际上是视唱练耳课程中的一项内容。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这一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地带,但这其实是钢琴教学特别是儿童钢琴教学中非常需要重视的内容。因为钢琴曲的情感表达,除了速度、力度等外在的表达方式,还有和声形成的音响效果,或明亮有力,或舒缓安静,或紧张激烈,或神秘诡异。音乐终究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从小培养儿童在钢琴学习中聆听和弦形成的音响效果,来体会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才是让他真正了解音乐内涵,从而更深刻、完美的演绎乐曲的终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6岁以上儿童学琴半年以上,就对于音乐有着非常强烈的感知能力了。教师可以在其弹奏乐曲的时候进行指导,首先让他分辨大小三和弦的音响,明白“亮”与“暗”的色彩对比,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大小和弦交替的乐曲或练习曲来让学生学习,在弹奏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对和弦色彩改变的心理感受,同时分析不同色彩的和弦对乐曲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表达了什么情绪。当学生能够完全分辨大小三和弦的色彩时,再学习有增减三和弦的乐曲,进行针对性训练,随着乐曲难度的增加,和弦也越来越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记住每一种和弦的效果,从而更能从内在上去体会音乐本身带来的情绪和感受,而不是仅仅依靠谱面的记号标记去对音乐进行片面的理解体会。
三、替换原有和弦进行音响对比
当学生已经做到了前面两点,并且对和声理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乐曲的和弦进行替换,来感受前后不同的音响效果对乐曲的影响,并进行对比。这一点相对于前面两点难度更大,做到这点有几个必要条件,如果能够达到即可尝试,有一项无法达到都可以不进行这一课题。一是学生必须对和弦有初步认识,知道和弦的功能,音响等等,这点是低龄儿童无法达到的,应该选择年龄在8岁以上,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接触理论知识至少一年后的儿童进行该项目。二是教师必须对作曲技术理论较为熟悉,给出的替换和弦要符合和声进行的规律,如选择同功能组的和弦来进行替换,而不是随意去替换一个和弦,那样并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也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盲目。这一点实际上也对钢琴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部分老师平时观念就是轻理论,重技术,对于和声思维这一块可能自己都不甚了解。但是想要完整、完美的演绎一首钢琴作品,除了在技术上要达到要求,演奏者必须全方位的了解该作品的创作年代,背景,曲式结构,和声结构等等要素,才能真正的融入到作品里。因此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要改变学琴的观念,并加强和声思维训练以及普及理论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综上所述,将培养和声思维这个课题代入儿童的钢琴课中,其最终目的是训练儿童对钢琴曲的感知能力,同时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加深对音乐本身的了解。其实在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中,钢琴技术与音乐理论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我国因为面向大众的钢琴教学起步比较晚,九十年代后期钢琴才在社会上慢慢普及起来,早期的钢琴教学大部分都是处于一边探索一边教学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有着遗漏和缺失。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师意识到了音乐理论特别是和声思维对于理解音乐的重要性,并逐渐代入到教学中。只有全方位的系统学习音乐,而不是只重视钢琴技术的练习,才能让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乐感和素养,为其今后的音乐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曾格男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