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论文(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钢琴教学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钢琴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高校钢琴教学课程建设探究

一、钢琴教学法概述

钢琴教学法对于学生的钢琴练习非常重要,方法不同则效果不同,用好的方法能够少走很多弯路,教师掌握好钢琴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练习,学生也能够提高内在的演奏能力。钢琴教学有几种基本的类型,首先就是手指的练习,弹琴必须靠手指,手指是练习钢琴的基础,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基础练习曲,接着往上是复调的练习,练习复调必须先练好主调,最后就是乐曲的演奏练习,乐曲演奏的好坏与基础有很大的关系。

二、钢琴教学法在高校中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性质

钢琴教学法课程主要是在老师和学生在钢琴教学中通过对学习的内容、方式、过程等进行探究,总结钢琴教学的经验和规律,这其中就包括钢琴教学的基础方式和演奏技法,除此之外还有基本功训练的规律和方法,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独立的,因此还需要涉及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归纳钢琴教学的相关理论,使之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教学目的

钢琴教学法课程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总结出钢琴教学的规律并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能够用语言或者行动表达对于初高级钢琴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教学方式。即使在高校中许多钢琴艺术生进行了四年的钢琴学习,但是他们的演奏水平还不高,教学理论更是薄弱,所以,钢琴教学法课程的第二个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知道如何去指导他人学习钢琴。

(三)课程的设置

钢琴教学法的课程具有特殊性,它不同于其他的专业课程,因此,笔者认为,从其性质和发挥的作用考虑,可以设置半年至一年的课程,并且设置在大三,也就是在学生自身的钢琴水平有所提升的时间段,这样有利于学生将钢琴教学法的理论与自己的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指导自己去练习钢琴,一方面也从实践中巩固了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

(四)课程的内容

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钢琴的发展史,能够给学生了解系统的认识这门艺术;第二是钢琴的练习方式,这个是学好钢琴的基础;第三是钢琴演奏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弹琴不仅要给自己听,演奏钢琴就需要展示给他人,心理素质很重要;第四是演奏技术的培养,学生要想能够完美的诠释和表达钢琴艺术,这是必不可少的。

三、钢琴教学法在实际课程中运作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合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的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掌握钢琴教学的规律。因此,钢琴教学法的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融会贯通,上下课程内容之间要相互衔接,设计好符合课堂目标的教案、教学内容,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钢琴演奏的技能和钢琴教学法的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学习,获得系统、全面的钢琴演奏相关理论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把握钢琴演奏的内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门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学生能够将课程理论和钢琴实践融会贯通,说明这门课程发挥了其效果。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不能再是传统的一种模式,而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可以开发的形式很多,不一定是要教师对学生的理论灌输式,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讨论活动,或者是开办一些钢琴教学公开课,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学习。钢琴教学法在高校课程中的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它有利于培养毕业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钢琴理论知识,提升钢琴演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能力高的音乐人才,同时也弥补了过去仅对钢琴演奏技能进行培养的不足,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钢琴教学之路。

作者:刘琬琬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第二篇: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改革

一、高校钢琴课程教学现状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演奏技能和艺术修养等是否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强化甚至提高,这是当前钢琴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难以达到的基本目标。而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钢琴教学应在丰富学生音乐视域的基础上,以努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为前提,培育专业能力本领过硬和创新思维突出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相较于其他学科专业教学,钢琴教学内容繁杂,作品繁多,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导致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之间产生了极大偏差,学生的期待与教师的期望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和契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开掘和引导。

二、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过去一个时期,高校钢琴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均有所创新,并且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较大的改善作用,但大学生群体变化特征、个体差异和观念体系等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比如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更趋个性的学生特质以及过度溺爱造成独生子女的诸多脱离群体组织的行为和诉求等,也对钢琴教学造成了巨大压力和困惑。在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前,学生接受的基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传统观念教学,加上各种程式化的严重制约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观念、内容及课程设置等,使得钢琴教学和其他专业或课程一样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总是以最终考试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和制定教学内容及其计划等,学生因天然惰性因素和其他不良社会现象影响,其对于学习也严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考试较之于知识更加重要,基本的学习都处于敷衍之中,创新根本无从谈。长期以来,惯有的思维对于艺术门类和学科具有天然的偏见,其中对高校钢琴教学等的重视程度也较低,教学课程的设置、课时的安排、形式的要求、内容的同质等,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效果等均存在巨大差距。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甚或一所设有艺术门类的高校,音乐类教学科目在大学之前都只停留在应试所需的一般了解和考级、命题演奏等,系统、专业的钢琴教育根本不存在,进入大学后钢琴教学课时安排也较少,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他一些音乐、舞蹈、器乐等专业的学生,对钢琴演奏也多是尽可能安排很少时间甚至无视其存在。

