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音乐教学与钢琴教学应用(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师音乐钢琴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强。微课在一些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取得不少成绩,同样可以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与学中进行应用(本文以钢琴教学为例),改变面对面教学的单一模式,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根据钢琴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设定具体内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真正让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效结合。
【关键词】
微课教学;高师院校;钢琴;兴趣;能力
当今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也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所以近年来各种“微”事物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等。所以微课也在很多领域上成为了一种趋势,但在如今大学并未完全盛行,特别是音乐学院。而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领域内,师范院校应明确钢琴教学的针对性和目标性,若能把微课正确运用,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较于那些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范围、设计等方面,微课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和方法还是有所区别的。首先,在微课本身的定义上,它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10分钟内就某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以达到形式上“微”,内容上“精”,甚至效果上“妙”。所以,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其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纵看语数英和数理化的微课教学设计,其所面向的人群太广,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甚至大学的所有学年段,涵盖内容过于多样、繁杂,特别是数理化这种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即模块式的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所以微课在这一类学科的应用上,不仅对于操作者还是学习者,都有难度,且优势不太大。钢琴教学,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其他的学科。高师钢琴教学在高师音乐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师资及基础音乐人才所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而在高等师范院校中,面对面一对一的钢琴教学存在的很多限制性。而且钢琴作为音乐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那些非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他们更加需要微课教学的辅助。
二、传统钢琴教学现状及劣势
在如今高等院校的钢琴学习领域,钢琴课主要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把学习人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学习者,也就是其他乐器专业的学生,即非钢琴专业人群。另一类是钢琴专业的学生。第一类的非专业人群,作为初级学者的他们主要学习钢琴的基本技巧和一定曲目的练习,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要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即可。所以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上,包含钢琴的八大基本技术问题,均匀跑动技巧、八度技巧、双音技巧、手指的独立技巧等。学校的学生多,可教师却是有限的,所以每个人被分配到的上课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时间就是学生的自主练琴的学习时间。学生对钢琴的感觉和领悟性都不会相同,有的领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在没能正确掌握好基本功的情况下练琴的时候会感到吃力。大学老师的时间也不会像高中时期那样长期在校坐班,所以就无法满足有些想去学想去问的学生。基本技术未能掌握好就会影响练琴的效率,练琴的效率即会导致会课效果不好,那新的知识和技术也必定受到影响,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也将受到打压,从而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传统授课方式,在时间地点存在限制,而导致双方的时间难以契合,影响教学进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钢琴专业的这一类的学生,在基本功要点掌握后,除了每天大量进行练习基本功,重点还有对钢琴作品风格的理解,这些音乐修养是一名专业琴者表演弹奏的灵魂,老师只能在上课过程中稍作指点及示范,这么大密度的课程容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面面俱到。钢琴教学模式很难改变的一点在于一名老师对应一名学生,因为不是集体性教学,所以学生和学生之间缺少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之说。再者,钢琴专业的学生也会缺少与名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三、微课教学预想及优势
当然,传统的钢琴教学是不可取代的模式,如果能增加一定质量的微课教学加以辅助,其力量不可小觑。面向高师院校的专业学生,利用微课“微”的特点,紧紧围绕着某个钢琴基本技术、基本功进行视频教学示范,比如这节课程专门讲手指独立性,就针对性设计如何练习高抬指的内容,配合一定的辅助教材。教师们录制好教学视频后并进行在线资源共享,使广大的学生自主选择观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情况进行在线学习,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符合网络时代学习者的注意力模式。试想一下,在主动地意愿驱使下去学习,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微课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学习,具体表现为“面对面教学+在线教学”。这特别是对非钢琴专业学生群体来说,一方面,学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先进行“在线学习”,作为课前预习,再回到面对面授课中的时候,可以对一些不清楚的内容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同样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如果课下自主练习的时候还会存在疑问,往往会遗漏一些练习要点,影响下一次的会课质量。在微课中,可以看视频里的老师示范,温固那些技术要点,对技术的要求自然就更清晰了。高效地完成课后练习,提高上课时的效率。钢琴演奏,对于专业的学生不仅技术上有要求,更重要的是音乐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钢琴专业的学生在大量的技术练习之余,更应该重视的是对曲子风格的理解及把握,他们需要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钢琴曲的练习。因此除了针对钢琴基本功的微课内容设计,还要有一些著名钢琴曲的背景内容、风格的讲析,类似于曲目欣赏及鉴赏。在钢琴教育领域,不同的老师一定有自己擅长的风格领域,让名师进行讲解,学生在练曲子的时候会自然挖掘隐藏在潜意识里的知识经验,从而充分调动和扩散大脑思维,激发出表现的欲望及创新能力,学生在对音乐理解后演奏起来更会游刃有余,所以其他乐器也是大同小异的。这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实,微课在钢琴教学上的优势,不仅是针对学生观看学习,它除了可以记录教师教学的过程,也可以对学生的演奏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也可以录制相对应的练习及演奏视频,再进行在线共享,让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能让教师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了彼此的互动和交流。而且学生在录制时候演奏的状态和上台表演的状态是差不多的,这一点更好的利用微课增加学生们自我展现,自我锻炼的机会,同样可以激励学生精益求精。
