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琴教学中表现力的培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钢琴教学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途径 1.注重读谱能力的培养能够正确地读谱是弹奏好作品的关键,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特有的音乐语言,从而正确地诠释作品。正如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说的“钢琴作品应弹得严格而富有表情”,即演奏者只有忠实于作品的内容,才能彰显表现力。这里的“忠实”很大意义上在于遵循乐谱,这也是我们理解音乐作品的一个主要途径。首先,正确的读谱一定要重视乐谱上的所有标记符号,不能在弹奏中单单顾及音符,更要对其它的标记诸如调号、奏法、拍号、表情术语以及力度变化等加以重视,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延长符号、休止符、重音记号等与作品思想情感内容紧密相关的标记;其次,正确的读谱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指法练习,因为正确运用指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弹好曲子和表达语气,而且有助于学生背诵乐谱,从而为完整流畅地弹奏好音乐作品提供保证。在具体的钢琴教学中,一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乐谱上的指法进行强化练习,不可轻易改动,否则会影响作品演奏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另外,在读谱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和划分乐句,因为乐句在整个乐谱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只有把单个的乐句把握到位而且划分正确才能准确地传递作品的精华。因此,在读谱时除了严格按照乐谱上的标记之外,还要在考虑音乐内容和旋律的基础上准确划分乐句,从而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乐句的性质、风格以及乐音走向等,并把这些理解与音色选择、奏法、力度、速度等技术合理结合,进而完美把握整个乐曲,这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前提之一。 2.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钢琴艺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听觉能力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听觉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钢琴演奏的质量,而且直接决定着音乐表现力的好坏。在钢琴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认真对待视唱练耳课,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听觉能力,增强其听觉的敏感性,使学生既可以有效分辨不同的音高和音色,又要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和声,同时还要提高其多声部的听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明晰的节奏感,促使音乐表现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用“耳朵去练琴”,主要是让学生在演奏时学会并善于聆听自己的琴声,从自己的琴声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在演奏时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着自己的演奏“差不多”“还可以”等,很少去关注或者意识到自己琴声中存在的“音色不美”“错音较多”等严重影响音乐表现力的问题。而一旦学生发现了自己琴声的问题,就会增强自我纠正的意识,因此通过仔细聆听自己琴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辨析乐音的好坏对错以及感知声部是否平衡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练琴的效率,而且促进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之外,钢琴教学中还要督促学生欣赏音乐,提高他们的乐感。可以让学生多听一些经典的钢琴作品,或者其它的声乐、器乐作品,全方位地扩展其听觉范围。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现场音乐会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音乐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3.重视表情在演奏中的体现丰富的表情是钢琴弹奏中音乐表现力体现的重要因素,超越了纯粹的弹奏技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多多练习一些经典曲目,因为这些曲目不仅旋律性强而且音乐表现力也相对容易把握,同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其关注程度,从而有利于音乐表现力的体现。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多欣赏一些贝多芬的钢琴演奏作品。通过对其作品的欣赏,我们会发现:尽管贝多芬面部表情不是很明显,但是却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尤其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力度对比。比如在《悲怆奏鸣曲》第89至112节的演奏中,贝多芬运用放慢速度的渐强方式把音乐推向高潮,营造出一种汹涌的气势,从而完美地宣泄了作品以及观众的情感。这是贝多芬演奏中一个突出的表情化特征。经过欣赏名家名曲,我们可以很好地领略大家演奏的风范,尤其对其音乐表现力的呈现有一个直观认识,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或者学生自己练习时,可以尝试多种手段强化有表情的弹奏,比如可以用速度较快的颗粒性弹奏表达一种豪放与流畅,而用有力度的断奏展现一种气势与精神,也可以用速度较慢的连奏表现一种平和与抒情。同时,要重视乐谱上的所有标记符号,尤其是需要对比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犯错,因为这样做重在通过体验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不同表情化弹奏的要义。 4.重视弹唱结合能力的培养钢琴弹奏不仅是一种器乐演奏,更是一种内心的歌唱。这就要求在进行钢琴弹奏时强化弹唱结合的训练,因为在歌唱时可以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当然这种歌唱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心灵低唱,重在达到情景交融的感觉。现在不少学生单独弹奏时显得非常流畅,但是让他们进行模唱时其音准则相对较差,这不利于音乐表现力的提高。因此在学生练习钢琴之前,系统地学习声乐演唱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乐曲的演唱。另外,在平时的练琴过程中,要养成“一边弹奏旋律、一边跟唱”的习惯。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音准的能力,还可以以“唱”为手段培养学生内心的乐感、美感等,让其体会或者接近“歌唱般弹奏”的感觉。这样形成习惯之后,再让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其音乐表现力就会更容易被激发。实际上,“唱好”是“弹好”的一个重要条件,演奏者内心歌唱的气息与其弹奏的气息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歌唱的气息有助于弹奏时乐句合理的划分,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与情感。 5.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钢琴演奏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或者显现出强烈的音乐表现力,演奏者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而不只是一个器乐弹奏者。钢琴演奏艺术与其它诸如文学、美学、心理学、绘画等学科是完全相通的。一个演奏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与渊博的学识才可以深刻地理解音乐,才能表现出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曾经这样说过:“往往在乐曲中遇到一个境界,一种情调,仿佛是相熟的;事后一想,原来是从前读的一首诗,或喜欢的某一幅画,就有这个境界,这种情调。也许文学和美术在我心中多装置了几根弦,使我能够对更多的音乐发生共鸣。”可见,音乐的表现力是与演奏者的涵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分不开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学生对文学、美学等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更要加以重视,从而为音乐表现力的迸发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结语 通过以上的简要探讨,可以看出钢琴演奏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且音乐表现力在演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一定要跳出“只重视技巧”的误区,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让我们培养的钢琴演奏人才能够很好地融合技巧与情感等内在因素,从而使自身的表演充满活力与感染力。 作者:牛娜娜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