三、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对策与路径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理所当然包括艺术门类的教学改革,必将促进高校钢琴教学进行深刻的创新与变化。首先,应积极转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单一指向的教授、灌输、讲解、示范及要求等逐渐转向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打破教师固有的教学主导地位,充分尊重和推动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特别是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需的灵活空间,积极培育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和创新力。其次,要正视艺术门类学习对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强化钢琴教学在培养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至关重要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单纯的演奏能力水平的培养,还要创设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审美情趣和生命体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再次,就是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其相应的设备设施等,加大条件建设投入力度。通过数码钢琴教学模式的引入,突破原有固化的钢琴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能够即兴创作和演奏,对于不同水平功底基础的学生,要以集体协作的群体效应快速实现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和基础薄弱学生的额外辅导及强化。最后,扩大教学内容的范畴,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不同的情景切入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国家、地区、地域、历史、文化、艺术家等作品的切身感受和开阔想象,同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命感悟和生活体验等,创作属于自己风格和特色的作品。

四、结语

总之,高校钢琴教学逐渐从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创新、探索及自我提高大有裨益,也必将丰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内涵,对于其他学科或课程的改革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曾小莺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钢琴教学效率措施

一、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问题和误区

(一)重视钢琴弹奏技能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学习。

专注于学生钢琴技能技法的练习而忽视钢琴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主要的教育误区。高校钢琴教学应该全面考虑社会发展和时代环境的客观需求,培养学生对钢琴理论的全面学习和理解。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为了追求钢琴教学的效率而弱化对钢琴理论知识、发展背景和伴奏技巧的教学,钢琴教学往往是“直接上马”,这种基于传统艺校钢琴教学方法的经验式培养教育不适合钢琴教学大观的科学发展,只能培养出对音乐进行模仿创作的又一架钢琴罢了。

(二)重视钢琴独奏而轻视钢琴伴奏的教育练习。

重视钢琴独奏的单一培养是高校钢琴教学中对音乐体系存在思想意识偏见的具体表现,也是高校钢琴教学体系不完整性的主要因素。高校钢琴教学设备不够完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钢琴教学的基本需要,正由于没有专业化的钢琴伴奏和理论教材才致使钢琴教学形成了“孤掌难鸣”的发展瓶颈,重独轻伴的这种高校钢琴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切断了音乐体系独奏和伴奏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使得高校钢琴教学事倍功半。

(三)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钢琴的教育教学需要学生不断的钢琴练习,然而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存在着难以规避的问题。由于集体式课程中教学一对多的教育模式使钢琴教师不能准确地了解发现学生的钢琴水平和音乐潜力。况且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钢琴技能的练习,学校当然也不可能购进大量的钢琴去培养学生的钢琴技能,这也是高校钢琴教学不可规避的主要问题。

二、提升高校钢琴教学效率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钢琴理论学习,培养高素质、全面性音乐人才。

加强钢琴理论学习包括对钢琴历史的研究、钢琴作品的欣赏和钢琴大师的创作历程等诸多方面,通过对钢琴音乐进行系统的感知和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钢琴音乐的领悟,培养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自主意识。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化的理论基础才能准确地欣赏分析出钢琴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旋律的变化,也只有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前提下学生才能积极有效地进行钢琴学习和音乐表达。

(二)实现钢琴全面教学,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钢琴教学应该是具有明显的层次递进过程的,加强学生对钢琴基本理论和音乐环境的教学理解是第一层,也是学生钢琴教学入门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音乐节奏的基础。然后要扩展和延伸学生的钢琴艺术视野,通过接触不同风格、不同技法、不同音乐表达的音乐作品来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钢琴技能的培养。高校钢琴教师应该摒除传统思想,端正教学态度,重视学生对钢琴伴奏的音乐感知和技能训练。可以通过钢琴音乐的欣赏和演练来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表达的综合能力。