综上所述,微课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不仅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音乐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感知能力,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也真正做到能让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而且其形式打破传统授课模式,打破空间束缚,让更多专业学生参与学习中。如果能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好“微课”技术并推广开来,微课也不仅仅只是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辅助形式,也将通过媒介向大众去传播高雅音乐,传播艺术,传播美。
作者:李心仪 单位: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戴丽霞.微课在高师和声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5(27).
[2]张霞.现代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15(3).
[3]卢婷婷.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
第二篇:钢琴教学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
【摘要】
音乐因其情感的表达能够引起人类的共鸣而被誉为世界通用的语言。钢琴,作为乐器之王,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本文将就此进行浅析。
【关键词】
钢琴教学;表演力;演奏
正所谓“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唯乐不可以伪。”音乐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释放和交流。钢琴演奏中,情感的表达是其音乐表现的重要方式,然而,因为钢琴的技能性,导致教师和学生“技巧至上”,忽视了情感的表达。“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常见的是对内容,即音乐本身不够重视,而把注意力放在‘技术’方面。”这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外国钢琴家对我国现阶段音乐院校的学生大多存在着这样一种评价:有很好的技术训练,但音乐表现和处理不够深刻、细腻。音乐表现能力与演奏者个人的音乐天赋有关,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努力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刻苦练习、不断积累知识与研究理论,音乐天赋才能得到启迪和发展。可以说,自然的演奏才是最完美的演奏。音乐表现完全受音乐本身的情绪和语气支配。它的起伏轻重缓急,要合乎情理的需要,是可以表达、歌唱的,因此也是非常自然的。要想把一首乐曲演奏好,必须使它完完全全地变为自己的心声。最完美的演奏就是“自然”二字,那种装腔作势的演奏会使人厌恶、反感,那些不必要的与乐曲无关的,不自然的表现是绝对要不得的。所以,我们应当了解与音乐表现有关的诸要素,并在日常练习中不断去寻找解决和加强音乐表现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教师教学中更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一、与音乐表现有关的要素
(一)乐句与呼吸
乐句,顾名思义,音乐的句子,如我们说话一样,有着各种停顿和抑扬顿挫,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注意乐句中出现的连线和跳音,学会感觉和分析乐句。在处理在处理乐句时,要注意句头、句尾及乐句的高点。一般来说,乐句的句头要清楚,让人明确地听到乐句的开始。尤其要做到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呼吸,这里的呼吸通过手腕的提起和下落来表现的。布局与安排。乐句和乐句之间的进行,各个乐段之间的变化与发展,要有一个整体的布局和安排。不能每个乐句或每个乐段都在同一个感情高度上,所以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去体会并把它们表现出来。
(二)复调与声部
复调与多声部也是钢琴弹奏中的难点,所以复调感觉和复调弹奏能力的训练也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明确地搞清声部,并把它们尽量各自独立并清晰的表现出来。例如陈铭志的《子弟兵与老百姓》,这首曲子从开头就充满了复调性。两只手完全地各自独立的乐句和声部,完全像在轮唱一般,我一句,你一句,我呼你应。这首曲子的复调写作,非常贴近地表达了老百姓与子弟兵如一家人,水乳交融般的鱼水关系。由于双手的互相独立又互相配合,使得乐曲的气氛积极热烈。弹奏这首乐曲一定要分手把每只手练好,合在一起才能双手相辅相成。
(三)和声与调性
以和声来说,和协的和弦比较平和或明亮、堂皇一些。不和协的和弦则比较尖锐、紧张度较大,需要解决到较和协的和弦上去,不稳定的和弦也要解决到稳定的和弦上去。
二、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一)培养学生自我聆听的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聆听,养成音乐的“耳朵”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我聆听的能力。首先,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去听音,分辨每一个音符。演奏者需要分辨出,自己多演奏出的音乐和感觉是否符合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和内容。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乐感都不尽相同,导致钢琴弹奏表现力的不同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聆听不同演奏家对相同乐曲的演奏,感受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特有的音乐表现力。
(二)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音乐的能力
每首乐曲都有着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虽然我们无法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所产生的情感。但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尽量地去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学习钢琴时,教师一定要培养起学生主动理解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主要涉及的方面有,作品所处的时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以及乐曲的形式、结构、音乐语言、创作手法、艺术特点等。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对乐曲的自主学习和了解后,才能做到理性的分析,上升到一定的情感高度,感同身受地去再现乐曲,演奏时,在作者原有的情感的基础上再加入表演者自己的情感。这样会更吸引观众并将他们带到当时作者的内心世界且还会对乐曲产生一种新的感觉。
(三)培养学生在速度、力量、触键技巧方面进行二度创作
