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思维在高校钢琴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聚合思维在高校钢琴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聚合思维在高校钢琴教学的应用

摘要:钢琴是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最主要的乐器之一,也是技术性、复杂性较高的乐器,教师在钢琴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采用恰当的创作与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实现既定的钢琴教学目标。本文主要探讨聚合思维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并对钢琴教学未来创新与发展方向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聚合思维;高校钢琴教学;应用;研究钢琴

“聚合思维”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问题解决思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疑难问题的解决之中,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指导与学习效果。通过将聚合思维引入到高校钢琴教学,可以对钢琴曲演奏的音乐风格、音色表现与文化内涵等进行集中分析,有指向、有条理对学生展开钢琴课程的教学,从而完成学生灵活性、创新性钢琴思维的培养。

一、聚合思维定义及主要内容概述

“聚合思维”指的是对现有信息元素的整合与利用,也就是在已有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多种外界信息进行搜集、编组、比较与分析,最终得出较为客观的问题结果。传统钢琴教学以音符弹奏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某一钢琴曲的谱例,进行一个又一个音符的教学。这种过于片面化的钢琴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专注于音符记号或琴键的寻找,而忽视了对钢琴曲式、弹奏效果与音乐表达的整体把握。因此利用“聚合思维”教学模式,在钢琴课程教学中将现存的音乐作品元素进行有条理、有方向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并根据某一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流程,进行钢琴专业技术的教学与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钢琴练习的聚合思维。而对于钢琴课程聚合思维的构建,需要从曲谱识记、听觉刺激(聆听钢琴曲弹奏)、假想运动、真实钢琴弹奏等方面,联系音乐学科理论知识、钢琴教学与管理经验等,进行钢琴教学与练习流程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通过钢琴曲弹奏的观看、聆听,以及假想钢琴弹奏运动、真实钢琴弹奏等的不断实践,完成不同学生钢琴演奏动作、专业技术的设计与训练,并不断修正学生钢琴演奏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实现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钢琴专业技巧与音乐表达的提高。

二、聚合思维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使用的创新意义

(一)培养学生钢琴学习的自学能力

传统高校钢琴教学以钢琴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讲解为主,教师只根据国家钢琴教材大纲,对课本存在的钢琴曲目进行讲授,并引导学生进行钢琴的机械化弹奏。虽然这种高强度、重复的钢琴曲目练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钢琴理论与演奏方式,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技巧,但也造成学生演奏的钢琴作品缺乏情感,无法引起受众的感同身受与共鸣。所以通过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聚合思维的课程教学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的讲授教学模式,与学生在课程中展开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加关注演奏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内涵,而不是机械化的钢琴曲目弹奏。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自学过程中,会逐渐建立起自身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二)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学生在钢琴练习中产生创造或创新性思维,需要通过不断的钢琴理论学习、创作感受等进行获取,这就为聚合思维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相应平台。教师使用聚合思维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钢琴练习的课程教学,主要从钢琴曲创作背景、技术练习与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展开,以引发学生对某一钢琴曲的深层次思考,从而使学生获得钢琴演奏与创作能力的提升。而学生在某一钢琴作品的学习中,也会对钢琴弹奏技巧、情感表达进行研究分析,再针对自身的钢琴演奏风格,作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钢琴演奏尝试。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运用聚合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钢琴演奏能力、创新精神,并推动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创新性实践。

(三)强化学生钢琴学习的情感投入与审美

对于高校学生的钢琴教学中而言,演奏技巧、情感投入为钢琴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若过于注重钢琴弹奏技术的讲授,忽视钢琴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则会使学生的钢琴演奏缺乏神韵。基于此,教师需要在钢琴理论知识、弹奏技巧的讲解中,加入有关钢琴曲创作背景、作曲者情感表达等信息,帮助学生了解钢琴曲创作的年代、社会背景以及作曲家在钢琴曲创作中投入的感情。其次,在运用聚合思维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还要准确把握不同钢琴曲目的审美倾向,并将这一审美倾向通过乐曲演奏、音乐内涵讲解的方式,向多数学生进行准确的传达,以提高学生的美学认知与音乐审美。

三、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钢琴作品风格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从钢琴作品风格理论出发,对不同风格钢琴曲的创作理论、音乐背景进行分析,可以梳理出不同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脉络与主要特征。因此根据这一钢琴曲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针对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等各时期的音乐创作,收集一系列有关钢琴音乐赏析的资料,对不同钢琴作品的弹奏技巧、音乐表达等进行分析。以巴赫创作的《法国组曲》为例,《法国组曲》是具有宗教精神的钢琴音乐,主要结构为多声部复调结构,且存在着一系列的和声与装饰音,在音乐表现方面更加庄严、灵动与华丽。教师在这一类型钢琴作品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授曲式弹奏的触键、音色与声部,还要对钢琴曲的美学特征、文化内涵等展开详细的介绍与剖析。只有将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曲的音乐风格、文化意蕴等进行联系,从而使学生完成钢琴音乐的实践与情感表达。

(二)音调与音色挖掘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是有着宽广音域的乐器,其可以模仿小提琴、长笛等管弦乐器的音色,从而产生多种丰富的变化与听觉感受。所以在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音调与音色挖掘理论,对钢琴演奏的音调、音色与音程,以及节奏、调性、旋律与和声等进行分析。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乐谱、演奏技巧的识记,更重要是帮学生构建起自身的内心音响,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对钢琴曲的理解,进行钢琴触键、弹奏音调、音色、速度与力度的灵活控制,从而尽可能作出准确、稳定而饱满的情感表达。同时教师在不同钢琴曲的课程教学中,也应针对有术语提示、无术语提示两种音乐内容,进行弹奏触键、调性、旋律与和声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单音色、双音色与混合音色技巧。正如钢琴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指出的那样,“乐队化的钢琴演奏,是最富有现场表现力的音乐表达。”教师在不断挖掘钢琴音调、音色变化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的钢琴练习,作出有效的指导与演示。

(三)文化认知与内涵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音乐教学不是简单演奏技巧的传达,更重要是对音乐作品文化内涵的剖析,包括其社会背景、创作历史、创作缘由与情感表达的分析,这样才能深刻理解钢琴曲作品的文化与社会内涵。因此从钢琴教学的文化内涵讲授来考虑,教师应运用聚合思维,对不同来源的钢琴音乐创作背景进行组织,挖掘潜藏在音乐背后的创作艰辛与困难。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某一钢琴曲的创作流程,将自身对钢琴乐曲的理解或体验,融入到钢琴课程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在钢琴演奏或表达的文化内涵。由此可以看出,运用聚合思维对不同音乐创作材料进行组织,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与情感体验,使其更准确、更深入演奏出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不同钢琴曲目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会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聚合思维”引入到钢琴课程的教学中,其根本目的是对钢琴乐曲的教学流程,进行规范化指导与管理。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对现有的钢琴教学、钢琴演奏资料与信息等,进行搜集、编组与讲授,向学生传达钢琴作品的风格、音调、音色、触键速度与力度、旋律、和声等演奏技巧,并剖析不同时期钢琴音乐的情感表达、文化内涵,才能强化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深入理解与表达。

参考文献:

[1]张琼.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7,(22).

[2]尤葳.钢琴教学中聚合思维对诠释作品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

[3]谷丽萍.钢琴教学中“聚合思维”方法对诠释音乐作品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6,(07).

[4]闵胜林.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8,(07).

[5]丁芸.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实践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6,(21).

[6]包其锋,朱萍玉,李德彪.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09).

作者:李泰 单位:宁夏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