(三)高校钢琴小组教学的效率优势显著。

针对高校钢琴教学中一对多的教学不均情况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教育模式。小组教学是基于课堂为基础将学生系统的划分小组,通过小组之间交流、竞争能有效提高整体环境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小组教学能够发现学生的钢琴学习创作能力,通过任命组长来重点培养发展带动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高校钢琴教学课堂通过小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借助于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激励作用来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同时小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具有高效的灵活性、竞争性、交流性等特点。

(四)利用数码科技来提升高校钢琴教学效率。

从音乐体系的发展背景分析,自MIDI音乐发展到电脑音乐再到网络音乐,数字化的科学技术为音乐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高效钢琴教育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来创新和完善高校钢琴教学体系。数码钢琴教室是数码技术发展钢琴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能够为学生提供钢琴键盘和声课练习的重要阵地。数码钢琴教室解决了传统教学一对多的集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弊端。数码钢琴教师的视频投影和钢琴演奏不仅将钢琴教学传达给了每一个学生,还将教师从繁重的钢琴教学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十分优越的师生交互性。

作者:饶婷婷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第四篇:高校钢琴教学实践

一、国内外钢琴课程改革趋势

(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2年的研究,也就是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正式出台以前的研究。

其主要观点是改变高等师范院校专业教学采用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现状,确定现代独立的教育价值,在于为所有学生服务而不仅仅是为精英学生服务,随之的课程标准也就是一个基本标准而不是培养精英的标准。由此,加强钢琴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和人文性,增加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变“专业型人才”培养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其代表文献如《教材建设与管理》、《课程改革的政策基础》、《论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转型》、《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等。

(二)2002年至今,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以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

这一阶段的钢琴课程改革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变化与发展的动态过程。主要针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行的办学理念和框架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符合巾学音乐合格教师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以及围绕修订后的钢琴课程目标、重整课程体系、改进课程间融合和钢琴精品课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通过对比中外钢琴课程教学与设置,进而提出几项对我国高校教师教育钢琴课程设置改革的合理建议。其代表文献如《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中国钢琴教材历史沿革与发展之探索与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纲要的特点》等。

二、课程建设的性质、目标与原则

(一)课程性质

《钢琴教学法》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音乐各相关课程的基础,并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相联系,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了解钢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钢琴艺术发展简史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与演奏技巧,能演奏中等程度的乐曲及伴奏曲,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

3.与声乐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4.具备理解、分析、鉴赏钢琴音乐作品及演奏风格特点的能力,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

5.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能胜任一定能力的钢琴教学。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合理设置钢琴教学的课程,必须构建一套富有特色的培养体系和合理的课程设置。因为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环节巾的重中之重,直接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形成,体现国家或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由此,结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尤其是钢琴学科外延内涵相互促进与发展的整体来紧扣定位。

1.课程形式研究———分科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综合化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核心,全面、广泛、综合的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作为音乐教育分科课程———钢琴,在教学中必须对某些课程进行一定层面的改革与调整,必须在专业学习中强调综合意识,结合文化的多样性来扩展音乐学习深度与广度。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保证各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要求的同时,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综合性课程的学习,以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多种需要:①专业化与综合化各自不同要求;②数量与质量比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等。为使音乐与技艺的融合,艺术与文化的平衡得到教育者重新关注与重视,在钢琴课的学习中有效加强相关综合性课程的学习,例如专业综合性课程———将钢琴表现技能、钢琴音乐史学、美学、文献学等有机综合;教育综合性课程———将音乐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综合;通识综合课程———将钢琴与其他姊妹艺术学科、人文学科、社会与自然学科进行有机联系与综合。进行分科与综合两种形式的课程设置,是针对目前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而进行的一种课程改革,它定位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钢琴演奏、音乐教育和文化素质三方面能力,具备未来所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综合教学的良好师资水平。