良好的演奏技巧演奏的过程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好一部钢琴作品除了要做到音准、音色、触键感、身体韵律和乐谱基本弹熟,情感基本把握等外,钢琴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情感,段落等仔细分析。速度大致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类。钢琴曲弹奏的速度和钢琴曲所表达的内容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开心,激动,愉悦的表情,活泼的情绪与快速相匹配;田园风格,抒情则需要与中速度相匹配;赞美,挽歌,痛苦的回忆就需要和缓慢的速度配合。“触键”是钢琴表演者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演奏者弹奏的力度以及弹奏出的琴声是否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都由此决定。在触键方面,胡梅尔以为表演者必需能够表现出多变的层次,他在书中写道:“要达到一种正确而优美的演奏风格,演奏者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手指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它们应该能够有一切可能触键层次”。他还说道:“要获得必要的敏捷、平稳、毫无疑问在演奏中我们必须避免任何激烈的肘部动作、肌肉的运动决不能超过手部所要求的自由而平稳的姿势,动作的迅速只在于手指关节轻巧而自如的运动,并且不能抬的离键过高。力度与触键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贝多芬并没有接受到太多的正式训练,因此,他不在演奏钢琴上受任何束缚。他直接按照感觉演奏,为了实现他的自我要求,他会加强对于键盘强度。而李斯特也继承了他演奏的方式,继续扩大钢琴力度的范围以及进一步发挥钢琴交响性的特点。同时也注意到他的手指手势经常几乎是平的,他似乎在爱抚的琴键,在斜向轻轻触摸着它们,而不是直推下来”。因此,把握好速度、力度、触键对于演奏者再现表现力尤为重要。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钢琴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走上舞台,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通过演奏表现给大家,因此,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学习钢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发生,比如乐曲弹得不熟或对乐曲中的技术难点还没克服,这样在演奏中就会产生差错,出现错误后又会引起精神的紧张和恐惧,之后便影响演奏的效果。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演奏者就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集中注意力反复的练习。只有把乐曲弹得越熟就越有把握,演奏中才能充满信心地弹得很好。想要集中注意力的话,就要懂得怎样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抵御外界的干扰,不断磨合自己的意志能力。因此,加强演奏者意志力的锻炼是必要的。其次,树立坚强的自信心。通过自我暗示转换为一种自我的肯定,逐步地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克服焦躁的情绪,逐渐克服心理紧张的情绪,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进行演奏。再次,演出前的充分准备。熟练的技能技巧和流动自由的演奏是表现作品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减少心理压力的基本保证。演奏者对作品先有个很深刻的认识,有个整体的概念,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音符,真正扎实地掌握。有许多演奏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练习中经常出错的地方,在上台演奏时也是最容易失误的地方,这样就会引起心理紧张。所以演奏者要充分的认识作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避免演奏中错误和意外的发生。
总之,演奏者要想将自己的技能和才华展示给观众,就必须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调节,要把握好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各种演奏表演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克服钢琴演奏中紧张胆怯心理。其实无论是在生活、工作、以及各种人际交往中,良好的心态可以让自己有信心,对生活也会充满希望,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关键的。综上所述,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钢琴谱上简单的音符,更应该教会学生的是演奏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就需要在如何培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去表现音乐,可以采取解说、比喻、示范、鼓动等各种手段,循循善诱,从思想、情绪、趣味、艺术等各方面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进而实现完美的音乐表现。
作者:林代鑫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漪.钢琴表演的二度创作[M].音乐探索,2014.
[2]曹悦.浅谈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M].大众文艺,2011.
第三篇:高等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方法创新思考
【摘要】
随着时展以及社会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转变做着不懈的努力。21世纪我国教育领域开始提倡创新型素质教育,人们对于现有的高等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体系进行了审视与研究,提出了创新体型构建的必要性,以及素质钢琴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希望以此能够对当代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钢琴教学方法;素质教育;创新;构建;思考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极好的情感抒发及表达的媒介。未来的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钢琴作为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专项学科,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所以应该对其教学方法提出创新性体系的构建及思考。
一、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钢琴演奏本身就具有一定创新性,这门课程的教育能够在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虽然钢琴演奏都是建立在谱子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在演奏过程中仍需要演奏者加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及情感,实现对乐曲的二次创作,以此丰富演奏的内容来达到最佳演奏效果。任何一种艺术的创作都需要一个演奏者润色加工的过程,离不开演奏中自身的感悟,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作品也不尽相同。因此,构建具有创新性的钢琴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
二、对钢琴教学方法创新性进行思考
