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钢琴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涉及到演奏、伴奏等众多环节,加强其系统性教学是提升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加大。此时的钢琴教学甚至整个音乐行业都应该顺应时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独奏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文基于高校钢琴教学现状,重点对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结合教学的意义与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高校钢琴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校声乐;钢琴演奏;钢琴伴奏;教学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越来越追求文化艺术,这使得当前社会对声乐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钢琴教学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音乐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使得钢琴教学面临改革创新。钢琴教学中涉及到演奏、伴奏等不同部分,这对于教师以及学校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教学中如果人为割裂这些教学部分,会对整体钢琴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加快创新高校钢琴教学理念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结合教学的意义
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是高校钢琴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二者的结合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全面地探索音乐,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二者的结合教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与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钢琴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钢琴人才具有更大的需求,这时候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钢琴教学方案具有必然性。其中,钢琴伴奏是发展学生弹奏能力的一个关键路径,而社会中伴奏的人才少之又少。这时候重点发展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优化钢琴伴奏教学与演奏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他们钢琴伴奏能力与演奏能力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二,是顺应高校声乐课程改革形势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钢琴弹奏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声乐课程也在发生比较大的改变,高校改进以往设备不足、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开展了钢琴伴奏教学的课程,旨在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要求与标准的钢琴弹奏人才。鉴于当前社会对钢琴弹奏人才的伴奏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实际的钢琴教学中,要注意强化伴奏与演奏之间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钢琴演奏的综合效果,从而为社会以及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二、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结合教学的对策
(一)有效融合正谱伴奏和钢琴演奏。在高校钢琴教学期间,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钢琴伴奏训练,并选用那些经典歌曲做示范,使学生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领悟并提升伴奏水平,能够在实际的钢琴教学和训练中更好地对自身的钢琴伴奏能力进行锤炼。与此同时,在指导高校学生参与钢琴演奏或者伴奏的教学环节、训练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和组织学生对那些国内外知名作曲家所创作曲谱作品的真实意图以及包含的真实情感进行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力求对这些艺术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声乐演奏能力。这种有效融合正谱伴奏和钢琴演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发高校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对所学的钢琴声乐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例如,在指导高校学生对舒伯特所创作的钢琴曲目进行赏析与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全体学生在课下自行上网查阅、搜集与归纳一些有关舒伯特个人生平事迹以及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机选出一名学生作报告,将搜集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阐述清楚,并邀请、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对教学背后故事进行有效运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对舒伯特钢琴作品的实际演奏特色与风格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并对舒伯特的思想和作曲意图形成更加准确的认知。而在指导学生亲自参与钢琴乐曲演奏训练期间,可以让他们将这些艺术歌曲的原谱伴奏有效地融入到自己的钢琴乐曲当中,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有效融合即兴伴奏和钢琴演奏。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者根据自身的风格以及旋律等特点,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条件下进行伴奏。这对伴奏者的创造力以及理解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即兴伴奏能力是钢琴伴奏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教师平时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伴奏等方面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之外,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有效地融合钢琴即兴伴奏和钢琴演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键盘及和声等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二者的结合教学,可以全面促进高校学生钢琴演奏能力与即兴伴奏能力的协同发展。首先,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针对钢琴教学环节可以重点加强和声与钢琴键盘方面的专项教学与训练指导,帮助学生通过专项教学与训练指导来深入理解与掌握这些核心教学知识。其次,要同时强化钢琴理论知识教学与钢琴演奏技巧和技能训练,配合学生课后的自主性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对钢琴弹奏方面的调性、和弦等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训练。最后,鉴于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的钢琴伴奏具有相对较慢的伴奏与编配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钢琴弹奏能力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性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课后实践训练作业任务,让学生可以在持续性训练实践活动当中有效地发展自身的钢琴伴奏能力与反应能力。此外,对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的有效融合,可以在促进高校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发展的同时,有效锻炼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整体效果。通过两者有效结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曲目的风格以及增强学生对于曲目的理解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三)有效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在强化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结合教学期间,为了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钢琴演奏能力与伴奏能力的协同发展,除了需要从理论知识层面做好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方面的知识学习之外,还必须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尤其是要强化钢琴演奏与伴奏方面的实践训练与应用教学。然而,在现阶段的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学校设备少、教师配备少、学生人数多等问题的存在,学生在学习时多以理论课为主,很少进行实际训练。这导致学生因为钢琴演奏与伴奏训练不到位而实践能力欠缺,对其演奏能力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钢琴演奏与伴奏方面的实践教学与训练。例如,在开展钢琴教学期间,要立足于实践教学与训练视角,在为学生提供钢琴演奏与伴奏方面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些教学知识的基础内涵。同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锻炼他们钢琴演奏能力与伴奏能力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规模不同的钢琴演奏实践活动,来逐步提高自身的钢琴伴奏能力与演奏能力。比如,可以利用高校迎新晚会、校运动会、元旦晚会等机会,组织学生参与演奏,由于学校中其他师生对钢琴知识没有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在观看表演时只是单纯的欣赏,所以参加这类演出活动不会对学生带来自信心方面的打击。在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有关钢琴表演的实践机会,可以锻炼学生的钢琴伴奏与演奏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上的一些钢琴演奏比赛活动或公益活动,借助这些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舞台演出机会,促进他们钢琴演奏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台风。
(四)有效融合钢琴伴奏和演奏课程。虽然现阶段的高校声乐课程改革对钢琴教学的相关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并且专门设置了涉及钢琴伴奏与演奏的课程,但是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的课程,设计得还不是很充足。有效地融合钢琴伴奏和演奏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了有效地结合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必须要对相应的钢琴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力求以最大程度地完善钢琴课程体系来提升钢琴教学效果。例如,在设置钢琴教学课程期间,可以首先为高校学生设置各种有关钢琴演奏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的课程,有效深化学生对钢琴基础知识与技巧等方面知识的理解,之后再相应地引入伴奏课程,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对钢琴教学知识进行对比和理解。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乐曲的演奏视频,帮助他们充分意识到伴奏在钢琴演奏当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经典钢琴作品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有利于学生对钢琴作品形成深刻认知,提高他们学习钢琴演奏与伴奏知识的效果。此外,在引导学生对这些钢琴演奏作品进行感受时,要让他们对作品中包含的作者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感受和把握,力求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钢琴伴奏与演奏能力。总之,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课程的融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小结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与伴奏的结合教学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和顺应高校声乐课程改革形势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充分重视钢琴演奏与伴奏的教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同时,在实际的钢琴演奏与伴奏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有效融合正谱伴奏和钢琴演奏、即兴伴奏和钢琴演奏出发,强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与课程体系设计,力求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与伴奏能力。当然,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呈现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闵小敏.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探析[J].艺术家,2019,(9):38-40.
[2]杨振.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结合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9,(23):148-149.
[3]武英.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机融合[J].文艺生活,2019,(12):217.
作者:孙丹红 单位: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