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语境下钢琴改编曲教学创新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语境严格意义上说是存在于审美语境之中的社会文化背景,通常指与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元素。但随着不断扩大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与内容,文化语境成为一种研究观念和手段被诸多学科的研究者应用。音乐创作与教学的研究也是文化语境应用的范畴。钢琴编曲在我国的钢琴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广东民间音乐,被改编成各种乐曲的数量最多,而且在音乐教学中改编曲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介绍音乐钢琴改编曲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化语境下钢琴改编曲的特征,探究音乐钢琴改编曲教学创新的内容。
一、音乐钢琴改编曲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适用型音乐人才。进行改编的钢琴曲基本都是民间的传统乐曲,所以调性运用、民族调式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音乐作品独具特色,尝试利用钢琴技巧对其他民族传统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在高校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受到学科和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钢琴知识的掌握有难度,其他学科的融合就更无从谈起了。而将钢琴改编曲在教学中应用,学生有机会鉴赏和练习这些曲目,在了解民族音乐内容和脉络的同时,更能根据改编曲的不同风格,深入了解或掌握传统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规律。例如通过对钢琴改编曲《旱天雷》的练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乐器的发声规律和各自的特点。而音乐钢琴改编曲就是利用自身的特点,融合诸多音乐类型,对培养学生的乐感具有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将钢琴改编曲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培养音乐适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钢琴演奏技巧中,和声语汇是基础组成部分,也是演奏创新的关键途径。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对和声的应用主要突出纵向的节奏饱和感,而我国民间音乐注重跳跃的空灵感的旋律。因此,怎样才能将不同形式的两种音乐进行融合,是必须探索的问题。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钢琴演奏者对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织体熟悉和掌握,而且能有效组织不同的织体,让钢琴的旋律更有感染力。分析我国钢琴大师和创作名家,他们都可以掌握多种民间音乐语汇,将这些语汇融入钢琴曲的改编创作中去,让钢琴作品质量更加优秀。所以,有必要将民族音乐语汇运用到钢琴教学中,把更多的知识要点输入学生的头脑中,让编创的脉络更清晰,这样才能对风格不同的钢琴改编曲从容驾驭,而且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对钢琴改编曲进行艺术创新。
二、文化语境下钢琴改编曲的特征研究
(一)和声元素的特征。在音乐创编中,西方音乐重视纵向和声织体的发挥,而我国的民间传统音乐会从音乐美感的角度,进行旋律线横向推进与结构连贯性的结合。尤其是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既发挥了突出主旋律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音乐和声织体纵向发挥的编创技巧。在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目中,编创者将我国的民族和声元素融入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体系中,让音乐的民族色彩更强烈、民间韵味更浓。例如在改编曲《平湖秋月》中五声纵合化和弦的配置,将《平湖秋月》湖波荡漾的情境传神地刻画出来。
(二)地域调性特征。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通常是按照本地流行的民间音乐调性原则进行调式调性,利用颇具地方风格的调性改编手段,在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的调性中融入我国的五声调式,让乐曲的民间音乐特征更浓厚。在调式的应用中,广东音乐的编创经常采用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中的四种调式,包括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商调式,而几乎不使用的是角调式。通过对七首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进行调式调性分析,其中采用徵调式和宫调式的各有三首,一首采用了羽调式。例如,对广东音乐《思春》进行改编时,让原乐曲的音阶结构得以保留,同时,利用大量跳音、八度跳进、速度变换等改编方式,将乐曲中原有的哀怨的情绪改编为活跃、温热的感觉,同时也保留了地域音乐韵味。
(三)曲式结构特征。广东民间音乐为代表的我国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以音乐文化内涵的演绎需求为基础,以畅通的线条性思路进行比较自由的曲式结构设置,布局的原则突显思维的横向演变,重视乐曲的横向线条。而西方主要关注乐曲和声、织体等范围的纵向改变,同时也重视声部和旋律流动的横向性,也会考虑立体思维,追求清晰的层次,力求实现结构的统一和整体的均衡,呈现缜密的结构特点。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的结构就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融合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的优点,形成自身多样、自由的曲式结构。
三、音乐钢琴改编曲教学创新启示
(一)音色的联想性。音乐的关键表现因素就是音色,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的基础之一就是模仿民间乐器音色。例如《卖杂货》第24—26小节的两手交替弹奏处,务必要清楚每个音符的重音标记,因为该处是对弹拨乐器的音响的模仿,必须突出重音,与锣鼓喧天的情境相呼应,把热闹的场面渲染到极致。再如,乐曲《平湖秋月》编创特征中,第15小节保持音记号在高音旋律有所标注,就是对高胡清亮的音色的模仿。作品结尾处的一系列颤音类似于洞箫优雅柔和的音色。最后的强度是从pp到ppp。对手和手指的掌握是经过考验的。在教学中,强调力量的控制,营造一种音乐渐渐消失的意境,就像一支笛子仍在耳边回响,余音袅袅。
(二)装饰音的虚实性。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主要是在对民间乐器模仿的基础上改编装饰音,一般在演奏上分为“虚”和“实”,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区分。例如《平湖秋月》的装饰音是对箫的声音的模仿,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虚”为要点,因为这种装饰性的声音是根据民族管乐器的洞的虚实相应而得到的一种类似滑动的效果。
(三)气韵的融合性。从艺术语境的研究范畴来说,广东民间音乐重要审美标准的关键构成就是“气”与“韵”。“气”堪称万物本源,由此也是审美之本以及音乐的意境;而“韵”可以理解为审美标准,是特征内涵的外延,对音乐风格及外部特征的处理完全可以通过乐曲的音、力度、节奏等关键要素完成,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在进行《平湖秋月》的教学时,为了将改编曲的意境展示出来,必须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气”的上面,实现全曲演奏的气息贯通,只有气息贯通方可以韵味十足,才能“以韵传神”,才能达到气、韵表里相应,合二为一的良好效果。总而言之,在现代文化语境体系中倡导以美育人、优秀音乐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开始在教材中融入国内的钢琴作品,而被教学采用更多的是广东钢琴改编曲。反之,钢琴音乐在教学中的演奏与推广,又促进了广东钢琴音乐的发展和繁荣,但这一切必须以经典钢琴作品为前提基础。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在保留民族性的基础上又吸收借鉴了多元音乐文化。与此同时,针对广东钢琴作品原创力不足的问题,深入研究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地起源、创作特征及其创作手法,对音乐钢琴改编曲教学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娟娟:《一种实践两种尊严——试论钢琴改编曲在中、西方学界的价值差异及其原因》,《人民音乐》2009年第7期。
[2]张静薇:《中国戏曲音乐的钢琴化探究》,《中国戏剧》2020年第12期。
作者:赵昕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