2.课程内容研究———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

技能课程既包括音乐表演技能课程又包括音乐教学技能课程。理论课程既包含音乐专业理论课程义包含音乐教育理论课程。调查得知:音乐课程设置中增加了音乐教育理论课程,但教学技能课程的不足,对人才培养更为不利。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并重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使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增益。在技能学习中加强理论意识,使技能更具理论性、系统性与教育性;理论学习中重视实践技能训练,以此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发挥理论知识的效能,以提升实践技能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具备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中,达到社会对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

3.课程教学研究———拓展综合知识结构

音乐技术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脱离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便失去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传统钢琴教学中技术与艺术相互分离,存在着关系错位现象,认为艺术的基础是技术,由此带来重技轻艺的后果,教学明显存在艺术含金量不足。针对此现象及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育的经验,笔者认为:作为培养2l世纪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点,让学生明白音乐与文化是音乐学习的深层内容,音乐之存在与其文化息息相关,从音乐上理解技术,从艺术上理解音乐,从文化上理解艺术是我们提倡的学习路径。没有音乐的技术,很可能退化为苍白的“炫技”;偏离艺术的音乐,如同无根的浮萍;缺少文化含量的音乐,易丧失人文的内涵,这些都将使音乐变得肤浅、不可理喻。由此以突出钢琴音乐文化学习为出发点,掌握基本技能为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编配能力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保证教学内容的艺术价值与含金量的同时,结合文化的多样性来扩展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使其具备认知和了解钢琴艺术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开阔视野,有效拓展其综合音乐知识结构,培养能奏、能唱、能导、能讲、能写的全面型音乐人才。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选编原则

(1)重点选择适应当代大学生需要、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同时注重选用优秀的钢琴音乐新作品为教学内容。

(2)教学中应重视选择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3)紧密结合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适当选择中小学教材中的曲目以及青少年熟悉和喜爱的作品。

(4)恰当处理精练曲目和浏览曲目的关系,在保证练好一部分以提高演奏水平为目的的曲目的同时,注意选择以培养视奏能力、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为目的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

2.课程的基本内容

(1)钢琴基本理论与知识

包括钢琴的构造,键盘的排列方式;钢琴发音的基本原理;钢琴的基本演奏形式;钢琴音乐作品的体裁与鉴赏;钢琴艺术发展简史;钢琴的保养及维护常识。

(2)钢琴基本演奏方法

包括钢琴的基本演奏姿势,手型、手指的站立并能流畅地跑动,手臂放松,自然大方地演奏;钢琴基本演奏技术,非连音、连音、跳音,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踏板的构造,各种踏板的运用方法,踏板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意义

(3)钢琴弹奏技巧与综合技能

包括读谱方法与要求,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拍与节奏,分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及如何辨析声音的方法,把握不同风格作品的声音要求,学会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与技巧,为旋律配和声的基本方法,各种伴奏音型在不同体裁歌曲伴奏中的运用方法;熟练演奏三升三降以内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循序渐进地进行视奏与移调训练。掌握首调识谱法和简谱读法,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4)表现与审美

通过对《钢琴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钢琴音乐表演与钢琴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钢琴音乐文化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处理与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在进行合奏、伴奏训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方面也有帮助和提升。

(二)课程教学

《钢琴教学法》的课程实施,首先应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演奏基础及能力的差异。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为不同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习曲、乐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教学实践等。在课程时间中,还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巧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技能的培养。技术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乐曲选择应与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其中,体现教师教育的特点也是关键。鲜明的教师教育特点,能使学生的演奏既能反映与教学方法思维相互交融,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钢琴教学。这样既注重到学生钢琴歌曲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还加强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分别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授课形式。集体课可利用数码钢琴教室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结语

总之,《钢琴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实践之路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想要做出优异、正确的成绩,必须对钢琴教学新的理念、思路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理解和运用,只有推动这门课程的改革和优化建设,我国普通高校的钢琴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升,整个音乐教育体系才会越来越完善。

作者:张锦方 单位:滨州学院音乐系

第五篇:高校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改革

一、乐山师范学院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按照每位钢琴教师的小课表整理的钢琴小课量表,总课时未扣除节假日,数据每学期都会有些波动,整体变化不会很大。钢琴教研室部分教师还承担了如: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发展史、视唱练耳、合唱等课程(表二没有对除钢琴小课以外的专业课进行分年级量化统计)。音乐学院钢琴教师的平均周工作量18-19节。

