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琴教学乐感匮乏原因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急功近利不正确的学习心态
对任何一项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遵循其本身的规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钢琴演奏作为一门集技术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高难度学科,更应如此。目前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及虚荣心的驱使等诸多原因,很多学琴者、琴童家长、培训机构甚至钢琴老师,都存在错误的钢琴教育观念和舆论导向,将钢琴教育和演奏水平单纯地与等级考试挂钩,致使部分学生在接触钢琴之初便带有强迫的性质,加之练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体验到的艰辛与枯燥,内心的反感便可想而知。基于这样目的性与功利性的学琴练琴,一些学琴不久的学生和家长便开始盲目求快、急于求成,很多人为了能尽快考过较高级别,脱离自身实际水平,放弃大量的专业基础性练习,每天只“啃”考级的几首曲目,不但忽视了教学质量,给钢琴教育的内在规律造成了严重不利的影响,还给学琴者本身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与负担。现在,我们会发现有越来越多考过相应级别的人只会机械地弹奏考级的那几首曲目,换做相同程度、甚至比其考级程度低很多的新作品,对谱面上的基本信息都感到茫然无措、无法入手。这种急功近利,不正确的学习心态如今愈演愈烈,使音乐本身所传递的美感与艺术教学上的魅力和愉快体验均被扼杀,在演奏过程中自然无乐感可言。
二、教学过程中重技术、轻艺术的偏误
钢琴演奏本应是一门融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学科,但在很多钢琴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初级程度对手型的要求、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还是高级程度对速度、力度、复杂节奏型等方面的练习与强调,教师和学生都只顾一味追求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视对艺术层面——乐感和审美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造成很多学生虽有较好的弹奏技巧,却无法感悟与表达音乐美,技术与艺术割裂;对其本身所弹的乐曲,乐句、结构、作品乐思的掌握都不甚清晰;内心没有歌唱性,钢琴练习与演奏均近似一种麻木动作重复的状态;谱面符号与实际音响分离,学生不能正确“听”到、感受到他们所演奏的乐谱,等等这些情况,使学生在练习和演奏中只重技术而感受不到艺术,即便有个别学生内心有对音乐的情感,想极力表现,却由于对乐曲理解和艺术层面综合知识的欠缺,于乐谱实际情况和乐思也是不符的。
三、教材使用不合理及教学方法不当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教材的不合理使用,会使学生感到钢琴学习枯燥无味。钢琴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传统的拜厄、汤姆森、车尔尼、哈农指法练习等钢琴教材,对初学者手指技能训练和提升,有着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但大量技术性的手指练习,会使初学者、特别是儿童感觉既困难又枯燥无味,加上西方传统曲目与我国母文化背景的脱离、与现实和时代潮流的脱节,以及有些教材在选曲时未能契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满足学生兴趣和提升音乐感受及表现能力方面,必将有所缺陷。此外,由于目前很多学琴者和家长把考级作为学琴的唯一目标,盲目攀比,认为不学钢琴就是落伍,根本未曾真正考虑过本人在这方面是否真有天赋,钢琴学习变成了为考级而不得不学不练的“技能攻关”。一些教师特别是培训机构,为满足和迎合家长的心意,只教那些与考级相关的内容,拔苗助长,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重复练习,不仅使学生亳无乐趣可言,更直接扼杀了人们特别是儿童对音乐的天生喜爱。
四、结语
钢琴演奏是一门集技术性与艺术感悟、表现于一体的学科,我们在演奏过程中,只有将所学技术充分与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内容相融合,才能准确再现具体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与风格特征,才能体现出演奏者真正对艺术作品的领悟与表现的高度和深度,才能真正表现出音乐作品深层次的情感进而打动听众。如只单纯注重技能层面的重复训练,必将使演奏流于形式而变得空洞乏味、失去灵魂。
作者:耿蕾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