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的曲式意识渗透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琴教学中的曲式意识渗透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钢琴教学中的曲式意识渗透问题

摘要:钢琴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与单纯的传授技能的模式不同,强调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为目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强弱对比等方式将音乐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曲式意识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钢琴能在不依靠其它乐器辅助的前提下,演奏内容丰富、音乐广阔、表现力强的音乐,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注重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出现了许多不足。本文以钢琴教学中的曲式意识渗透为中心,对面和声、曲式在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误区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曲式意识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学习钢琴只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培养兴趣,但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通过学习钢琴可以培养人们健康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如何利用钢琴通过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个体得到智力上的开发及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习惯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要真正能让学生将所学到曲式知识灵活运用钢琴演奏中,就应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注重曲式意识的渗透,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和声内心听觉的培养,充分发展和声音响的想象力,逐步建立正确的曲式和声思维,让学生所学的曲式和声知识灵活运用于钢琴演奏的实践中。

一、学习曲式和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和声的学习,为接下来曲式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弦的基本规则、和弦的连接方式、以及和弦的基本感情色彩,和弦之间的转换等等,能够了解多声部的和声现象,培养学生曲式分析的能力,以及钢琴演奏、伴奏、即兴创作的能力。学生学习和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之后的课程学习中有一定的基础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和声学习只是一门学科并未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多大的帮助,究其原因,其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和声课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和声练习当中强调以四部和声写作为主,忽略了在和声的基础上音响效果的表达。在和声课结束之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和声所带来的音响效果而是平行八度五度留下来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不仅不能够让学生对和声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而且会固化学生的思维,不利于以后其他复合型课程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在和声考试的时候成绩非常高,所有的基本规则掌握的非常牢固,但是没有形成和声音响效果,导致在弹钢琴的过程中并没有和声意识,更不必说有曲式意识。学生在做和声练习的时候表现得都很优秀,但是缺乏和声的具体印象和感受以及和声音响的想象,钢琴演奏或者即兴伴奏有的时候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这就是学生在学习和声之后再运用到钢琴演奏或与曲式结合之中所遇到的困难。长期的“无声”和声学习,其危害可想而知。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曲式的过程当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表示在开曲式学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并不是说这门课程完全没有意义,而是说在学生学曲式学的这门课程的时候,钢琴教学应该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对曲式的理解。在学生掌握了文字性的解释以及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之后,如果教师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说给学生听,学生掌握的效果肯定不好,甚至会厌恶这门课程,因此在学生有了曲式学的基础之上钢琴教学中一定要慢慢培养学生的曲式意识,这样开设曲式这门课程才会有它的价值。

二、渗透曲式意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当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曲式意识的时候会认为培养学生的曲式意识就是按照演奏家的标准进行培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里所说的曲式意识的培养是要求学生对整个作品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对作品的段落、分句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对音乐作品的调性、调式具有一定简单的分析能力,通过对学生曲式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能够对作品进行逻辑性的分析,对作家创作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这和培养演奏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当中,对速度有严格要求。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却丢失了一些东西。曾经这样一种看法,只要是速度快了,这首曲子就算是弹好了。这对钢琴教学中要求的对音乐表现的理解具有很大的误差。就力度而言,在音乐上将它们分为强弱,如果再细分的话还有中强中弱次强次弱等等,这些强弱的对比影响着我们的神经感官。这种表达帮助我们来展现作品的愉悦、崇高、伟大、抑郁、凄凉、悲伤等感情,如果没有力度的变化只追求速度音乐缺乏的是生命力和表现力,速度带来的就是乏味和无聊而已,在注重技术的同时应当注重音乐表现力这样简单的数字不可能变成炫技,在弹奏出音乐的过程中才不可能生搬硬套的粗糙。只有学生在认真体会感受和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之后才可能有较高的审美性和表达性,当然如果没有对演奏作品、作家、演奏家、时代背景、风格、内涵等基本的知识有研究和了解,那他也不会将这个作品内化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也无法用钢琴来诠释。因此速度并不能来展现一部作品的全部内涵,如果只是将乐谱中的音符硬化地从乐谱中展现到钢琴上,这样就成了简单的机械演奏。那些生动的音乐表现变成呆板的音符,这样就没有了个人的艺术理解和艺术个性。