钢琴教学方法创新体型的构建主要是为了培养适用于现代社会所需的钢琴教育专业型人才。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学方法也逐渐改变及丰富,在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之下,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比较稳定、系统化的教学方法。明确钢琴教学的目的是构建教学方法创新体型的首要着手点,钢琴教学过程也要分清主次,不能一刀切,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这些教学内容的使用范围,使学生学到的内容不仅仅适用于钢琴演奏也能应用于生活之中。其次,钢琴教学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内容相关联的,要能够充分应用其他辅助学科的指导思想及教学理念,多管齐下锻炼学生在钢琴演奏方面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若提升,就能够更好的将音乐与生活情感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创造的美,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于钢琴教学方法创新体型的构建首先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变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造性的压制,将创新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学方法创新体型的构建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三、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方法
钢琴教学方法创新体型构建的过程必须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应充分考虑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理念来转化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实践,最终才能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一)重视钢琴教学的传授性及启发性
所谓的传授性主要就是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为钢琴演奏的技术方面打基础。但是音乐有意境的存在,需要启发性,因此,在教学方法创新体型的构建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稳扎稳打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创新的思维,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音乐设计的重要性
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讲究统一性,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无法得到激发。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加入音乐设计,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情感,在原有音乐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重新构思乐谱,对音乐进行设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构建属于自己的表演方法和知识体系,形成一种有着创新和逻辑性的新的钢琴教学方法。
(三)关于钢琴教学模式
启发式的钢琴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一定程度的钢琴专业知识,而且能更加深入的传授给学生系统性、专业性的其他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了解这门专业性极强学科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关技巧的学习,更好地表现音乐的魅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的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钢琴学习的潜能,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只有引导式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自我想象力。创新的钢琴教学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他们的授课方法,通常而言,钢琴的教学应该从视奏,基础,听觉,技术,练习曲,乐曲等方面抓起,初级最重要的是视奏和断奏,再往上一点就是连奏,基本按照“站,走,跑,跳,飞”五步走。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对领悟能力超群、演奏技巧较为成熟的学生可以进行拔高训练,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反之则不能操之过急。在同学们对所演奏的钢琴曲目的基本技巧熟练掌握之后,开始进行听音训练,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会旋律、音色、音准,从而进行流畅演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造学生独特的表演特色,与众不同且独具匠心。这一点需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共同来完成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即兴演奏为例,学生通过这个表演来提升自己的临场反映和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创造性,学生也得到一个锻炼和提升的舞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鼓励和肯定,能够使学生充分享受演奏和创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表演和策划能力。
(四)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钢琴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使用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学生们喜爱的方式,感兴趣的活动来丰富教学方法。根据情境组织学生小组课、即兴演奏,进行相互的交流和评价,找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取长补短,一同进步和提高,老师可以从旁进行分析和引导,提升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必须要对钢琴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体型的构建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钢琴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人们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三严三实”重要论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在人、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自身在加强党性修养学习的同时,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自,严于用权,脚踏实地的教书育人,多去钻研业务,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丁姗姗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冯菲.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4,12:228.
[2]林俊.关于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7:117-118.
[3].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3,17:170.
[4]高雅晗.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3,11:80.
[5]任晓琳.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J].大舞台,2014,01:201-202.
[6]熊梅梅.试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和若干思考[J].艺术研究,2014,01:128-129.
