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作者在调查分析我国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的构想,并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钢琴演奏课程为平台,实践该教学模式。文章从构想创新、教学实践、特色分析等方面对“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多元互动;钢琴教学;音乐教育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走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1]。在建立之初,音乐教育专业大量借鉴了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技能课程作为主课,关注点多在演奏(演唱)技巧和曲目难度上,这种对音乐教育专业认识的偏差至今仍然束缚和影响着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一、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笔者认为,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演奏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目标和定位不够清晰、准确。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演奏课程的教学仍然以提高演奏技巧和曲目难度为主要目标,对钢琴应用能力的关注不够,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钢琴合作能力、即兴创编能力等有所欠缺。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音乐教师而不是演奏员,他们需要胜任中小学校或各类培训机构的音乐教学工作,单纯地掌握演奏技巧远不能满足这些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第二,教学方式、方法较单一。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一般采用个别课教学或集体课教学,缺少不同授课形式的融合。个别教学在提高学生演奏水平方面固然有优势,但是在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钢琴教学能力等方面不及以小组或班级形式进行的集体教学。集体教学有利于协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因材施教和精细化指导方面不如个别教学。两种教学形式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单纯使用一种授课形式已跟不上现代钢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第三,教学内容较单一,与相关课程融通不足。原有的钢琴教学内容以技巧性练习曲和中大型独奏曲目为主。虽然有些院校在考试中加入了音阶、琶音、和弦以及即兴伴奏等内容,但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涉及甚少,学生考前突击准备的现象十分普遍。另外,钢琴、声乐、和声、即兴伴奏、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等音乐理论和教学理论课程往往各自为政,缺少教学内容上的交叉融合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合作。各门课程的教学未能相互渗透、铺垫和补充,学生在单独学习这些课程后难以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运用到钢琴教学、演奏和伴奏的实践中。

二、多元互动的钢琴教学新模式构想

解决上述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该专业钢琴演奏的课程定位。笔者所在的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在2018年重新调整了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以培养“卓越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课程标准。新的钢琴演奏课程标准除了关注学生的基本演奏技能之外,还关注学生分析乐谱、把握音乐风格的能力,对学生钢琴伴奏、钢琴视奏、钢琴教学以及自弹自唱等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注重基础性、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重视钢琴演奏的应用和延伸。为了切实提高钢琴教学效果、贯彻课程标准、实现课程目标,笔者尝试以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建立和实践“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并进行由该教学模式引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评机制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综合运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协作课等不同形式,结合讲授、示范、研讨、舞台表演、实习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互通式的钢琴教学。多元互动的教学新模式首先体现在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学生层面,学生作为授课对象,以单人、3至5人小组、10人以上集体形式参与课程学习。教师层面,教师作为授课人,采用个人独立授课、小组协作授课、教学团队集体会课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就产生了多种形式的组合,包括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小组研讨、多对一的集体会课,以及一对多或多对多的集体汇演。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选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以求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做到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多元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西方大学广泛应用的Seminar教学法,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强调研讨探索型的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学者费孝通将其音译成“席明纳”,并趣解为:“席”,就是大家席地而坐;“明”,就是互相研讨阐明道理;“纳”,是指讨论中兼容并蓄,在自己的思想中纳入新知识[2][3]。在钢琴教学中,不论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授课,都可以借鉴和应用Seminar教学法,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活力。

三、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的关键问题

第一,转变教学思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演奏课程的教学不只是传授演奏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弹琴”这一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会弹琴,不仅是指能够规范地演奏传统钢琴曲目,更是指将钢琴作为一门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借助钢琴弹奏开展和辅导音乐活动。比如,为歌唱教学进行伴奏、与器乐进行合奏、在律动教学中即兴弹奏合适的曲调等。另外,钢琴教学还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知识与演奏技能的能力。比如,通过弹奏作品熟悉并把握不同时期、地域的音乐基本风格;通过分析乐谱,巩固和声、曲式、复调等基础知识,并运用于演奏;通过伴奏、联弹、室内乐等形式,锻炼演奏者与声乐、器乐的合作能力等,以此提高学生在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领域的能力。第二,重视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的选择搭配。根据调整后的钢琴演奏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除了进行钢琴独奏训练之外,还包括即兴伴奏、现场视奏、自弹自唱、钢琴合作等内容。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进度因材施教,灵活掌握学习进度,适用于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精细化指导;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小组研讨有利于师生互动,在提高教学效率、发挥群体督促与激励作用方面具有优势,可根据既定主题进行专题性的讲解、演练和研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集体汇演对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积累演出经验、提高鉴赏和点评能力大有益处,适合运用于阶段性演练;多对一的集体会课能够有效凝聚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该形式可以在比赛集训或者音乐会节目排练中适时开展。不同教学内容应选用怎样的授课形式,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探讨和实践。第三,合理恰当的分组。这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集体教学的分组并不固定,可以按照教学主题,如“海顿奏鸣曲的演奏要点”“如何弹奏巴赫创意曲”“古典作品乐谱研读”等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弹奏水平分组,如“零起点即兴伴奏(C大调正三和弦编配)”“即兴伴奏(副三和弦的使用)”;还可以根据年级、演奏形式(独奏、重奏)、技术类型等要素进行分组。灵活多样的组合安排既能够满足教学主题和教学要求,也有助于解决学生、教师排课上的困难。第四,启发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研讨。相对于钢琴个别辅导这种有着300多年传统和经验的授课形式而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小组研练、集体会课是比较现代的钢琴授课形式,要求学生在集体教学环境下,对指定主题进行研究、探讨,并进行弹奏操练和展示,这是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初期,笔者发现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特别是批判性思考,小组合作与交流意识较弱,需要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对此,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研讨主题,并指导学生做好从文献、音频到乐谱、弹奏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在课堂交流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平等话语权,鼓励发言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成为进步的动力。