三、钢琴教学中渗透曲式意识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曲式意识

首先培养学生曲式意识的时候,不应该独立于钢琴教学课程之外,而是应该将曲式意识与教学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如这首钢琴作品,表现的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曲式结构,这个结构应该让学生分析清楚,并可以找到相似结构的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在同一个曲式结构之下,作者是如何运用其他的音乐表现元素,将此作品表达出来的?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曲式结构基本框架的重要作用。对于那些较难的曲式结构我们可以分小段落进行分析,这样在学习演奏的过程当中将每一个小段具体表现的内涵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对这个作品的曲式框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当中做到胸有成竹,能够在整体上驾驭和演奏钢琴作品。其次不应树立权威意识,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在钢琴教学当中如果学生认为这一段的演奏方式和老师的演奏方式有差别。教师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演奏,多加分析,学会独立思考对教师提出的结论进行自己的观点性的阐述,这样学生才会尝试着用自己所学的曲式分析的能力对这首作品加以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尽量在钢琴教学中渗透曲式意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细心和耐心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探讨,这样学生对这首作品才会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教师在培养学生曲式意识的时候,应该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对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印象都非常深刻,这样学生弹奏的时候才会有分段分句的意识。之后教师在讲解自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以及示范了对钢琴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之后,应该尝试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和演奏钢琴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曲式意识才能被慢慢的培养起来,再通过对乐曲的曲式分析之后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表达出乐曲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钢琴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因此钢琴教学最基本的是培养学生审美性,在钢琴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钢琴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作为以培养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有着不同于其他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就是其要求构建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及认识到艺术美并创造美。在基础钢琴教学,强调手指的快速技巧是整个钢琴基础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基础训练、手指支撑,这关乎到钢琴教学中其他一些技巧的运用。手指正确的弹奏技巧影响到弹奏效果,如《车尼尔》等练习曲中尤为强调手指快速技巧的重要作用。也透露出在钢琴的发展史中,可以说如果没有高数难度的技术部分,这样钢琴艺术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如果技术困难都是源于速度要求的话,那么能不能快就是钢琴技巧训练中最重要的问题,所谓的基础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如果只是快而没有准确性的话,那么快的时候就会弹得乱七八糟,这样也丧失了快的意义,所以正确看待钢琴教学中的演奏技术与曲式分析的关系对于钢琴学习也有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钢琴教育在追求弹奏技能的同时,应该把艺术审美教育贯穿在钢琴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有正确的审美评价意识,能够感受和体验,将审美意识主动化,这也是钢琴教学的目的之一。针对学生没有和声音响感觉,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联系和声的实际音响,加强学生对和声音响的感受,将曲式和声与钢琴教学这两门课程相互渗透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以前的认知结构与现在老师所教的学习内容进行相互的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也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发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学生将原有知识与现有认知知识建立起来一种联系之后,才能有意义地学习。因此我们在钢琴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认识到这种认知结构的变化是和声曲式与钢琴教学能够有机的结合。在和声课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改变传统的四部和声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过程对原有的和声的认知结构,在练习当中对知识加以运用,并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巩固了和声曲式的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四部和声当中在原有的和声基础上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和声作品,做到学以致用,并将这些学到的和声曲式知识运用到自己的钢琴创作当中,这样才是真正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感性认知

要想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感性认识,首先应该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和弦的结构,敏锐地辨别出和谐的色彩性质和和声功能,能够对和声有系统性的了解。和声的感性认知首先依赖于听觉,离开了听觉,要学好和声就缺乏了必要的条件。所以在培养学生和生的感性认识时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听觉方面的练习,使学生的听觉能力不断提高。古希腊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亚里士多德赛诺斯曾经在《和声原理》这本书里面提到过,一成关系是可以依靠数量来进行计算的,数学的发展对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音乐不能完全的依靠数学计算来进行发展,对于音乐来说评判它的唯一标准是耳朵。和声手法也是基于和弦数量的关系进行,对和声的稳定性不稳定性进行分析,过分强调这一点,会固化学生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对和声缺乏认知感,对于新的乐器进行和声配曲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诸多的问题,缺乏对音响内心的真正的感受,只能对那些新的作品望而却步,这就是脱离了听觉的和声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和声听觉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感性认知。与此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和声功能的听觉感受与辨识的能力,注重教学生分辨和声结构与色彩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音乐作品明暗浓淡以及各种丰富的和声色彩的变化,并将这些认知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自己比较稳定的和声内心听觉感受这样再遇到新的作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或者钢琴歌曲编配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逐步形成和声音响并在自己的脑中形成和声的色彩,在钢琴上完美的演绎出来形成歌曲的旋律,从整体上把握歌曲的和声色彩以及曲式结构。从中就可以利用曲式所学的知识将和弦进行替换,形成不同音响的和声效果,逐渐的对和声有感性的认知并能对钢琴的作品能够配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伴奏。在刚开始对和声进行感性认知的时候,在脑子中形成的和声效果与在钢琴上弹出来的和声效果可能会有差别,所以在培养学生和声感性认识的时候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应该通过音响来不断的尝试在演奏的过程当中体验不同的音响所带来的效果,这样才能不断的从中筛选和完善对和声的认知,理论才有可能为实践进行指导。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通过演奏来形成新的理论,在教学方式当中能够改进是学生的感性认知有逐步的提高和改善。

四、结语

在钢琴教学进入中国之后,我们多学习的都是西方的作品,在近现代中国钢琴演奏家,钢琴作曲家将西方的钢琴元素与中国的音乐作品进行了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如《牧童短笛》《百鸟朝凤》等,在教师渗透曲式意识的过程当中,应该尊重本国的文化,将本国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这样在钢琴演奏的过程当中才能与观众达到共鸣,从而审美意识的精神方面得到提升,这种审美意识与精神层面的提升可以进一步的激发钢琴音乐表演和再度创作的热情,这种综合性的反应能够主观创造欲望得到激发和提升,让演奏者与观众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此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品味作品的艺术情感,在理解了作者对作品的处理之后对和声的强弱色彩要有适当的把握,在处理细节的时候应该从整体的情绪和布局出发,不能有过多个性化的修改。

参考文献:

[1]张建国.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曲式逻辑”训练[J].北方音乐,2016,(06):164-165.

[2]徐旸.论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吴秉旭.论高师钢琴教学中理解钢琴作品基本技能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12-114.

[4]娄晨.钢琴教学与音乐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浅谈钢琴教学中乐理、和声及曲式分析知识的融入[J].文教资料,2009,(25):116-117.

[5]苏陶.曲式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意义[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02):63-66.

作者:陈闽洁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