第四篇:高校钢琴教学与音乐审美教育
【摘要】
在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过分看重学生演奏技巧和演奏技能方面的教学,而对于学生审美素质、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方面的教学则是相对落后,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特征。对此,在分析高校钢琴教学音乐审美教育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就高校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钢琴教育;钢琴教学;审美教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已经成为高校音乐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美育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在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在完成基本的演奏技巧、演奏技能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意识的渗透音乐审美教育,提高美育教育在钢琴课教学中的授课地位,在钢琴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对此,音乐教师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在钢琴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钢琴鉴赏和艺术体验的空间,并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从而实现高校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钢琴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审美,主要来源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钢琴音乐、创作钢琴音乐、传播钢琴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联想、想象、理解、创造美的能力[1]。钢琴艺术中的音乐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高校音乐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不断积累音乐审美经验。
(一)感受力
钢琴艺术的音乐内涵和情感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要想真正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音乐魅力,就必须综合运用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和听觉神经系统对钢琴作品的音响、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调式等艺术特征进行全方位的感受,必要时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个人想象力,多开展音乐体验活动[2]。因此,在高校钢琴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钢琴艺术的感受和体验,这是学生获得审美情感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表现力
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王”,主要是得益于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钢琴艺术的灵魂所在。因此,高校钢琴教学的实践中,音乐教师在保证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准确理解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将内心对钢琴艺术的感知与形象,通过恰当的钢琴演奏形式、方法和技巧进行展现,准确表达出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所以说,学生钢琴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是渗透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必经阶段。
(三)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高校音乐教师在钢琴教学的实践中,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从而让学生能够遵循钢琴艺术创造的客观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此外,高校钢琴教学的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到体现在鉴赏力、想象力、协作力等一些细小环节,这样学生才能对钢琴作品以及演奏有一个整体上的理解和把控,实现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培养。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钢琴美育教育的新理念
随着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已经不仅仅满足基本的演奏技能教学,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美育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培养,以便实现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钢琴教学,必须实现教育理念上的积极创新,即增加音乐审美教育的力度,树立钢琴美育教育的新理念。尤其是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能够把钢琴教学与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以审美教育为主的钢琴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提高钢琴审美教育在各项教学中的地位,在各个钢琴教学环节实现音乐美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优化钢琴教学内容设置
高校传统钢琴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是面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而设置的,所以要想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钢琴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多设置一些审美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这是高校开展审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基于高校当前现有钢琴课程的配置情况来看,需要增加审美教育的授课课时。配奏课的拓展和集体课的增设将会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形成有效的促进,也是高校加强钢琴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3]。高校钢琴音乐课程的设置,在学生的前两学年主要是进行钢琴演奏技巧方面的教学与训练,钢琴音乐审美教育的课程内容则是很少涉及,而到了大三、大四学年,学生又会面临实习、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所以配奏课程的教学往往不够系统,并没有真正纳入到高校钢琴日常课程体系当中,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知识的系统积累和审美能力的升华。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将数码钢琴集体课纳入到钢琴教学的课程体系当中,这样可以有效弥补钢琴小课堂的一些弊端,有效拓展学生的钢琴学习视野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演奏更具适应性和表现力。