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摘要]

同其它教学相比较,钢琴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不仅遵循了一般的科学规律,也迎合了钢琴教学本身特有的规律。伴随着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此,各高师院校应把握时机,立足于当前钢琴教学现状,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文章就新时期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

近年来,伴随我国高校扩招,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也在逐年增多,但是,这些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理论知识较薄弱,且钢琴基本功也不够扎实,对此,若仍然延续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则无法实现新时期对高师人才目标培养的要求。鉴于此,新时期高师院校应积极谈探索钢琴教学模式改革,围绕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改革钢琴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逐步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提高高师钢琴教学质量,实现高师钢琴教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展开层次化钢琴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伴随时展与高师扩招的开展,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师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需采取多样化授课形式,积极展开层次教学。当前教学存在多媒体大课、钢琴集体课与钢琴小组课、一对一授课等四种主要授课形式,而根据学生钢琴的程度不同,又可将学生分成以下三个层次:A层,钢琴弹得较好;B层,钢琴弹得属于中等程度;C层,钢琴弹得较差,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就应采取不同教学形式[1]。首先,对于A层学生,主要以“一对一授课”为主,在教学进度、方式与选材等方面尽量与专业钢琴教学靠近,也就是说,即使该层次学生今后不从事专业钢琴演奏,也能成为一个专业的钢琴教师,以此来充实钢琴教师队伍;其次,对于B层学生,人数相对来说较多,而且这些学生虽具备了一定钢琴理论知识与技能,但是问题也相对较多,故可采取“小组课”与“多媒体大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势,对学生存在的诸如学习心态、演奏形态不到位等共性问题,在“大组课”中解决,而对一些演奏技巧性问题,则在“小课”中解决,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师资,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钢琴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最后,对于C层学生,因其起步较慢,又缺乏稳定性,故极易出现“急于求成”的心理,所以,对该层学生多采取“大组课”教学形式,并具体结合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选择适宜的教材和作品,一方面,借助“大组课”教学来让该层次学生初步了解钢琴音乐和弹奏技巧,统一认识钢琴的性能、发音原理与历史发展等,初步把握正确的弹奏姿势与奏法,并借助理论课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钢琴演奏法的历史发展、读谱的技巧、曲目的处理与指法的应用等知识,另一方面,又可借助这种教学形式来调动该层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尽快入门,提高进度[2]。同时,在“大课”教学中,往往只能解决一些共性问题,而对于一些个性问题无法顾及,这时,就可采取“课外辅导”的形式来解决,也就是定期定时的安排一位专业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且,教师也需走进学生琴房,检查其练琴情况,督促其勤于练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逐步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二、展开体验式钢琴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