(二)教学实践的成效

笔者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实践了多元互动的钢琴教学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第一,构建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个别辅导、小组研练和班级汇演,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营造了开放、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它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教与学在开放的环境中展开并互动,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多种形式的课堂研讨和展演中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地思考问题。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完善和提高。在教学效果调查中,学生表示:“集体课让我感觉自己身处一个大家庭,大家演奏、交流、讨论……让我得到锻炼、克服紧张,越来越自信”“师生音乐会很有意思,大家用边讲边弹的方式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音乐会后还有例行点评环节,常常进行到晚上11点大家还意犹未尽”。第二,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的钢琴综合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在多元互动的钢琴教学新模式下,一对一的钢琴小课教学继续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演奏水平方面发挥优势;小组研练活动主题涵盖演奏技术、音乐风格、演奏心理、即兴伴奏、现场视奏、自弹自唱和钢琴重奏等,内容丰富,对学习的主体性、思辨性、实践性要求较高;钢琴学生音乐会、钢琴重奏——经典与创编音乐会、音乐教育系钢琴优秀学生音乐会、音乐教育系“雅马哈”杯钢琴大赛等一系列集体汇演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譬如,音乐教育系“雅马哈”杯钢琴大赛注重考查学生的钢琴综合应用能力,包括独奏、视奏、即兴伴奏和即兴演奏等,是钢琴演奏课程很好的综合检验与考查平台。又如,“珠江·恺撒堡”杯全国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是一项档次较高、综合性强的展演比赛活动,教师为此进行了近3个月的个别辅导课、小组研练课和集体会课,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钢琴伴奏水平和即兴弹唱能力。最终,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3位学生在2018年的全国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以及“歌唱与伴奏”“自弹自唱”等8个单项奖,彰显了学生扎实而全面的基本功。另外,作为实习带队教师,笔者多次收到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反馈,褒奖学生在实习中展现出较强的钢琴即兴伴奏、正谱伴奏、自弹自唱、辅导社团钢琴活动等方面的能力。第三,充分挖掘教学团队的潜力,教师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有机会以个人、小组和集体形式参与课程学习,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孤军奋战”的状况。团队协作教学将不同专长的教师进行统筹安排,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擅长的专题,优势互补;或是就某个专题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拓展教学视阈。团队协作教学和师生双向互动,有效发掘了教师的潜力,促进其专业知识技能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同时,教学团队的成员通过协作教学汲取彼此的优点与教学经验,通过互补合作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第四,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教学考评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多项改革以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多元互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打破了钢琴演奏教学的原有套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根据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演奏课程的特点,笔者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曲目演奏扩展到音阶、琶音、和弦基本练习、钢琴即兴伴奏、现场视奏、自弹自唱、钢琴教学以及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培养上。考核形式也由个别的封闭式转向集体的观摩式,既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又发挥集体的激励效应,而且提高了考试的透明度。

四、多元互动钢琴教学新模式的特色

(一)彰显多向互动的教学关系

传统的钢琴演奏教学多以教师和曲目为中心,教学关系单一、单向,教师的主观意见较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限,是一种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之间不对等、不互动。而多元互动的教学新模式主张建立一种研讨探索型的多向互动教学关系。小组研练提倡师生就一个主题各抒己见、边讲边弹、交流互动;集体汇演重视舞台锻炼和演出后的点评、反思,使学生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学习提高。这是一种多渠道、多方向的交流和碰撞,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二)发挥各司其职和协调统一的功能

多元的授课形式各有担当、各司其职,既保证传统钢琴小课教学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演奏水平方面的优势,又发挥群体课的督促与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多元授课形式之间互补互利、有机衔接。比如,个别辅导课上学习的曲目可以在集体汇演中进行展示,演出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研练课上讨论交流,然后再回到个别辅导课上进行磨练。“多元”各显其能、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始终统一于“一体”,即共同提高学生的钢琴综合应用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调动师生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动力、影响教学的方向和过程,而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多元互动的钢琴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督促和激励他们勤奋练琴、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和学习以及师生的互动交流,都会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形成一种积极的倒逼机制。

参考文献:

[1]高洁.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思考[J].人民音乐,2019(7).

[2]费孝通.费孝通文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3]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作者:丁宁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