同时,在钢琴基础课程的设置上,高校不可忽视钢琴史等基础内容的教学,只有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钢琴艺术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以及一些经典曲目,才能系统培养学生的钢琴审美素质,也加强了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和处理能力,进而更好的实现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目标。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在钢琴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丰富学生内心对钢琴艺术的情感体验,并最终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所以说,高校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多安排一些设疑、体验、导思、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在钢琴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关键。具体而言,高校的钢琴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一些重点、难点和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安排体验与审美任务,要让学生敢于针对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项目,消除对钢琴艺术的陌生感和畏难心理,做到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可以在钢琴课堂针对某一经典曲目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全面的感知钢琴艺术的神韵和魅力,全身心的参与到钢琴艺术的审美和鉴赏活动中来,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思维火花和审美潜力,实现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钢琴审美氛围
高校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渗透,需要钢琴教师营造出良好的钢琴教学氛围,优化钢琴教学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审美情趣。但在传统的钢琴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教师仿佛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被动审美的位置,很少有主动体验、主动感知的空间,从而限制了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有效培养与提高。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在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时,不能老是局限于原有的钢琴教学形式,要重视钢琴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创新,积极创设和民主、平等、和谐的钢琴审美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钢琴审美情趣和审美潜能,并在音乐审美过程中积极融入个人情感,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审美素养循序渐进的提升。例如,对于钢琴中的音符、旋律、节奏、表演技巧等基础审美环节,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我、表达自我,高校音乐教师只需要进行科学引导即可,以便实现学生音乐审美素质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高校音乐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钢琴表演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钢琴学习的思维空间和审美境界,让学生边实践、边感知、边提升。如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高校教师就可以组织班级内的学生组建钢琴演出团队,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热情和审美情感,“学以致用”的教学形式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实现学生钢琴表演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协调化发展。
(五)提升音乐教师的美育修养
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提升,音乐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者和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促成者,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要增强自身音乐审美教育的责任感,在钢琴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育修养,这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一方面,高校的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钢琴艺术的欣赏水平,把欣赏一件好的钢琴音乐作品当成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同时要学会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感受钢琴艺术的音乐美,从而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对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进行引导[4]。另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要学会按审美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智慧和情感紧密相联,互相促进,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好与特点,选择合适的美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讲求审美教学艺术,让各个学生在钢琴音乐美的体验和感悟中都能实现审美素质的不断提升。
三、结语
总之,高校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钢琴艺术的表现力,这就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在钢琴教学的实践中要积极融入和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将钢琴审美素质教育惠及到每位学生。但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时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的音乐教师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只有提高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钢琴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创新,激发出学生在钢琴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钢琴艺术的鉴赏与体验活动中来,实现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不断发展。
作者:郑斌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2]章晓丰.声与乐的珠联璧合——论钢琴教学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17).
[3]金克华.试析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J].群文天地,2012(16).
[4]林薇薇.刍议如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北方音乐,2013(06).