对于音乐而言,体验是一种特殊的理解方式与学习方式,对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也应积极展开体验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钢琴技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革新教学内容。首先,在课堂选材方面,需尽量减少单纯的练习曲所占比例,而适当加入一些既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且有着丰富音乐变现力的乐曲,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与体验,而不是单纯的手指弹奏。同时,积极拓展钢琴乐曲的选材范围,适当增加一些我国的钢琴作品与20世纪现代钢琴作品,以此来培养高师生对中国音乐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深入把握20世纪钢琴音乐作品的变化。此外,适当补充一些不同题材与体裁的作品,加入一些交响乐和歌剧等改编曲目与四手联弹等作品,以此来丰富高师生的音乐视野,强化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丰富音乐体验;其次,在课堂上适当增加对乐曲作品背景与理论知识的介绍和分析。因为音乐作品体验,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对作者与背景知识的讲解,虽然这些理论知识无法取代体验,但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与想象音乐所要传达的内容,加之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内容,都是需要一定形式来表现的,若缺失了对作品曲式结构与和声织体的把握,弹奏出的作品也会缺乏音乐表现说服力[3];最后,增加“听”的内容,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如指导学生借助音像资料、音乐会等形式来说聆听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此来丰富自身的情绪体验。如舒曼的《第一次丧失》,表达的是一种失望、伤心与叹息的情感,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表达的一种恬静的安睡与亲切的期望之感等。第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在钢琴教学中,主要有说、唱、弹三种教学手段,也就是口头语言讲解、歌唱与示范演奏,三者相辅相成,为此,教师需灵活应用这三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体验音乐[4]。首先,在“说”方面,教师需注意说话的艺术,把握说的时机,尽量不要说一些结论性或解说性的话语,而更多地使用一些具有诱导性与启发性的话语,以此来唤醒学生的体验。如对莫扎特的《幻想曲》,其所想要表达的就是对情感的一种渴望,既想要得到却又怕失去的一种矛盾心理等,比较复杂,故在引导学生去体验作品音乐内涵的时候,需仔细把握其音乐情绪。笔者在讲解时,在语言上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描述一些人在情绪变化时的心理变化与感情变化,让学生出现“移情体验”,仿佛亲身经历,这样,学生也就比较好地把握住了作品的情感;其次,在“唱”方面,同器乐演奏相比,人声歌唱有着更为直接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往往能通过人声来表现,而歌唱也更容易让学生领会到作品的乐句与情感的起伏。但是,教师在唱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唱,以免学生在离开了教师歌唱后,就无法找到演奏的感觉了;最后,在“弹”方面,教师的示范演奏,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到音乐表现所需要的音,并在教师充满激情的示范中体验到更为强大、直接的艺术感染力,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学习。

三、展开微格式钢琴教学模式,提高钢琴教学效果

所谓“微格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是一种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培训师范生与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而该教学模式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在应用微格教学法进行钢琴教学之前,教师应把握《钢琴教学法》《音乐教育理论》等重要理论知识,并掌握微格教学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从而为微格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其次,教师需做好微格教学设计。如以《肖邦练习曲Op.10,No9》为例,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就需认真比较该曲目不同版本的乐谱,进而选择其中指法、踏板与力度等均标记比较合理的版本,有条件的也可将其制成电子乐谱,并明确作品重点难标记[5]。同时,详细分析该曲目,明确其技术训练目标与训练重难点,而且还可具体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最后,充分应用各种技能,展开微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该曲目技术难度较大,抒情性也比较强烈,故可采取“趣味式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开始时,教师就可采取作品示范演奏或视频、音频播放的形式,来让学生深刻感知肖邦的浪漫主义情怀,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继而对作品创作背景、风格等进行简要叙述,让学生对作品有基本了解。接着,在讲解到作品技术重难点的时候,就可采取针对性的“局部示范”形式来展开教学,如对于曲目中的第61小节,需要做到“十六分音符的五联音同左手的均衡十六分音符节奏的对位”,笔者就通过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的方法告知学生解决这个技术难点的方法,而对于“右手‘半连半跳’的旋律线同左手伴奏织体中若隐若现的音符声部”这个技术难点,则可采取“对比师范”形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准确把握“半连半跳”的演奏技法[6]。

四、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师钢琴教育专业在办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发挥出“师范”的特性,明确办学方向,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均是新时期高师钢琴教学的关键所在,而层次化、体验式与微格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高师钢琴教学的脚步。同时,从长远来看,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不仅可促进高师钢琴专业的发展,致使更多考生选择“高师钢琴专业”,推动我国钢琴普及教育事业走上新的台阶,提高公民音乐素养,而且也能为那些致力于走上专业钢琴演奏且具备一定天赋的琴童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具有教育意义与实践意义。

作者:尹富柱 单位:朝阳师范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冯海燕.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音乐大观,2014(12):154.

[2]夏鑫.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8):253.

[3]张铭.钢琴复合教学模式的拓展意义和创新价值———以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为例[J].音乐创作,2013(6):192-194.

[4]胡亚妮.高师钢琴集体课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J].滨州学院学报,2014,30(1):118-121.

[5]檀伯才.微格教学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240-242.

[6]周芳.多维度模式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可行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4(6):112-113.[责任编辑:丛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