二、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连年扩招,音乐学院的大部分生源都是通过考前3—5月的集中艺术培训考取,因此就存在着钢琴专业基础薄弱甚至无钢琴基础的问题,4人/1节在大一、大二开设两年的基础钢琴课(音乐教育本科钢琴普及课)很难培养出即具有一定钢琴基础又有一定钢琴伴奏实践能力的符合中小学需求的实用型音乐教学人才。

2.两年的专业钢琴小课教学与大三的钢琴即兴伴奏大课衔接的不够紧密。钢琴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内容没有互动。开设钢琴即兴伴奏大课,理论讲解多于实践,任课教师很难做到给每位学生进行歌曲伴奏指导(即兴伴奏课64人/2周学时)。

3.音乐学院15位钢琴教师教学任务重(周学时高于全院教师基本工作量的平均值)。利用有限的钢琴教师即降低工作量又提高教学效果是本次钢琴课课程改革的重心。

4.原大一钢琴考试安排,第一学期:乐曲一首,第二学期:奏鸣曲一首。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应付考试,一期只练习一种题材的钢琴作品,考试内容单一。

三、课程改革的思路及改革内容

1.突破传统的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小课的上课形式,大一开设电钢琴集体课(16-20/人),改周学时1节为2节。在进行传统钢琴教学的同时将练习曲曲集如拜尔、车尔尼599、849、299等进行伴奏音型分类,在学生学习钢琴练习曲的同时教师有针对的对伴奏音型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对旋律与伴奏音型的关系不断明晰。针对各调式音阶、琶音、和弦进行学习。由浅入深布置与学习的练习曲中伴奏音型相匹配的歌曲。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革传统的音乐学钢琴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走出琴房,利用电钢琴及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先拓宽视野。大一钢琴教学目标从钻研专业的深度向掌握、涉猎知识的宽度发展。

3.通过大一的电钢琴集体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和声、调式调性、音阶、琶音及钢琴弹奏的基础。保留大二的钢琴小课,由钢琴小课老师进行更加专业、更加深入的钢琴专业技能教学。为大三开设钢琴即兴伴奏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4.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增加音阶、琶音、和弦的考核,通过钢琴考核内容的变化,加强学生对调式调性的掌握,为今后的钢琴小课及钢琴即兴伴奏课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5.通过课程改革,开展电钢琴集体课程,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平衡师资比例,减少钢琴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键盘乐器的实践能力,缓解琴房拥挤的情况。

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拟取得的预期改革成效

钢琴课程改革后,把大一钢琴小课改为电钢琴集体课(人数一般控制在16-20之间),钢琴教研室每学期课时量将减少585.6节左右。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增加一倍的周学时。达到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并存的效果。音乐学院2013年9月启用两间电钢琴教室,每间配置30台电钢琴;2005年已经建设的拥有16台电钢琴的教室一间,共三间电钢琴教室。

1.有限的钢琴教师已经很难完成4人/节的钢琴小课。通过改钢琴课为电钢琴集体课,发挥电钢琴可以进行集体课教学的优势,来更好、更多的培养音乐教育人才。

2.提高教学效果并降低钢琴教师工作量。通过课程改革使大一音乐学专业学生增加一倍的钢琴课时量。改革不但未增加钢琴教研室总的课时量,反而通过改钢琴小课为电钢琴集体课,降低了钢琴专业的总课时量。

3.突破单一钢琴传统教学方式,向复合型钢琴教学拓展(钢琴伴奏的嵌入),尝试把大一单一的钢琴小课替换成复合型钢琴与钢琴即兴伴奏相结合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不断提高学生钢琴专业深度向拓展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广度发展。

4.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以丰富教学内容与知识,提高学生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5.考核内容和方式的转变,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结语

通过钢琴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对比以往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中不但加强了学生钢琴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拓展学生对钢琴伴奏音型的视野,增强了学生钢琴弹奏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是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的有效办法,通过不断尝试、微调教学模式与方法,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向社会输送更加适应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俊萍 吴喜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