第五篇:音乐理论与钢琴教学结合研究
【摘要】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发儿童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钢琴教学与音乐理论相结合的优势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出音乐教学的创新型教学方式。
【关键词】
音乐理论;钢琴教学;创新教育
前言
音乐教学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弹奏技巧。不管是哪种教学,对于在开发孩子智力的过程中都是一种愉快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智力的开发,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弹奏。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撑,孩子们很容易变成演奏“匠人”,只会弹而不知为何这样弹,这对音乐理论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理论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音乐理论教学与钢琴教学
(一)音乐教育及音乐理论的含义
(1)音乐教育的内涵
音乐教育从广义上来看,主要是依据社会的要求来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音乐教育,通过影响人们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来增加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方面。其教学的内容较多,主要有理论教学、技巧教学、钢琴教学、心理学等方面[2]。
(2)音乐理论的内涵及特征
音乐理论课程是音乐教学的入门基础性学科,蕴含了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复调、曲式、和声等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其中音乐的基本乐理是学好音乐的首要条件,也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包括五线谱、半音阶、乐音体系等方面。而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它既富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具有更加引人入胜的实践知识,它是把乐理和音乐教学相连接起来的桥梁。
(二)音乐理论教学与钢琴教学结合的优势
(1)音乐理论和钢琴可以互补
钢琴教育是一种内容丰富、情感充沛的教学科目,包含了音乐的各方面知识,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要想有精进的钢琴艺术造诣,不仅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要极高的音乐素养来支撑,如果知识技巧纯熟、指法精炼,这样就充满了很强的匠人气息,只能称之为匠人。相反地,如果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就具备了作为优秀的钢琴家的潜质——音乐素养,即使没有很好地技巧,也能让听众感受到从音乐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例如五线谱、和弦、调在钢琴中的应用。其中和弦的应用来源可以追溯到巴赫时代下的巴洛克时期,经历了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形成了从复调进化到了主调的音乐时期。和弦的种类也经历了沧桑,从最基本的三和弦到七和弦、九和弦甚至是不协调的和弦。而在钢琴教学中,右手是在旋律位置,左手是配合右手给出相应的和弦,从而使得乐曲显得更加的饱满和有情感。如果学生对于和弦的认识不深刻或者直接忽略了和弦,那么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就显得困难重重了。
(2)音乐理论和钢琴教学的结合是时代要求
现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老师的教学就会有更高的要求。音乐是情感和现实相结合,是由深有体会的音乐人弹奏出来的,用钢琴来对他们进行教学,音乐理论与钢琴的结合,更是为此提供了契机,能让听者感受到他们情感的宣泄,从而达到情感的契合,推进教学创新的发展[3]。
二、钢琴教学与音乐理论教学课程的创新
从哲学理论来看,“任何的创新活动都是相对的,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4]。钢琴演奏和教学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注重理论教学和技巧教学,能够在其传授技巧和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发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正是符合创新教学方式的要求。
(一)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孩子学习知识的第一个具有系统、全面而富有科学知识的老师,如果不能因势利导,这样会造成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对于《贝多芬前奏曲》的教学,不仅仅是要在技法上略高一筹,而在理论背景的教学,也要丰富多彩。在指法的教授前,要全面地介绍曲子的背景、风格、艺术价值等等,通过情境的设计,再配以音乐,起着还原历史背景的作用,让孩子们理解更深层,从内容上深刻理解,才能更加顺利地学习好指法技巧[3]。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
目前我国的钢琴教学,主要是针对指法技能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容易培养出“手指运动家”,相比于钢琴爱好者都差很大一截,更遑论钢琴家了。因此,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加教学内容,如音乐理论、时代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全面催发学生的音乐细胞生长,培养音乐素养,让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艺术气息,从而进一步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情操。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情境教学内容,如音乐剧、话剧等活动的开展,通过模拟曲目的时代背景,模仿音乐大师们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而让学生们更能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钢琴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拓宽知识面教学等方式,来促进技巧、理论和情感的融合,从而升华音乐的艺术气息。钢琴的理论和技巧的创新型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顺应顺向迁移的作用,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使其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作者:乔全龙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万莹.论音乐理论教育与钢琴教学的结合.[J].黄河之声.2012(4).
[2]凌俐,吴晓娜.试论钢琴教育的创新教育.[J].音乐探索.2009(2).
[3]蒋琴.试论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和师生互动.[J].教育艺术.2013(10).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第六篇: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培养
【摘要】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应该具备其该有综合技能。探析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为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
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培养方法
一、引言
钢琴教学作为我国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之一,其在现实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1]。部分学校在执行钢琴的教学中都关注到了音乐技能教学,却忽略了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事实上,钢琴教学是需要去传达音乐的表现力的及钢琴演奏是需要去提高其内在的品格,达到演奏的内在需求。然而钢琴演奏传达表现力也是钢琴演奏的内在需求,这是需要作为培养内容的重中之重。所以,钢琴演奏需要从“音乐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础上还要注意提升其学生演奏能力,进而达到不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目的。
二、音乐表现力所囊括的内容
1、音乐感触力
所谓的“音乐感触能力”就是指对音乐的体会及感受,者在音乐表现力中是很重要的构成部分[2]。音乐表现力有一部分不得不承认是需要一定的天赋能力,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及“训练”。那么在进行音乐感触能力培养的时候,老师务必要注意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悟性”,在进行感情表达方面,音乐可能要比文字更加丰厚及生动,这是需要拥有一定的听觉能力的,这也是想要提升音乐感受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当然,学生不仅仅是要有听觉能力,并且还要将其中的音乐通过自己的体会去进行表达出来,这是需要通过技巧的反复训练及控制来完成的,另外,还要注意“心灵体验”和“巧妙技巧”的结合,达到良好的弹奏效率。音乐是要有一定的时间特性的,所以要学会去感受音乐中的“时间特性”,然后去提升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作品的时间范畴,领悟到作品的真实情感。
2、音乐想象力
音乐的想象能力是属于形象的“思维艺术”,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是不能缺少的,当然,“想象力”是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且这是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使得他们对钢琴的学习有一定的好奇心,进而慢慢达到培养他们想象力的目的。实际上,老师教学生在音乐表现力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教给学生多种表现方式,比如有“示范、比喻”等这些方法去加强学生的想象空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音乐想象力”在音乐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要有丰厚的音乐想象空间,还要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因为只有这样的合二为一,才可以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表现力的动力基础上,去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趣性。
三、提高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具体策略
1、增强学生演奏技能
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那么不管是在现实的钢琴教学中,还是在其他的乐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让学生对其基础演奏技能进行掌握。此外,学生要对基本的乐句要划分正确,比如文字语言上的标点符号等。其次,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进程中,要将不同的分句联合起来,达成一条“情感线”,最终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去感悟音乐的美。如果要想更好的理解音乐,就要不断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把控,因为“节奏”是维持音乐音乐音量的主要核心元素,而致使节奏掌握不正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况,第一,掌握不好其速度;第二是没有把持好其快慢的分寸,缺乏音乐的表达。
2、提升艺术实操能力
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加强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实践”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更具有可实操性。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龄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对于外界事物具有更高的接受能力。而精确的“读谱能力”是弹奏一首乐曲必须存在的一种要素,所以,首先老师要指导学生要重视“读谱”,铭记乐谱上每一个标记,指法也要准确,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要严格按照乐谱上的弹奏要求,做好指法练习。事实上,不管是在钢琴的音乐教学中还是在其他相关的音乐领域里面,都是要关注学生的艺术实操能力,需要重视在舞台表演方面能力,然后经过很多次自己的实操体验去提升其整体音乐素养。值得注意的是,老师需要鼓励学生要善于积极参加多元化的舞台表演,增加自己上台的机会,多多去加入“钢琴独奏”或“伴奏”的表演机会。只有经过多次去尝试这样的大型舞台表演,才可以去不断地积累舞台演奏经验,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在其演奏功底方面还是对于其心理素质锻炼方面,都是极其有帮助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挖掘学生对钢琴演奏的热情及兴趣,并且通过“科学、有度”的教学手段去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钢琴的练习。从中发现钢琴在音乐中所体现的独具一格的魅力所在,进而去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作者:王韵婷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致远,马昕娜,试论《声乐演唱中情感梳理和情感表现的完美结合》[J].北方音乐,2015,16.
[2]李磊.浅析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J].陕西教育(高教),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